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唐代詩人李賀被稱為「鬼才」。「揚州八怪」中也有一位畫家被稱做「五分人材,五分鬼材」。這倒不是他的畫風像李賀的詩風那樣冷峭,而是因為他善畫鬼,並且能白日見鬼的原故。他就是羅聘,「八怪」中班輩最小的一個。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驅使筆墨心手狂

金農門下詩弟子

羅聘,字遯夫,號兩峰,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初七生於揚州彌陀巷的一處地方。這處地方後來被羅聘命名為「朱草詩林」,名其堂為「香葉草堂」,至今尚稱完好,是「揚州八怪」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私人住宅。

羅聘祖籍為安徽歙縣呈坎村,21世祖乾宗公的時候遷到揚州,已經有很多年代了。父親羅愚溪,康熙五十年鄉試中過舉,似乎沒有做過官。叔父羅愫任過烏程縣令。愚溪生有五個兒子,羅聘排行第四。羅聘有個與眾不同的特徵:眼睛生得碧藍,晶瑩可愛,家裡替他起了小名「阿喜」。

羅家上世也算是官宦之家,但並不富裕。父親在羅聘剛滿周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羅聘的童年是在孤苦中度過的。

羅聘很聰明,讀書又用功,從小就顯示出博聞強記的才能。早孤促使他謀求自立。他不能像富家子弟那樣讀經書,鑽八股,走科舉的道路,他要儘快取得謀生的手段。聚集在揚州的以賣畫為生的文人畫家的生活給了他啟示,他一邊刻苦讀書,一邊辛勤學畫,「通畫學十三科,讀奇書五千卷」,20來歲就在詩畫方面嶄露頭角了。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花卉四挖

羅聘21歲時和方婉儀結婚。方是廣東布政使方願瑛的孫女,國子學生方寶儉的女兒,和羅聘祖籍相同,安徽歙縣聯墅村人。她習詩書,明禮度,擅長詩畫,是一位才女。生於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六月二十四日,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有「我與荷花同日生」的詩句,故又自號白蓮。她與羅聘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是一對理想夫妻;但羅聘家境清寒,他們又是一對貧賤夫妻。「江山清淑之氣,不鍾於綺羅豐厚之閨閣,而生在清寒徹骨畫梅相對之貧士家」,是相當真實的寫照。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羅聘、方婉儀 齊眉介壽

那期間正是盧雅雨第二次來揚州任兩准鹽運使,盧「工詩文,性度高廓,不拘小節,形貌矮瘦,時人謂之『矮盧』,……歷官至兩准轉運使,築蘇亭於使署,日與詩人相酬詠,一時文盛於江南」。那時又是揚州藝苑的中心——馬曰琯、馬曰璐兄弟的小玲瓏山館最盛旺的時期,馬氏兄弟「勤學好問,尤好客,夙儒名士滿宇內,家多藏書,高宗南巡制詩褒美,亦可謂榮遇矣。……業鹺揚州時,資產不及他氏,而名聞天下,交遊嘖嘖稱道不衰」。故當時的說法是:「揚州為鹺商所萃,類皆風雅好客,喜招名士以自重,而小玲瓏山館主人馬秋玉、佩兮昆弟尤為眾望所歸。時盧雅雨任運使,又能奔走寒畯,於是四方之士輻輳於邗。」盧經常往來於馬家,曾在兩馬的協助下編選王士禛的《漁洋精華錄》和朱彝尊的《經義考》,甚至因常借閱馬家藏書而把在揚州的書齋名為「借書樓」。能為盧所賞識和能出入馬家的,不是學有根基的學者名流就是名重一時的書畫大家,尋常之輩難以廁身其間。然而年輩懸殊的羅聘竟結識了盧雅雨,並成為小玲瓏山館的座上客,這只能是羅聘橫溢的才華,使這些不作溢美之詞的前輩對他刮目相看。

