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2015年1月5日,北京,霧霾橙色預警。


突然的一場雪,讓低空的天氣看起來好了一點;如果不抬頭,似乎能騙過自己:這裡的霧霾沒有那麼重。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提到污染,最讓人揪心的就是孩子。今天的兒童醫院,哭聲輕易蓋過了消毒水的味道


呼吸科的門診前排起長長的隊伍,霧霾給流感高發期蒙上更加恐怖的色彩。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15點,地下一層的餐廳坐滿了人。桌上出現最多的食物是速食麵。簡單又熱乎,是多數人的最優選。林先生帶兒子來這裡連續吃了三天的泡麵。問起爸爸的職業,11歲的小寶驕傲地回答:「我爸爸是造飛機的」。


作為一名航空工程師,林先生的家庭收入算是比較高的。紮根北京十餘年,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他原本是滿足的,但愈演愈烈的霧霾打破了這一切。


「06年我在北京的時候,藍天白雲,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孩子越長越大、越來越野,我反而要把他鎖在家裡」,僅僅幾年,林先生想不到變化會這麼大,「外國治霧霾,都是幾十年的功夫,想想我是真害怕啊」。

儘管有著擔憂,身邊的朋友也有逃離的,他卻坦誠從沒考慮過離開北京。「我的老家在日照,原先是個環境多好的地方;現在建鋼廠、搞工業,一塌糊塗。到哪兒都躲不過去,不如留在這裡,畢竟是首都」。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16點,諮詢台前人來人往。窗口貼著通知,「今天的號已滿」。和明確的指示對應的,是旁邊人工窗口前排隊的人。很多家長仍然在問:「今天還能不能加個號」?


吳先生身材魁梧,懷裡抱著五個月大的女兒,在椅子上等待著拿檢查結果的愛人。他高中畢業就來了北京做物業,兢兢業業工作10幾年,成為中層領導。女兒的出生讓他驚喜,也讓他擔憂。


「我老家是石家莊的,在北京工作;以前沒重視過什麼健康問題,就想著拚命掙錢」,他看看懷裡熟睡的女兒,壓低聲音說:「但孩子出生以後不一樣了,我擔心的問題越來越多。大家都喊著逃離北京,可我能去哪兒呢?老家的空氣比北京還要差勁。」


女兒幾個月大,經常咳得發不出聲音來。吳先生說,他能做的就是掙更多的錢,給家裡裝更好的空氣凈化器。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17點,住院部的三層一片沉默。這裡是呼吸科的病房,無菌病房把很多人的目光隔離在外。已經過了探視時間,不時有家長來到門前,透過狹窄的縫隙往裡瞧。我試了很多次,什麼也看不見。


病房對面的樓梯口鋪著幾張硬紙板,三三兩兩的家長靜靜地坐著。住院部的孩子們,病情更嚴重,多是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問題。「肯定是因為霧霾生病的」,一個家長言之鑿鑿,「以前我不了解霧霾,這下真是後悔也來不及,早知道……」。


往下的話,他沒有說,只是嘆了一口氣。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18點,呼吸科的門診前,抱著孩子的人來來往往。抱著孩子奔忙在不同科室前,哪怕年邁的老人,也沒有停下歇一歇的。


懷裡抱著孫女,劉奶奶在長椅上等待著去拿結果的兒子,一旁是家裡的保姆在陪伴。她是吉林人,退休後跟著唯一的兒子在北京生活。


孫女的檢查結果還沒出來,但徹夜的咳嗽,應該和呼吸道感染脫不了關係。霧霾越來越重,她們一家在商量著到海南買個房子,「孩子們工作忙,我帶著孫女過去,孩子太小,不能受這罪」。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19點,輸液大廳里仍有近千人。哭聲、咳嗽聲此起彼伏,這裡沒有隔離,像嘈雜的候車室。問過去,他們來自北京、廊坊、唐山、石家莊、日照、朔州……


從朔州趕來的這對夫婦,今天剛到北京。他們都在電力系統工作,在當地收入算不錯的。「我們做的是火力發電,掙的是燒煤污染的錢」年輕的爸爸說,「眼下孩子得病是呼吸道感染問題,是污染造成的。唉,我總覺得自己在害他。


朔州剛發了霧霾的黃色預警,那裡的壞天氣又要持續很久了。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20點,樓梯拐角間。年輕的爸爸在幫孩子舉著輸液瓶。屋裡太熱,他們出來喘口氣。


孩子不是第一次生病了,自從去年霧霾越來越重,差不多每個月都要往醫院跑上一遭。「女兒馬上念幼兒園了,我現在選學校最看中的就是有沒有防霾的設備」,舉著輸液瓶的爸爸回答,「我們老百姓,不能說走就走;只能是待在哪兒,就儘可能多一些防範措施。」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21點,拿著診斷證明,這對從外地趕來的家長,帶著孩子匆匆走進輸液大廳。


