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敦煌昭化寺前世今生
熱文推薦:看中西方文化中的綠帽子恐懼症
重點推薦:清末名妓賽金花奇聞野史
文/張東標
(懷安,昭化寺)
【作者簡介】張東標,業餘寫作,曾在《人生與伴侶》《人間方圓》《河北科技報》等全國各類報刊發表作品八十餘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懷安,昭化寺,冬)
我的家鄉懷安城,是懷安縣的舊縣城,是歷史古鎮。西漢年間,燕趙大地西北一隅,有一個叫夷輿的地方,就是遠古時期的懷安縣。明洪武二十六年在此置衛,清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治所。懷安原有文物古迹111處,古建築19處,古墓11處,古遺址74處,這裡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遺存,有完整的春秋、戰國、兩漢、遼、金、元、明、清古遺址。
(正殿)
民國其間,懷安城有寺、廟、祠、閣堂39處,這些寺廟青磚碧瓦、飛檐斗拱、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建造規模最大的是孔子廟,有正配殿、廂房共62間,佔地十餘畝。文化價值最高的是昭化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原為民間祝禧道場。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的古建築昭化寺位於西大街路北,殿內仿唐壁畫是明代傑出藝術珍品,高四米的透靈碑為藝術書法珍品,這裡有「小敦煌」之稱。
(懷安,昭化寺)
明洪武初年建永慶禪寺,止統元年改建昭化寺,正統十年英宗賜匾額「昭化寺」。當時掌管神機營的太監柏玉、武柱駐守懷安城,二十年平安無事,夜裡做夢,有佛家保佑,是吉祥之兆,於是就請稟皇上,請皇上親賜匾額,改建昭化寺。寓為昭化萬民,佛光普照。昭化寺佔地面積233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大士殿、源殿、寧殿、觀音寶殿、地藏寶殿、鐘樓、鼓樓、碑樓、禪房、寶塔等,均石條為基,磚木結構,琉璃瓦頂,曲檻雕闌、修廊大廈,殿內金像懸山,雕樑畫棟。寺院分兩進院三大殿。
(榫卯)
民國期間,寺院由初級小學第五分校佔用,後鼓樓、鐘樓被拆。1958年,殿前的一對鐵獅被回爐煉鐵。五間東配殿被拆。文化大革命時,寶塔被拆。大雄寶殿為寺內的主要建築,建於明正統二年,面寬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琉璃瓦頂,四面斗拱,玉龍卧脊,獸頭出飛檐。殿內有粗壯挺撥的木柱支撐,四壁現存明代嘉靖四十一年繪製的以佛教因果報應為內容的仿唐水陸壁畫,是由明代民間畫師任朝相繪製的,人物衣履飄逸,儀態萬千,形象傳神,線條秀麗流暢,色彩炫耀奪目。殿內壁現存北牆2幅、東牆22幅、西牆21幅、南牆2幅,人物達五百多個。每幅畫右上角有墨書榜題,人物畫有天上的佛、羅漢、菩薩,地上的四御五嶽、帝王后妃、文武官僚、君臣父子,地下的十殿閻王、六道輪迴,還有龍神、風雨雷電、九流百家等。壁畫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技術精湛,堪稱藝術精品。
(壁畫)
因年久失修,殿內建築在解放前已殘破不堪,建國後,國家多次撥款進行了局部維修。在修繕三大士殿時,又新發現被土牆皮保護著的壁畫61幅,除8幅山水畫外,其餘53幅均為善財童子參訪53位菩薩的連環畫,畫與畫之間祥雲縈繞,千姿百態,人物神態生動逼真,神采飛揚,虛實有度,色彩絢麗。三大士殿與別的殿建築風格不一致,應該是更早一些的建築,在舊牆面加層又畫壁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907年10月30日,懷安縣昭化寺)
我上小學的時候,昭化寺一直是第二小學佔用。後來我所在的第四小學因為修建教室,我們兩個班的同學都搬去第二小學讀了一年書。那時候昭化寺還沒有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古老的建築,下課後,同學們就在大雄寶殿周圍玩耍。大雄寶殿地基很高,大青石鋪就,很結實。平時兩扇木門都上了鎖,木門很高,我們也看不見裡邊的東西。有一次,負責看管的人員打開了門,我得以粗略目睹了裡邊神秘的場景。站在門外向里望,房頂很高,牆皮有些破損,有的畫已不完整。殿內兩邊立著兩個金剛,全身塑彩,面目猙獰,樣子可怕。
如今,昭化寺已被保護起來了,也進行了修繕。這些古建築是古老的文明,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積澱著厚重的文化底蘊,關於歷史的痕迹和回憶,這些古迹讓歷史更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幾張懷安縣古堡圖片)
新篇推薦:歷史上的美男之董賢:皇帝竟然想把皇位讓給他


※從尤里西斯、亞瑟王和薛平貴身上,看中西方文化中的綠帽子恐懼症
※歷史上的美男之董賢:榮寵一身,皇帝竟然想把皇位讓給他
※清末名妓賽金花奇聞野史
※在古代,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神:不信?看看賣油郎和杜十娘
※劍走偏鋒,看書聖王羲之如何相親的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