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1995年,中國與蘇丹簽署了第一份正式的石油合作協議。從這一年開始,中國企業對蘇丹石油業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中蘇石油合作大踏步發展。中國在蘇丹的石油投資不但是迄今為止中國在海外的最大石油投資,而且也是覆蓋面最廣、最完整的投資,涵蓋了包括石油開採、加工、運輸、銷售在內的一整條產業鏈。

中國與蘇丹的石油合作是如何開始的?中國為什麼會投資蘇丹石油業?

一、蘇丹石油的發現和南北內戰

由於蘇丹缺乏勘探技術和資金,早期在蘇丹勘探石油的活動都是由外國石油公司進行的。1959年,AGIB公司進行了蘇丹的第一次石油勘探活動,打了六口實驗井,但沒有發現任何存在石油和天然氣的跡象。另一些西方石油公司也相繼在蘇丹開展石油勘探活動,但都一無所獲。1970年,時任蘇丹總統尼邁里訪華時向中國領導人提出在石油和其他礦產開採領域進行合作。中方隨後派遣了五十名石油和礦業領域的專家前往蘇丹進行相關考察,但最終雙方並未達成實質性合作協議。

在蘇丹的石油勘探上佔得先機的還是西方石油公司。1974至1975年間,蘇丹政府先後授予美國雪弗龍公司和其他幾家西方石油公司在蘇丹勘探和開採石油的特許權。雪弗龍公司隨後在石油勘探和開採上取得了突破,先後在本提烏和哈季利季發現了大量石油,並開始了開採作業。當時蘇丹石油產量雖然不多,但已經引起了世界關注,有的西方報紙這樣形容:蘇丹躺在一片巨大的油湖之上。」

這些石油資源大部分位於蘇丹南部地區。這一地區曾爆發過反對政府的武裝叛亂。南部地區的居民大都為黑人,在種族、語言、宗教等方面與蘇丹北部的阿拉伯化蘇丹人多有不同。在蘇丹獨立建國的過程中,南方黑人就表達過自治的願望,但北方政治精英卻無視這一訴求。此外,北方和南方之間存在發展程度上的巨大差異,南方黑人一直認為中央政府忽視南方。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南方黑人揭竿而起。內戰持續到1972年,當年南北雙方達成了結束內戰的《亞的斯亞貝巴協議》,南方獲得自治地位。協議還規定,南方自然資源產生的收益歸南方自治政府所有。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蘇丹南部地區的居民大都為黑人,與北方在發展程度上存在巨大差異

然而,在南方新發現的石油資源很快引起了南北雙方之間新一輪的矛盾。1980年,蘇丹總統尼邁里違反《亞的斯亞貝巴協議》,調整南方的行政區劃並改變南北界線,將富油的本提烏地區劃入新設的團結省並劃歸北方。這招致了南方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是蘇丹政府控制南方的石油資源和剝奪南方的石油收入的企圖。

蘇丹政府還計劃修建一條連接蘇丹南部油田和北部的蘇丹港的輸油管道,並在蘇丹北部興建一座煉油廠。而南方領導人則主張石油出口不經北方,而是修建一條到肯亞的蒙巴薩港的石油管道,並主張煉油廠建在石油產地附近。對石油資源的爭奪和其他原因導致了蘇丹第二次南北內戰的爆發。與此同時,南方反政府武裝將外國石油公司看成幫助蘇丹政府奪取南方石油資源的幫凶。1984年,雪弗龍公司在項目現場的營地遭到反政府武裝襲擊,該襲擊造成公司三名外籍員工死亡。迫於安全形勢,雪弗龍公司於1985年停止了其在蘇丹的所有活動。

內戰爆發後,蘇丹政府的石油出口計劃被迫中斷。內戰還使蘇丹本已疲弱不堪的經濟更加舉步維艱。到了1983年,蘇丹的外債已達70多億美元,每年還本付息近十億美元。沉重的外債還導致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基本消費品價格飆升,蘇丹民眾的生活水平下降。所有這一切最終導致了尼邁里政權於1985年垮台。

尼邁里垮台後的四年里,各政治派別就執行伊斯蘭教法等問題爭執不下,政局混亂不堪,南方戰火熊熊。蘇丹的石油開發被擱置,石油資源仍然無法轉變成財富。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二、蘇丹石油與伊斯蘭主義政權

1989年6月30日,在蘇丹伊斯蘭全國陣線的支持下,以陸軍旅長巴希爾為首的一批的中級軍官發動政變,成功奪取政權。新政府成立後,前任政府遺留下來的嚴重經濟問題成為了擺在新政府面前的嚴峻挑戰。

