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篆書大家談:劉顏濤

篆書大家談:劉顏濤

篆書大家談:劉顏濤

劉顏濤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河南省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安陽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書法報:篆書學習應以哪些範本入手較好?

劉顏濤:學習書法入手,有主張以楷書的,也有主張以篆書的,還有主張以隸書的。當順其性情,導其氣質,從其愛好,因人而異,不必強求一致。體雖有異,理則合一,關鍵在於遵循先靜後動、先收後放、先平穩後險絕、先共性後個性的原則。學習篆書,多以秦篆為入手正途,但也有主張循序漸進,沿流溯源,把清人小篆作為過河之橋,以之入手。但無論入門選擇以哪一家哪一帖為範本,都應該選擇風格雅正,規矩嚴密豐富,能更多體現篆書共性規律者。篆書共性規律或者說篆書本體特點即是孫過庭《書譜》中概括的「篆尚婉而通」。一句「篆尚婉而通」成為度世金針。一個「婉」字概括出篆體圓曲的基本筆勢,婉而愈勁,曲線而能筋強骨健,即如「折釵股」,於婀娜中仍保持剛勁和遒練,圓渾中仍不失潤麗和柔媚。所寓之意盡在「圓實凝重」四字之中。「通」,即氣息貫通,骨氣洞達,在運筆上是流暢,在美學上是氣貫,生動準確地體現出「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按圖索驥,即可以《泰山刻石》為入手範本。也有主張以《石鼓文》入手的。此兩種筆法一致,特徵統一,只是字型一個趨長,一個趨方,重心一個靠上,一個居中而已。此兩種範本以文物出版社《歷代碑帖法書選·泰山刻石》和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石鼓文〉四種》最為受用,前者在刻石拓本後附有現代書家沙曼翁先生臨本。後者四種依次為原石拓本、技術復原本和吳昌碩、羅振玉二人的臨本。這樣可依照原拓精神風貌如實臨寫,遇到殘泐難於辨認處,則可把技術復原本和臨本作為參考,以免將某些殘泐不清的字寫成與原字不同的錯字。若初學一時難以上手,也可把《王福廠書〈說文部首〉》作為導引,此帖風神與上述兩帖較為一致。而《嶧山碑》雖是玉箸篆的典型,字形修長優美,用筆一絲不苟,純是中鋒,但初學者易出現運筆不分輕重緩急,筆畫過於瘦弱,形體易於拘謹僵板的弊病,為其森嚴法度所拘。不易表現秦篆雍容渾穆、朴茂典雅的氣息,也不易發揮毛筆的性能和抒發書者的性情。

也可以師法清鄧石如《贈肯園四體書篆書冊》、《張子西銘》,吳昌碩《錄小戎詩三章》(1984年第5期《書法》雜誌),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名家墨跡傳真」《清吳昌碩篆書小戎詩冊》作為過渡。須注意吳昌碩晚年篆書個性風格太強,聳肩幾成習氣,不宜初學。

書法報:篆書學習在當下有何意義?

劉顏濤: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的獨立來自文化的獨立,一個民族的自信源於文化的自信,中華文明綿延5000餘年,文字首當其功,其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每個古文字的音形義,都體現著我們先人的想像力、創造力和睿智以及精神寄託。先秦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而篆書的學習和研究自然要置之於先秦的大文化背景之中。通過篆書的學習,更能增強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篆書不光是筆墨的藝術表現問題,首先是正確地識篆和用篆問題,通過文字之學掌握古漢字的構成原理,形體結構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書體演進與「篆引」的性質和美學主義,這對各種書體中文字的正確運用和養成「好古誨求」、皓首窮經嚴謹治學態度也有補益。「書到極致即為畫」,精美的書法每個字都富有表情富有生命,而篆形特徵最為明顯的甲金文字更顯現出多姿多態的形象情趣,從今天審美觀念來看,書法美的各個基本範疇在甲金文字中已經有了充分展示。正如米芾所說:「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他認為篆書最具書法的自然之美。「道法自然」,而這種自然之美是所有書體和所有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國書法崇尚的寬展圓厚、正大氣象,在篆書中已為我們立下標杆。

社會發展到現在,以鋼筆代替毛筆,又到以敲擊電腦代替手工書寫,其他書體也和篆書一樣在生活中漸漸失去實用性。所以,當下篆書和其他書體一樣,應該有意識地將其作為藝術創作和傳統文化加以繼承保護。因此,明清以來,篆書獨特的價值日益受到書法家們的重視,成為人們筆底毫端所樂於表現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且當代書壇的健康繁榮也應該體現在五體書法的平衡發展上。

書法報:篆書學習和其他書體學習有何關係?

劉顏濤:篆書作為各種書體的源頭,形成了書法審美的要則,正如豐坊《書訣》所云:「古人作篆、分、真、行、草書,用筆無二,必以正鋒為主。」又云:「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籀,然後結構淳古,使轉勁逸……顏魯公《爭座》書有篆籀氣象,乃其證也。」可見以篆法入行草者,筋骨內涵,遒勁圓融,中含豐美。篆書學習和其他書體學習關係,前人多有論述:「書法每云:學書先學篆隸,而後真草。又云:作字須略知篆勢,能使落筆不庸,是故文字從軌矩準繩中來,不期古而古;不從此來,不期俗而俗,書法所稱『蜂腰』、『鶴膝』、頭重末輕、左低右昂、中高兩下者,皆俗態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態自遠。」(趙宧光語)「晉人去篆隸未遠,是以筆力雄秀;今人不知筆力,試看篆隸碑銘,哪一筆不用力?究竟篆隸之易於真行者,篆隸轉折處少,真行逐筆滿送,亦同篆隸,而轉折頓挫備極變化之妙。」(汪沄語)「分書乃變古隸而為之者,以楷法而用篆筆,筆鋒中出,藏鋒斂鍔……然筆畫要須俯仰起伏,參以篆意,始有生動之趣。」(朱履貞語)「古人筆法多,後人筆法少,此余所以欲求楷中多得古人筆法,而於篆隸用心蚍引」(陳簠齋語)「隸參篆勢而質古」(沈曾植語),等等。歷代成功書家皆能「旁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融會貫通,厚積薄發。而顏真卿、何紹基以篆入楷、入行,伊秉綬、吳昌碩援篆入行、入隸,懷素以篆入草之跡尤為鮮明。