當時相聚揚州的鄭板橋、朱二亭、閔廉風、張嘯齋、金兆梓等對羅聘都很看重。住在西方寺的金農,對這位後生晚輩更為青睞,常常在詩畫上給予指點,羅聘對這位老畫師也更為傾服,常常追隨左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25歲的羅聘以詩為禮,正式拜金農為師。那時揚州為迎接乾隆兩次南巡,鹽商們忙著爭奇鬥豔地大造亭園,保障河(即今瘦西湖)和五亭橋、蓮性寺白塔正在開挖和趕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格局也正在形成,這兩位師徒卻無動於衷地躲在西方寺和朱草詩林里教學詩畫。金農對這位弟子的領悟能力很讚賞,曾說:「初仿江路野梅,繼又學予人物蕃馬,奇樹窠石。筆端聰明,無毫末之舛焉。」當時就有見羅聘如見金農的說法。金農常托羅聘代筆,羅聘作畫也常請金農題署,故後來產生了金農的畫全出於羅聘之手的誤傳。不過應該承認,在傳世的金農作品中,愈是精能的,羅聘代筆的可能性愈大。這和冒名頂替不同,他們師徒倆已溶為一體了。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冬心先生像

羅聘曾為金農畫過兩幅肖像,一幅《蕉陰午睡圖》,一幅《金農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這幅畫上的金農,「方頭大耳,五官飽滿,濃眉下垂,有趣的是光光後腦勺上竟梳著一根細如鼠尾的小辮子,與碩大的頭顱形成對照,給人一種幽默感。他表情平和、安詳,敦厚的身體穩坐在橫卧的石頭上,人體與石頭幾乎融為一體。」沒有深刻的觀察和親切的體會,很難做到這樣寫意傳神。金農也有自畫像付與羅聘,題記說:「……聘年正富,異日舟屐遠遊,遇佳山水,見非常人,聞予名欲識予者,當出以示之,知予尚在人間也。」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一般師徒關係可比的。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77歲的金農在揚州佛舍謝世。老師病中,羅聘盡心侍奉,死後料理喪事,兩年後又在杭世駿的資助下,護送老師的靈柩歸葬浙江臨平黃鶴山,弟子之誼超過親子之情。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寄人籬下

老師死後,羅聘開始獨立賣畫為生,妻子方婉儀的畫梅也名滿揚城。但羅聘總有一樁心事不能釋懷。金農的部份詩作和硯銘,生前匯刻成《冬心先生集》和《冬心齋硯銘》;《畫佛題記》也在金農76歲那年由羅聘和另一弟子項均刊刻印行。可是還有不少詩作流散各地,未能彙集。循著老師生前的足跡,搜尋遺稿,編成《冬心先生續集》,是羅聘的一大心愿。再說,他也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羅聘第一次沿著運河進了京城。

名動京師《鬼趣圖》

按常理說,羅聘當時只是一個不知名的會畫畫的小文人,來到京師是很難有周旋的餘地的。好在他以金農的高足的身份出現,拜訪的又是金農的生前好友和對金農有所了解的人,所以情況還是比較好的。

羅聘在萬明寺住下不久,就拜謁了刑部尚書英竹井。英竹井即英廉,姓馮氏,漢軍鑲黃旗人,是一位廣交遊的官吏,座上賓客多為京華的顯宦名流。英竹井在住處獨往園接待了羅聘,對羅產生了很好的印象。由英的關係,羅聘漸為京師社交界所知,詩畫游宴活動也多起來了。對羅聘最為賞識和接觸最多有錢載、翁方綱、程晉芳、錢大昕、紀昀等人。錢載(1708年—1793年)字坤一,號籜石,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鑒賞家,此時任禮部侍郎。乾隆間的許多名人都是他的朋友,金農是其一。錢載一見羅聘,就有當初見到金農一樣的感覺。翁方綱(1733年—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書畫均稱大家,又是金石學的權威,此時任內閣學士。他對羅聘的印象是「眸子炯炯,有曠古之懷」。翁氏的《復初齋詩集》中,提到羅聘此次在京的活動最多。程晉芳(1718年—1784年)字魚門,自號蕺園,學者、藏書家,此時為編修。他家在揚州業鹽,即生長於揚州,其愛好與馬氏兄弟有相似之處,「視朋友如性命,救人之患,周人之急」,但不善治生,後來很是貧困。與吳敬梓友好,又與金農相識,見到羅聘,當然倍感親切。錢大昕(1728年—1804年)字曉征,號竹汀,著名學者,金石鑒賞家,此時為詹事。紀昀(1724年—1805年)字曉嵐,號石雲,著名學者,此時任編修,後任《四庫金書》總纂官。羅聘與這些名重一時顯貴和一流學者往還,使他在京師的聲望也提高了。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山鬼圖

