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明白,中國媽媽為什麼嫁給了日本爸爸
本文為「別處World」(ID: else-world)
授權轉載。
大學裡有個輔導員姐姐被黑人告了白,她回去打趣似的告訴了家裡人,結果她老爹極其認真地問了一句,「要是你把他帶到家裡來,關了燈我還能找到他嗎?」
我被這件事逗了小半年,雖然最後沒成,但仔細想想,要是真愛上了一個和自己文化不同、語言不同、背景不同的人,怎麼辦?
嗯……關於「跨國戀」,歪小姐是這麼說的:
Where are you from?(你來自哪裡?)
這是我最討厭的一個問題,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答。
父親是日本人,自帶流利的關西腔;母親是中國人,一口地道的東北味。我出生於大阪,7 歲搬家澳門,18 歲遷址大連,20 歲漂流澳洲,21 歲遠走腐國,22 歲拜訪挪威,23 歲移居瑞典。
我從未停止過對「身份認同」和「文化歸屬」的困惑,而這一切,或許首先要從我父母的跨國愛情說起。
兩歲那年,母親「逃離」了日本
母親是大連人,到大阪念本科是遇見了父親,陷入愛河,一畢業就結婚了,次年生下我。
然而,在婚姻的第三年,我兩歲的時候,她「逃離」了日本。
母親極愛父親,這我從不懷疑,奈何婚姻不易,對於跨國婚姻來說,更是如此。
▲ Adrian Hu/ Flickr
外公是軍人,骨子裡對日本人有恨。當年母親義無返顧嫁到東洋,不知道遭到家裡怎樣的阻力。長大後問母親,母親守口如瓶,只說,
「那是我的私事,與你無關」。
反倒是外公向我提起過,「我曾經很不喜歡你父親。」我留意到他用了過去時。或許是該讓二十多年前傷痛的回憶過去吧,不提也罷。
祖父母對這段愛情亦頗有微詞,尤其祖母。作為一個傳統的日本女人,祖母信奉的是「女人婚後理所應當要留在家裡當全職太太」。在日本社會,「已婚女性出來工作」是丈夫無能的表現,這牽涉到家族的社會地位和面子。
所以,母親在日本的三年,是相夫教子的三年,也是事業停擺的三年。
另一根導火索,來自我的性別。
祖母對於「傳宗接代」的期待完全不輸中國婆婆,她認為母親無論如何都應該生一個男孩。祖母的態度,用日語來形容,叫做「強引」,中文裡相近的意思或許是蠻橫和強硬吧。日本社會本就高度壓抑,母親又沒有一份事業可以寄託,更何況還要和這樣一個 control freak (控制狂)婆婆朝夕相處。以我對她的理解,婚姻的前三年,也是生不如死的三年。
於是母親回到了中國。
為愛「仗劍走天涯」的父親
母親離開日本,對父親來說其實沒什麼。大阪到大連,不過兩三個小時飛機的事。況且,他作為中國公民的伴侶,在簽證方面也毫無困難,所以仍然可以維持和母親較為頻繁的見面,多的時候一兩周就有一次。
但對於年幼的我來說,母親回中國後,我一年就只能見上她一兩回了,因為父親去找母親時基本不帶我。其實平時與父親的相處時間本就不多,他有他的工作。顧不上我時,往往把我「寄存」在鄰居家。有時想想,或許鄰居的角色更像「實質」上的父母。
父親是學藝術的人,大眾眼中陰鬱且脫離常態的一個族群,也說不上多有趣。
他生命中最在意的只有三件事。第一,他妻子;第二,他自己;第三,他的藝術。
(我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在愛情里的父親,無疑是可愛動人的——
他會給她一個突如其來的擁抱,狠狠地在她的臉上親一口。他記得每一個紀念日,每一次的禮物都不同,始終不變的是親手繪製的卡片。他心甘情願地學拗口的國語,樂此不疲地虐著自己的舌頭,最後甚至把東北話講到了「安能辨我是『霓虹』」的地步,終於能和岳父大人閑話家常。(「霓虹」即日語里「日本」的諧音。)他應該還做過很多事,只是我看到的寥寥無幾。
我也記得父親對母親說過的那些情話。
他會說,「她不是日本妻子,我是中國丈夫,是我死纏爛打地嫁給她」。他會說,「她在哪,家在哪」。
所以,在母親「逃離」日本五年後,也就是我七歲那年,父親帶著我,也義無返顧地告別了日本。