書法報:篆書學習如何入古與出新?

劉顏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來藝術貴在創新,所謂「借古」即是為了「開今」,「推陳」則是為了「出新」。而環視當今展賽中所見篆書創作多流於簡單化、概念化、表面化,深入遠遠不夠。所以,我覺得沒有對篆書淵源與流變的出入往還,長期浸淫,僅僅抱幾本篆書範本,朝臨夕創,實在談不上「入古」,更遑言「出新」了。「入之愈深,見之愈奇」,只有隨著「入古」的深入,才能真正理解古人的高妙,也才能逐漸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視野要寬,用心要專,把自己感受深刻的某點闡釋、演繹、強化,消解弱化其餘,繼而豐富之,完美之,再能觸類旁通,移花接木,即能不期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形成自己的一點特色,而有此「一點」也足謂「出新」矣。

書法報:當下創作篆書作品應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劉顏濤:首先是用篆要正確、嚴謹、規範。正如徐無聞先生所言:「書法家只有把字寫正確、寫好的義務,沒有寫錯字、隨便造字的權利。古文字是歷史的產物,不亂寫亂造文字,才是尊重歷史。」甲骨文字在古文字中自成體系,遇到沒有的字只能正確地通假和合理借用,而不能以改造後期出現的文字充當。即使大篆(金文)、小篆在演變過程中銜接密切,過渡平穩,過去的一些大家如吳大澂、容庚等也有把小篆改造成大篆體勢的先例,但若有本字或可通假、可借用以及相近時代文字棄之不用者,也難稱篆書行家裡手。偶爾為之,務須慎之又慎,合情合理。

其次是要取法乎上,力避時風。篆書須兼具「金石氣」與「書卷氣」,雄強而不失儒雅,片面以毛筆追摹鑄刻效果固不可取,但一定要尊重篆書本體特徵,「篆者,引也」,毋以「奮筆」取代「引筆」,毋因新法而盡棄古法。現在則有一種危險傾向,幾成惡習,即簡單粗暴地以所謂隸書、行草乃至繪畫語言取代篆書語言,喧賓奪主,本末倒置,或塗、或抹、或描、或畫、或拖、或掃,以時弊之剛猛輕佻奇怪為尚,謬悠荒率,雜亂無跡。無知無畏反美其名曰:以草情畫意增強視覺衝擊力之「時代筆墨」,實不知此乃書之下下者,因陋就淺,徒足以障拙眼俗目耳。

書法報:哪些工具書對於學習篆書有幫助?

劉顏濤:篆書作者要有一定的古文字基礎,讀些《文字學概要》(裘錫圭著)、《中國古文字學通論》(高明著)、《古文字學綱要》(陳煒湛、唐鈺明著)、《甲骨文字學綱要》(趙誠著)、《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基礎漢字形義釋源》(鄒曉麗著)、《古文字釋要》(李圃、鄭明主編)之類文字學著作。如果致力於甲骨文、金文創作,則需置巨帙《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於案頭,朝夕諦觀,浸淫其中。常用的工具書則有《甲骨文編》(中華書局 孫海波編)、《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金文編》(容庚編著)、《新金文編》(董蓮池編著)、《古文字類編》(增訂本,高明、塗白奎編注)、《楚文字編》(李守奎編著)、《中國篆書大字典》(上海書畫出版社)、《清人篆隸字彙》(北川博邦編)、《作篆通假校補》(王福廠著,韓登安校)等。

轉自《書法報》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一日一甲」第246期:人人識讀甲骨文之「逆」字
「國畫精賞」清 · 弘仁《雨余柳色圖》
《瘞鶴銘》拓本的鑒別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書畫大師黃賓虹篆書欣賞
元代書家泰不華篆書《陋室銘》欣賞
民國書法四大家——篆書大家吳稚暉
民國書法四大家-篆書大家吳稚暉
劉雲鶴為項羽故里篆書「霸王鼎」銘文
清代書法家吳大澂《篆書李公廟碑》:筆力勁健挺拔,為其晚年佳作!
李剛田老師說篆書的審美
吳讓之篆書《唐宋詩》欣賞
袁世凱的兒女親家,能審釋古文奇字,金文篆書大家!
李陽冰書法《唐李少溫篆書謙卦碑》
清代大家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高清大圖欣賞
吳昌碩《篆書小戎詩冊》
老碑帖《吳讓之篆書唐宋詩》
黃賓虹篆書欣賞
清代書法家胡澍《篆書四條屏》欣賞
吳讓之篆書欣賞:崔子玉座右銘
書法大家沙曼翁篆書作品欣賞
吳熙載篆書欣賞:《庾信詠屏風詩》
清代書畫家吳大澄——畫山水、花卉,尤精於篆書,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