有人認為,羅聘躋身於京師的上流社會,除了拜訪老師的舊友和名流,為老師搜集作品外,是不是有攀龍附鳳、為自己謀利的意思?從羅聘出入大人先生之門而不失衣著簡樸,不改以往的豪放的風格,仍以靠賣畫為生的情況看,似乎沒有多少做作矯情以邀名的跡象。他畫名不小,社會地位不高,生活也不富裕。更重要的,他沒有被表面的「太平盛世」所迷惑,清醒地看到「盛世」掩蓋下的種種黑暗。一組《鬼趣圖》把他的態度表明得清清楚楚。

有一種說法,《鬼趣圖》是羅聘從揚州帶到京城的。仔細分析起來,這種可能不大。一是在這之前揚州沒有聽說過這件東西,難道羅聘一直秘不示人?二是羅聘畫路很寬,功底很深,在未弄清京城底里以前,豈能貿然以「鬼」取勝?認為是他到京師以後,看到種種人態似鬼態,人趣若鬼趣的世間相,才起了創作《鬼趣圖》的念頭,倒是較為合理的。

《鬼趣圖》一共八幅,第一幅是滿紙煙霧中隱隱有些離奇的面目和肢體;第二幅是一個個短褲尖頭的勝鬼急急先行,後面跟著一個戴纓帽的瘦鬼,像是主僕的樣子;第三幅是一個穿著華麗而面目可憎的「闊鬼」手拿蘭花,挨近一個穿女衣的女鬼說悄悄話,旁邊一個白無常在那兒竊聽;第四幅是一個矮鬼扶杖據地,一個紅衣小鬼在他的挾持下給他捧酒缽;第五幅是一個長腳綠髮鬼,伸長手臂作捉拿狀;第六幅是一個大頭鬼,前面兩個小鬼,一面跑,一面慌張回顧;第七幅是一個鬼打著傘在風雨中急去,前面有個鬼先行,還有兩個小鬼頭出現在傘旁;第八幅是楓林古塚旁,兩個白骨骷髏在說話。真是光怪陸離,無奇不有,看了使人既聳然又發笑。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鬼趣圖

《鬼趣圖》在繪圖技法上很有獨到之處。據道光年間的學者吳修(思亭)的記載:「先以紙素暈濕,後乃行墨設色,隨筆所至,輒成幽怪之相,自饒別趣。」墨的滲透和渲染是潑墨山水的基本技法,把這種技法引用到人物(鬼物)畫上,使技法和主題巧妙地結合,充分體現出鬼氣和鬼趣,卻是羅聘的精心創造和湛深藝術修養的表現。

《鬼趣圖》描寫的是誰?諷刺的是誰?或者說針對的是什麼樣的社會現象?羅聘沒有說,他只說畫的是真事——是他親眼見到的。他這雙藍眼睛與眾不同,可以白日見鬼,他所畫的就是他親眼見到的各種鬼相。

對此,紀昀在《灤陽消夏錄》中有一段記述:

「揚州羅兩峰,目能視鬼,曰:凡有人處皆有鬼,其橫亡厲鬼,多年沉滯者,率在幽房空室中,是不可近,近則為害。其幢幢往來之鬼,午前陽盛,多在牆陰,午後陰盛,則四散流行,可穿壁而過,不由門戶,遇人則避路,畏陽氣也;是隨處有之不為害。又曰:鬼所聚恆在人煙密簇處,僻地曠野,所見殊稀。圍繞廚灶,似欲近食氣;又喜入溷廁,則莫明其故,或取人跡罕到耶?所畫有《鬼趣圖》,頗疑其以意造作,中有一鬼,首大於身幾十倍,尤似幻妄。」

言之鑿鑿,聳人聽聞。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是鬼影幢幢,雖非親見,亦言得自他人。他們就真的這樣見鬼、信鬼?「凡有人處皆有鬼」,「鬼所聚恆在人煙密簇處」,「所畫有《鬼趣圖》頗疑其以意造作」等,透露了一點秘密,鬼就在人中間,人中即有鬼,借用李卓吾評《西遊記》的一句話:「妖魔反覆處極似世上人情」。《鬼趣圖》者,人趣圖也。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鬼趣圖局部

聯繫當時的文藝現象,這一點更為清楚。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談鬼,袁枚的《子不語》談鬼,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談鬼,稍後的王椷的《夜雨秋燈錄》、沈起鳳的《諧鐸》也談鬼。它們之間的思想藝術高低不同,談鬼則一。它們不像六朝志怪小說真的相信因果報應,也不像唐宋傳奇小說借談鬼以逞才情,它們借鬼喻世,借鬼諷世,直接作用於社會的目的是清楚的。這是當時一種風氣,也是一種託詞,談鬼比談人風險要小,羅聘借見鬼而畫鬼,則更難究詰了。《鬼趣圖》「棲毫甫竟,題翰已多」,英廉、翁方綱、錢大昕等都有題詩,後來隨身攜帶,題句更多,各從不同的角度作了發揮。如吳照說:

肥瘠短長君眼見,與人踵接更肩摩。 請君試說閻浮界,到底人多是鬼多。

徐大椿說:

早歲已持無鬼論,中年多被鬼揶揄。 何人學得燃犀法,逼取真形入畫圖。

袁枚說:

我纂鬼怪書,號稱《子不語》。

見君畫鬼圖,方知鬼如許。

知此趣者誰,其惟吾與你。

蔣士銓對第二幅瘦鬼跟著胖鬼的寫道:

餓鬼啾啾啼鬼窟,不及豪家廝養卒;

但能倚勢得紙錢,鼻涕何妨長一尺!

張問陶對第八幅兩個骷髏講話的寫道:

愈能腐臭愈神奇,兩束骷髏委路岐。

面對不知人有骨,到頭方信鬼無皮。

筋骸漸朽還為厲,心肺全無卻可疑。

黑塞青林生趣苦,莫須爭唱鮑家詩。

詩畫結合,《鬼趣圖》的主題越來越具體而豐富。說《鬼趣圖》是中國式的諷刺幽默漫畫的開端,不為過份。

《鬼趣圖》一出,羅聘在京師的名聲大噪,當然也有人為他擔心,如程晉芳就勸他:「斯圖即奇特,洗手勿輕試。」畫鬼遭鬼忌,掩飾得再巧妙,也會弄出麻煩來的。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羅聘畫了一幅《歸帆圖》,表示要南歸了。翁方綱、錢載、錢大昕等60餘人在陶然亭設宴贈詩送別。對一介布衣的羅聘來說,稱得上是一次盛會,可見他在京師的交遊之廣和為人所重。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春,羅聘到了天津,在這裡,整理了金農的詩集。他在後記中說:

冬心先生既編其詩為《冬心先生集》,後復編續集一卷,……此卷亦已泯焉。……於是經年求訪,倚席之講授,好事長者之藏弆,酒亭佛寺之壁,蠟在復瓿之餘,於塵蘚垢蝕、縑素凋裂間,尋循點畫,指定擬似,至於忘食廢事,厘為一卷,仍其原序,以終先生之志。……

傾訴了他搜集老師遺作的不遺餘力,和溢於言表的懷念之情。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歸帆圖

