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有人說,東京是文藝愛好者的天堂。無論是各類美術館、藝術館,還是各具特色的景點、商場,亦或是帶有生活氣息的大街小巷,都充滿著濃濃的文藝氣息。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設計師之旅:100の東京大人味發現》一起看看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不止讀書


第一處 東京車站+酒店 美觀實用的文化遺產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東京車站(TOKYO STATION),日本重要文化財產,這棟1914 年的紅磚造建築由留學英國學習西洋建築的辰野金吾設計,其間經歷了1923 年關東地震,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炮火攻擊喪失了漂亮的圓形拱頂,在為期6年的修復期間,又受到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波及,令人不禁覺得車站命運多舛。不過,歷經百年後的現今,哥特式對稱形式的老建築被細心修復,紅磚與花崗岩堆砌出磅礴氣勢,將安妮女王風格(Queen Anne) 的強調屋頂變化、門窗裝飾細節的「辰野式」建築展露無遺,車站建築的復原對新舊世代的東京人來說都別具意義。


當面對紅磚牆的車站建築,看到車站兩側美麗的褐色弧線勾勒出湛藍色拱形屋頂,或是走進其中,仰望淺黃壁面與穹頂精美的動物浮雕細節,感受光線透照進來顯現的空氣質地,耳邊似乎還能聽到隆隆車聲,恍惚間好像回到了百年前的大正時期。

在車站的樓上空間各有一個「具象」與「抽象」的空間再生。所謂「具象」的部分,是車站啟用第二年,1915 年開業的東京車站酒店經過幾番修整休業後,終於在2012 年以酒店的形式再現,並以持續使用的方式來延續對古迹的保存熱度,不但作為舉辦婚宴的場合十分便利,還可以提供入住者一種難得的、與眾不同的宿泊經驗與窗外景觀。另外,在車站南翼的2 樓,還有開業東京車站的復原與成功的都市再生


第二處 KITTE 老地方的新商場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空間│ 2013 年由東京中央郵局改建的商場KITTE 商場與後方新增建的JP Tower 合為一體,原建築從地下1 樓到6 樓發展成商場。1 樓新舊建築交界處形成中庭三角形的室內廣場,自然光從上灑下,向上仰望可見兩代建築不同的視覺語彙,塑造這個商場獨一無二的空間性格。而從天懸掛而下的八角形的珠鏈,虛實間標記出一個個空間柱的輪廓,視覺上一直延伸到地面的八角形孔蓋,抽象地保留了過去建築柱體的記憶。

定位│ KITTE 坐落在所謂日本中心的「丸の內」的絕佳地點,無論是去有樂町東京國際Forum 的商務旅客,還是來看東京車站的國內外觀光客,這裡都是不能錯過的觀光熱點。也因此定位在讓人進入商場就像是打開感受當今美好日本的一扇窗,特意沒有在商場里安排國外品牌店鋪,而都是來自日本各地的好東西、好味道,產地美食、口碑餐廳等,展現著日本的美意識,藉此聯結人與人、街與街、時代與時代。


命名與設計│商場的名稱「KITTE」,既表現出日文「來~!」和「切手」(郵票)的同音趣味,背後也傳達著親切感與建築歷史。當運用在視覺形象的設計上,以原研哉為首的日本設計中心的設計,應用了字母里的「I」來延續建築外觀重複鋪排的視覺作為聯結。至於內部各樓層的商場空間,則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不同主題的各樓層分別採用了來自日本各地的自然材質:和紙、織品、愛知三州瓦、北海道的木材等,展現出豐富的空間表情,儘管寬敞簇新,卻保有舊時光的溫度。此外,商場里的新店與新概念自是不能錯過。


第三處 銀座Dover Street Market 比當代美術館更前衛的時尚商場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這間與銀座「KOMATSU 東館」的優衣庫銀座(UNIQLO GINZA)全球旗艦店有天橋連接, 由川久保玲(Rei KAWAKUBO) 在2012年所開設的Dover Street Market GINZACOMME des GAR ONS 百貨商場,除自身的COMME des GAR?ONS 系列之外,還有許多川久保玲欽點進駐的頂級精品品牌:LV、Alexander McQueen、10 Corso como、CELINE、A Bathing APE、visvim 等高單價商品,都進駐在這棟7 層的商業大樓里。


