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弘光元年五月十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孤身棄城而出,潛入駐紮在蕪湖的靖南伯黃得功軍營之中。旋即十五日清軍入駐南京,弘光政權文武百官如錢謙益等數十權要均剃髮降清。清軍搜尋朱由崧不得,舉兵向蕪湖進發。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

01

崇禎十四年鮑家嶺大戰以官軍的勝利而告終。

殊死大戰後的夕陽顯得格外靜謐,僥倖存活下來的兵士,伴著這血腥般的殘霞麻木的打掃著戰場,不時給著尚未死透的敵人補上一刀,諾大的戰場上隱約起伏的無力慘叫聲暗昭著大明王朝已到竭力末路。

總兵黃闖子半倚在草地上,默然看著眼前的一切,只有臉上尚未結痂的箭傷帶來的陣痛才讓他找到了生命的知覺,這箭傷是他不顧親兵阻攔,豪飲斗酒後親赴戰場拼殺時留下的。

此戰活捉農民軍兩員大將,其中三鷂子王興國還是張獻忠手下最為勇猛的將領,此時正該享受大戰勝利後的喜悅,可闖子卻根本高興不起來。

他回想起這些年南來北往的征伐,腦海里不斷翻滾著不祥的念頭。洪督師在遼東戰局陷入困境,中原一帶殺來殺去都是漢家子弟,為何大明的敵人這麼多就是殺不完?

闖子只是個武官,仗越打越多,也越來越擔憂其這些根本不屬於他考慮的,也不是他所能想明白的事情。為了不被這些無關的思緒困擾,他逢戰必痛飲數斗,以此麻痹自己,沖入敵軍陣營見人就殺不顧生死,闖子這名號便由此被喊出來。

闖子雖是個粗人,但也是有名字的,他原名黃得功。

從小就沒了父親,跟著母親四處漂泊,一直從合肥輾轉到開原衛。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黃得功

(圖)黃得功(?—1645年),號虎山,明末開原衛人,其先自合肥徙。軍中號黃闖子,官至太傅、左柱國,封靖國公。

闖子從小好酒,十二歲那年,聞到母親釀酒香醇,竟按捺不住偷喝了精光。後來遼東邊事緊張,家中貧瘠讀不了書,闖子又生的高大威猛,便拿起刀去了遼東投軍。

闖子彷彿就是為戰而生,初上戰場便毫無畏懼,像只嗜血的飢餓雄師,百總怎麼也拉不住,眼看著他提著刀奔向敵陣。

激戰後大家都以為這個生猛的新兵蛋子枉死在了敵人手上,誰知闖子拎著刀左右夾著兩顆清軍人頭,帶著滿臉凝固的血痂徑直走向百總追討犒賞。

回家後便將首級換來的五十兩銀子交給了母親,這些銀子母親過了一眼,最終還是換了酒喝。

戰場上敵人的熱血總能讓在酒精刺激下的闖子極度興奮,闖子便義無反顧的走上了行伍之路,這一去便是一生。

闖子終究是天生的軍人,在遼東邊境抵抗滿人時,憑藉作戰勇猛、屢獲戰功迅速被提拔為經略的親軍,旋即立功升任到游擊將軍。

正當剛被提拔的闖子以為此身將為大明守邊一輩子時,大明朝積攢半個世紀的毒瘤全面爆發,中原地區掀起轟轟烈烈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闖子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隨著中原農民軍之勢愈燒愈烈,各地衛所兵士根本無力抗衡,各路官軍四處圍剿,疲於奔命且收效甚微。這種不利形勢下,一大批邊境優秀中下級將領被徵召入京,崇禎九年闖子被提拔為副總兵,入京分管京師衛戍部隊。崇禎十一年,闖子率領禁軍跟著時任總理熊文燦出京赴陝西平叛。

想到這裡,闖子一陣苦笑,早知道大明後來的敵人都是一群餓得半死的農民,而且怎麼殺都殺不盡,當初還真不如在遼東跟滿清蒙古人幹個痛快!

