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甲骨文到電子書:閱讀進化史

從甲骨文到電子書:閱讀進化史

微信ID


EYEONHISTORY

從甲骨文到電子書:閱讀進化史


文|馬浩楠


最早的記錄者與職業的讀者


從已出土的文獻上看,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產生於公元前1400年。

當時的殷商王室酷信占卜,從祭祀、征伐的軍國大事到生病、出門的生活小事,都要求神問卜:在龜甲和牛肩胛骨上鑽出深窩和淺槽,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木枝燒灼深窩或槽側,根據燒灼形成的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吉凶禍福,然後,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紋路旁邊。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甲骨文的由來。


具體從事占卜的人叫卜官,卜官必須精通文字、歷史、天文、曆法等知識,才能做好占卜工作。卜官是中國最早的掌握讀寫能力的人,他們留傳下來的甲骨文,就成為殷商歷史的記錄。


華夏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但在閱讀方面佔了先機的卻是文明史更久遠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


跟中國的卜官不一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伊拉克境內)的書記員在泥板上記錄的大部分都是非常靠譜的真人真事兒。他們使用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經成熟了,能表達人類的各種經驗和情感。


書記員負責記錄國王的命令、傳遞新聞、記錄賬目和交易、簽訂合約、抄錄醫生的診斷和藥方、估算稅捐、擬定戰爭文告、保存宗教典籍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書記員的參與。他們不僅負責記錄,還要閱讀,為不識字的上司、贊助人朗讀刻在泥板上的內容。

大約公元前1700年,一個叫南尼的商人口授,書記員用蘆葦筆在泥板上記錄下這樣一封信:「你沒有履行你對我的承諾。你把品質不好的銅錠擺在給我辦事的人面前,還對他說:『想要,就拿走;不要,就馬上走人!』你把我當成什麼人了,居然這樣對待我?」


比起艱深莫測的甲骨文,這段更古老的文字讓人更覺得親切。要想幹上書記員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要上專門的學校學習12年——6歲上學,18歲畢業,每天要從清晨學到傍晚,學習內容包括閱讀、書寫、歷史、數學、法律、宗教。學生畢業後會成為簿記員、會計等,收入既高,又受人尊重。


比美索不達米亞的書記員更讓人艷羨的是埃及的書記員。早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就用墨水在莎草紙上書寫了,但古埃及能讀寫的人很少,負責讀寫的書記員是一個高尚的職業。看看下面這個埃及爸爸的殷切叮囑,就知道這個職業有多熱門了。


大概公元2000年前,一個埃及官員送兒子去書記員學校上學,途中這樣囑咐兒子:「你要專心學習文字,我見過有人因識字而活了命。看哪!沒有什麼比文字更崇高了。文字就像水上之舟。我要你愛你的母親,更要你愛書寫。我要引領你見識書寫之美,它勝過一切職位,世間無與倫比。」

從甲骨文到電子書:閱讀進化史


埃德溫·史密斯紙草,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文獻。


在古埃及,書寫書卷和材料能給書記員帶來財富,有的書記員最後還成為大臣。入了這一行,有錢是肯定的,還可能有權,難怪這個爸爸這樣熱衷讓兒子做書記員。


卜官和書記員是歷史上第一批能讀寫的人,讀寫是他們的職業,他們依靠這項在當時極其稀缺的專業技能立足社會,佔盡風光。

閱讀的動力與虔誠的讀者


世俗生活對存儲和記憶信息的需求催生了書寫和閱讀,宗教則為閱讀和書寫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撐。


猶太人早在公元前7世紀就開始崇尚閱讀,他們將閱讀作為理解神明的途徑。公元前3世紀,猶太教會堂開始開辦學校,招收兒童入學。


公元64年,猶太教大祭司規定,每個猶太人社區都必須設立學校,供六歲以上男童就學。猶太男孩六歲開始學習《聖經》,10歲學習《密什那》。


學校里最通用的教學方法是背誦,不管是否理解,先熟記。教師在學生熟記後,進行逐段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和中國古代的私塾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猶太兒童閱讀、背誦的是猶太教的經文,而中國兒童記誦的是儒家聖人先賢的典籍。還有一點不同的是,猶太民族將推崇閱讀的傳統一直保留至今。


公元480年出生於羅馬貴族家庭的本尼狄克跟中國的賈寶玉一樣,都在青春年少時捨棄富貴生活,轉投宗教。只是賈寶玉的出家是「了」,不再有下文,而本尼狄克出家修行後,建立了中世紀西歐的修道院制度——《本尼狄克規程》,又稱《本篤規程》。


《本尼狄克規程》明確規定修道院的修士夏季每天閱讀三小時,冬季兩小時,在大齋節期間,要用40天讀完一整本書。外出旅行都要帶著小書,吃飯期間和晚禱前要聽人誦讀。這樣,閱讀就在修道院中普及開來。


當時西歐的一般民眾和絕大多數騎士、貴族都是文盲,連查理曼大帝都不認字,唯一有文化的是基督教的教士。基督教對閱讀更大的貢獻是推廣普世教育——不像希臘和羅馬人,教育是富人的專利;也不像猶太教,教育只向男性敞開。


