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禮記》有《曲禮》、《檀弓》等四十九篇,內容龐雜,上至王室之制,下至民間之俗,無不涉及,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其中,《大學》、《中庸》兩篇在南宋時與《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成為蒙學必讀的教科書。

《禮記》章法謹嚴,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自西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今日知行君精選了《禮記》20句,與各位朋友共享共讀。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1.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出處】《禮記?表記》

【釋義】君子的舉止要不失體統,儀錶要保持莊重,言語要謹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儀錶足以使人感到威嚴,言語足以使人信服。

2.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禮的實質,不是隨便取悅人,也不是空話連篇,要做到行為不逾矩,不侵犯侮慢別人,不與人故作親熱。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3.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不可達到極點。

4.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出處】《禮記?學禮》

【釋義】只有認識到了自己學問的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認識到了自己對某些知識困惑不解,然後才能奮發自強。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5.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禮節講究的是相互往來,你講禮節但得不到對方的回應,這是對方的失禮;人家對你講禮你卻不還禮,這是你的失禮。人講究禮節才能心安身安,否則就會遭受危險。所以說,禮的學問是不能不學的。

6.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禮,講求放低自己的姿態而尊敬別人。即便是背筐的小販,也一定有自尊心,何況那些達官貴人呢?富貴之人明曉禮制,就會不驕矜不過分;貧賤之人知曉禮制,則意志堅定,不怯懦。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7. 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出處】《禮記?雜記》

【釋義】處於一定的職位,而沒有在那個職位上所應該提供的意見,是君子就應當感到羞恥;有那樣的言論,卻沒有那樣的行為,是君子就應當感到羞恥。

8.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出處】《禮記?學禮》

【釋義】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容易犯,教導的老師一定要知道。人在學習的時候,或有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滿足了,或有認為太容易而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或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9.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想要成為一個懂禮的人,就不要做不恭敬的事,舉止要端莊嚴肅,若有所思,言辭要安靜和氣,從容不迫,這樣才能安撫人民成為榜樣。

10. 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坐,要坐得端正;站,要站得恭敬。在遵從禮節的時候要因時因地來行權宜之變,出使別國要順應當地的風俗。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11.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出處】《禮記?曲禮》

【釋義】禮,用來確定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判斷事情是否混淆相似,分辨物類的大同小異,明確禮制運用正確與否。

12. 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出處】《禮記?祭義》

【釋義】一開口說話而不敢忘記父母,因而不說惡毒傷人的話,也就沒人用忿恨惱怒的話說你,然後才能做到不辱身體,不讓父母蒙羞,這樣做可以說是孝了。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13. 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

【釋義】能知道做一個好兒子,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道做一個好臣子,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明白如何為人做事,然後才能使喚他。

14.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使之,任事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出處】《禮記?王制》

【釋義】凡是選用人才,須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後,才分派工作,勝任工作後再評定爵位,然後給予相應的俸祿。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15. 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

【出處】《禮記?表記》

【釋義】仁是天下行為的表率,義是天下行為的準則,知恩圖報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16.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出處】《禮記?儒行》

【釋義】說話必須首先要體現誠信,行為一定要持中端正。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17. 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讓則不爭,潔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於斗辯矣,不鬥辯,則無暴亂之禍矣

【出處】《禮記?鄉飲酒義》

【釋義】尊讓、清潔、恭敬,君子們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夠尊讓就不會爭鬥,潔敬就不會怠慢,不怠慢又不爭鬥,就會遠離爭執訴訟,不爭執訴訟就不會有暴亂的災禍了。

18.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

【出處】《禮記?儒行》

【釋義】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為寶貴;不希求土地,而以確立道義為土地;不希求多有積蓄,而以多有學問為富有。

不學「禮」,無以立丨《禮記》精選20句

19.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

【出處】《禮記?緇衣》

【釋義】說話實在而行為有法度,所以活著的時候志向堅定不移,死了以後也不會影響他的好名聲。

20.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出處】《禮記?坊記》

【釋義】有德行的人謹慎說話,注重干實事,說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語,搶先說大話,說到做不到。

◎本文參考書目為《禮記·孝經(中信國學大典)》與《禮記導讀》,轉載請註明。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李叔同丨一生風雲變幻,臨終留四字發人深省
中國各省市第一名山名稱由來,看看你去過幾個
馮友蘭:我的八十年讀書經驗
古代大詩人寫給子女的詩
一生風雲變幻,臨終留四字發人深省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禮記》精選20句:不學「禮」 無以立
讀書明「禮」,《禮記》精選10句
《史記》精選30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左傳》精選30句,通古今,明世事
100句關於學習的讀書名言警句精選
100句精選經典的讀書名言
處世之道,做事之理——《韓非子》精選20句
《二十四史》精選30句,閱盡人間興衰事
《呂氏春秋》精選10句,讀懂世間真理!
作文素材:我用357個小時讀完68本書,精選這些筆記分享給你
《呂氏春秋》精選10句,讀懂世間真理
《國語》精選30句,字字皆經典,句句是智慧
《讀睡詩選》第379期精選詩歌
《讀睡詩選》第361期精選詩歌
《讀睡詩選》第441期精選詩歌
《讀睡詩選》第343期精選詩歌
50句精選經典的愛情名言
《讀睡詩選》第436期精選詩歌
《大學》精選20句,品「修己安人之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