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台灣康師傅倒了,我們離食品安全究竟有多遠?

台灣康師傅倒了,我們離食品安全究竟有多遠?


來自公眾號:發現澳大利亞 微信號:Go_Aussie

門主

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據世界速食麵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速食麵消費量達到404.3億份,名列

世界榜首

。而說起速食麵,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無疑是數以億計中國人最熟悉的品牌和味道。







就在2017年的第一天,

台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突然被母公司——頂新集團,宣布

解散清算



2014年,台灣爆發了三起令人震驚的食品安全事件,而頂新集團,

全部涉及其中







先是被爆出旗下的工廠在6年半的時間裡,向台灣大統長基買進23萬公斤,添加銅葉綠素,依規定

必須銷毀的假冒純油




緊接著,又爆出頂新集團採購強冠公司用回收的

餿水油

等廢油,混雜製成食用油的事件;




2014年11月,更是被爆出頂新集團旗下的正義公司,通過把

飼料用油

混充食用豬油的事件,至少波及下游

230家廠商










一年的時間裡,捲入

三起食品安全事件

,頂新集團在台灣引起一片嘩然,甚至引發了台灣民眾的"滅頂"抗議浪潮。在民眾的呼籲與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後,作為味全、 頂新、正義三家公司董事長的魏應充,不僅

被迫辭職

,還因

涉及刑事犯罪而被處罰

;頂新集團宣布暫時關閉旗下頂新制油及正義油廠。







同年,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決議以「

最高道德標準

」、「

保護食科所

」為由,終止與頂新集團已合作四年的獎學金。另國立政治大學則以「

良心比錢重要

」為由,中止來自頂新集團為期五年的獎學金。







但康師傅發布聲明稱:「本公司在

中國大陸

製造及銷售之所有速食麵,並不涉及向台灣進口該等原料或產成品,且全部生產過程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在保證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下,不存在隱患。」國家質檢總局後經核查,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並提醒消費者慎食通過各渠道購買的可能使用了問題豬油的企業生產的食品。




此後,創立於1958年的頂新集團,就成為了台灣食品安全的一張「黑名片」。








然而,這次頂新集團解散清算的僅僅是「

台灣康師傅

」。而「台灣康師傅」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天津)的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台灣地區。目前,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也就是說,

在內地,你還是可以照樣買得到,吃得到康師傅速食麵。





回溯2014年,這三起震驚整個亞太地區的食品安全風波,竟然是由一位在油廠附近耕種的

六旬老農

所掀起的。




這位台灣屏東縣的老農,早年北上打工,5年前退休回到老家,購買了片地,打算種田養雞,與老伴共享田園生活,卻發現自己種植的水稻,被附近煉油廠排出的廢油

污染致死

。他去找煉油廠負責人理論,對方卻威脅稱,「我是有牌的,找黑道或白道來都不怕,隨便你!」




隨後老農與鄰居先後5次向有關部門舉報,

均不了了之




舉報無果,他決定

自行搜集證據

。他買了數碼相機,但看不懂說明書。在別人幫助下才學會使用。在兩年的時間裡,他拍攝了

一千多張

地下油廠的照片,並以此為據,向警方報案。








受理報案的警員回憶稱:「老農夫來報案時,態度堅定、情緒激動,證據資料完整,警方很佩服他敢具名檢舉,也激勵警方積極偵辦。」




警方隨後前往偵查,辦案警員躲在地下油廠隔壁的鴿舍錄影搜證,掌握了晚上有油罐車運來廢油,加工後再運走的事實。




當被問到舉報後可能遭到報復時,他坦言「不可能不怕,但已做最壞打算」,不過他相信:「做對的事會有好報!」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英國的食品安全之父——

亞瑟?希爾?哈塞爾

(Arthur Hill Hassall),和他為了確立近代英國食品安全標準所做過的那些努力。








從光天化日之下販賣

結核病死的牛肉

,導致

數以十萬計

的英國人因此罹難,到讓

100萬

英國人患上麻風病的

摻入了骨灰的麵包

……19世紀的英國,不安全的食品已經是致人死亡的一項重要原因。





當時這幅海報的名稱就叫:Meat is Murder,肉就是謀殺




而正是因為兩位有良知的科學家的堅守,用顯微鏡,和一本完全以事實說話的學術期刊,才得以讓「食品安全」真正引起公眾的注意,進而引發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也才有了今天英國食品安全的