公元4世紀左右,教區學校和主教制學校(通常由主教授課)成立,這些學校不僅教授基督教教義,也普遍講授語言、修辭、邏輯、算數、音樂、幾何和天文學。


公元5世紀左右,建立了修士/修女學校,一些女孩被送到女修道院學習藝術和文學。


16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認為,應當使每個兒童,不分性別和社會階層都受教育,他告誡政府要強制孩子上學,實行義務教育,建議國家通過立法來強制執行,並建立一個國家級的學校系統,包括有兩性參加的初級、中級學校及大學。


路德的主要助手菲利普·梅蘭希頓成功地遊說了薩克森政府,建立了第一個由國庫基金支持的公立學校系統。路德被尊稱為「德國的公立學校之父」。


由此,讀者的範圍從最初的專業人士擴展到更廣大的受教育人群。


書坊與內容廣泛而有趣的書籍


隨著中外教育的普及,掌握讀寫能力的人越來越多,對閱讀的需求遠遠超過閱讀文本的供給量。從莎草紙(古希臘、羅馬要從埃及進口)、泥板、龜甲獸骨到青銅器、竹簡、絹帛、羊皮卷,人類一直在以手工抄錄的方式用要麼昂貴、要麼便宜但笨重的材料製作文本。


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生產的紙張便宜,質量好。大約公元7世紀,中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書籍開始批量生產。


中國古代出版包括三個部分:官方出版、私人出版和商業出版,分別稱為官刻、私刻、坊刻。


官刻是中央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從事的出版活動,通常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出版儒家經典和一些佛道經典。


私刻主要是為本人或家族服務的,主要是印製家譜、先人著作、本人著作、家族學堂用的教材。


坊刻就是書坊刻書。書坊是私營出版單位,業務範圍相當於今天的出版社+印刷廠+裝訂廠+書店。


書坊從唐代起,歷經宋元時期的發展,到明朝嘉靖、萬曆年間進入了成熟、繁榮時期。宋代和元代都對圖書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明代的文化政策相對寬鬆,對出版業發展非常有利。


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形成了市民階層,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閑暇時間,有閱讀需求。

從甲骨文到電子書:閱讀進化史



明代閱讀神器——只需把書放在輪子的書板上,就可以安坐閱讀。


明代書坊對於市民階層的閱讀需求做到了全方位覆蓋。以通俗類書為例,明代書坊出版的類書可謂包羅萬象,內容涵蓋了全部日常生活:生產生活實用技術,婚喪嫁娶風俗宜忌,日常交往禮儀規則,各類文書寫作技巧,歲時節氣、史地常識、神話傳說、道德箴言、琴棋書畫、商法知識。


歷史真是很奇妙,幾乎與明代中晚期圖書出版迅猛發展同時,1500年,拜古登堡1450年左右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所賜,歐洲已出現了250多個印刷中心,1700餘家印刷所,印製圖書約27000種,印量超過1000萬冊。歐洲讀者數量由幾萬驟增至幾十萬。


歷史也讓人很無奈,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在這個交叉點相遇後,沿著各自的發展軌道前進。一個向下跌落,一個向上躥升,遂有1840年後幾十年間中國對西方列強屢戰屢敗的歷史局面。


普及教育帶來的巨大閱讀需求與印刷術和商業出版帶來的天量圖書供給相遇,閱讀活動像核聚變的衝擊波一樣在全世界迅速擴展開來。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電子書的出現讓閱讀變得更簡便。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閱讀史》中的一段話說得實在:「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了解或是開竅。」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行者玄奘》。

從甲骨文到電子書:閱讀進化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他竟然是「羊蠍子之父」
「爛尾工程」——乾陵無字碑
納妾、離婚、改嫁……明代婚姻習俗面面觀
明朝的日常,也不過如此
雷峰塔為何而建又為何倒塌?揭秘雷峰塔的身世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咪咕電子書閱讀器
電子閱讀器的冬,「網路文學」的春
英文原版電子書排版專員、活動運營實習生-豆瓣閱讀
雅坤:電子書不能替代紙質讀物 建議多誦讀國學經典
電子書顛覆了書店,誰來顛覆電子書?
繼亞馬遜、掌閱發售閱讀器後,噹噹也加入了,你會為讀電子書而專門買閱讀器嗎?
劉慈欣閱讀竟偏愛電子書
高曉松的雜書館、汪涵的培榮書屋:惟書香與橘子不可電子化也
QQ 閱讀推出電子書閱讀器,你怎麼看?
掌閱怒懟亞馬遜,全球最輕的電子書閱讀器來自國產
清華大學:打造電子化圖書館
一鍵穿閱經典與網文 Kindle X 咪咕電子書閱讀器測評
這本講述電腦遊戲歷史的電子書完成了!已提供下載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電子課本教科書高清圖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電子課本教科書高清圖片
放送500本書法電子書,含入門教程、集字作品、歷代書論、高清字帖
電子書《馮學榮談歷史》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像是書本一樣二面開的電子鐵板燒
電子書《馮學榮雜文集(一)》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