「美的混沌」是這個商場空間的主題,主要是打破品牌與空間的界線,不以性別、年齡來區隔分類,甚至不見高掛的品牌LOGO,而全是以風格與設計的特色來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差異。對川久保玲來說,這個如今像是當代美術館的賣場空間,當時因為進駐的時間較晚,格局大致確定,在法規上、走道寬度上、動線上多有限制,因此最大的困難在於不受困於諸多局限,能表現出倫敦店百分之百的味道。其中最困難的便是無法移動的手扶梯設計,為解決此一問題,找來了藝術家名和晃平來打造樓面中間手扶梯兩邊的藝術裝置「White Pulse」,白色的特殊造型是利用離心力的製作法,就像是人的脈搏情緒般的波動與律動。


無論是手扶梯或是電梯的按鈕,每個環節都打破一般商場的空間設計邏輯,加上多位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參與,在沒有特殊創作命題限制的情況下,讓每個品牌都使出渾身解數與不同創作者合作,讓藝術在這裡不是空間的裝飾品,而是形塑賣場性格重要的一部分,使其像是裝滿藝術品並不規則陳列的室內空間,前衛又有強烈的實驗風格,讓商品像藝術品般沒有邏輯地陳列著,對每個裝置、道具,都做了量身打造的設計。


第四處 清澄白河 Blue Bottle 第三波精品咖啡登陸東京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美國第三波咖啡熱潮里的三大家之一藍瓶咖啡館(Blue Bottle Coffee)2015 年在東京清澄白河初登陸!所謂「第三波」就在於與第一波的「即溶咖啡」、第二波像星巴克的「重焙咖啡」不同,第三波幾間代表性的咖啡館著重在源自北歐淺焙的「淺中焙」咖啡,著重在口感的層次和多元,讓咖啡入口後如花式溜冰般旋轉出千姿百態的美味。


Blue Bottle Coffee 來自美國加州舊金山,2002 年於奧克蘭創立,起初在車庫裡烘焙咖啡豆,並在農夫市集開始販售,著重通過烘焙引導出豆子的原味。隨著第三波熱潮,現在美國西岸已經有十多家分店,它也正是受日本吃茶店文化所注重的氛圍與服務影響,發展出來的咖啡品味店,因此,「回到」日本開店更具一番意義。


當這股強調細膩口感、品種、濾泡式沖法、口味返璞歸真等充斥細節講究的「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趨勢進入日本,首先的落點選在清澄白河,是因為這裡的商業區與住宅區並存,亦有越來越多擁有烘焙機的café 咖啡小店,散發著美國西岸奧克蘭般的氣息。而這間店選在原是工廠的挑高空間里,規劃配置上以烘焙器具為中心,有咖啡吧、廚房以及一間咖啡品嘗室(cupping),店內座位不多,但有著工廠與倉庫不受拘束的自然氛圍,營造出如同置身美國般品味咖啡的悠閑場域,等待觀看一杯杯手沖咖啡亦是趣味。


除店內飲用外,店家還供應在48 小時內烘焙好的新鮮咖啡豆與咖啡周邊商品。Blue Bottle在整體視覺設計上以白色、牛皮色與藍色為主,單純卻鮮明吸睛,還有人把藍瓶咖啡館比喻為咖啡界的Apple,主要是著眼於細節,及洗鍊的風格,在美國受到許多科技企業家的青睞,更有大筆投資湧入。


第五處 神田萬世橋 一座橋的華麗轉身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東京神田區秋葉原的電器街是國際知名的,然而2003 年,秋葉原車站附近的新景點mAAch ecute 神田萬世橋(MAACH ECUTE KANDA MANSEIBASHI)是將橋墩下的空間創意再生,展現出新的華麗風景而引起話題。


「萬世橋站」位於JR 神田站和御茶ノ水站之間,1912 年建成,是一紅磚瓦建築,關於「萬世橋站」命運多舛的戲劇性身世如下:


? 1912 年──由於位居電車中央線的終點站與轉運站而熱鬧非凡。 ? 1919 年──因東京站的開通使得萬世橋站立馬變成中央線的中間一站,重要性大為削減, 光環消失。 ? 1923年──遇上東京大地震,重建起二代車站。? 1936 年──獲得鐵道博物館的新用途。 ? 1941 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廢站,站體生命畫上休止符,往後空間就以鐵道博物館專用。 ? 2006 年──鐵道博物館搬遷到琦玉縣大宮,萬世橋站再度走入歷史。


2013 年起,由JR 經營的ecute 商場進駐到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橋墩之下,並且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整建,在室內空間形塑了許多清水模小拱門,進入其間有如穿梭於現代洞穴一般,洗手間內部空間設計更是有趣。


這個商場里共有12 間店鋪,包括以萬世橋為主題的書店「LIBRARY」,一旁還擺放了大正時期萬世橋車站附近配置的縮小模型相當吸睛;也有以日本山形縣的食材為主題的「フクモリ」café 與定食餐廳,因為神田本來就位於東京之東,所以這裡特意販售以「東」為關鍵字的相關商品,譬如日本東北與東東京的雜貨與食物,以上兩間是這裡的旗艦店;另外,還有來自長野家族事業第三代的「haluta」家飾雜貨,他們有來自丹麥的產品、北歐傢具與「HAY」家飾,還附設甜點店、餐廳。


這間店的最特別之處在於它位於兩條電車運行鐵軌之間的一間長盒子般的玻璃屋,因此當左右兩邊電車經過時,處在中間的食客就可以感受邊用餐、邊觀望電車呼嘯而過的特殊體驗,享用著的是動態流動、日夜不息的用餐風景。


第六處 神樂坂 La Kagu 老倉庫的新味道,日本文化再創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出神樂坂車站的二號出口走路不消1 分鐘,就踏上以大片木頭甲板鋪設出的寬廣露台,前方一棟覆蓋著灰色波浪板的大型建物矗立其上,午後光線透過樹木枝葉的剪影烙印地面,散發出神樂坂時尚又休閑的法式生活氣息,這是2014 年10 月10 日才開張,並以「食衣住+知」為概念的la kagu 新複合式商場。


la kagu 距離神樂坂下、外堀通上的東京日法學院約10 分鐘的腳程,因其地緣關係,過去還駐有不少法國機構,並不乏法籍人士聚居,寧靜舒適的街道與濃郁的法式風情,使其 有「東京巴黎」之說。神樂坂的日文發音是KAGURAZAKA,法人還將「神樂坂」昵稱為la kagu,也就成了這個商業設施命名的靈感來源。


第七處 代官山 Log Road 電車消失後的新空間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代官山站步行約4 分鐘,便可到達2015年4 月才開的新名所LOG ROAD。從取名來自LOG 和ROAD 兩字就知道案情並不單純,主要是東急東橫線的地下化,對城市發展的一大好處顯現出來,地面土地不會再被鐵道截斷分割,於是現在在過去綿延220 米的鐵道原址建成五棟不同主題與概念的商業設施。在這長條形商業空間中有大尺度綠化造景的散步步道,由日本知名的綠化造景公司SOLSO Architectural Plant & Farm 齊藤太伊負責,他過去也曾為星野集團、BIOTOP 與虎の門CAFé 等擔任綠化地景設計。


五棟中離車站最近的第一號館是「SPRING VALLEY BREWERY TOKYO」,賣自家手工精釀的天然、無防腐劑、不過濾、不做熱處理、放久也不顯得苦澀的craft beer,強調純正新鮮的手工生啤酒。


