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了·北京(7)上海失陷,天津失陷,清華學堂只好遣散學生
11月21日。資政院建議「剪髮改歷」,擺明是向南方示好,表明改良的決心。惲毓鼎卻大不以為然,認為「當此分崩離析之秋,救亡不暇,忽為此大變革,惑民觀聽,愚氓誤以為國家已亡,必生變動,是無故而攪之也」,接著便在日記中大罵「亡國三妖」:一東洋留學生,一新軍,一資政院諮議局。
進入十一月後,時勢變得日益緊急。朝廷任命了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但上海郵來的《民立報》仍在天天報道民軍勝利的消息。11月3日,清華有同學接到了城中家裡的信,說政府已有逃往關外蒙古庫倫一帶的打算,且已預備八百部車輛以供運載。
就在這一天,清華學堂向度支部領取當月款項,竟沒有領到。
清華園外的鐵路,火車隆隆駛過,徹夜不絕。晨光中走過去看,「猶見一長列車滿載兵士及炮械等物由北而南,雲系他處調來之兵以守衛京師者」。
11月5日,上海失陷的消息傳來。這一來,吳宓往上海依附生父的念頭似乎也可以斷絕了。尤其親人身居滬上,雖說租界或不致有難,但音信斷絕,不免惶急擔心。
當晚,清華學堂當局在高等科禮堂召開全校大會。管理員一個不缺,但學生卻只剩下可憐的一百一二十人。大會的主旨,便是告知學生:因為同學已多數出校,中國教員也紛紛請假,教課殊難進行,故決定停課一月,到期再議。
功課停止後,「諸生中有願回家及他往逃避者,即可自由他往」。逃避變成合法,如果不願或不能離校者,也可留校,飲食如常。諸管理員並美國教員及眷屬都不走。范監督並說,其實留校也不見得如何危險,因為:
(一) 本校巡警原為十八名滿人,已經換成二十名漢人,如有必要可以再招;
(二) 美國公使答應事情緊急之時,由使館派兵若干保護。
然而人心並不因此而穩,當晚便有學生在食堂召聚商議,希望校方能將手裡所有資金分給學生做路費。吳宓聽了此議,「大憤而出」。他在日記里質問:像我這樣無地可去的,分到手一二十銀元,又不能留校,在外流蕩,豈不成為餓莩?他認為這些提議的學生自私到了極點。好在這一提議沒有後續消息,想來得不到校方支持。
也有傳聞說教務長張伯苓出面安慰學生,稱如不得已,可以將諸君送到天津南開中學暫居避難。但這也並非確訊。
張伯苓
停課無事,又無心溫課,只好踢球,或閑談。四川同學劉庄說,清華園旁村莊里住著一位漢人老翁,年紀八十開外。數十年來京師種種劫難,無一不與:咸豐英法聯軍之役;火燒圓明園;庚子事變。老翁說,滿人平日不謀生業,一旦有事,則首起為土匪,搶掠人民,比如英法之役,敵軍還未來到,滿人已經先自大亂,圓明園之毀,是滿人挑的頭兒,英法聯軍只是跟著放了把火。
這些閑談於眼前無補,卻似乎能讓清華學生理解眼前事亂的起因,生出一些身外的感喟。吳宓在日記中記載了一位武漢反清小英雄的故事,並慨嘆:「坐是則光復大業,其或可期。余等之碌碌無行,有愧此童多也。」
吳宓本來已經決意留校,然而他無法抗拒時勢的演變。11月8日,多日的傳言被證實:天津已陷。北京陷入了更大的惶惑之中。最糟糕的是,美國公使致函清華的美國教員,稱使館兵力不足以分護清華,於是連美國教員也紛紛外遷。
原認為不可行的建議似乎成了唯一的辦法。監督召集諸生,通知暫行解散清華學堂,每人發給旅費二十元。這離吳宓預計到上海的費用(三十元以上)還有缺口,但也沒法子了。
七位江浙同學願意同行,於是匆匆收拾,走向未知。那一夜,也不知幾人成眠?
11日9日,這些清華學生5時即起,9點,行李由兩輛大車運送往前門車站。大部分人還是乘火車進城。剛才開篇的人生故事就報了暫停,「回顧清華園風物,愴然欲涕,未審他年得一重睹此景否耶」?