在我的初戀里理解父母
別人好奇我的家庭時,我總說,我家比較「非典型」。別人聽到我和父母的相處時間都是「每年幾天」的頻率,順勢以為我父母也長年兩地分居、飽嘗相思之苦。但其實他倆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這一秒想見,下一秒就會立刻啟程。
沒人能否認我父母的關係很浪漫,然而這浪漫的另一面其實也不乏自私任性。
他們忠誠於「愛情」,但他們並不是那麼情願屈服於「家庭」。
作為子女,我其實也承受了很多傷痛和困惑。直到我也開始戀愛,才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明白了,父母之間的感情大概是怎樣幸福的模樣。
我的初戀男友是一個澳門男孩。澳門地區廣泛使用的是粵語,而我們家基本只有普通話和日語的存在。被隔絕在語言屏障之外的我很長時間陷入一種悲慘的境地。但是,那個男孩為了我開始學說普通話。
當我們一起說普通話時,我感到一種歸屬、一種安全。
(我很少有這樣的感覺。)和其他人相比,他彷彿是唯一一個願意了解我的世界的人。不僅如此,我突然意識到,他建造了一個只存在於我們之間的世界。(He built a world only between us.) 當我們在粵語區用普通話交談時,那感覺就像我們建造了一個只有彼此的世界。(We built our own world.) 其他人進不來。
於是我突然想起,母親從來只用日語和父親對話。
原來,那就是母親用語言築成的愛情王國。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和母親產生了共鳴。
▲ 攝:Alice Rouse
我的初戀男友跟我很像,都有著比較疏離的原生家庭,總感覺他是唯一懂我的人。有一次,跟母親鬧得很兇,我又生氣又委屈,從家裡跑了出來。捏著手機,不知道該怎麼辦,下意識打給了他。我沒說跟母親吵架的事,可他立刻聽出我的聲音不對勁,說,「你別動,我去找你」。然後他也從家裡跑出來,見到我之後什麼也沒說,安安靜靜地把我摟進了懷裡。
刻骨銘心的暖。不知道是因為那份無需多言的默契,抑或是別的什麼。
想到難得和父母同住的時候看見過的幾幕:早上父親出門前總要把母親攬過來親吻她的額頭,彷彿她是公主。
原來,我也可以被某個人捧在手心呵護。
外公的叮囑:盡量嫁個亞洲的
外公外婆和我關係很好,讓我感覺有親人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地方,新疆、西藏、海南、長白山、長江中下游……幾乎走了大半個中國。他們唯一讓我不太舒服的地方就是,這兩年來老是催我找男朋友。典型的中國長輩。
外公是個非常直白的人,可能父母的跨國婚姻也讓他的思想開通了不少,於是跟我講:非要嫁給外國人也不是不行,但是盡量選一個亞洲的吧,別找歐美的,文化背景差太遠了。(當然,拋開文化上面的因素不提,我在海外的這麼多年來還是沒能適應歐美男孩身上的毛髮。扎得人好癢。)
我也交往過白人男孩,總的來說,如果他們本身就對中國的文化有了解或是有興趣,相處起來磕磕絆絆會少一些。
跨文化的戀情其實很艱難,對雙方都是,因為要學習和承載自己的愛人所來自的那一方文化,要足夠開放和包容。
(我這裡說「跨文化」而不是「跨國」,所以那些類似「西班牙x葡萄牙」的情侶基本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但即使心態上再開放,「文化」這件事也有艱難的地方。有的時候我覺得,新的文化進入你的身體之後,你舊有的那一套就難免遭到侵蝕、開始縮減。那感覺,就像你不得不對自己進行截肢。
我曾經有一個英國男友,在相處過程中就有文化上的摩擦。當時我很難過——這是我身體里最後一點和故土產生情感聯繫的東西了,而你還要把它再砍掉一半,這對我來說太殘忍了。這樣的關係我堅持不下去。
最近跟母親提起,我還是找一個亞洲男朋友吧。母親說,你決定就好。
所以,我來自哪裡?