初時,闖子恨透了這群亂臣賊子,國家正處邊患四起困境之時,可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混賬東西竟然還趁亂反叛,立誓不殺盡此賊絕不還京!然而隨著戰事的進行,闖子敵人殺的越多,官升的越高,卻越來越糊塗。

闖子入駐京師時才見識了泱泱天朝之繁盛,只嘆邊境寒苦,卻從未曾想到本該富裕繁榮的大明朝內陸腹地竟已成人間煉獄。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

行軍之處除了少數的城鎮,闖子見到的均是荒無人煙、浮屍餓殍之地,這觸目驚心的慘象讓他難以置信這竟是邊人口中嚮往的中原大地。

更令闖子始終不願面對的是每次對陣時,站在敵軍隊伍第一線拚命的都是些瘦骨嶙峋、餓的連槍都舉不穩的老農。

這哪裡是打仗,這分明是送死!

但這些送死的老農為什麼要鐵了心跟著李匪張賊與朝廷做對,何不回家種田盼個好收成?!

母親一直教育他要忠君愛國,朝廷現在又如此器重他,他決不能辜負皇上的期望。

闖子最初堅信這一切都是該死的李匪張賊迷惑老百姓,降而復叛,害的大明內憂外患,害的大明子民如此悲慘。

但腦海中時時浮現京師達官顯貴的酒肉奢靡、醉生夢死,反觀眼前兵士和流匪的瘦弱凄慘,讓他不禁懷疑起到底誰是大明真正的敵人。

闖子沒讀過什麼書,終究是弄不懂這其間的緣由。

闖子的思緒隨即被親兵的急報拉了回來。

急報寫到張獻忠已經率軍攻陷廬江、鳳陽兩郡縣,督師急令他移師廬州,防範張匪不得有誤。闖子起身看了一眼身後的戰場,不再猶豫,翻身上馬揮揮手讓親衛鳴鼓整軍,火速向定遠縣進發。

闖子率先鋒五千精銳騎兵在英山縣、太湖縣之間的石牌追趕上張獻忠,張獻忠稍一交鋒便感不敵,便立即引兵撤退。

闖子見狀親自騎快馬追趕,最近時距張獻忠不足尺余,一箭便可將其斃命。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闖子卻將滿弦之弓鬆了下來,望著張獻忠狼狽逃竄的背影輕嘆了一口氣,拔馬退了回來。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

02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殉國。

因斬殺叛將劉超被朝廷封為靖南伯的黃闖子,三月下旬才接到勤王詔令,火速引兵北上。剛走到安徽境內,四月十七日便得到確切消息,先皇已薨於國難,太子及兩位皇子無一人逃出。

闖子聽聞後,面北痛哭,幾度昏厥。

已為朝廷征伐多年的闖子早就不是只知痛飲殺敵的莽夫了。如今正處國家危難之際,已身為伯爵的他必須站出來為國獻身,來不及悲傷,當務之急便是速速確定大寶之位。

黃得功聯合諸將立定主意後,便多番督促鳳陽總督馬士英擁戴福王朱由崧登極皇位,無須理會東林、復社一群宵小的無妄之議,率軍奉福王入南京監國旋即稱帝。

得功因定策之功被晉陞為靖南侯,鎮守滁州、和州,興平伯高傑鎮守徐州、泗州,東平伯劉澤清防守淮安、揚州,廣昌伯劉良佐鎮守鳳陽、壽州,號為四鎮。

至此,大明一脈得以延續,士民軍眾終於奉得正朔,南方大片疆土資源仍然掌握在明廷手中。整頓河山,仍可於李順、滿清一戰。

然而事情卻不像黃得功想的那麼簡單。

朝堂內部最先出了大事,老長官馬士英起用阮大鋮後,與東林舊臣的矛盾公開尖銳化。馬士英依仗四鎮之力,轉而將屠刀舉向了自己人。得功本來就厭惡這些只耍嘴皮的東林復社一眾,儘是些勾心鬥角、道貌岸然的傢伙,死不足惜,但也知道在如此緊要關頭引發內鬥並非明智之舉啊!

