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窺看一把刀身上的航天科技

窺看一把刀身上的航天科技

窺看一把刀身上的航天科技



再鋒利的刀都會有生鏽的一天,不過KNASA廚師刀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KNASA不但採用了一種美國太空總署專利合金製成,比起鈦合金屬更堅硬,並且還抗生鏽,其刀鋒更比一般廚師刀更鋒利,切食材輕而易舉,相信應該是不少廚師夢寐以求的廚具。

窺看一把刀身上的航天科技



所有廚師和烹飪愛好者都明白一把刀的重要性。對他們來說,如果重視一把菜刀不以為過,更甚者如日本傳統師傅持之以恆地只用一把刀。這把KNASA正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Habitat共同研發而成,其最大特點在於採用了由Caltech開發的超堅硬合金,而這種專利合金更通過NASA數次太空飛行測試,不但具有抗生鏽能力,而且更比鈦金屬堅硬2倍,耐用度比目前市面上的頂級廚師刀高2至5倍。

窺看一把刀身上的航天科技


更重要的是,專利合金 KNASA 刀刃的耐腐蝕性令兩邊刀刃角度長期維持在12.5度,而大部分刀兩邊刀刃綜合角度也只有30度,可想而知的銳利度。這意味著,自家備用的磨刀石在面對這類刀具時,基本派不上。因為這種精度的刀刃,人類無法直接手動進行磨刀。


而對於廚師來說,擁有了這種刀具就可以進行更精確的切割了!專利金屬的刀邊上布有納米鋸齒,令它在不同食材上的刀割力同樣出色。獨特的手柄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完美的重要使刀的感覺就像手臂的延伸般輕鬆。


實際上,不僅僅是太空總署專利合金,NASA在人類實現通往太空的技術研發過程中,也為衍生出了無數改變我們生活的產品,比如衛星電視。早在1958年NASA設計出一款研究宇宙射線的衛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發現者一號 (Explorer 1)。也正是在這顆衛星的基礎上,四年後NASA又開發出 電星衛星 (Telstar Satellite),並且成功實現了跨越地球兩半球的衛星電視信號傳輸。


又比如說我們如今熟悉的太陽能發電技術,也是在NASA的一項名為ERAST(飛行感測環境研究)計劃中被研發出來的。當時他們是為了解決多架無人機長時間停留在高空的能源問題,而今這項技術已經造福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類生活。

還比如說,為了讓飛行員或者航天員們的座椅更舒適,並且保護他們在航行中的安全設計出的記憶海綿,如今被用做到了記憶枕上。而在1971年阿波羅15號 (Apollo 15) 中,執行登月任務時所裝置的一個多方向操縱桿,如今則被應用到了遊戲機撥桿上。甚至為水資不斷重複利用而設計的濾水器,如今也出現在千家百戶的廚房中。


實際上,NASA還曾推出過一項叫做「Startup NASA」的計劃,企在為更多項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科研專利技術尋求商業化發展的途徑。它允許初創企業前三年免費使用他們的專利技術,這一項政策吸引到無數公司前去開發這些專利技術的使用前景。


比如高壓水凈化技術(被用於災區或基礎設施落後的地方凈水)、用於醫學診斷的納米結構感測器陣列(被用於呼吸測醉器,也就是查酒駕用)、以及互動式音爆顯示技術(被用於減少噪音污染並商業化超音速汽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揭秘「人類來世第一眼」的科學
為什麼科學家這麼痴迷於研究殭屍?
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恐怖祭人儀式
太空旅行即將成真 火星或會是第一站
未來黑客有朝一日能用無線接管你大腦

TAG:康斯坦丁 |

您可能感興趣

航天科技的競爭對手來了,航天科工天鯤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盤點航天科技發射過的那些「不明覺厲」的星星們
這些航天「黑科技」又火了!
宇航員上天后,身上這個小器官常會使他們患一種航天病,一半人有
全身上下都是黑科技,俄羅斯一新載人航天器令中國流口水
看看那「高大上」航天技術是如何一步步走進百姓的「衣食住行」
航空航天領域的「帶頭大哥」是怎樣煉成的
「高大上」的航天技術還能服務於我們看病吃藥!快來看看太空領域的十大最新「健康科技」
來自加州的刀具科技,這把擁有NASA航天科技的刀到底有多牛X
實拍蘇聯廢棄的航天基地,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巔峰的科技
航天科技這麼發達,為什麼宇航員洗澡的事解決不了?原因在水上
世界上最小的航天器發射,背後有個你也能參加的太空探索眾包計劃
女航天員在太空上是怎麼上廁所的?看後恍然大悟
宇宙大航海時代的開幕:人類航天史上的那些第一
西班牙火腿里的航天技術
他也曾登上三尺講台,奮鬥在航天人才培養一線
什麼樣的人才能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揭秘航天員選拔過程
十種讓你遨遊宇宙的航天技術
記者鏡頭下的神十一航天員飛天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