1989年7月,蘇丹的債務據估計有130億美元,每年的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5%,通貨膨脹率則在80%—100%之間。而內戰更是成為本已捉襟見肘的蘇丹財政的巨大負擔。蘇丹財政收入的80%被分配給了軍隊、警察和安全部門。只要南方的戰事不停,減少財政開支便毫無指望。為了應對龐大的財政赤字和不斷升高的外債,也為了獲得支持南方戰事的資金,蘇丹政府亟需石油出口帶來的收入。正因如此,蘇丹新政府一上台就把發展蘇丹石油產業列為優先事項。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蘇丹總統巴希爾

此前,蘇丹的石油業嚴重依賴西方石油公司的技術和資金。尼邁里當政後期,蘇丹與美國的關係相當緊密。美國將蘇丹視為防止蘇聯勢力在該地區擴張的重要屏障,支持尼邁里開發南方的石油資源以鞏固其政權。然而,蘇丹巴希爾政府上台後奉行激進的伊斯蘭主義路線,與美國的關係嚴重惡化。由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再加上蘇丹南部戰事沒有在短時間內停息的跡象,雪弗龍公司等西方石油公司決定從蘇丹撤資。1992年,雪弗龍公司將其特許權賣給了蘇丹康可公司(Concorp)。

蘇丹新政府上台伊始似乎就預見到與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無法維持下去,決定將中國作為石油合作的新夥伴。巴希爾政府剛一上台,就通過多種渠道勸說中國參與蘇丹的石油工業。根據蘇丹經濟委員會主席和前任能源部部長薩拉赫·基拉爾的回憶,蘇丹經濟委員會早在1990年就通過時任蘇丹駐北京大使安瓦爾·哈迪·阿卜杜拉赫曼博士向中國傳達了和中國在能源領域進行合作的明確建議,並要求他探明兩國在這一領域進行合作的可能性。同時,經濟委員會主席與時任中國駐蘇丹大使惠震在1989年到1990年間數次會面以促使中國研究與蘇丹在石油領域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1990年,蘇丹總統巴希爾訪華,石油合作是此訪最重要的事項。據時任蘇丹駐中國大使安瓦爾·哈迪·阿卜杜拉赫曼回憶,總統在與中國領導人,特別是中國國家主席會面時都強調:對他的遭遇經濟困難的政府來說,石油項目十分重要。而中國領導人答應總統研究這一問題。並且巴希爾總統指示大使將此事作為大使館工作的最優先事項來推動。隨後,蘇丹駐中國大使館在1990至1991年間頻繁地與中國石油領域的負責人進行接觸以說服中國對蘇丹石油業進行投資。

那麼蘇丹為什麼要選擇中國作為石油領域新的合作夥伴呢?這首先是因為中國能夠向蘇丹提供發展石油工業所需的技術和資金。其次,中國與蘇丹之間有著良好的雙邊關係。兩國之間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都有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的慘痛歷史。建交後,雙方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相互支持。中國為蘇丹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無償援助,包括喀土穆友誼廳在內的一批中國援建工程給蘇丹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正是這種傳統友誼使蘇丹新政權把中國視作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夥伴。蘇丹經濟委員會主席和前任能源部部長薩拉赫·基拉爾說:「由於中國和蘇丹的傳統友誼和她和平共處和不干涉內政的對外政策,我們預計到在控制能源業之後將中國作為能源領域潛在的夥伴國家。」

此外,蘇丹新政權需要中國幫助其抵抗西方的壓力。蘇丹伊斯蘭全國陣線領導人哈桑·阿卜杜拉·圖拉比曾說:「伊斯蘭運動在可預見的與西方的衝突中選擇中國作為依靠的大國。」

在政變前一年,伊斯蘭全國陣線對中國進行過一次訪問,哈桑·圖拉比將這次訪問描述為:「我們的那次訪問並非偶然,我們已經預計到當我們執政的時候,我們因為多種原因必須轉向中國。」他所說的這些原因包括:

1.蘇丹需要開採石油所帶來的迅速的經濟發展;

2.中國可以提供蘇丹所需的一些簡單技術;

3.中國和蘇丹一樣,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她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

4.中國專家吃苦耐勞,能在蘇丹這樣的環境中工作,而且他們尊重當地文化;

