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昆蟲學家龐虹:探索未知,從認識身邊的小精靈開始

昆蟲學家龐虹:探索未知,從認識身邊的小精靈開始



昆蟲學家龐虹:探索未知,從認識身邊的小精靈開始


科學隊長,和孩子一起,聽科學家講科學!


龐虹


昆蟲學家,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昆蟲學會生物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環境昆蟲學報》副主編。主要從事昆蟲的物種多樣性起源與演化、鞘翅目昆蟲的分類、天敵瓢蟲資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說起昆蟲學,可能大家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昆蟲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物,有些人喜歡,也有不少人不喜歡,但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一事實。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昆蟲學究竟是什麼呢?昆蟲學家所研究的又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昆蟲學就是研究昆蟲的一門科學。昆蟲是地球陸地動物界中最為繁盛的類群,無論是從個體數量、生物量、物種數,還是基因庫大小上看,它們在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係複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卻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昆蟲學就是人類在長期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過程中形成的一門以昆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昆蟲家族在地球上有悠久的歷史,僅僅有翅昆蟲的歷史就至少有4億年之久。在生物演化的歷史長河中,體軀龐大的恐龍和鼎盛一時的三葉蟲都滅絕了,而昆蟲家族卻一直頑強地生存下來了。而且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它們的家族到現在依然繁榮昌盛。在這幾億年間,為了適應環境,為了生存,昆蟲演化出了許許多多的類群。它們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佔據著不同的生態位。目前,世界上已被命名的昆蟲超過100萬種,而且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昆蟲可能多達1000萬種。試想一下,有這麼一類古老的、神奇的、數量眾多又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生物,你會忍住不去觀察它們、研究它們嗎?


我想,這大概是世界上許許多多昆蟲學研究者的共同想法吧。

不過,我剛開始學習昆蟲學,是因為我的家庭原因(註:龐虹的父親龐雄飛是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母親李麗英也是著名昆蟲學家)。我生長在「文革」期間,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我是跟著奶奶長大的,假期才回到父母身邊。那時候,我們幾乎沒有課外活動,也沒有課外書籍,我寒暑假中的大部分時間就在媽媽所在研究所的圖書館裡度過。在我的記憶里,我不是跟著爸爸去野外採集,就是在媽媽的實驗室里「打下手」。這些天天與昆蟲打交道的日子,都是我童年裡美好的時刻。除了學校的課本,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昆蟲了,因此在高考的時候,我也就自然而然選擇了昆蟲學專業。


但我也很自豪,現在的我已經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昆蟲學研究者,我也慶幸能遇到這麼多對昆蟲同樣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友。我現在所在的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歷史悠久,是有鮮明的高校博物館特色的自然博物館,它具有館藏研究、教學及公共教育三大功能,在館藏、科研方面都富有優勢。近年來,我們的博物館在館藏與科研的基礎上,積极參与政府倡導的以實施民眾終生教育為目的、科學地展示並傳播人類及人類環境見證物的社會公益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


作為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我的日常工作除了教學和科研,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科普。我和博物館的同事和同學們,去各類學校跟不同年齡段的朋友們交流,互相學習。這些科普活動不但能激發我的科研靈感,還能讓我一直保持一顆童真的心。


在這些科普活動中我常常能感覺到,其實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都是非常強的,作為家長、老師,最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點點滴滴去保護、鼓勵孩子們的好奇心。不只是小朋友,還有成年人,永遠保持求知慾是讓我們生活充滿樂趣的源泉。科學並不神秘,它時刻在我們身邊,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接觸」到科學。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並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所以,當我第一次聽說《科學隊長》的科普音頻節目,就被深深吸引了。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闡述科學的「大道理」,這也是我們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一直希望做的。但是,因為我們博物館的特殊局限性,受眾面往往十分有限,而基於網路平台的《科學隊長》剛好可以圓我們的這個夢。

我希望用我所了解的知識,與孩子們一起從身邊的這些小小生靈開始,認識自然,認識科學,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律,去探索更多神奇的未知。


《昆蟲學家帶你探索蟲蟲世界》主講人


龐虹


[導語]

探索未知,從認識身邊的小精靈開始。跟隨昆蟲學家龐虹,一起探索蟲蟲世界!