黃得功最恨這些文官傾軋,可從沒想到武將之中也有如此狼心狗肺之輩!

史督師為防四鎮之一高傑擁兵自重、不聽調遣,派其暗中牽制。得功一直敬重史督師為國忠烈,以大局為重便聽從調遣駐軍儀真。不久聽聞其兄弟登萊總兵黃蜚將赴任之時,得功親率三百親兵為其接風。

正當得功行軍到高郵土橋下令造飯之時,伏兵四起,豎起的正是高傑的旗號。得功立即拿起鐵鞭投入戰鬥,無奈埋伏的敵人太多,箭鏃如雨,身邊親衛一個個倒下,不得已只能邊戰邊退。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

敵人一軍士冒死舉起長槊橫刺到得功跟前,得功借勢一拉,反手將其砍死。得功前後親手殺死數十人,敵軍素知得功威名,猶豫不敢再次上前。得功趁隙怒吼一聲翻身上馬飛奔回營。

誰料儀真軍營也剛擊退高傑的偷襲部隊,損失極為慘重,得功眼看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弟兄竟死在了自己人手裡,極其悲憤,痛下毒誓定將親自手刃高傑。

得功隨即一邊將此事上報朝廷,一邊整兵尋求高傑決戰報仇。

正當兵馬開發之際,從南京派來了朝廷安撫勸和的使者,也帶來其母親病逝的噩耗。

得功平日最為孝順,當即勒令停止進軍。史督師聽聞此事後,親自來到得功軍前弔喪。

史督師勸得功「今將軍以國故捐盛怒,而歸曲於高,是將軍收大名於天下也」,得功一面素來敬重史督師無私奉國,一面也是念朝廷初興,不願同室操戈,雖然始終記恨高傑,卻最終還是為大局按兵未發。

得功雖然粗魯不識文墨,卻是天性忠勇仁義,能為大事國體而忍一時之氣。高傑後來進取河南之時,在睢州被總兵許定國設下鴻門宴擊殺,其家屬俱在揚州。

得功手下將士群情激憤,紛紛要求趁機襲擊以報前仇,最終得功以國事為重不忍報復,而勒兵移駐廬州。

這邊四鎮內鬥未熄,武昌寧南侯左良玉又於弘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反叛。朝廷立即下令四鎮軍馬攔江堵截,然而四鎮卻早已不聽朝廷指揮,且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朝廷能倚靠之師唯獨得功一部。此時的清軍在擊破李自成後,也於江北虎視眈眈,圖謀大舉南下。

四月初,左良玉病死於九江之上,得功迅速進兵於銅陵邀擊左良玉之子左夢庚,戰事進行的異常慘烈。左良玉的軍隊人數眾多,且為諸鎮中最強,得功將主力部隊全部投入戰場仍不能取勝。得功顧不得其他,只能再次率親兵親赴戰陣,身中三箭才將左軍擊退。

正在此時,遠在揚州鎮守的史督師傳來急報:四月十八日清軍南下圍困揚州。此時四鎮之中得功剛取得慘勝,部隊傷亡極大,且路程遙遠,救援不及;高傑已死,其子年幼無力約束部將,早已分崩離析,各部紛紛投降清軍;劉良佐駐守京師救援不及;劉澤清則一直與清軍眉來眼去,在被派往救援揚州之時便已降清。

「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四月二十九日,揚州城破,史督師拒降被殺,數十萬百姓被屠。

得功接到史督師為國殉身的消息後,痛不欲生,卻也能頓足大哭,毫無辦法,只能斂兵駐防於蕪湖,依託長江防衛京師。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

03

得功看到皇上披頭散髮孤身一人潛入營帳時,驚訝不已,隨即便明白大勢已去。立即跪下痛聲說到:「陛下死守京師,我等必能誓死抵禦,而今陛下為何聽信讒言,棄國至此,這軍營兵伐之地,臣如何守護陛下周全啊!」

