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精賞」清 · 弘仁《雨余柳色圖》
【法書欣賞】
明 · 清 · 弘仁 《雨余柳色圖》
弘 仁(1610-1664),字無智,安徽歙縣人,明末秀才。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少年孤貧、性癖、自小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明亡後於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水,初學宋人,後師法蕭雲從、倪瓚,構圖洗鍊簡逸,筆墨蒼勁整潔,意趣高潔俊雅,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尤好繪黃山松石,兼寫梅竹,工詩,從壯年到老年,無日不看書作畫,因而詩、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其中以畫的成就最大。雖師法倪瓚,但又能"於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比倪瓚還要孤高。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並稱"新安四大家"。
清 弘仁 雨余柳色圖 紙本墨筆 84.4x45.3cm 上海博物館藏
弘仁的傳世作品,無論何種題材大多都蕭疏簡約,荒寒清冷。他曾有「偶將筆墨落人間,綺麗亭台亂後刪,花草吳宮皆不問,獨余殘沉寫鐘山」的詩句,透露出的仍然是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興於自然,雲遊各地。這不僅是受董其昌和倪雲林的影響,著重於繪畫當中的氣韻,主張意境蕭散清遠,筆墨蒼潤簡約,同時也與他身為明朝遺民的心境有關。弘仁繪畫最為有趣的特色就是「具有一定的裝飾性」,這種特色在當時的畫壇上不多見。表面上看,在四位畫僧中,弘仁要算是一個出家後與前世脫離得最徹底的人。他出家後,每日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絲毫世不相關」的世外高人了。
《雨余柳色圖》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峰巒俊逸,水渚錯落,林木蕭疏,江水遼闊,遠山浮動。全幅以山、坡為主,圖右綴有幾株垂柳,一座小小木橋;圖左設有幾棟屋宇,遠處畫一道流水。此畫筆墨蒼勁整潔,以細筆為主,兼用側鋒,並用乾筆皴擦,有秀逸清幽之氣。弘仁的這幅畫以細線為主,兼用側鋒,並用干筆墨擦,筆鋒蒼勁整潔,傳神地表現雨過柳青的清新感。
此圖化高遠為平遠、深遠。江渚遙岑,水波不興,山體堅凝,村舍掩映。山石結構嚴謹而用筆松靈,墨色滋潤,呈現出一派春柳又綠江南岸的清新氣息。自識「雨余復雨鵑聲急,能不於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風還可慰宵晨。為閑止社兄寫意於豐溪書舍,丙申三月漸江仁」。鈐「弘仁」朱文圓印。另鈐「潤州戴植字培之鑒藏書畫章」朱文印。按丙申為順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時年四十七歲。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TAG:中國書法網 |
※「國畫精賞」明 · 劉珏《夏山雨霽圖》
※「國畫精賞」明 · 宋旭《萬山秋色圖》
※「國畫精賞」清 · 華嵒《朱菊秋禽圖》
※「國畫精賞」明 · 陳洪綬《溪山秋色圖》(張靜齋舊藏)
※「國畫精賞」清 · 王原祁《秋山幽境圖》
※「國畫精賞」清 · 沈銓《九如圖》
※「國畫精賞」明 陳淳《墨牡丹圖》
※「國畫精賞」明 · 徐渭《片石雙桐圖》
※「國畫精賞」明 · 沈周《溪山秋色圖》軸
※「國畫精賞」明 · 陳淳《秋色滿園》
※「國畫精賞」清 · 華喦《金谷園圖》軸
※「國畫精賞」徐悲鴻《采芝圖》
※「國畫精賞」吳湖帆《媚秋堂尋詩圖》
※「國畫精賞」清 · 吳歷《溪山策杖》(山居幽趣圖)
※「國畫精賞」齊白石《山居圖》
※「國畫精賞」清 · 八大山人《魚石圖》
※「國畫精賞」元 · 倪瓚《秋亭嘉樹圖》高清詳解
※「國畫精賞」清 · 髡殘(石溪)《山中枕石圖》
※「國畫精賞」明 · 項聖謨《綺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