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的鳳凰台和毛主席寫的黃鶴樓,大氣磅礴,卓絕千古
李白有一首千古絕唱《登金陵鳳凰台》,全詩如下: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台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志》載:「鳳凰台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劉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台于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
台是用土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會意。從至,從之,從高省,與室屋同意。積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觀曰闕。《說文》:台,觀四方而高者。
這是一首登高抒懷詩,傳為天寶年間李白被李隆基「賜金還山」,南遊金陵時所作。李白為何被賜金放還,據說是因為得罪了高力士、楊國忠和楊貴妃。說起來李白也真是個人才,能把這三位一起得罪的人全大唐就他獨一份。人們出於對李白的喜愛,就說這三位一起排擠李白,把李白搞得在長安城呆不住,只好拿錢走人。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現在已經有好多專家考證過這事,這三位根本沒有怎麼著李白,因為差太遠,犯不著。至於力士脫靴國忠磨墨也是後人編的。李白只是一個小小翰林,根本犯不著兩位大拿給他干這活兒。用腳趾頭想想都不可能。至於得罪楊貴妃,更是後人附會。
那麼李白為什麼要離開長安,因為長安城施展不了他的抱負。李白想讓李隆基把他當諸葛亮一樣重用起來,或者給他個大將軍上陣指揮千軍萬馬,可是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李白呆了三年看看沒發展,於是就跟李隆基提出辭職,李隆基也很爽快的答應了。因為給他安排的工作他不滿意,只好打發他回老家。
僅此而已。
這首詩首尾回蕩著充沛、渾厚之氣,這股浩然之氣使李白觀古閱今,統攬四海於一瞬之間,超然物外,揮灑自如。讓李白淵深的思想,高妙的見解,闊大的心胸編織成一張巨大的藝術之網。
《珊瑚鉤詩話》:金陵鳳凰台,在城之東南,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題詠惟滴仙為絕唱。
毛主席非常喜歡李白這首詩,曾親筆手書全詩。老人家是個大氣開闊的人,因此喜歡李白詩這種大氣磅礴的氣勢。老人家手書古詩詞,大部分都是默寫的,偶有記錯、寫錯或疏漏,當然,有些也許是有意而為之,但讀起來一氣貫之。老人家手書古詩詞,大都不落款,可見是興之所至。少數幾首有落款,也是興之所至,不能自己。老人家手書古詩詞,寫完全詩的很少,都是興之所至,盡興則已。
毛主席手書的《登金陵鳳凰台》,手書全詩,但沒落款。
毛主席也有一首登臨抒懷詞卓絕千古,那就是非常出名的《菩薩蠻·黃鶴樓》,全詞如下: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高山仰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這位大唐詩人這首詩,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毛主席特別欣賞
※隋唐這位英雄,兩朝兩帝賜免死金牌,一個免十次死罪一個免一百次
※毛主席為何喜歡李白而不喜歡杜甫?一句點評卓絕千古
TAG:唐風宋月 |
※毛主席的十首詩,詩詩霸氣,大氣磅礴
※毛主席手書王勃詩,大氣磅礴,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長槍大戟
※毛澤東詩詞里的秋天,大氣磅礴,何等壯美!
※毛澤東詩詞里的秋天,大氣磅礴,何等壯美
※傅山臨王羲之、王獻之草書,跌宕生姿,大氣磅礴
※一代畫壇宗師!宋美齡老師黃君壁山水作品:氣熱磅礴,雄吞河嶽!
※毛澤東經典詩詞:大氣磅礴,壯美無限!
※快男尹毓恪圖集:大魔王演繹絕美《夢回唐朝》大氣磅礴宛若帝王
※據說這是毛主席手書的《蘭亭序》,大氣磅礴!
※書家王雲翔,小楷精到古雅清秀靜穆,大字氣勢豪邁跌宕磅礴
※「神筆」王鐸書《唐人詩》,蒼老勁健,大氣磅礴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帖》,大氣磅礴!
※席時珞的楷書,有摩崖石刻磅礴之勢,又具二王俊秀洒脫之神
※這樣演繹《沁園春·雪》,才叫大氣磅礴!
※紅崖天書千古之謎——大有「上儕禹碑,下陋秦石」的磅礴之氣
※「神筆」王鐸書唐人詩,蒼老勁健,大氣磅礴
※毛主席手書《涼州詞》,大氣磅礴,高山仰止
※大畫家們畫的毛主席詩詞,賞心悅目,大氣磅礴!
※古艷雄厚、淋漓磅礴——《吳昌碩花果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