皇上扶起得功也是滿臉淚珠:「除卿之外,朕無處所依啊,京師已於十五日被清軍佔領了。」

得功此時才知道朝局變動如此之巨,文武官員均已降清,弘光朝廷的命運全部寄托在自己身上了。

頓時心中大慟:「先思宗皇帝命我勤王,兵馬未至而先皇殉國。後史督師急令馳援,路遙兵乏不及而殉難。今日皇上直入我營,再不守護周全,何顏面大明千萬百姓!」旋即跪倒再拜:「臣定當以死效命!」

得功本來打算擁帝赴杭州再圖大計,不料四鎮之一廣昌伯劉良佐已於十六日降清,正率領清軍自南京追至蕪湖,得功無奈只能整兵決戰。

決戰前夜,得功照例喝的伶仃大醉,獨自坐在船頭看著江浪起伏,心中甚是惆悵。

明朝「最後」的武將,被清兵一箭穿喉而亡

.

得功趁著酒意胡思亂想,到底是誰害的這大明江山如此多難,文臣武將?滿清流匪?

得功怎麼也想不明白,越想不明白便越痛飲,痛飲完又是痛哭,來來回回直到麻痹而無知覺才昏睡過去。

決戰第一天,得功依託水軍抵擋住清軍的猛烈攻擊。

兩軍激戰正酣時,一個盤著大辮子的清軍摸上主船,一不注意差點砍下得功的左膀,得功吃痛怒喊,反手一刀結果了這個勇敢的滿族勇士。主將受傷,隨即鳴金收兵,清軍也未追趕。

決戰第二天,得功早早包裹好受重傷的左臂,右手拾刀指揮手下八個總兵整兵再戰。岸上卻傳來故人熟悉的聲音,得功大為驚訝,沒想到四鎮之中與其交情最深的劉良佐竟已叛變,此刻正在岸上勸降。得功來不及感傷旋即扶船痛罵,不料這一罵卻指明了主將的位置。

「嗖」,一支利箭劃破江面,直指主船而來,得功躲閃不及,頓時咽喉血流如注。得功使盡最後的氣力將箭拔出,破碎的喉嚨發出嘶啞低沉的怒吼聲:「殺!」

得功無力的抬起腰刀旋即又滑下,瞠目中夾雜著不甘和怒火,終究還是失去了光澤。

大明武將之魂倒下了。

本文圖為《大明劫》劇照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李彥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的人物綽號竟被誤傳千年
知識 | 10個最難的重疊字,你絕對沒見過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牛人,讓清軍二十多年進不了山海關,最後被清兵勒死
明朝皇帝的骨氣,從清兵發現的這道聖旨就可看出,內容讓人落淚
南明遺臣,頸部中箭,仍手刃數十清兵,被俘,絕食七日,引頸就刃
明朝已亡二十年,此人仍在抵抗十萬清兵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明末殘暴凶將:製造嘉定三屠,射殺南明一帝擒一帝,反清兵敗淹死
為什麼明朝被清兵滅了,只有妓女替明國殉死?
太平天國的掃北王、捻軍悍將,屢敗清兵,被叛徒出賣,慘被殺
被史書誤解的南明抗清將領,戰功卓著,收攏散兵游勇勇挫清兵
鴉片戰爭時,清兵有一件武器,不是刀,不是槍,令英軍嘆為觀止
明朝最強特種兵,清兵十三年未入關因它,亡國還是因為它!
太平天國女兵在被清兵破城後,為什麼寧願自殺,也不願被俘?
大明朝第一個投降清兵的將軍 娶了清太祖的孫女
清兵衣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官職卻有天壤之別!
看到清兵前胸後背大圓圈裡的兵和勇兩大字了嗎?兵和勇有何區別
二戰重機槍「穿越」回明朝 有它清兵還能入關么?
大明朝第一個投降清兵的將軍,娶了清太祖的孫女,還生了九個兒子
大清朝滅亡之後,百萬清兵的下落之謎
太平天國被滅後,清兵對待俘虜女兵 手段殘忍 令人髮指
清兵如何光著身子用「後門」偷庫銀,一次能偷百兩,方法很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