法律保障體系





這本期刊,就是當今全世界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也是最受人敬仰的醫學期刊 ——

《柳葉刀》

(The Lancet)




而那位第一次用顯微鏡檢測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的醫生,就是

亞瑟?哈塞爾









亞瑟?哈塞爾,曾經是一位英國的醫生。出生於軍醫世家的他,對欺詐與矇騙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正義感。當時的英國街頭巷尾,也如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一樣,處處充滿了關於「食品安全」的傳聞和謠言,然而卻沒有人想到去做

實證性的研究





一天,亞瑟用顯微鏡觀察市場上銷售的形式各樣的咖啡,卻發現了幾乎所有咖啡都摻假——而通過肉眼,普通人根本無法分辨。這種以次充好的行為讓他異常憤慨, 於是他把這一發現寫文章投給了《泰晤士報》。媒體曝光後,不僅引起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注意,更引發了另一位科學界人士——

托馬斯?魏克萊

(Thomas Wakley)的注意。








年輕有為的托馬斯,於

1823年

創立了醫學雜誌《柳葉刀》。他在創刊詞里這樣描繪自己的抱負:

「柳葉刀猶如拱形窗口,讓光亮透入,或亦是鋒利的手術刀,以切除陳雜,我意謂《柳葉刀》賦有上述雙重含義。」

1850年代,這本雜誌已經成為了英國科學界和醫學界中的翹楚。








托馬斯寫信給亞瑟,表達他的支持,並邀請

亞瑟

與他合作,通過《柳葉刀》雜誌,進一步深入挖掘「食品安全」與公共健康的關聯。




1850年,《柳葉刀》雜誌組建"衛生分析委員會「,由亞瑟醫生主持,專門調查和報告英國食品安全問題。如果有涉及公共健康,就

發表文章

,並

公布生產者的相關信息

,讓造假者身敗名裂。




他們首先研究了人人都要接觸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自來水。他們的調查,讓所有人震驚:倫敦市民日常的飲用水裡,竟然含有致命病菌。





亞瑟在倫敦自來水中發現的致命病菌




他們順勢把自來水公司

告上法庭

。儘管他們在法庭上當場用自來水做化學實驗,以驗證裡面含有致命病菌,但最後他們還是

被判敗訴

。因為當時英國根本沒有「食品安全」的

相關立法








以及,在庭審結束後,亞瑟還收到了自來水公司寄來的

死亡恐嚇信

。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善罷甘休,反而更激起了鬥志:從1851年到1854年,《柳葉刀》雜誌幾乎

每周

都要發布食品摻假的劣行,並集結成為一本《食品及其攙假: 1851-1854年"柳葉刀"衛生分析委員會的報告》。他們的行為,當然引發了相當大的

阻力和仇恨

:托馬斯在家中被暴徒襲擊,房子被完全燒毀,他本人差點葬身火海。




有評論說,「這本雜誌將奸商的名字公之於眾,引起了巨大的騷動,就算有人拿著槍在貧民窟里掃射,就算有人在大白天搬起石頭砸人,也難以企及他們所引發的反響。」




1859年,英國布拉德自治鎮發生了一起誤將砒霜摻入糖塊的中毒事件,導致20人死亡。




而此時,在亞瑟和托馬斯的堅持下,「食品安全」已經超越了公眾話題,成為了

國家性的議題

。於是,在覺醒的民眾呼籲,和政治人物的推動下,

1860年

,英國終於通過歷史上第一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案——

《反食品與藥品摻假法案》

(The Adulteration of Food and Drugs Act),方案將食品摻假造假被列為

非法行為








1872年

,英國官方修訂了《反食品與藥品摻假法案》。從此,「消費者利益至上」成為了相關法案政策框架的基本出發點,或者說從

「買者自慎」

逆轉為為

「賣者自慎」





1875年

《食品與藥品銷售法》( The Sale of Food and Drugs Act )頒布,進一步完善了之前的法律,該法律是英國現行食品藥品法案的文本基礎。




1984年

,開始分別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標準法》和《食品衛生法》等,同時還出台許多專門規定,如《甜品規定》、《食品標籤規定》、《肉類 製品規定》、《飼料衛生規定》和《食品添加劑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涵蓋所有食品類別,涉及從農田到餐桌整條食物鏈的各個環節。







