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今天,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86歲的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個人簡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其名「呦呦」源自《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1955年畢業後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2016年榮獲國家科技最高獎。


屠呦呦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可能又創造了一個「第一」:在2000年至今獲此獎27位國家科技最高獎得主中,她「婉拒」了多家媒體的採訪。


好在,從她同事的講述中,我們也能「窺見」其人其事、其心其志。


臨危受命

把兩個女兒安置好後,屠呦呦全身心投入一項秘密任務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1955年,屠呦呦開始進入衛生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實驗室工作。


1969年1月底,39歲的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實習研究員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項秘密任務:以課題組組長的身份,研發抗瘧疾的中草藥。

瘧疾,中國民間俗稱「打擺子」,是由瘧原蟲侵入人體後引發的一種惡性疾病,已經在全球肆虐了幾千年,患者得病後高燒不退、渾身發抖,重者幾天內就會死亡。19世紀,法國化學家從金雞納樹皮中分離出有效的抗瘧成分奎寧;二戰期間,科學家又發明了奎寧衍生物——氯喹,並成為治療瘧疾的特效藥。但到20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氯喹產生了耐藥性,瘧疾再次在東南亞爆發。在越南戰爭中,瘧疾成為比子彈、炸彈更可怕的敵人,嚴重影響了美越雙方的部隊戰鬥力。美國為此專門成立了瘧疾委員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新型的抗瘧藥物。到1972年,美國篩選了21.4萬種化合物,但都無果而終。


應越南的請求,在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下,中國軍方從1964年起開始抗瘧葯研究。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解放軍總後勤部在北京召開「抗瘧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代號為「523」項目的大規模藥物篩選、研究在全國7省市展開。截至1968年,參研機構篩選了萬餘種化合物和中草藥,均未取得理想結果。在這種情況下,1969年1月21日,中醫研究院受命加入「523」項目。


她的同事、曾任中藥研究所所長的姜廷良研究員告訴記者,當時正值「文革」,年老的專家「靠邊站」,大學時學生藥學、畢業後又脫產學習過兩年中醫、科研功力紮實的屠呦呦,遂被委以重任。


「屠呦呦的責任感很強,她認為既然國家把任務交給她,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據屠呦呦的同事、中藥所廖福龍研究員介紹,由於丈夫李廷釗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兩個孩子無人照看,她就把4歲的大女兒送到託兒所全托班,小女兒送回寧波老家由老人照顧,自己則全身心投入抗瘧中草藥的研發。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1985年2月,屠呦呦在進行實驗。


歷經波折


經過無數次失敗,屠呦呦終於在中醫古籍的啟發下獲得高效的青蒿提取物

最初,課題組只有屠呦呦一個人。閱讀大量歷代中醫典籍、查閱群眾獻方、請教老中醫專家……她用3個月時間,收集了包括植物、動物、礦物葯在內的2000多個方葯,並在此基礎上編輯成包含640個方葯在內的《瘧疾單秘驗方集》,送交「523」辦公室。


此後,屠呦呦以常山、胡椒、青蒿等為主要對象,進行重點研究。截至1971年9月初,她和同事對包括青蒿在內的100多種中藥水煎煮提物和200餘個乙醇提物樣品進行了各種實驗,但結果都令人沮喪:對瘧原蟲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


「重新埋下頭去,看醫書!」脾氣倔強的屠呦呦又開始用心閱讀中醫典籍,從中尋找靈感。一天,她在閱讀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時,被其中的一段話「醍醐灌頂」: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屠呦呦意識到:溫度是提取抗瘧中草藥有效成分的關鍵!經過周密思考,屠呦呦重新設計了新的提取方案,從1971年9月起對既往篩選過的重點藥物及幾十種後補藥物,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瘧效果最好!


10月4日,在歷經數百次的失敗後,「幸福終於來敲門」:實驗證實,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青蒿素標本,青蒿素,青蒿素製品。


以身試藥


「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


「獲得有效樣品只是第一步,要應用還必須先進行臨床試驗,這就需要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姜廷良回憶,當時找不到能配合的藥廠,課題組只好「土法上馬」:用7口老百姓用的水缸作為實驗室的常規提取容器,裡面裝滿乙醚,把青蒿浸泡在裡面提取試驗樣品。


「乙醚等有機溶媒是有害的化學品,當時實驗室和樓道里都瀰漫著刺鼻的乙醚味道。」姜廷良說,當時設備設施簡陋,又沒有排風系統,更沒有防護用品,大家頂多帶個紗布口罩。


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的工作,科研人員除了頭暈眼脹,還出現鼻子流血、皮膚過敏等癥狀,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這還不算。臨床前試驗時,個別動物的病理切片中發現了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動物本身存在問題,還是藥物所致?搞毒理、藥理實驗的同事堅持:只有進行後續動物試驗、確保安全後才能上臨床。


為不錯過當年的臨床觀察季節,屠呦呦向領導提交了志願試藥報告,並鄭重提出:「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員一起住進北京東直門醫院,成為首批人體試驗的志願者。經過一周的試藥觀察,未發現該提取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


當年8—10月,屠呦呦親自帶上樣品,趕赴海南昌江瘧疾高發區,頂著烈日跋山涉水,在病人身上試驗,完成了21例臨床抗瘧療效觀察,效果令人滿意。


此後,課題組再接再厲:在1972年11月獲得有效的青蒿素晶體,1973年上半年完成了系列安全性試驗,當年秋天用青蒿素膠囊在海南進行了首次臨床試用;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有機所等單位合作,在1975年底測定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結果表明,青蒿素是一種不含氮的結構完全不同於氯喹的全新藥物!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1979年9月,抗虐新葯-青蒿素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1977年,經衛生部同意,研究論文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的名義,在《科學通報》上發表,首次向全球報告了青蒿素這一重大原創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新葯證書》。


