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工智慧可以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人工智慧可以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人工智慧可以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撰文:Leonid Bershidsky

神經網路不僅學會了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


機器生成的作品是可能獲得一些欣賞,但我們最終是通過人類社會機制來欣賞藝術的


2016年關於人工智慧進入藝術領域的新聞,讓人既興奮又驚恐。神經網路不僅學會了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們可能會像經常被提及的藍領工人一樣,成為技術進步的受害者——不過他們也會受到技術絕無可能克服的某些限制的保護。


人工智慧的藝術造詣

2015年夏天,一個俄羅斯開發團隊基於德國科學家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開發了一款名為Prisma的應用程序。其背後的神經網路能夠藉助它從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和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等畫家的畢生作品中學到的技能,重新繪製一幅圖像。最終交付的產品令人驚嘆不已:僅僅使用一張照片作為指導,Prisma就能以一種幾乎跟人類畫家完全相同的方式,重現大師們的如椽畫筆和調色。

人工智慧可以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利用Prisma應用生成的圖像


來自巴黎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蓋坦·哈吉雷斯(Gaetan Hadjeres)和弗朗索瓦·帕凱特(Francois Pachet)12月發表了一篇論文,主題是一種名為DeepBach的人工智慧模型。它能創作出就連專業音樂人也會誤以為出自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之手的復調眾讚歌。作為一種相當公式化的路德教會音樂,眾讚歌通常需要對某個知名旋律重配和聲。巴赫創作了數百個這類曲目,所以有大量的材料可供神經網路學習。那些聽過巴赫和DeepBach音樂的專業音樂人中,大部分人能正確聽出巴赫作品,但其中還是有大約40%的人誤以為DeepBach眾讚歌創作於18世紀的萊比錫——儘管這台機器並沒有剽竊巴赫,而是創作了真正的新曲目。

兩位研究人員寫道:


「儘管出現了平行八度這類作曲錯誤,但音樂分析顯示,從標誌性節奏到對非和弦音極具表現力的使用,DeepBach的作品完美再現了經典的巴赫模式。」



在成功推出DeepBach前,這個團隊還仿照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的風格創造了一首易於哼唱的流行歌曲。此前,谷歌公司(Google)的團隊還藉助另一個人工神經網路,創作了幾首類似短歌的鋼琴曲目。當然,計算機早就具備了創作音樂的能力,但最近的這些實驗很不一樣,因為這些機器並不是根據程序執行特定任務的——他們是從大數據集中學習創建音樂,無需進一步的人工輸入。像DeepBach這樣的模型也允許人工干預,或者說協作。


文學方面的進展

機器也越來越善於創作文學作品。2016年,一部由人工智慧撰寫的小說順利通過日本小說競賽的第一輪。


顯然,在目前這個時點,這些創造性努力多少缺乏一點奪人心魄的力量——如果考慮它們如何發生的話。與多數被過度炒作的人類創作不同,這種人工智慧技術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就多數人的體驗而言,無論是蘋果Siri、谷歌助理(Google Assistant),還是微軟Cortana,這些數字助理執行起任務來還是令人沮喪,經常特別搞笑。


創造性職業可能不會被取代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克服一些實際問題:目前還需要大量數據來訓練演算法;神經網路的專業化程度過於狹窄(比如,能下棋的不能編曲);辨別和解釋模式時,這些神經網路經常犯一些邏輯錯誤。倘若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些問題或許能得到解決——至少達到讓這類演算法的消費級應用得以普及的程度。不過,還有一個任何研究團隊都未曾迫近的邊界。在我看來,正是這個邊界或將永遠保護創造性職業不會淪為歷史塵埃。

這是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在其著作《人性論》(這本書出版時,巴赫還活著)中描述的一個問題:「即使在頻繁甚或永恆地觀察物體的連接之後,對於任何超出我們經驗的物體,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得出推論。」


向一台機器傳授梵高的繪畫技術,或許是可行的,但前提是這種技巧已經存在。某種演算法之所以能像巴赫那樣創作眾讚歌,是因為它可以「學習」巴赫。即使當人工智慧作品實現了比現在更強的綜合衍生性——例如,演算法能夠以一種智能的方式學會結合各種技術——它們也永遠不會超越以前的作品,因為其運行方式完全基於經驗。換言之,人工智慧受到休謨洋溢著智慧光芒的洞見的約束。


人類與機器的截然不同之處在於,我們能夠進入未知世界,能夠用顏料、形式、聲音和書面文字做一些此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創意專業人士如今獲得的大多數獎勵,恰恰歸屬於這種能力,而不是所謂的技能或者對前輩工作的廣泛認知。即使一件衍生的藝術作品,也需要以一種令人欣賞的開創性方式將其衍生出來。

人工智慧可以像大師那樣繪畫,還能創作複雜的音樂作品——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創意領域的基礎設施——批評家、出版商、策展人和表演者——正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機器生成的作品是可能獲得一些欣賞,但我們最終是通過人類社會機制來欣賞藝術的。人類將好整以暇,繼續珍視獨創性。


人類創造者可能會使用人工智慧來完成一些狹義的任務,利用特定數據集對其進行訓練,以期它們能夠編排音樂或製作某種讓列印效果更加獨特的文字變體。但只要人類創造者有勇氣嘗試新事物,他們就不會被取而代之。


(本文內容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商業周刊/中文版》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編輯:劉馨蔚、黃彤彤


翻譯:任文科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特朗普團隊丨「避稅大師」蘋果 丨悲觀預測丨純電商將死丨


MBA學位的代價丨許小年丨太空垃圾丨中國海外收購丨離奇謀殺案丨


......


特朗普稱黑客對美國大選沒有影響


推特外交是真傻還是心機boy |視頻


盡在《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險資舉牌那些事兒
對話Gucci背後的時尚大佬:如何顛覆光鮮亮麗背後的「慘烈」
輸不起又開不出高工資,人才爭奪戰白熱化時代讓日企遭遇「用人難」
中信銀行交易+特色產品之商貿通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止是根雕大師才能製作藝術品,誰都可以!
瘋狂的鉛筆藝術,藝術大師們都在用鉛筆創作藝術品
這些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就像定格的魔法
藝術家創作玻璃藝術品,精湛技藝之外,更是贏在被你忽略的第四觀
這堂藝術大咖課,可能改寫你的「藝術史」
一組圖挑戰你想像的極限!你能看懂頂級藝術家的作 品嗎?
藝術家對孩子們畫作的再創造
可以作為雕塑藝術的工藝品咖啡杯
藝術家用陶瓷創造的作品,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
最經典的傑作!可堪稱為藝術創作的珍品!
神奇的根雕藝術,能這樣設計作品的人一定是天才!
如果最具有紀實特性的攝影藝術遇到了抽象藝術家,會拍出怎樣作品
無人機還能怎麼用?拿來創造塗鴉藝術品
如何識別,核雕作品是工藝品還是藝術品
謎一般的故事 義大利藝術家的創意插畫作品
那些大師們充滿逆向創意的有趣的藝術作品
在藝術家的手裡,幾乎任何東西都能被用來進行藝術創作
讓人驚奇的雕塑藝術,會動的雕像
學會這些修復技能,你也是生活中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