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17年1月6日,由《國際太空》、《衛星應用》雜誌和「中國載人航天」官方微信聯合發起組織的2016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結果揭曉。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天宮-2和神舟-11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和「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5首飛大捷」成為2016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2016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

(按時間順序排列)


1. 美俄航天員創造在「國際空間站」連續飛行時間紀錄


3月2日,俄羅斯聯盟TMA-18M飛船從「國際空間站」安全返回地球。美國航天員斯科特?凱利和俄羅斯航天員米哈伊爾?科爾年柯成功執行了為期340天的「國際空間站」任務,創造了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連續飛行時間紀錄。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 美國首次成功在海上平台回收第一級火箭


4月8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升空後,在海上平台成功著陸。在經歷4次嘗試失敗後,該公司首次實現在海上平台回收第一級火箭,此後又成功回收了3次,為可重複運載火箭研製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3. 世界首個充氣式太空艙在「國際空間站」成功展開


4月8日,「畢格羅充氣式太空艙」(BEAM)搭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貨運飛船發射升空。該充氣艙於5月29日在「國際空間站」完全展開,並充分膨脹,體積增加4倍。這是世界首個在「國際空間站」成功展開的充氣式太空艙,對未來降低空間站成本、在地外星球建造基地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4. 美國「朱諾」探測器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7月4日,美國「朱諾」木星探測器歷經近5年的飛行,成功進入木星軌道,成為繼「伽利略」之後第二個環繞木星的探測器。「朱諾」於2011年8月5日發射,目標是研究木星的起源與演變,是目前唯一僅使用太陽能電池板作為能源的外太陽系探測器。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5.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北京時間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藉助衛星平台,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路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時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6. 中國天宮-2和神舟-11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9月15日和10月17日,中國天宮-2空間實驗室和神舟-11載人飛船先後成功發射。10月19日,神舟-11與天宮-2成功實現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在組合體運行期間,開展了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11月18日,神舟-11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航天員出艙後狀態良好,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突破了航天員中期駐留、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和保障技術,標誌著中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航天員長期駐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7. 歐洲「羅塞塔」獲得重要科學發現


9月30日,歐洲「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按計劃撞向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彗星,結束了長達12年的任務。「羅塞塔」於2004年3月發射,2014年8月進入彗星軌道,實現了彗星的首次環繞飛行並於同年11月12日成功向彗星彗核釋放「菲萊」著陸器。任務期間,「羅塞塔」軌道器獲得了大量重要科學發現。2016年5月,歐洲航天局宣布「羅塞塔」軌道器發現彗星上存在地球生命構成必需物質——氨基酸甘氨酸和磷。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8. 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5首飛大捷


北京時間11月3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5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執行首飛任務,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長征-5成功首飛實現了中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從3.35m到5m的跨越,其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25噸級和14噸級,大幅提升了中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與目前國外主流運載火箭的水平持平,成為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標誌,也標誌著中國從此步入了擁有大型運載火箭國家的行列。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9. 美國成功發射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11月19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R(GOES-R)發射入軌,拉開了美國第三代「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發射部署的大幕。新一代「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對地觀測解析度最高達500m,全盤成像時間提高到5~15min,性能指標較上一代大幅提升,使美國在地球環境業務數據獲取能力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10. 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投入初始運行


12月15日,歐盟與歐洲航天局正式宣布「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投入初始運行。當前,「伽利略」系統在軌衛星18顆,可提供導航、定位、授時服務,以及搜救服務。11月17日發射的4顆衛星將於2017年春季投入運行,提升系統服務性能。按照計劃,「伽利略」系統將於2020年全面運行。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16年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按時間順序排列)


1.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正式立項


1月11日,中國政府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於2020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對火星進行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對火星的土壤環境、大氣等展開研究。此外,探月工程嫦娥-4任務全面啟動,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 首個「中國航天日」設立


3月8日,中國國務院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2016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首個中國航天日圍繞「中國夢 航天夢」主題開展了系列宣傳與科普活動,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激勵航天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旨在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3.首顆天通-1衛星成功發射,中國衛星移動通信邁入「手機時代」


