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過去同性戀如行了可憎之事,總要把他們治死


時至今日,人們對於這種「危險感情」也開始發生變化...


1967年,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通過了「同性除罪化法案」,也就是說在此之前英國同性戀就是犯罪。為了紀念男同合法化50周年,泰特不列顛將在2017年4月5日起展出「英國酷兒藝術」,展出從1861年到1967年間與男同、女同、雙性戀、跨性別者以及性別疑惑者(LGBTQ)有關的藝術作品。雖然今時不同往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愛同性或異性都是一個人的自由,但顯然這個過程十分漫長。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西蒙·所羅門,米蒂利尼花園中的薩福與埃里納(Simeon Solomon, Sappho and Erinna in a Garden at Mytilene 1864)


從「雞姦」到「精神病」

在我眼裡,坐在你對面的男人,就像天神,


他親密地聆聽,你的甜蜜的聲音,你的絮語,


那誘人的笑聲,使我的心急劇地跳動。


——薩福 抒情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上圖中的古希臘女詩人薩福,在詩中,她看著自己愛的女孩跟對面的男人歡聲笑語,卻無能為力。在古希臘開放的性觀念下,更常見的是男同性戀。當時不管是雅典還是斯巴達地區都盛行同性之愛。在好戰的斯巴達民族中,戰士間的愛情是凝聚一支隊伍的重要力量。但這種開放到中世紀就此結束。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古希臘壁畫中的酒宴上的同性情侶


《聖經》中認為,男人之間「行了可憎之事,總要把他們治死。所以在漫長的中世紀中,對同性戀者的敵意有增無減。在5世紀的西羅馬帝國,同性戀要被處以火刑;8世紀的勃艮第,同性戀要被判十年刑;英國的同性戀曾被活埋;直到18世紀,法國的同性戀還是可能被燒死……而同性之間的性行為被十分難聽的稱為「雞姦」(sodomy)。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英國倫敦紐蓋特監獄外的行刑現場


走近你,我在火刑柱上燃燒


然而遠離你——是你贈與我的死亡。

——米開朗基羅


奧斯卡·王爾德,1895年因「嚴重猥褻罪」被監禁。1873年,拉斐爾前派藝術家西蒙·所羅門(Simeon Solomon)在一間公共廁所因「雞姦罪」被捕,從此無法再回到以往的社交圈,開始成為被上流社會孤立的人。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西蒙·所羅門,給女士們講故事的年輕人(Simeon Solomon,A Youth Relating Tales to Ladies,1870)


19世紀,在現代精神病理學興起以後,一些學者開始認為同性戀是一種「天生的生理缺陷」,不以生育為目的的性行為都是心理疾病造成的,於是從「道德淪喪」的罪名中脫身開來的同性戀者又被診斷為精神病患者。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鄧肯·格蘭特,足球(Duncan Grant,Football,1911)


英國男同的社會認可


你,我鍾愛的情婦兼情郎,


你有女性的溫柔心腸,卻不會花心蕩漾……


——莎士比亞 《十四行詩》(20)


進入二十世紀後,擁有不同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人開始爭取自己的權利。今天「酷兒藝術展」所紀念的是1967年英國性犯罪法案通過,這只是上世紀英國男同取得法律、社會認同過程中的一部分。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英國仍有兩千多人因同性性行為犯罪而被起訴,其中近半被起訴者都被判處監禁。但接下來的幾年中,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1957年,提出成年同性自願性行為法律不該介入,應屬私人道德領域;


·1967年,英國《性犯罪法案》通過,同性自願私下性行為除罪化;


·1998年,人權法案規定,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歧視;


·2000年,同性性行為的合法年齡減至 16歲,與異性一樣;


·2004年11月,英國民事伴侶法案獲得批准;


·2005年12月,該法案生效,規範同性登記伴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酷兒」:自由的性別與性向


「酷兒」是queer的音譯,原本是西方對同性戀者的蔑稱,有「怪異」、「與眾不同」之意。但後來,性激進者卻帶著反諷的意味用這個詞來概括自己的理論。


「酷兒」,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包括了所有在性傾向方面與主流文化和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性別規範或性規範不符的人:男同、女同、雙性戀、跨性別者以及性別疑惑者(LGBTQ)。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南·戈丁,計程車中的米斯蒂和吉米·寶萊特(Nan Goldin, Misty and Jimmy Paulette in a taxi, NYC 1991)


