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讓寶寶和生氣做朋友,父母哪些事不能做?

讓寶寶和生氣做朋友,父母哪些事不能做?

最近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讓許多爸媽焦慮升級。


有些爸媽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有些爸媽也擔心,寶寶在學校欺負別人,又該怎麼辦?


一位焦慮的媽媽來信,就說起自己4歲的兒子,常亂髮脾氣,抓人咬人摔東西,讓媽媽很疼:「以前就拿他沒辦法,現在更擔心受怕,萬一他在幼兒園被貼上「欺凌者」標籤就慘了...」

理解爸媽的焦慮。而寶寶如何應對憤怒,的確是父母該注意的問題。


憤怒是寶寶最常見的情緒之一。有的父母覺得自家的孩子像小惡魔一樣,成天動不動就發脾氣,讓人難以忍受。過去有關寶寶氣質類型的研究發現,有10%左右的孩子天生情緒比較暴躁,而有大約40%的孩子生來就比較容易開心。好消息是,憤怒管理,先天氣質有影響,但後天學習更重要,父母大有可為。


有些家長認為,教孩子憤怒管理,就是要求孩子不能生氣。哎呀呀,這個要求完全不合理。首先,請先正確看待寶寶的「脾氣」:生氣很正常,也無法避免,因為所有的情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是用來溝通及表達自己內心意願的。「生氣了」,代表內心覺得別人對自己的做法「不合理」「不應該」,例如寶寶想要的東西爸媽沒給,心裡想「不應該這樣對我」,所以就生氣了。然而怎麼表達這份不爽,則是自己的選擇。


所以,教孩子學習憤怒管理的目的,不是學習「如何不生氣」,而是學會如何能「不亂髮脾氣」。怎麼能在生氣的時候,不打不罵不摔、而是用合理方式表達心中不滿,並有能力做情緒調節,讓自己儘快恢復平靜。

讓寶寶和生氣做朋友,父母哪些事不能做?



憤怒管理,對寶寶有多重要?


我們自2007年開始,每年都在上海舉辦「青少年情商夏令營」(真快,馬上要十周年了)。這些年來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孩子們的自我評價中,有超過90%的孩子,認為自己是「易怒的」,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像天使般的可愛女孩,也如是評價自己,很讓人驚訝。這,當然不是好消息。


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有深遠的意義。

不亂髮脾氣,讓老師及爸媽喜歡


有不少父母反應,孩子因為經常亂髮脾氣,讓幼兒園老師很頭大,漸漸地,老師就會有區別對待,集體活動或教學過程中,給孩子的機會就少了。其實孩子很聰明,但就是因為不討老師喜歡,所以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展現。事實上,心理學研究也有與此一致的發現,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包括憤怒管理)越好,在幼兒園的行為問題就越少,師生關係越好,學習表現也更佳


另外,不亂髮脾氣的孩子,更容易與父母形成良性互動。這點做父母的應該深有體會。孩子性情溫和乖巧,父母心情跟著歡快起來,對孩子更加和顏悅色。當孩子蠻不講理隨意撒潑時,父母心裡很煩躁受挫,往往也不會給孩子好臉色,孩子脾氣更加暴怒,親子互動變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提高孩子的憤怒管理能力,也能改善親子互動質量。


憤怒管理能力差,長大後問題行為多


憤怒管理不當,往往會導致攻擊行為。大量研究顯示,小時候攻擊性強的孩子,成人後學業和工作表現不佳,長大後違法犯罪的比例較高。

澳大利亞犯罪學研究所的學者曾分析了一項有5000對母親及孩子參與的縱向研究,結果發現,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有意識地教導孩子管理憤怒,那些在5歲時攻擊性比較強的孩子,長大後觸犯法律的幾率加大。


平時生活中,你應該也常看到有些人因為一時怒火,而做出的衝動過激行為。比如路怒族狂按喇叭,造成肢體衝突或危險事故。職場上、婚姻中,那些「火山人」,總是讓自己辛苦,讓別人痛苦。追溯這些身影的成長經歷,小時候爸媽沒關注也沒教導如何管理憤怒,往往是重要原因之一。

讓寶寶和生氣做朋友,父母哪些事不能做?


爸媽哪些做法,有害孩子的憤怒管理能力?


1、 斥責打罵,教訓孩子


有一次在我的講座結束後,有位爸爸拽著6歲左右的兒子,從後排來到前面,氣急敗壞地問我:「張老師,我這兒子常常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我怎麼打他他都不改。你說這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打人呢?」邊說著,還邊用手重重拍了一下男孩的頭。


哎呀呀,這答案應該很明顯吧。顯然,這位爸爸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想不出其他好辦法,只能一味打罵。


許多家長都問,孩子怎麼說都不聽,為了他好,只能打他來讓他長記性,我又不是要家暴,這樣可以嗎?


請讓我把答案說清楚:請、不、要、打、孩、子!


為什麼呢?