經過紅色餐車來到第二棟是來自美國西岸的select shop「THE MART AT FRED SEGAL」,提供咖啡、甜甜圈與咖啡道具等生活雜貨,也是一個休憩空間。三號館木屋販售的是女裝「Fred Segal WOMAN」, 主題是「Precious moment for my style」(自我滿足的奢華),為積極、充滿活力的女性提供服裝與美妝保養品。隔壁的四號館就是兩層樓的男裝,給充滿好奇心的大人男生提供休閑又不失精緻的風格服飾。至於第五館則是來自鎌倉,原本是一間有50 年屋齡、伴隨著馥郁綠意庭園的木造工作室,現在以「本地與手作」(LOCAL & CRAFT)為概念,採用湘南當地的豐富食材,以本地的背肌火腿(loin ham)為主,並與專做火腿的「富岡商會」合作製作料理,此外還供應美式鬆餅、PIZZA 和冰淇淋等,營造出特殊又賞心悅目的北加州料理風格。


這條散發著濃郁木頭香氣,四季花卉圍繞的悠閑小徑,讓代官山又多了一處自然迷人的生活 風景,但下回再訪代官山時,似乎該思忖一日時光能否在悠閑緩慢中度過了。


第八處 虎の門hills 通向未來的建築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命名與由來│「虎の門」的名稱來自於皇居周邊的幾個城門,此門位於江戶城之西,以中國方位說西方屬白虎,便稱之「虎の門」。儘管虎の門在1874 年便已拆除,但這個區域名仍被使用迄今。2014 年大型的新商業設施虎の門之丘(TORANOMON HILLS)開幕,這不只是全東京第二高的摩天大樓啟用(高度達247 米),更開啟了東京向垂直型花園城市發展的嶄新時代。


抽象來說,它連接現在到未來;具象地說,這裡有條連接都心到灣岸的「環狀2 號線」貫穿「虎の門之丘」地下,這正是大樓開發商森大廈與東京都歷經十多年的合作,並為迎接2020 年的奧運到來的產物,環狀2 號線連接羽田機場到奧運的選手村,更便利了交通。同時,虎の門區域計劃成為「亞洲總部特區」,鼓勵各企業總部進駐到虎の門地區,活絡此一區域,發展出新的城市樣貌。


定位│ 虎の門之丘的主建築棟MORI TOWER 高達52 層,1 樓到4 樓是商店街,囊括 商店、餐廳、診所、花店與咖啡廳等,是造訪者首先觸及的場域;另外還設有可容納2000 人以上的會議廳、6 層到35 層的辦公樓層、100 多戶的高級住宅,以及居於高樓層的hyatt 集團旗下的Andaz Tokyo 酒店。而在戶外有6000 平方米的綠地,橢圓廣場(OVAL Plaza)更是舉辦許多戶外活動如瑜伽、音樂會等的露天草地空間。


進入2 樓大廳,舉目可及的是藝術家展望所製作的Universe 29 作品,將大石自10 米推下撞擊形成423 枚大小不同的石塊,並重新製成不鏽鋼塊呈現在壁面的創作,彷彿瞬間凝結的宇宙。


通往辦公樓層入口的壁面水平延伸至兩邊牆面,韓國藝術家Sun K. Kwak 的作品Untying Space 利用膠帶藝術的創作概念,讓如黑色油墨般的圖案像不規則流動般地延展到壁面、天花板。 ANDAZ TOKYO 1 樓入口處有日本藝術家內海聖史約30 米長的巨型油畫作品《あたらし水》系列,讓各種繽紛的油彩顏色如水浪流動般地展延開來,喚起人們對於日本季節色彩變化的感受。


通往51 樓ANDAZ TOKYO 的電梯內有永田哲也的作品《自然の上流箱》,製作和果子的木頭模型以日本和紙製作,形塑出如鯛魚、烏龜與寶船等紙制浮雕來歡迎訪客,在燈光映照下已躍然紙上。


為每位客人所悉心製作的咖啡。從原來表參道咖啡延伸到這裡2F TORANOMON KOFFEE,除複製了方形的空間元素,香醇濃郁的咖啡和充滿厚度與層次的奶泡絕非一般連鎖店可比擬。 「Hello, Mirai Tokyo」是步入TORANOMON HILLS 時,狀似哆啦A 夢的白色TORANOMON 乘 著竹蜻蜓帶給我們的訊息,讓虎の門之丘彷彿是一扇任意門,可以通往未來,充滿無限想像。