前門火車站
打這一天起,三位北京客,在京的,就只剩了惲毓鼎。
前御史、光緒帝的不二忠臣惲毓鼎學士從不相信大清朝會就此完結。他坐在家中,罵降臣,罵親貴,罵二張(張之洞、張百熙),一面讀《唐紀》天寶末年那一冊,「覺長安失陷景象如在目前矣」,而這種景象,十一年來已是再次見到。
天寶之亂,有郭子儀、李光弼只手挽回,今世之李郭是誰?惲毓鼎可不相信袁世凱,這傢伙雖然出山,卻按兵不動,「各省不費一兵一炮,失陷相繕,而朝廷置之不問,求諸中國四千年歷史,真絕無僅有者」。
無奈之下,惲毓鼎又起了神課,為大清朝命運占卜。得出的判詞是:「手持利劍(專刂)犀兒,迎刃而解差可喜。自鄶以下無譏焉,其餘不足觀也已。」他認為這說明「大河以北猶可保全,其餘各省皆無救矣」。
惲毓鼎
其實這正是惲毓鼎自己的政治觀點。幾乎每日都是某地失陷或獨立的消息傳來,再樂觀的人也不會相信清廷能夠不傷筋動骨就渡過此劫。按照惲毓鼎的想法,清室應當放棄邊省,全力經營直隸、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新疆這些革命黨勢力不強的省份,畫江而治,雖不易為,卻未嘗沒有萬一的轉機。
但朝廷的事他一時說不上話。只好照舊大發憂憤之情。11月21日。資政院建議「剪髮改歷」,擺明是向南方示好,表明改良的決心。惲毓鼎卻大不以為然,認為「當此分崩離析之秋,救亡不暇,忽為此大變革,惑民觀聽,愚氓誤以為國家已亡,必生變動,是無故而攪之也」,接著便在日記中大罵「亡國三妖」:一東洋留學生,一新軍,一資政院諮議局。
他又聽宮裡太監回憶,西太后臨終之時,忽然嘆了口氣:「不該讓他們立憲。」過一會兒,又說:「錯了!還是不該立憲!」想起來忍不住埋怨攝政王載灃,如果不是他在兩宮歿後,大力支持立憲,何至於淪落至斯?
他憶及當年咸豐朝天下糜爛,無省不亂,且洋師進京,但因為人心未失,終能挽回。現時則「無一事非因賄而成,無一官非因賄而進」,報載慶親王奕劻金銀、珠寶、衣飾詳單,價值在一億兩白銀以上,這已經超過史上最大貪官和珅所積。真是天良喪盡!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民國了·北京(6)革命的消息傳來,京官出逃,學生扎堆討論避難
※民國了·北京(5)武昌事變後謠傳多地失陷,北京陷入大恐慌
※民國了·北京(4)鄭孝胥與攝政王談「借債造路」,被各報紙指責
※民國了·北京(3)說是要立憲,卻組了個「皇族內閣」
※民國了·北京(2)保送生也需要筆試,吳宓入京考進清華學堂
TAG:楊早講史 |
※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失陷
※民國了·北京(5)武昌事變後謠傳多地失陷,北京陷入大恐慌
※安史之亂後,失陷在河西走廊的漢人,都去了哪裡?
※楊志為何失陷生辰綱?
※一介布衣身處亂世居然收復了失陷三百多年的燕雲?
※國共諜戰,中共北方情報系統「塌方」失陷
※【1928.5.4-5.11】老照片還原濟南城失陷過程!
※1928.5.4-5.11,歷史照片還原濟南城失陷過程
※這條東方馬奇諾防線,在日軍第九次圍攻中失陷,驚天地泣鬼神!
※回眸歷史,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勿忘血淚、東北領土如何失陷
※同治回亂寧夏失陷事迹
※高台失陷後臨澤之戰迫在眉睫,面對二馬騎兵作戰,處於兩難境地!
※他背叛活佛恩師,雪藏了轉世靈童,最終失陷於權力漩渦中
※五世達賴得意弟子,卻背叛恩師,雪藏了轉世靈童,最終失陷於權力漩渦中
※錯失數字革命機遇 失陷的日本電子巨頭艱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