不僅於此。1973年9月,屠呦呦課題組還首次發現了療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雙氫青蒿素。1992年,她歷時多年主持研發的青蒿素類新葯——雙氫青蒿素片獲得《新葯證書》,並轉讓投產。該研發項目當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就,是屠呦呦對中國乃至世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貢獻。


國際大獎找上門


「榮譽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大部分獎金捐獻


200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把青蒿素類藥物作為首選抗瘧藥物,在全球推廣。「2005年,全球青蒿素類藥物採購量達到1100萬人份,2014年為3.37億人份。」姜廷良介紹說,世界衛生組織《瘧疾實況報道》顯示,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各年齡組危險人群中瘧疾死亡率下降了6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了65%。「青蒿素類藥物作為治療瘧疾的主導藥物,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青蒿素在國際上被譽為「東方神葯」,名副其實。


名至實歸的,還有屠呦呦榮獲的兩個國際大獎:2011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201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兩項大獎,均為中國本土科學家的「零突破」。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2011年,屠呦呦領取拉斯克獎。


「在人類的藥物史上,如此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拉斯克獎評委、斯坦福大學教授露西·夏皮羅這樣評價青蒿素的發現;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屠呦呦是第一個證實青蒿素可以在動物體內和人體內有效抵抗瘧疾的科學家。她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如此評價屠呦呦的貢獻。


對於這兩個全球矚目的國際大獎,屠呦呦本人如何看待?


對於拉斯克獎,她說:這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於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


對於諾獎,她說: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當我在台下聽到這句話時,特別感動!」陪同屠呦呦到斯德哥爾摩領獎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回憶說,「雖然青蒿素是特殊時期團隊協作的結果,但屠呦呦的貢獻是非常關鍵的發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強調集體,忽視了對科學家首創貢獻的認可。」


「其實這兩個大獎都是主動找上門來的。」廖福龍告訴記者,「對於名利她真的是非常淡泊,只要自己的研究得到認可,她就很滿足。對於國際獎項,她更看重的是『為國爭光』。」


「『不要推薦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曹洪欣向記者說了一件事:「2009年中醫科學院推薦屠呦呦參評第三屆唐氏中藥發展獎,她聽說後直接打電話給我表示拒絕:我這麼大歲數了給我幹嘛?」


屠呦呦獲得的諾獎獎金為46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是300多萬元。據張伯禮介紹,其中200萬元分別捐給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和中醫科學院,成立了屠呦呦創新基金,用於獎勵年輕科研人員;其餘的錢主要支付她的家人到瑞典領獎的相關費用等。」

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本色不改


只關注青蒿素新適應症的藥物研發,不希望被打擾


「屠呦呦性格的執著、對工作的執著,誰也改變不了。」曹洪欣笑著說,「我曾多次陪有關領導給她拜年,領導都會問她生活上有沒有困難,她從來沒提過什麼困難,但一說到青蒿素,她眼睛就發亮。」


「工作就是她的愛好,或者說她的工作跟生活是一體的。」1995年加入屠呦呦團隊的楊嵐研究員告訴記者,「我覺得她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怎麼把它繼續做下去、讓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據介紹,近些年來屠呦呦一直關注青蒿素「老葯新用」的問題——研究新的適應症。可喜的是,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的動物實驗療效不錯,目前已經獲得臨床批件。


榮獲國際大獎後,屠呦呦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據我了解,沒有什麼改變。」廖福龍說,「如果說有改變,就是家裡的電話多了,她有點不適應。包括媒體採訪,她基本謝絕,希望不要打擾她的生活、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


「不光是採訪,包括各種公開活動,她也極少參加。」張伯禮補充道,「她多次跟我說:就到這吧,我不習慣這種場合上的事,咱們還是加緊青蒿素研究吧。」


原標題:屠呦呦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來看她的傳奇人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晨報 的精彩文章:

把動物都變成石頭 非洲這個湖好神奇
三胞胎早產生命垂危 每天1萬元醫藥費
綦江發現木材腐朽菌化石 系四川盆地首次發現
諾獎得主:摧毀就業而言 全球化遠遠比不了機器人
撒貝南節目中用「意念」控制王力宏 未來你也能

TAG:重慶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瀋陽老鄉趙忠賢獲2016年國家最高科技獎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逝世 享年98歲
中國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逝世 享年98歲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院士逝世 享年98歲
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堅守到底的中國「勁草」
身為海軍首席科學家,領先人類500年的科技技術到底有多高?
她是國寶級人物,被美國評為最可怕的人,這項科技拉近美國30年
未來:2017年八大最值得期待的科技
2016年最酷的10項智能家居黑科技
美國《大眾科學》:今年最酷100項科技創新!9家中國企業「黑科技」入選
2030年,科技中國很科幻
五位科學家獲2017生命科學突破獎 分子細胞生物學黑科技最受關注
56歲創業年賺1.6個華為,超越騰訊阿里,科技界最會賺錢男人
中國探月列入2017年最值得期待科技事件
盤點2017年最值得期待科技事件:中國人探月在列
110位院士,2500多名科技人員帶來科學盛宴,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長春開幕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屠呦呦:激勵更多年輕人加入中醫藥研發
2016十大最佳黑科技:NIKE出懶人鞋,最後一個是女生最愛
3分鐘看完2016年全球最激動人心的科技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