回來的路上,途經泰安。他的詩友朱孝純在這裡任太守,挽留他在泰安一住三月,恰好另一位友人朱二亭(朱笉)也來此,他們結伴而游,因風雨的原故,凡三登方造其顛。羅聘作有《登岱詩》和《游岱圖》。朱孝純《登岱詩》小敘中說:「羅君平生材藝,與山川秀美,相為映發;而又能杖履岩壑,不慳所遇,有如此者。」蔣士銓在跋中也說:「予讀記與詩,奇峭奧博,不啻偕君曳履天梯石磴間,驚喜危俱,一時並見。是君既能攝有形之泰岱於行墨中,又能攝讀者心魄於無形之泰岱中,神妙固如此哉!」在此游中,羅聘留下了好詩好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秋天,羅聘和朱二亭同舟,回到了一別四年的故鄉。

「花之寺僧」老更貧

羅聘回到家鄉,仍干他的舊營生。羅聘畫梅是得金農真傳的,妻子方婉儀和兒子允紹、允纘都善畫梅,「羅家梅派」 傳頌一時。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梅花冊

羅聘還抽暇到過湖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由山西回來時,正是歲末,除夕夜兒輩畫歲朝圖,他和妻子對酌聯吟,過了一個難得的團聚之夜。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羅聘又去京師了。臨行時妻子方婉儀正患肺病纏綿床榻。顧不上妻子生病仍要遠離,總有出於不得已的原因吧。羅聘五月初動身,六月中旬住在濟南客舍,一天夜裡忽然夢見方婉儀手持自己畫的梅花捲出現在他面前,說:「我,滇南去矣!」羅聘醒來,百思不解,等他八月到了京城,來自家鄉的一個叫萬華亭的告訴他,方婉儀已於五月十九日在揚州病逝了。這對羅聘的打擊是巨大的。藝術上的同道伴侶,生活上的貧賤夫妻,相守二十七年,沒有過過舒心日子,如今離他而去了,羅聘怎能不悲愧交加。此時妻梓待葬,兒子待養,羅聘卻兩袖空空,欲歸不得。他身居古廟,對月難眠,感嘆道:

空有千秋業,曾無十日資。 欲歸歸未得,何以慰兒痴?

情急之下,他甚至把妻子過去寫的《忍譏》詩,親手抄錄,呈送顯貴,以引起憐憫博一點施捨。這次在京城雖又結識了周筤谷、桂未谷、丁小疋、王秋塍等名流,也出席過翁方綱主辦的東坡生日紀念會,詩名畫譽不減當年,但伸手援助者卻寥寥。羅聘本來受金農佛教思想的影響很深,此時對世事更淡漠了,「人生都作畫圖看」——這不是新的《鬼趣圖》嗎?

在京不到一年,他凄涼地回到揚州。

過去畫鬼,現在畫佛了。據說過去他曾做一夢,夢見自己踏進一座寺廟,廟的名字叫「花之寺」。他認為自己前世就是這座廟的住持,因起號「花之寺僧」,他畫佛像,都題這個名字。無論出於什麼心理狀態,羅聘皈依了佛教——他逃禪了。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鍾馗騎驢圖

在揚州畫了一些時畫,又到南京去賣畫。他住在普惠寺里,常和詩人袁枚、陳古漁、汪阿濤和畫家吳先之等來往。他和袁枚的交誼最好,曾到袁枚的隨園賞花,後來袁枚還將唯一的幼子寄養在羅聘家中,可見他們關係的親密。

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皇帝要作第六次南巡了。揚州天寧寺是駐蹕的行宮,天寧寺後面的重寧寺是祝禱之地,為了迎合皇帝,鹽商們出資修繕,以數百金的潤筆請羅聘作大幅壁畫。這幅壁畫當時在揚州成為名跡,可惜現在已不存在了。「八怪」中能畫壁畫的,羅聘是唯一的一個。