5.蘇丹新政權預計到西方會將其描述成原教旨主義者,並對其採取孤立政策。

哈桑·圖拉比說:「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訪問在政變以前使中國準備好接受蘇丹政府里的新面孔和未來的伊斯蘭政權」, 「因為所有這些原因,我們在1988年對中國的訪問是我們奪權準備的一部分。」可見,蘇丹伊斯蘭主義者在上台以前就預見到了未來與西方的對抗,並把爭取中國的支持和援助作為應對的策略。

基於以上原因,吸引中國投資蘇丹石油業、與中國在石油領域開展合作成為了蘇丹新政權應對經濟危機、改善其國際生存環境、保障其政權生存的重要決策。

三、中國與蘇丹石油

中國起初對蘇丹開展石油合作的建議並沒有給予積極的回應。1991年至1992年期間,數個中國代表團對蘇丹進行了考察性訪問,蘇丹經濟委員會負責人組織他們到蘇丹已開發的油田參觀,希望使他們相信對蘇丹石油業進行投資是有前景的。但是在考察結束後,中國方面並沒有表達進行投資的意願。據時任蘇丹駐中國大使安瓦爾·哈迪·阿卜杜拉赫曼在其任期總結報告中的說法,中國企業當時缺乏幫助蘇丹進行石油開發的合適技術,他們建議大使尋找其他擁有更好技術的國家開採蘇丹的原油。

當時中國態度並不積極主要是由於:第一,當時蘇丹國內的安全局勢並不樂觀,蘇丹的大部分油田位於南部交戰地區,這使得在這一地區開展石油勘探和開採面臨巨大的安全風險;第二,中國當時仍然是石油出口國,並不需要海外石油資源以彌補國內需求的不足。

然而,中國石油凈出口國的地位很快就有了變化。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內能源需求直線上升。1993年,中國向海外進口了991萬噸原油和精練油製品,標誌著中國從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1994年和1995年,由於中國採取了調控措施,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並沒有快速上升。而從1995開始,中國的石油進口量直線上升。到200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已達7000多萬噸,幾乎佔總消費量2.2億噸的三分之一。

急劇上升的能源需求迫使中國對能源政策和能源開發戰略進行了一系列調整。積極開發周邊海域和國外能源,努力實現多渠道進口油氣,成為了中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有能源公司開始投資國外的油氣產業。而就在蘇丹積極開展外交活動以試圖說服中國參與蘇丹石油開發的時候,中國石油部門和企業也開始對蘇丹石油業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包括蘇丹方面和中國考察團提供的地圖和信息,以及蘇丹政府和外國公司簽署的協議。這一研究到1993年初基本完成。

與此同時,開發南方油田的安全障礙也被掃除。1991年,衣索比亞門格斯圖政權被推翻,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軍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支持者,後來又發生分裂,實力大為削弱。蘇丹政府軍攻城略地,在1993年完成了對大部分油田的軍事控制。

也就在這一時期,蘇丹的國際生存環境愈發惡化。因為庇護烏薩瑪·本·拉登和阿富汗「聖戰者」等行為,蘇丹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199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蘇丹政府簽訂合作開發協議,合作序幕拉開。1997年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成立,中石油控股權為40%。從此,中國石油員工開始奔赴遙遠的非洲,開啟蘇丹石油工人模式。

中國在這時決定投資蘇丹石油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1994年1月,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率領代表團訪問蘇丹。當時蘇丹已被美國當局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訪問期間,錢其琛外長向蘇方傳達了中國參與蘇丹石油開發的決定。1995年6月,蘇丹能源部長薩拉赫·卡拉爾訪問北京,雙方簽署了第一份正式的中蘇石油合作協議。1995年9月24日至29日,蘇丹總統巴希爾訪華期間達成了建立蘇丹—中國採掘公司的協議,並簽署了產品分成協議。中國從提供給蘇丹的總額為1.5億元的優惠貸款中撥出一億元人民幣(約合1250萬美元)用以支持蘇丹的石油工業。同樣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下文簡稱「中石油」)撥出一億元人民幣用以發展六號區塊的生產。

199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蘇丹政府簽訂合作開發協議,合作序幕拉開。1997年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成立,中石油控股權為40%。從此,中國石油員工開始奔赴遙遠的非洲,開啟蘇丹石油工人模式。

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的緣起

石油的出口使蘇丹政府獲得了支持其打贏內戰的關鍵資源。沒有出口石油的收入,蘇丹不可能有財力購置先進的武器裝備,並提供軍隊作戰所需的每年大約4億美元軍費。石油的出口使得內戰的天平逐漸向政府傾斜。然而,圍繞蘇丹石油展開的鬥爭並沒有結束。中國對蘇丹石油業的巨大投資使得中國也捲入了這場鬥爭之中。