這一理論試圖與異性戀霸權抗衡,認同這一理論的人認為,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取向是完全可以分離的。沒有所謂「正確」,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的社會性別與性取向時都完全自由;同時,生理與社會性別不同的人也有完全的自由選擇是否要做變性手術。


「英國酷兒藝術:1861-1967」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大衛·霍克尼,模特與未完成的自畫像(David Hockney』s Model with Unfinished Self-Portrait, 1977)


涼夜裡我最愛的人躺在我身邊,


與我同覆一衾。


沉靜中,秋月里,


他的臉龐貼近我。


他的手臂輕輕停靠在我胸膛——


這一夜我很幸福。


——沃爾特·惠特曼《菖蒲》


在本次泰特不列顛的「英國酷兒藝術」展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奧斯卡·王爾德兩年監獄生活帶來的低迷,也會看到拉斐爾前派西蒙·所羅門被逮捕後被朋友拋棄的毀滅。但更多的,是一個歡樂、幸福的群體美麗而平靜的日常生活。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埃塞爾·桑茲(Ethel Sands) Tea with Sickert, c.1911-12


包括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鄧肯·格蘭特(Duncan Grant)約翰·辛格爾·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朵拉·卡靈頓(Dora Carrington)、埃塞爾·桑茲(Ethel Sands)以及基思·沃恩(Keith Vaughan)等藝術家的作品都會出現在展覽中,帶我們一起探索那個「與眾不同=遭人非議」的時代。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弗朗西斯·培根、大衛·霍克尼和鄧肯·格蘭特


泰特毫不避諱的在展覽標題中用了「酷兒」這個詞,這是受已故導演德里克·賈曼(Derek Jarman)的啟發,他曾說這個詞用起來是一種釋放,十分過癮。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鄧肯·格蘭特,沐浴(Bathing by Duncan Grant, 1911)


這場展覽將會直擊當今社會中仍有爭論的敏感問題:性取向與性別認同。在這裡,將會發現更多開放性的答案。而策展人克萊爾·巴洛(Clare Barlow)希望這是一個獻給所有人的展覽——異性戀者可能會看到一個與他們印象中完全不同的藝術家,而「酷兒」們將會看到他們自己的傳統。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大衛·霍克尼,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 1966


另一種聲音:「酷兒」展是個錯誤


雖然這場展覽在「酷兒」平權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買賬。在英國獨立報的一篇評論中,認為這場展覽完全就是一個錯誤:


「這場展覽真的是一次紀念嗎?還是又一次提醒我們性向與性別認同的分歧仍然影響著今天的我們?把大批同性戀藝術家聚集在一個展覽中,好像他們的性向讓他們成為一個特別的群體,這十分值得質疑。」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朵拉·卡靈頓,有山的西班牙風景 (Dora Carrington,Spanish Landscape with Mountains)


而在獨立報的採訪中,一些同性戀者也表示了對這場展覽的反感:


「雖然這個展覽在同性文化的歷史上是一次突破,但是這讓我們感到自己只是被丟在一個貼了『GAY』標籤的盒子里。作品的主題可能關乎性、城市、政治等等——只是藝術家碰巧是同性戀者而已。」


「與傳統大師相比,大衛·霍克尼作品中的約克郡風景是另一種對色彩與透視的重組——這些作品很棒,但它們的有趣之處並不在於大衛·霍克尼是個gay。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大衛·霍克尼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1971


這場展覽可以說是關注「酷兒」群體,但也可以說是對這種稱謂的另一种放大。從另一個側面也在告訴我們,「酷兒」在今天依然在被特殊看待。如果真的已經到了平權實現的那一天,「酷兒」這樣的稱號,應該也就不存在了吧……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朵拉·卡靈頓,Watendlath的農場 (Dora Carrington,Farm at Watendlath 1921 )

為紀念男同合法50周年,泰特不列顛舉辦「酷兒藝術」展



情侶或摯友 Love a-la-mode, or two dear friends, The Wellcome Library


英國酷兒藝術1861-1967


Queer British Art 1861-1967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2017年4月5日至10月1日


文字參考:英國衛報《Queer British Art show leads Tate 2017 programme》、獨立報《The Tate Gallery is wrong to put on a 『queer』 art exhibition》,李銀河《酷兒理論面面觀》,原婷婷《關於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研究》


編譯溫帕帕


圖片源於TATE、WIKIPEDIA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行為藝術之母新紀錄片發布:70歲,在巴西治癒心碎
許多人對芬蘭設計的印象,或許是從這朵罌粟花開始的
毀於恐怖份子之手的文明遺迹,被無人機和科技重建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