第九處 湘南T-site 湘南海岸的閱讀生活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有了代官山T-SITE 與蔦屋書店的成功經驗,2014 年底於湘南再開辦嶄新的SHONAN T-SITE,為湘南海岸注入書香與優質的生活風格。然而,湘南T-SITE 進駐於此也由於附近「藤澤SST」(Fujisawa Sustainable Smart Town)是一個佔地19 萬平方米、400 戶的大型造街計劃,距離東京約1 小時左右的車程,卻能擁有更舒適寬敞的生活環境。


SHONAN T-SITE 在此有三棟白色的主體建築,除了1 樓皆以蔦屋書店為最主要空間,另共有30 間生活風格商店與餐廳等,其店家的性格、目標族群與代官山店有所不同,最為突出的是這裡更為寬敞,並洋溢著愜意度假的氣氛,稍微不加註意,會從白天流連到晚上,想像自己居住於此,享受充實而幸福滿溢的湘南慢時光。


第十處 Slow house 運河邊的上質慢生活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繼大阪梅田店後,2014 年春天於東京灣內、運河水岸的倉庫區設店,保留了原本倉庫的骨架,兩層樓的挑高與寬敞、自然光線照明充足的空間,是一個可以充分、緩慢享受空間和選品的地方。


以「惜物的生活」(丁寧な暮らし)為展店概念,店內一大支柱品牌是首度引進的波特蘭季 刊KINFOLK 創意指導Nathan Williams 嚴選的日常生活風格品牌「Ouur by KINFOLK」,以「あ りのままの、美しいくらし」為品牌概念,包括服飾與生活雜貨,這個區域的商品搭配起來就是整個雜誌封面般的恬適氛圍。


此外, 店內還有傢具、雜貨、服飾、植物、藝術品、食物、身體保養品等,網羅有德國REDECKER 的刷子、今治毛巾、鹿兒島木工傢具、大阪玻璃工藝家辻野剛作品,還有搜羅了義大利CULTI、法國Mad et Len、ALIXX 蠟燭等的香氛Bar,其中還有一大特色是紐約GREEN FINGERS的川本諭為該店設計策劃的「KNOCK」室內植物店,其中有現在最流行的玻璃瓶盆栽(terrarium)。


更不要錯過味蕾的體驗,這裡有提供高級魚子醬及少見的以鹿肉、山豬肉為特色的野味料理(gibier)的「SOHOLM」餐廳,並有自家制的熟成火腿、培根等肉類干製品(Charcuterie),洋溢著北歐家庭料理般的食感,食物風格與空間同等迷人。


如果你要搭monorail 往羽田機場離去,最難割捨的就是位於「天王洲アイル」站倉庫區BOND ST.、ACTUS集團旗下SLOW HOUSE 生活風格旗艦店。


(正文文字與圖片均源自《設計師之旅:100の東京大人味發現》)

東京不可不去的十處文藝場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 的精彩文章:

動態調節黑科技:CANYON STRIVE RACE 山地車
一個非說自己是機器人的男孩
今日全球藝術新聞速遞
教程:超簡單的超輕黏土多肉
賀歲襟花 巧思下的美好

TAG:輕芒 |

您可能感興趣

東京不可錯過的文藝之地
春風十里,不如去東京睡你
春風十里,不如去東京睡你。
靖國神社前拜鬼不止,不遠處的東京巨蛋卻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你去東京,不妨去銀座站感受下不一樣……
東京大學現奇特的樓梯 上不去 也下不來
僅次於東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你真的非去不可!
不一樣的東京時光
東京!可能和你眼中的不太一樣!
東京可以不可以,新宿的古街,像你去過中國的哪裡
不只是蔦屋!東京人氣文藝書店還有哪些?
東京和北京,相似的僅僅只有房價嗎?給你來點不一樣的
去了東京不帶伴手禮,怎麼好意思回去
不要再去東京了,去靜岡轉轉吧
東京的這些地方還是別去太可怕了!
因為你沒看東京食屍鬼,所以你不知道
去東京旅行 不同尋常的住處
東京,到底哪些地方最值得去?
不知道神樂坂!都不好意思說去東京裝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