8月6日,中國首顆天通-1移動通信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容量地球同步軌道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的首發星,也是中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共同構成移動通信網路,為中國國土及周邊海域的各類手持和小型移動終端提供話音和數據通信覆蓋。衛星的發射填補了中國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的空白,使中國衛星移動通信邁入「手機時代」。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4.中國首顆米級解析度雷達衛星高分—3成功發射


8月10日,高分-3衛星升空,這是中國「高分」專項的首顆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衛星,也是中國首顆解析度達1m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高分-3能夠全天候和全天時實現全球海洋和陸地信息的監視監測,可服務海洋、減災、水利及氣象等多個行業及業務部門。衛星具備12種成像模式,除了傳統的條帶成像和掃描成像模式外,還包括面向海洋應用的波成像和全球觀測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5.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藉助衛星平台,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路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時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6.中國天宮-2和神舟-11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9月15日和10月17日,中國天宮-2空間實驗室和神舟-11載人飛船先後成功發射。10月19日,神舟-11與天宮-2成功實現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在組合體運行期間,開展了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11月18日,神舟-11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航天員出艙後狀態良好,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突破了航天員中期駐留、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和保障技術,標誌著中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航天員長期駐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7.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5首飛大捷


11月3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5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執行首飛任務,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長征-5成功首飛實現了中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從3.35m到5m的跨越,其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25噸級和14噸級,大幅提升了中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與目前國外主流運載火箭的水平持平,成為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標誌,也標誌著中國從此步入了擁有大型運載火箭國家的行列。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8.中國在軌驗證磁聚焦霍爾電推進系統等多項先進技術


11月3日,載有中國自主研製的磁聚焦霍爾電推進系統的實踐-17衛星由長征-5火箭發射,世界上第一套磁聚焦霍爾電推進系統進行了在軌飛行驗證。


此前的6月25日,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等多個先進試驗載荷搭載長征-7火箭升空,開展在軌驗證。其中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首次在軌驗證了飛船返回艙新氣動外形設計、重複使用設計和新材料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為後續新型載人飛船的論證設計和關鍵技術攻關奠定了重要基礎;天源-1在軌加註試驗裝置驗證了太空加註燃料技術;遨龍-1開展了中國在空間碎片主動清除領域的首次在軌驗證。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9.世界首顆「脈衝星試驗衛星」順利升空


11月10日,中國發射世界首顆「脈衝星試驗衛星」,主要任務是開展脈衝星的空間探測及脈衝星導航技術體制的試驗驗證。它是世界首顆開展脈衝星X射線在軌探測的衛星,用於驗證星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在軌實測脈衝星數據,嘗試驗證脈衝星導航技術體制的可行性,為脈衝星探測及技術體制驗證奠定技術基礎,搶佔世界航天前沿技術戰略制高點。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10.中國成功發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4


12月11日,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4的首發星成功發射。該衛星採用大型三軸穩定姿態控制平台,裝載多種有效載荷,最高空間解析度為500m,全圓盤成像時間解析度達15min,總體性能達到歐美第三代靜止氣象衛星水平,在紅外大氣探測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風雲-4衛星實現了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和技術跨越,將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2016年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網購火箭不是夢!聯合發射聯盟推出宇宙神-5火箭在線報價工具
高景一號商業遙感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GSA發布首份《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用戶技術報告》
中國探月列入2017年最值得期待科技事件

TAG:太空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俄航天院長:2020年探月 2030年建月球基地
2016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最硬」航天器抵達木星
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在北京召開
知力精華2017年4月刊上線:航天秘密大起底!
歐洲航天局計劃2024年開建月球村
中國2017年計劃實施近30次航天發射 或刷新紀錄
美國航天局:計劃2033年抵達火星軌道
2020年我國在軌航天器將超200顆
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留三大懸念
俄羅斯5年來首招募航天員,2031年前登月
航天局:火星曾有1500米長河
2016世界航天要事
俄航天集團2017年計劃航天發射次數翻番
歐洲航天局目標:2030年實現3D列印月球村
46年前中國衛星上天,4年後真能登陸火星嗎?424中國航天日
日本宣布載人航天項目 欲2030年前登上月球
軍工航天第一龍頭股從118跌至3元,擬10轉18派0.3元已獲批,碾壓「貴州茅台」
3】2017年,世界航天都有哪些風景線
軍工航天龍頭從41跌至9元,遊資3000萬鎖倉現多重底,奪取6月妖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