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為中國粒子物理積累信譽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為中國粒子物理積累信譽

為中國粒子物理積累「信譽」——訪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為中國粒子物理積累「信譽」——訪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


中新網記者 張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9日走出人民大會堂。作為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負責人,他代表270餘人的龐大團隊領取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新網記者詢問獲得中國自然科學領域倍受關注獎項的心得,王貽芳說:「獎項是建立信譽的一部分」;有媒體剖析實驗成功關鍵,他回答:「每個環節都必須成功」;還有記者重提諾貝爾獎情結,王貽芳不假思索地說:「我們做研究的無法計算出與諾貝爾獎的距離,不知道,不會算」。


「高冷」的科學家,也許與「高冷」的科學理論更合拍。


2012年3月8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組宣布取得重大成果:發現對應於q13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確實存在,並精確測得其振蕩幅度sin22q13約為0.09。

通俗來說,夸克和輕子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粒子。中微子屬於輕子,儘管其質量十分微小,但對宇宙的形成與演化起到關鍵作用。中微子又分為三種類型,即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


中微子振蕩是指一種中微子在飛行中自發變成另一種中微子,理論上三種類型兩兩組合,遂產生三種振蕩模式。科學家們在1998年發現大氣中微子振蕩,對應於q23;在2002年發現太陽中微子振蕩,對應於q12。尋找第三種振蕩模式q13是中微子研究的必然,也是必爭。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工程副經理曹俊回憶,2003年時先後有7個國家提出8個實驗方案,中國的大亞灣、法國的Double Chooz和韓國的RENO進入實施。大亞灣團隊開創性地把實驗設計成多個中微子探測器模塊,探測精度和數據獲取效率位居國際同類裝置第一,最終率先公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僅25天後,RENO也發布相似結果。


「我們的實驗精度比別人高,方案設計有優勢,環境也有優勢,再加上我們在執行過程中沒有錯誤,最後就能達到『完美』。」王貽芳概括說。


「高冷」理論就像是一座高峰,第一個沖頂者將被載入史冊。《科學》期刊評價稱:「這一實驗成果無疑讓中國的粒子物理研究在世界領域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據統計,項目組發表文章在科學引文索引(SCI)他引次數達869次,高能物理資料庫(INSPIRE)他引次數達1736次,反映了中國中微子物理的國際影響力。

科學家們並未止步。王貽芳告訴中新網記者,2012年至今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組主要進行三方面工作:首先是把測量精度由20%提高到4%;其次是對反應堆中微子能譜進行精確測量,發現能譜與理論預言的不一致;第三是尋找新的中微子類型,但「目前還沒有看到不活躍中微子的存在跡象」。


「大亞灣實驗裝置將運行到2020年,我們要為世界提供最精確的參數,把性能挖掘到極致。」他說。


在王貽芳看來,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還有一個重要功能:積累信譽。


歸國15餘年,他對科研經費感觸頗深:「當初高能所每年人均經費僅是國際同行的二十分之一」。想要說服外界對中微子物理這樣新鮮而神秘的領域投入,需要信譽。得益於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打下基礎,正在建設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項目「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更為順利。


中新網記者獲悉,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將於2020年建成,運行時間達30年。其間,項目組計劃在2026年左右完成中微子質量順序測量,然後改造裝置,轉攻「中微子與反中微子是否是同一個粒子」命題。

南極冰下實驗、地中海海底實驗、美國費米實驗室、日本超超級神岡探測器、印度中微子觀測站等在內的諸多國際團隊,均計劃向中微子質量順序發起衝擊。中國中微子物理的下一次「沖頂」或許愈發艱難。「必須有自己的特殊之處,包括科學思想、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和一定的運氣。」王貽芳說,還好,他們的運氣一直不錯。(完)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有三層樓,你住幾層?
日本首次進口源自美國頁岩氣的液化天然氣
新年首飛 「飛豹」穿雲破霧
安倍新年不解散日本眾院發言或系口誤 仍有意願

TAG:中國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基於學術譜系的中國粒子物理學術傳統淺析
物理學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團隊找到「天使粒子」
粒子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有哪些共同的目標?
史蒂芬·霍金教授談粒子物理學未來與中國巨型對撞機
中國科學家主導發現新型粒子 到底有何重要意義?
什麼新粒子、中國科學家對其發現有關鍵貢獻?
一元二態物理傳奇15:用「宇宙之磚」一統微觀粒子世界
北京醫學會「質子重離子專委會」成立 高獻書任組長 系國內首個粒子線學術組織
科學家稱小小宇宙粒子或對地球電子設備產生重大影響
粒子物理學家利用這種新的粒子探測器探索「新物理」
歐洲科學家發現新的次原子粒子
科學家排除軸子是暗物質粒子的候選者
新發現或動搖粒子物理學基礎
人工智慧助力物理學家預測量子粒子行為的奇異性
不傳輸粒子實現量子通信 中國科學家完成「天方夜譚」實驗
結束物理學界80年漫長追尋 華人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
中國科學家率先發現神秘粒子 或可造量子計算機
「上帝粒子」之後,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中國團隊捕獲神秘粒子 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