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號首次實現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回傳

「科學」號首次實現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回傳


  科技日報青島1月2日電 (記者王建高 通訊員王敏)中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6年熱帶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後,於1月2日返回青島西海岸母港。本航次成功維護升級了我國西太平洋潛標觀測網,並累計獲取了2—3年的深海數據,這標誌著我國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的穩定運行,並首次實現了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回傳至岸基科學家辦公室,這將為國內外利用潛標陣列監測和預報海洋環境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成功實現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傳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凡研究員表示,本航次的最大亮點在於首次成功實現了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回傳,科學家可在辦公室實時掌握大洋的動力狀況,改變了以往潛標數據只能每年回收一次的情況,成功破解了這一世界級海洋觀測難題。


  據介紹,本項目2016年組織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聲學研究所等單位,聯合開展了深海潛標數據實時傳輸的技術攻關,研發了無線水聲通信和有線數據傳輸兩種方案,可將深海觀測數據進行實時採集並通過衛星傳輸回岸基辦公室。在本航次中上述兩種方案都成功予以實施。數據的實時傳輸將加速我國海洋業務化預報系統的完善和科研成果的產出,必將提高我國海洋環境和氣候的保障預測能力。

  我國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實現穩定運行。據介紹,2016年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的組成部分,調查內容實現了多學科、多尺度和多水層的全覆蓋,更加突出對深海大洋的觀測,更加突出對海洋小尺度湍流混合的全水層精細化觀測,全面服務走向深海的國家戰略。通過對觀測網路設備的維護和優化,大洋上層洋流觀測的垂直解析度已達到8米,大洋深層洋流和溫度觀測的垂直解析度達到500米,全部觀測要素的時間解析度達到1小時。西太平洋潛標觀測網經過我國科學家3年多的自主建設,成功獲取了熱帶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連續2—3年的溫度、鹽度和洋流等數據,將為我國科學家探索研究熱帶西太平洋環流的三維結構、暖池變異及其對中國氣候變化的影響提供寶貴數據資料。隨著觀測網路數據的逐年連續積累,對科學家研究解讀深海大洋所起的支撐作用將呈指數型增長。


  王凡介紹,本航次歷時54天,航程7800餘海里,成功回收2015年布放在這個海域的11套深海潛標和300餘件觀測設備,並重新布放14套深海潛標和440餘件觀測設備,再次刷新了單一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潛標觀測設備數量最多的世界紀錄。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實現深海潛標數據實時傳輸 或用於海上維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
首次!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世界首次!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科學家首次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史上首次,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反事實量子通信
科學家首次實現在太空中測量量子狀態
嫦娥三號觀測實現「隨心所欲」
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量子信息實驗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
中國科大實驗實現量子相干性蒸餾
史上人類首次實現熱氣球旅行
科學家首次實現量子加密的國際視頻電話
【走進海賊王科學】山治的空中行走在現實中能實現嗎?
我國實現72小時內查明突發傳染病原
量子磁共振顯微鏡首次實現直接觀測人類生化過程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靈長類動物中實現一步基因全敲除
科幻到現實:電影中的空間站或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