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帝南巡經過

乾隆帝南巡經過

清朝乾隆皇帝曾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揚州府、蘇州府、杭州府、江寧府(今南京市)、泰山,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背景

江南主要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特指江浙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加上揚州一帶,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有時也包含安徽東南部及江西東北部。清代前期與中期最繁華的是江寧府、蘇州府和揚州府,還有杭州府。

這裡古稱吳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江浙兩省地盤雖然不大,人口也不很多,大約只佔國土面積和總人口的2%,但它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經濟和人文在全國均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清朝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左右和賦糧總數的30%左右,鹽課銀佔全國鹽課銀總數的68%左右,關稅佔全國稅額總數的一半。這裡出產的絲綢和茶葉歷來是宮廷內外的高檔必需品,飲食也被認為是明清兩朝宮廷菜系的正宗,至今國宴仍保留相當比例的揚州蘇州菜譜。

歷次南巡

第一次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奉皇太后離京,二月初八日,渡黃河(當時黃河走淮河入海),閱天妃閘(淮陰縣)、高家堰(淮陰縣高堰村。經過淮安,見城北一帶,內外皆水,僅有土堤,思人煙湊集之區,設有異漲,何能抗禦。命改建石工,以資保障。由運河乘船,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至蘇州,諭三吳士庶各敦本業,力屏浮華。三月,至杭州,參觀敷文書院,頒賜江浙各書院殿版《十三經》、《二十一史》。登觀潮樓閱兵,裁杭州漢軍副都統。奉皇太后遍游西湖名勝,至紹興祭禹陵,還杭州。迴鑾時,繞道江寧(今南京)祭明太祖陵,閱兵。沿運河北上,至蔣家壩、高家堰閱視河工,定洪澤湖五壩水志。四月,從陸路至泰安,祀岱廟拈香。五月初四日,還京。此次南巡,往返行程水陸共計五千八百里,歷時五月余。

第二次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十一日,奉皇太后啟鑾出京師,二月初五日,奉皇太后渡河,至天妃閘,閱木龍。十三日,渡江,詣范仲庵高義園。二十二日,至蘇州府,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二十四日,閱兵於嘉興府後教場及石門鎮。二十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府。三月十八日,奉皇太后至江寧府,親祭明太祖陵。二十八日,渡河。四月初四日,至徐州閱視河工,見所過桃源、宿遷、邳州、睢寧等處,百姓鶉衣鵠面,相望於道,降旨賑期展至五月,截留漕糧,以備平糶,又將積欠籽種、口糧全行免去。親閱高堰、清口、徐州等處工程。初五日,至孫家集閱視堤工,命將高堰、武家墩面北一帶河堤改用磚砌。初六日,渡河,至荊山橋、韓庄閘巡視。初十日,至曲阜謁孔林。二十六日,還京師至圓明園。

第三次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日,離京啟鑾,二月初八日,奉皇太后渡河,閱清口東壩、惠濟閘,登舟巡視河堤。十七日,至焦山閱京口水師。至蘇州,謁文廟行禮。三月初一日,奉皇太后至杭州。次日,至海寧閱海塘,命歲修老鹽倉一帶百餘里柴塘,增坦水石簍,以資擁護,並命修尖山、塔山之間石壩。旋登觀潮樓,閱福建水師。初十日,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二十六日,祭明太祖陵。幸兩江總督尹繼善官署。二十九日,渡江。四月,閱高家堰。迴鑾至河,命庄親王允祿等奉皇太后,由水路回程。自登陸由徐州閱河工。至鄒縣祭孟子廟。再至孔廟行禮,謁孔林,登泰山,至玉皇頂拈香。至德州行宮,迎送皇太后登舟。五月,至涿州。初四日,回京住圓明園。初八日,至黃新莊迎皇太后迴鑾,居暢春園。

第四次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六日,奉皇太后由京師發。二月,渡河,閱清口東壩木龍、惠濟閘。閏二月初一日,至蘇州,謁文廟。初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至海寧閱塘工。觀潮後,回杭州。三月,幸焦山,奉皇太后駐蹕江寧府,親至明太祖陵奠酒,臨視尹繼善署。十一日,奉皇太后渡江。閱高家堰堤工,奉皇太后渡河。四月十二日,駐蹕德州,命簡親王豐訥亨等奉皇太后從水路回程。乾隆帝由陸路,於二十一日返京。二十四日,迎皇太后居暢春園。