同時,這些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也規定了

嚴苛的處罰

:責任主體違法,不僅要承擔對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還要根據違法程度和具體情況承受相應的行政處罰乃至刑事制裁。








1997 年

,英國成立了食品標準局(FSA, Food Standard Agency)。該局是不隸屬於任何政府部門的

獨立監督機構

,負責食品安全總體事務和制定各種標準,實行衛生大臣負責制,每年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






在食品安全領域裡,紐西蘭也有一套完善的標準體系和類似的監管機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涵蓋了所有食品類別以及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十分嚴格透明,違反

《澳大利亞紐西蘭食品標準法典》

的行為在紐西蘭屬於

犯罪行為




當然,除了健全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嚴厲的食品安全執法也讓企業根本不敢在食品安全上出任何差錯。而也正是這一套機制,才使得當年轟動全中國,影響至今的「三聚氰胺」事件得以曝光。








2008年,持有三鹿公司43%股份的紐西蘭乳製品巨頭——

恆天然公司

,在8月2日得知三鹿嬰兒配方奶粉出了問題,就決定公開召回所有產品。但是,恆天然公司的召回建議,被三鹿公司否決。








恆天然公司當天把問題反映到了石家莊當地政府和紐西蘭駐華大使館。8月14日,紐西蘭駐華大使館收到了有關信息,立即與地方政府溝通希望召回有毒奶粉,卻沒有得到積極回應。在四處碰壁後,恆天然公司只好把信息向紐西蘭政府彙報。




9月5日,時任紐西蘭總理的海倫?克拉克獲知三鹿有毒奶粉的信息。9月8日一上班,她召集多名資深內閣部長開會討論中國三鹿奶粉的質量問題,並決定以紐西蘭外交部的名義,責成紐西蘭駐華大使Tony Brown把三鹿有毒奶粉的信息直接反映到中國政府。




9月13日,中國國務院啟動國家安全事故最高級別的響應機制,處置三鹿奶粉事件。








而在另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里,恆天然依然是主動向政府「自爆」問題,主動要求召回產品。




2013年8月2日,恆天然向紐西蘭政府通報,自己生產的3個批次的產品中,檢出肉毒桿菌,影響包括3個中國企業在內的多家客戶。第二天,

紐西蘭初級產業部發表聲明,確認此事。恆天然首席執行官飛到中國,隨即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公眾致歉並承諾召回產品。

8月12日紐西蘭總理宣布成立一個部長級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然而28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恆天然公司涉事的原料是安全的,不會危害健康,菌群數量過多只會使產品加速變質,根本無需召回產品。




雖然到最後是"虛驚一場「,但紐西蘭企業在面對食品危機時的主動,以及政府的迅速出手,都是由於這背後完善的食品安全生產和監管體系。如果恆天然選擇對相關事件隱瞞不報,或許最終的結局,

要比今日的康師傅更加糟糕








托馬斯?魏克萊曾經在《柳葉刀》的創刊號上寫道,他希望《柳葉刀》能夠真正成為「Lancet」(柳葉刀雜誌的英文名,在英語中也表示「尖頂穹窗」),一扇「照亮醫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多麼期待我們頭頂也有那麼一扇即將被開啟的明窗。



推薦一個牛逼的公眾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庫 的精彩文章:

石原里美和周冬雨,中日兩大it girl告訴你,只要變美,生活中的一切都會變好!
過年你家對聯別貼了!要貼也得是這種畫風~
"來生還牽你的手"
吳秀波這樣的老男人,像一口戒不掉的毒。

TAG:匠庫 |

您可能感興趣

台灣康師傅將清算解散,再也買不到康師傅產品了!
台灣康師傅突然宣布解散,不再生產速食麵,背後真相太驚人!
起身的時候膝蓋會發出聲響這是為什麼?台灣康復專家為您詳細解惑
台煤爆料遼寧號航母發出警告:台灣康定艦不要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