[簡介]


蝴蝶為什麼這麼美?蜉蝣真的這麼短命嗎?與昆蟲做好朋友的龐虹阿姨,會帶你去認識昆蟲世界中的新朋友們。


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一個昆蟲都有不同的本領,我們應該學會與它們和諧相處,讓爸爸媽媽陪伴著小朋友們的好奇之心,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感受不同生命的生存方式吧!


[節目目錄]


1.瓢蟲:五顏六色的小圖釘


2.屎殼郎為什麼喜歡滾便便?


3.飛蛾為什麼要撲火?


4.果蠅:科學家的好助手


5.蜻蜓減肥記


6.蟲蟲小伙的求愛交響曲:鳴蟲


7.蝴蝶的嘴巴為什麼像大大泡泡卷?


8.身披鎧甲自備武器的甲蟲:鍬甲和犀金龜


9.嚴守紀律的螞蟻軍隊


10.蠶寶寶的一生


11.夏天的蟬為什麼這麼吵?


12.手持大刀的三角臉大叔:螳螂


13.穿著花瓣衣服的蘭花螳


14.蚤:拒絕瘦腿的彈跳高手


15.喜歡泡泡浴的沫蟬


16.昆蟲的母愛:把身體都掏空


……


[大咖推薦]


讓《科學隊長》所傳遞的科學思維方式陪伴著孩子們認識、探索這個世界,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北京大學教授、《知識分子》主編,饒毅


在這個迅猛變化的時代,力求獨立思考、求真探索的科學精神尤為重要,《科學隊長》中強調的科學精神,將成為孩子們未來最寶貴的特質。


——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主編,魯白


我希望當今生活在中國的孩子,能通過《科學隊長》從小養成追求知識、科學和真理的習慣,成為未來的設計者和創造者。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分子》主編,謝宇


讓《科學隊長》給孩子們塑造一種科學的人生態度,一種更理性的思維方式。我想,這是每個家庭都需要的。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


[適合誰聽]


1.總愛問「為什麼」的好奇寶寶。


2.珍惜孩子好奇心,理解思維方式重要性的爸爸媽媽。


3.每一個尚未泯滅探索欲和求知慾的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空聯盟 的精彩文章:

比原子鐘更精確的光學鍾進入太空,將大大提高GPS定位精度
普通人的太空夢想——太空聯盟新年賀詞
火星車裝上自拍桿,尋找生命有機分子
失敗的超新星與驚天引力波
星星背後的物理:亮劍太空

TAG:太空聯盟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命科學家陳玲玲:傾力探索未知,揭示謎底
開售|小實驗大智慧,科學思維啟蒙,點亮求知慾探索
小實驗大智慧,科學思維啟蒙,點亮求知慾探索
探索揭秘:鮮為人知的宇宙奇聞,太空里竟然沒有聲音!
科學家稱宇宙最終會毀滅,我們的進化、我們的探索有什麼意義呢?
你不知道的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
探索葉片的小秘密,看葉子給多肉診病
探索 古代帝王是怎樣建設自己的陵墓的
葉永青:她以女性藝術家特有的天賦和敏感,探索身體內部器官
明日開售|小實驗大智慧,科學思維啟蒙,點亮求知慾探索
神秘的海底世界,不為人知的神奇探索
馬思純時尚大片 追尋輕盈的腳步探索城市的未知
海洋奇緣,探索不為人知的秘密
科學家遠征南極,找尋丟失的隕石,探索生命的起源
帶你探索身體里的小秘密——什麼?你說蟲子?
知識點!帶你解讀新鮮出爐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探測引力波為人類探索宇宙打開新的窗口
悅麗-帶你探索光與暗的奧秘
探索木星的奧秘,你知道它的魅力所在嗎?
探索揭秘:宇宙以外的總星系,到底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