此行皇后、令貴妃、慶妃、容嬪等人陪同。閏二月十八日,皇后突然被從杭州送回北京。乾隆帝回京後,收回皇后手中四份冊寶。此後,乾隆帝雖未廢除烏喇納喇氏皇后之位,但她的待遇遠不如普通妃嬪。皇后烏喇納喇氏和乾隆帝在杭州發生了什麼,成了千古之謎。

第五次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從京師出發。扈從的有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直隸官員、回部郡王台吉、四川土司等。經過山東時,他派遣官員至曲阜祭祀了先師孔子。沿途他遣官祭已故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大學士嵇曾筠、高斌等祠,親自視察清口東壩等地堤工。此外,他還在杭州、江寧等地閱兵,召見和加恩江浙地區的士紳,拜謁了明太祖朱元璋孝陵,頒布了移風易俗的諭示。五月初九日,返回京師。

第六次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和前五次一樣,這次他仍乘坐安福艫,翔鳳艇作為備用。沿途地方官員三十里以內接送。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順琰、十七子永璘隨駕。沿途拜謁了少昊陵,在曲阜謁見了孔子廟,遣官祭祀了顏回、曾子、子思、孟子祠,以及宋臣范仲淹祠、韓世忠祠、故大學士蔣溥墓、巡撫湯斌祠、張伯行祠、總河陳鵬年祠。三月,進入浙江鏡內,視察了沿海石塘工程。二十四日,撰寫了《南巡記》一文,總結性地敘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閏三月,乾隆帝到達江寧(今南京),遣官祭祀明太祖陵。回京途中的四月十一日,誠嬪不慎落水溺亡。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師。

過程及意義

六下江南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乾隆帝期間多次下諭,蠲免江浙、安徽上千萬兩銀。第一次南巡時,諭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蘇積欠賦銀228萬兩、安徽積欠 30萬餘兩,及浙江本年應徵銀30萬兩。二次南巡,諭免蘇、浙、皖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20餘萬兩。三次南巡,諭免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三省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等項27萬餘兩。四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錢糧143萬餘兩及浙江13萬餘兩。五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欠銀130餘萬兩。六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欠銀130餘萬兩。總計六次南巡免銀在1000萬兩以上。

乾隆亦相當重視對黃河的治理,以及對江南人才的賞賜。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歐立德指出江南地區的財賦和士子在全國中所佔的重大比例,認為乾隆下江南是為拉攏漢族地方精英。乾隆視察江南地區的皇家作坊和召見地方大員,以加強對最富庶地區的統治;巡防水利工程並了解當地的民情,讓江南的百姓熟悉自己,亦指出當中有由於在滿清入關初期江南曾對清軍進行過激烈抵抗的因素在內。歐立德亦認為,乾隆六次南巡誠然耗資巨大,但相對於當時國庫收入來說,似乎尚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創作的繪畫

康熙朝,由王翚主筆繪製記錄康熙帝南巡的《康熙南巡圖》。乾隆帝南巡,則由宮廷畫家徐揚照其體例繪製了《乾隆南巡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進量絹本十二卷;六年後,再進紙本十二卷。在此之前,徐揚還創作了《南巡紀道圖》,與《南巡圖》不同之處在於只畫山川風物,不畫人物。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明荷海戰經過
它引發了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
明朝礦稅之弊概述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滅南唐之戰經過
宋滅南漢之戰經過
鎮南關之役經過
開禧北伐經過
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經過
東南互保經過
諸葛亮南征經過
高鐵新時代!蘇南沿江高鐵將橫貫江蘇5大城市,有無經過你家鄉?
廣州城戰役經過
公安老偵察員談:山東慣匪「燕子李三」的落網經過
馬江海戰經過
漠北之戰經過
東興之戰經過
西草灣之戰經過
黎陽之戰經過
北周統一北方經過
江陵之戰經過
襄陽之戰經過
建隆之治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