是出於菩薩心腸還是對世事的不能忘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羅聘曾應請出任瓜洲育嬰堂的董事,這是有聲望的人才能出任主持的。他一革營私舞弊的行為,對待孤兒「恩愛若同生」,為地方上做了好事。

羅聘始終不忘京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近花甲的羅聘又帶著小兒子允纘三上京城。一別十年,他現在已是名聞南北的大畫師了。他在宣武門外琉璃廠觀音禪寺一住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都以能與羅聘相交接為榮。學者、詩人吳錫麒,詩人、畫家張問陶,書法家伊秉綬,詩人曾賓谷,詩人、書法家王文治,學者孫星衍,學者、詩人法式善,學者、文章家姚鼐等海內知名的大家,都成為羅聘談學論藝的翰墨之友。保安寺街翁方綱的宅第,羅聘更是常客。這時不僅京城求畫的人多,朝鮮人也以重金買他的畫。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竹園清飲圖

手頭寬裕了,興緻更豪了,屐履踏遍了京城的遊覽名勝,吃酒買古董不計貴賤,來得快,去得也快,「狂哆談詩口,豪揮賣畫錢」,到頭來他的生活還是清苦的。加之在京的時間長了,顯貴們和世俗之士對他漸漸淡了,詩文雅會也少了,「徒以繪事之精,用博名流之玩」,他不過是附庸風雅的人們使用過的工具而已。那些真與他交好的人卻又愛莫能助,只有對他在異鄉的冷遇表示痛惜,並勸他及早歸里:

……異地之賞音已少,故山之招隱方殷。鳥倦須還,鱸香可慕。我去負東郊之未,君歸卜西郭之居。他日柔艫一支,枯筇三尺,能尋夙約,來話舊遊,……

羅聘來京已八年,遍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也確是「鳥倦知還」了。可是他這時賣盡衣服都還不清舊債,哪裡還有回程的路費。直到嘉慶三年(1789年),虧得在揚州做鹽運使的友人曾賓谷出資相助,大兒允紹趕到京城,才把父親和弟弟接回揚州彌陀巷朱草詩林家中。

一番波折,66歲的羅聘「衰顏慘淡,老淚飄蕭」,疲憊不堪了。回來不久胞兄病死,羅聘再承受不了重創,嘉慶四年(1799年)七月三日子時,這位畫名甚高而生活甚苦的老畫家與世長辭,享年67歲。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竹蘭石盆圖軸

儘管羅聘一生在外比在家的日子多,揚州人是一直想著他並以他而為豪的。十一月十二日出葬的那一天,隨柩執紼的有數千人之多,這種景況是空前的,對一位畫家來說,是難得的殊榮了。他的墓地在甘泉縣西鄉小胡家廠,即今揚州郊區七里甸胡廠地方。

羅聘的畫影響深遠,世有定評。現代大畫家黃賓虹說:「羅兩峰之人物,綽有大家風度。」吳湖帆也說:「羅兩峰全學石濤、新羅兩家,而法度縝密過之。」這說明羅聘師金農不亦步亦趨,視野開闊,博採眾取,融會於心而透於筆,形成大家風範。他是上承先輩傳統,下啟近代畫風,站在交會點上的「八怪」中的旗幟獨樹的殿軍。

羅聘的詩也寫得好,有《香葉草堂詩存》。翁方綱在序中說:「冬心之詩,以含蓄見味,而兩峰能盡發其所欲言。」好個「盡發其所欲言」,羅聘的詩通暢親切,沁人肺腑,不像金農詩含蓄得有點拗澀,所以他的詩更易為人所接受。

1月8日

一元試聽篆刻公開課

漢代白文印章的臨摹

首節課1月11日晚開講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聽課 記得掃碼進群呦~

羅聘|五分人材,五分鬼材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顧工是誰——2017年1月21日顧工老師映客直播開講
周末秒殺——臨帖十樂,今天你臨了嗎?
祁門紅茶:不要說你不愛我,那是你不了解我
放大20倍之後,《靈飛經》筆路毫髮具顯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