打孩子,只會教會孩子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許多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孩子,卻給孩子示範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壞榜樣。孩子耳濡目染學會的是:當別人與自己意見不合、而讓自己生氣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溝通,誰的拳頭大,誰就有道理,就聽誰的。


打孩子,讓親子情感疏離,也無助於孩子理解行為對錯。


請想想,每次打孩子的時候,孩子流露出來的眼神是更愛你還是更怕你?孩子挨打時被恐懼、憤恨所包裹,所以腦海中進行的活動,不是父母一廂情願的希望:認真思索是非對錯;事實上孩子更多時候是在想:好疼,居然打罵我這麼狠,你們不愛我了。。。


不打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


因為受到傳統家教思想的影響,很多父母從小也是被棍棒打大的,所以很多人會擔心,不打孩子就等於溺愛孩子,會把孩子慣壞的。事實上,不打孩子,並不代表我們不懲罰孩子。父母當然有責任要正確引導孩子,但教育有很多方法,情商教練有更高明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打罵不是教育,而是對孩子的身心傷害。


所以,重要事情再說一遍:請不要打孩子。


2、 威脅恐嚇,不愛孩子


面對大哭大鬧的孩子,有些爸媽把原因歸結為孩子不聽話、太任性、脾氣不好。實在搞不定寶寶,爸媽火大了,甚至會威脅恐嚇:「再鬧,我以後不喜歡你了」 、「隨便你哭吧,我不管你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會讓寶寶極度缺乏安全感,也無法感受父母的愛。同時,只告訴孩子不能哭鬧,卻沒教導孩子該怎麼處理心中的失望及怒火,其實對寶寶憤怒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沒有任何幫助。


3、 轉換注意,滿足孩子


有次演講,有位奶奶說,家裡三歲的孫子因不喜歡準備的早餐而大發脾氣,奶奶說她急得滿頭大汗,只好說:「別生氣了,快起來。奶奶待會帶你去超市買巧克力吃,好不好?還是要買變形金剛、奧特曼?……」


孩子一發脾氣,很多長輩最常用的就是「轉移注意大法」,通過滿足孩子的其他願望,讓孩子的注意力從生氣事件中轉移開來,為孩子消氣敗火。


這招看上去貌似挺管用,寶寶的情緒也許立刻安靜下來,但實際上,這麼做卻忽視了孩子的當下情緒,好比在告訴孩子:「親愛的,你的情緒不重要,咱們別管它了!」有情緒時,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接納,這時如果貿然轉移注意力,寶寶就錯失自我情緒覺察(我知道我生氣了),以及學會情緒表達(我來想想怎麼更好的表達心情)的大好時機。


更何況,如果「賄賂」寶寶不生氣,還很可能在無意中鼓勵了孩子,以後想要的東西沒要到,就會神奇地用哭鬧大法來達到目的。

讓寶寶和生氣做朋友,父母哪些事不能做?



3-5歲,是憤怒管理能力的啟蒙關鍵期


儘早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憤怒管理能力,不僅為孩子將來的成功和快樂打好基礎,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也會更加從容,不至於為孩子亂髮脾氣抓狂不已。


為什麼?


寶寶從2歲開始進入發脾氣、出現攻擊行為的高峰期。「可怕兩歲」(Terrible Two),也就是指孩子到了2歲左右,開始有了「我」的意識,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寶寶運動能力發展比自控力來得快,此時也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想法及感受,所以會出現讓爸媽頭疼的許多行為,此時幫助孩子覺察自己情緒,是重要關鍵。


而到了3-5歲,寶寶語言能力明顯較好,有能力對其他人說出感受(我生氣了),也有能力在大腦中進行「自我對話」(我不能亂髮脾氣。。),掌管自控力的腦區(大腦皮質前額葉)也比較給力了,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就多了許多能力來進行情緒調節,是父母培養憤怒管理能力的重要時間點。


所以在我們的《幼兒情商分齡培養體系》中,3-5歲是憤怒管理的啟蒙關鍵期,請爸媽特別留意,幫助寶寶學會管理生氣。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准媽媽春節能大吃大喝嗎?肚子里的寶寶能受得了嗎?
一胎女兒二胎順利誕下七斤重男寶寶,一家人都樂了
寶寶到底能不能吃鹽?這些食物寶寶最好不吃!

TAG:寶寶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
新手爸媽為寶寶清潔時常常會做的錯事,初為父母的你都能做對嗎?
為什麼寶寶老是生病?還不都是父母給「慣」出來的!
現在的父母,你們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寶寶老生病,是家長這些做法導致,父母最好別再這麼做!
家長必須分清父母和朋友的角色,一味想和寶寶做朋友反會害了孩子!
想把你家孩子培養的像阿拉蕾一樣可愛,就看做父母的了!
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這裡的父母選擇這樣做!網友直呼是親生的嗎
給寶寶穿別人送的舊衣服,就是父母不夠愛孩子?
幼兒園寶寶一席話讓爸爸眼眶濕潤,淘爸提醒父母最不該做的是?
父母如果給寶寶穿這樣的衣服,會害了孩子!
父母做好這幾件小事,能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如何教育好孩子父母的頭等大事,你是怎麼做的?
寶寶的胎內記憶是真的嗎?他們是自己選擇的父母!
寶寶吃這4種水果很容易生病,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常給寶寶吃這些,有助於孩子長高,父母必知!
父母幫忙帶娃,哪些行為是你最不能忍受的?
朋友圈裡發這些,你肯定捨不得讓父母看!
常給寶寶吃這些,有助於孩子長高,父母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