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 北京人喜歡養鳥。新得的小鳥,野性未除,必須經由上杠、認食再到認人、學藝,這就是「馴鳥」。圖中養鳥人正在訓練小鳥上杠,這是馴鳥的第一步。將戴好脖套的小鳥用細繩拴到杠上,養鳥人不停用杠子試探,直到小鳥能熟練抓住,自行翻飛到杠上站穩,馴鳥上杠才算完成。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古箏是一種傳統民族樂器。它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具有相當的表現力。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今的陝西)一帶廣為流傳。與古琴更受文人雅士青睞不同,古箏更加通俗。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北京人下棋,以象棋為主。民國初年,北京城出現了不少棋茶館和棋攤。照片中便是在棋茶館中下棋的人,長桌上一律用紅油漆划上棋盤,擺上一副木頭做的棋子。凡是到這兒來飲茶歇腳的客官,都可以坐下對弈。此外,還有不少棋迷在街頭巷尾席地而戰,同樣也能吸引不少的「觀棋不語」的「真君子」。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廠甸以書肆聞名。光緒初年,這裡的書肆已經發展到220多家,來薰閣、松筠閣等都是保留至今的老字號。每年正月初一,廠甸舉辦廟會時,書販們都把古籍、新書一一擺好,讓顧客揀選自己喜歡的書籍。清末民初,逛廠甸淘舊書成為京城文人的一大雅癖。魯迅在日記中多次提到在廠甸買書的經歷。錢玄同則號稱「廠甸巡閱使」,在書肆中遇見喜愛的圖書古玩,必定掃蕩一空。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清末,皮影戲在北京頗為流行。大戶人家以私養戲班為榮,市井間也有一些小戲班,四處搭台表演皮影戲。藝人們隱身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人物剪影,一邊唱述故事。他們手中的皮影,造型考究、色澤鮮艷,因其主要以驢皮製成,北京人又稱之為「驢皮影」。後來,隨著電影的傳入,皮影戲才漸漸衰落。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琴棋書畫是舊時知識分子的必備修養。民國初年,殷實人家教養女兒,也不再圍繞針黹女紅,而是更重視她們的文化素養。繪畫就是重要的一項。圖中一位母親正在教女兒畫畫。



老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社會歷史】滿族入主中原後,把養鷹的愛好帶入北京。鷹習性兇猛,為了消除它的野性,養鷹人需要晝夜輪流熬馴。「熬大鷹」是玩獵鷹的第一步。熬鷹多是三班倒,用鐵鏈拴住鷹的脖子,讓鷹站在馴鷹人的手臂上。白天,馴鷹人專挑熱鬧的地方去,考慮到生鷹怕人,還會專門給鷹戴一個小皮帽。晚上,馴鷹人則需要不斷晃動手臂,不讓鷹睡覺。這樣幾個晝夜熬下來,鷹的野性就消除了。老北京話中常用「你熬鷹呢?」來調侃不睡覺的人。玩鷹不但在八旗子弟中十分盛行,許多文人雅士也有此一好,著名的文玩專家王世襄就酷愛養鷹。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許嘉璐:民族文化的擴散和內省
這些「北京製造」您用過嗎?
黃有維:用色彩描繪北京之美
人文情懷的自然流露
錢乘旦:中國學術不能再唯「外」是從了

TAG:北京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舊照片:老北京的消遣
老照片揭:老北京老鴇怎樣訓練名妓
老舍:北京的風
老照片記錄 清末老北京隆重的出殯儀式
老照片,老北京街邊小吃,簡單的美味
老照片記錄:北京玉器廠的榮光與衰落
八張照片,帶你回憶消失的北京老品牌!
老舍:北京的春節
老北京的「五鎮」
老照片:晚清北京的市井百態
老北京老味道老照片 北京100年前的小吃攤
歷史記憶:老北京的洋車和「駱駝祥子」
《我們的老院》:北京老四合院
老照片記錄,七十多年前的老北京市井生活
真實老照片:解放前名動北京的藝妓小鳳仙
記憶 老北京
老照片:百年前北京和上海的女子學堂
絕版老照片記錄清末時期的北京: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令人感慨
被拆除前老北京古老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