結語

中國與蘇丹的石油合作是兩國從各自的戰略利益出發達成的一項互利共贏的合作。蘇丹為了擺脫經濟困境、維護國家統一、保障政權生存,將開發石油資源作為重要的戰略舉措來推動。西方石油公司撤出蘇丹後,蘇丹亟需其他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幫助其開發石油。同時,蘇丹還面臨著美國的制裁,需要聯合世界上反對霸權主義的大國應對西方的壓力。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兩國之間有著傳統友誼。在此基礎上,蘇丹政府做出了與中國在石油領域開展合作的戰略選擇。

而中國自從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後,對海外石油的需求不斷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將開發海外石油資源作為石油開發戰略的一部分。而蘇丹石油資源豐富,參與開發蘇丹的石油資源能使中國的石油進口來源更加多元,有助於維護中國的石油安全。同時,中國通過支持蘇丹開發石油資源,幫助蘇丹捍衛了國家統一和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使得中蘇兩國成為了共同對抗霸權主義干涉企圖的合作夥伴。

從蘇丹發現石油的第一天起,石油就成為了蘇丹國內外各股勢力爭奪的焦點。隨著中蘇石油合作的順利進行,蘇丹石油背後的大國博弈更是暗流涌動。美國不甘心巨大的石油利益落入他人之手,通過支持南方反政府武裝來干擾和破壞蘇丹石油的開採,並通過制裁來迫使外國石油公司從蘇丹撤資。但此種種都沒有能阻礙中蘇石油合作取得豐碩成果。蘇丹石油業在中國和其它一些亞洲國家的幫助下快速發展。

面對這一局面,美國開始謀求改善與蘇丹的關係,而蘇丹政府也希望通過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來結束制裁。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蘇丹政府與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軍開始談判,並於2005年達成《全面和平協議》。2011年,根據《全面和平協議》的規定,蘇丹南方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脫離蘇丹獨立。圍繞蘇丹石油的鬥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2009

賈法爾·卡拉爾:《中國—蘇丹關係:以石油產業為例》,第一版,蘇丹研究中心,開羅,2009年。

羅伯特·柯林斯,《蘇丹史》,徐宏峰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姜恆昆、付海娜:《蘇丹石油:從內政焦點到外交難題》,《西亞非洲》,2012年第6期

潘光: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中國能源外交,《國際問題研究》,2008年第6期

許勤華:中國能源外交戰略分析與思考,《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2期

趙慶寺:國際能源外交的經驗與啟示,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5月第3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6%88%98%E7%95%A5%E7%9F%B3%E6%B2%B9%E5%82%A8%E5%A4%87, 2015年1月17日

Elhadi Abdul Samad Abdalla: Ethno-cultural Regionalism and the Hazards of Dismantling the Sudan State: A Conflict-management Perspective for 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Ahfad Journal, December 2015

今日主筆 / 張璡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來自邊緣的視角:從印度洋看中東
不尋常的一年:中東1979
「阿拉伯之春」對土耳其而言為什麼是先贏後輸?
以色列媒體盤點以色列2016年不得不說的事兒

TAG:中東研究通訊 |

您可能感興趣

南蘇丹共和國,與牛為伴的人們
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官兵榮獲聯合國「和平勳章」
中國駐南蘇丹維和部隊遭美國一組織指責 國防部:惡意炒作
蘇丹外長甘杜爾:中國是蘇丹的患難之交
曾經鎮壓中國農民起義的英國人,為何最後死在了非洲蘇丹?
蘇丹的新鄰國國王是美國救災隊員,他的國家是怎麼來
蘇丹、是一個奇妙的國家,非洲風情和伊斯蘭文化在這裡鬥爭
非洲最大的水壩:堪稱蘇丹的「三峽工程」
現代電影《中國藍盔》取景南蘇丹,即將上映透視和平之師
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再獲聯南蘇團讚譽
聯合國安理會代表團訪問我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大隊
中菲將紀念的蘇祿蘇丹明朝請封 病逝中國後代在山東
衣索比亞和南蘇丹呼籲國際社會為非洲旱區提供援助
駐蘇丹大使李連和會見蘇丹旅遊部長阿布扎伊德
越南曾派遣兩名軍人參加聯合國南蘇丹維和行動!
中國專家在南蘇丹:冒死向國內運原油1億多噸
劍刃進口自歐洲、西歐與蘇丹風格複合的「卡斯卡拉」劍
聯南蘇團南戰區司令訪問中國駐南蘇丹維和步兵營
南蘇丹維和,中國和日本哪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