亞洲。這個詞是難得讓我感到親近的。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你來自哪裡」。你能看出來我有一張亞洲臉,或許想知道我來自哪一個國度,但請原諒,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定義得更細了。
肯定不是父親所來自的日本。我只在那長到七歲,日語都不甚流利,更別提認同一整套文化習俗。
也不是母親所來自的中國。因為「中國」一詞所指向的是大陸,可我只在大陸住過兩年,與大陸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樣。
我曾經把「中國澳門」當作這個問題的答案,但聽者武斷地說,那你就是「中國人」啊,幹嘛強調澳門?可……可我心裡在叫,根本不是啊。
父母是自由奔放的人,勇敢地選擇不那麼常見的愛情,一起走過許多地方。他們也給我很多自由,所以我也在這個世界上流浪。走過的地方越多,越發不確定,讓我有歸屬的是哪個角落,我心心念念要「回到」的是哪個地方。其實這幾年來,連「亞洲」這個詞也開始慢慢被稀釋了。
於是,我後來不再回答這個問題,別人問起時,我就說:
「我爸爸是日本人,我媽媽是中國人。我現在住在XX。」
就讓別人去猜吧。
Q&A
Q:爸爸是典型的日本人嗎?媽媽是典型的中國人嗎?
A:除了一張日本臉,爸爸其實更像典型的中國人。他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所以是真的會去學習會研究「中國人應該是怎樣的」,也就反而更像傳統的那種中國人,也會督促我去背古詩詞什麼的(雖然我真的愛不起來)。媽媽是一半中國一半日本的感覺,因為她本來就是中國人,所以不會去想「中國人應該怎麼做」,反而有時候不像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Q:爸爸和媽媽有提起過對方身上的什麼特質是最吸引人的嗎?
A:爸爸應該會說喜歡媽媽的全部吧,他就是那種情話王的類型,以前有說過「幸好老婆大人是學教育的,否則會被星探看中,到時候就只能從電視上認識你了」。媽媽應該會說喜歡爸爸的氣質,第一眼給人的那種感覺。
Q:描述一下爸爸和媽媽之間特別有愛的一個畫面吧。
A:大概就一個多月之前吧?他們在去旅遊的路上,可能是去蒙古。他們一人拿了一根雪糕在自拍,笑得好開心。我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兩個人長得好像呀!
▲ 照片由作者提供
Q:覺得父母的婚姻給你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A:不知道。但是因為他們,我還是相信愛情。
Q:那你是怎麼定義「愛」的呢?
A:就是「想為他生孩子」的心情吧。
一群世界的異鄉人
浪遊在「別處」
談論生活、人類以及美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別處」故事。


TAG:且聽且說 |
※中國媽媽嫁給外國爸爸,孩子膚色隨誰?
※媽媽,我要嫁給她!
※完了你媽讓你嫁給我
※內涵段子:當年你為什麼嫁給爸爸呀?
※嫁給農村窮男友,結婚後我才明白爸媽為什麼那麼反對
※媽媽,我只想嫁給錢
※女子先嫁給「爸爸」再嫁給「兒子」,網友稱這是既當媽又當奶
※看完《漂亮的房子》,終於明白舒淇為什麼要嫁給他了
※媽媽你可以嫁給爸爸嗎?女孩領養貓咪卻被驚喜求婚!
※「媽媽你可以嫁給爸爸嗎?」女孩領養貓咪卻被驚喜求婚!
※我是嫁給你,還是嫁給你媽啊?
※扎心了!陳坤兒子表白被拒:我要嫁給你爸爸!
※口述:媽媽二婚嫁給繼父後我的噩夢開始了
※爸媽逼姐嫁給老光棍,媽偷給我一本存摺,看了數目我下跪求姐別嫁
※媽媽逼她嫁給又丑又傻的男人,她用一個方法讓媽媽醒悟
※親愛的,今天我終於要嫁給你了,我是最漂亮的新娘嗎?
※爸爸逼我嫁給撿破爛的兒子,去他家住一晚後我同意了
※父親節,星媽表白腦癱丈夫:我從來沒有後悔嫁給你
※媽你嫁給老外究竟是為了我,還是為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