匆匆而來的,還有他們: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四歲的又又,已經發燒好幾天了。連著幾天的咳嗽之後,診斷結果是肺炎。問她天空是什麼顏色?她說「我不認識天空是什麼顏色,太難了,我還沒有學到。」


談及霧霾,又又的爸爸情緒激動。他組織了個家長委員會,眾籌給孩子的教室裝了空氣凈化器。「以前聽說有學校裝了防霧霾的房頂,我還挺反感,小孩子嘛,就是要多鍛煉,不能太嬌貴」,他看了看身邊的孩子,「現在我後悔沒早點採取什麼措施防範。孩子咳嗽好幾天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留下什麼病根兒。」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把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包裹得嚴嚴實實,每個家長都想把該死的霧霾攔在門外。這一家人選擇留在北京的霧霾里,年輕的媽媽還記得APEC藍,"一代人的健康遠遠重過工業發展的分量",她相信霧霾能治好


面對逃離的問題,她很坦誠,北京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無法割捨。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老家在鞍山的爺爺說,自從孫女出生,他就在北京幫忙照看。霧霾越逼越緊,他很慶幸家鄉的房子還留著。兒子、兒媳落戶北京,工作穩定,也給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條件。「別的我管不了,我就是想把孫女帶回老家躲躲霾」。


圍繞「孩子在哪兒上學」這個問題,這一家人已經爭論過很多次了。把孫女帶到外地,可躲到什麼時候能回來上學呢?每個大人,都回答不出來。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在門診室的外面,李先生小心翼翼地給孩子戴上口罩。


他說家裡裝了兩台空氣凈化器,也備了很多口罩。「空氣我管不了,政策我懂得少,但家裡能給孩子的,一樣都不能落下。


在這裡,沒有那麼多決絕的逃離。在衡量了金錢、工作、社交等很多因素之後,更多的人仍然留在了這裡。

我在兒童醫院待了八小時



排了很長的隊,終於被叫到號。「日子總得過下去」,匆忙中,戴口罩的爸爸留下這樣一句。


我在兒童醫院採訪的同時,北京的家長們都在呼籲為學校安裝新風和凈化器;也有很多家長自發組織、自行購買凈化設備送到學校;北京市教委回應:安裝空氣凈化設備已部署試點;北大教授呼籲全國人大成立一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推動霧霾治理……


「新年剛剛開始,我孩子就咳嗽發燒。儘管這可能由各種原因造成,但很難說與連續的霧霾天沒有關係。我希望全國人大儘快成立一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推動霧霾治理。」1月6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巋接受採訪時表示。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霧霾的嚴重,也推動著問題的解決。


改變,也許正在從每一個人開始……


(實習生祖一飛、杜甜甜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至少春節,我們相伴!
曾被質疑能否活著完成,漂流234天5490公里,他成為獨漂黃河第一人
過年了,農村是這樣殺豬的,城裡人都沒見過!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狗狗去兒童醫院慰問,在門口等待小朋友時的樣子萌翻了!
高齡產婦二胎見紅去醫院,大寶兒子說「你肚子中的小孩兒死掉就好了」
小女孩在外撿回了一隻小鴨子回家,被媽媽看到了立即帶女孩去醫院
女子以為得了闌尾炎 去醫院幾小時後生下孩子
英國一家兒童醫院的9位護士竟同時懷孕,醫院亂了
女兒在兒童醫院住院,她看貧困家庭多,連續四年匿名捐款
從幼兒園送醫院兩歲半小丫昏迷
迎接二孩時代 寧波新添一家婦女兒童醫院
在醫院待產,婆婆來照顧我,出院我直接帶孩子回了娘家
「我剛生下女兒婆婆在醫院和我大吵大鬧」
天水四〇七醫院兒童早期發展中心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暑假
美女笑話:兒子回來跟我說老師的肚子被人搞大了,去醫院了
五個月大孩子發燒 去醫院開藥回家後孩子沒了
4歲女兒肚子大,醫院檢查後農村家長沒臉見孩子!
高齡產婦懷二胎去醫院,大寶女兒說「你肚子里的娃死掉就好了」
女子懷孕6個月,到醫院產檢時,醫生卻說肚子里沒孩子
本市再添一家24小時急診兒童醫院
哥嫂去世我收養侄女,回家看到凳子上的侄女,我怒將婆婆送到醫院
6歲小女孩肚子大的像孕婦,去醫院檢查後,把媽媽直接嚇癱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