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文 | 陸波

前段時間有則新聞,說是原來的京城傳統商業區隆福寺地區,將於今年6月隆重推出它的地標建築——隆福大廈,隆福廣場、長虹影院等工程繼續推進。整個隆福寺地區預計將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提升改造,隆福寺地區將從以往的傳統商業徹底「脫胎換骨」,主打文化、創意體驗式商業展示,傳統風貌和建築肌理將保持、恢復。


聽完這則新聞,我笑了,不禁脫口:又來了!


可是,要「脫胎換骨」,還要保持、恢復「傳統風貌」,哪一樣可以做好呢?隨即對隆福寺的敬畏感油然而生:這座曾經聞名京城的最大的廟會所在地——隆福寺商圈,又要浴火重生了?記不清它重生了幾次?但願這次成了真真的金身不壞火鳳凰!只是,事隨境遷,在一個互聯網商業席捲傳統商業的時代,要給與怎樣的整容術救贖傳統集市,保住傳統風貌?怎樣的妙手回春調理好曾經的風水元氣?往昔老北京隆福寺那熙攘的廟市景象不可能重現了,但未來要主打的文化牌——文創商業、藝術文化聚集的綜合文化商務區,給人的感受還是過於抽象,過於淪為「大山子798」的想像,只能拭目以待之。


事實上,傳說中的隆福寺失去了最後一次復建的機會。歷經550多年風霜雨雪的大隆福寺將徹底夢斷,再也回不來了。因為前文提到的「隆福大廈」佔據的正是隆福寺原址,開發公司沒有按照2012年時曾經的預想完整拆除之而重新建寺,只是重新包裝該大廈,重出江湖。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最近一次的改造,將於2017年6月重新上市的隆福大廈


傳統的隆福寺商業是典型的老北京時代的傳統平民市場,熱鬧、嘈雜,人頭攢動,叫賣吆喝,不整潔不衛生不美觀,是從早先的「廟市」轉化而來的市民市場。而說到集市商業必然要了解老北京的人口規模。清末民初北京的人口達到何種規模?因為清朝沒有官方統計,有幾位西方學者做過估測。我一直困惑他們的依據為何?但以西人的科學精神並非離譜。其中法國地理學家夏之時估測在60萬—80萬,而這個數字最接近民國初期的統計數字,據1916年的官方統計,當時北京的人口為801136人,這只是內外城的人口,大致相當於今天三環以內的範圍,如果加上郊區20萬左右人口,民國初期北京人口已經達到100萬。


100萬人口的城市在100年前的中國堪稱大型城市,但整體延續的生活方式依舊是明清以來固有的傳統模式,商業以小型店鋪為主,專業經營為主,綜合類各色百貨大賣場就是廟會、集市。

廟會起源於信眾聚集進香,唐朝既已興起,稱之「廟市」,起初以宗教活動為主也是寺院招攬信眾擴大信眾規模的方式,人們聚集在一起,在寺院的引領下,開展一系列法事活動,如進獻供品、演奏梵唄、舉行儀式等,這便是廟會的雛形。因為信眾的聚集,小商販便聚攏過來擺攤賺錢,漸漸地因為廟裡的宗教活動成為廟外商販過來經營的定期活動,形成了「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商業集市及慶祝活動娛樂活動的場所,春節期間更是為甚。


依託著五大寺廟,老北京有五大廟會之說,其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至民國甚至建國後至60年代,分別是隆福寺、護國寺、白塔寺、花市(火神廟)、土地廟。只是越到後期,因為寺廟衰敗,宗教色彩日趨淡化,而商業交易成為主流。


在今天,上述五個地點上除了白塔寺還有原妙應寺白塔巍峨矗立,花市火神廟尚遺留少許殿堂,其他寺院建築已不復存在。


護國寺原名崇國北寺,也就是我們本文所指的與「東廟」隆福寺對應的「西廟」,兩者有一定相似度。今天護國寺之寺院了無蹤跡,但依然是比較繁榮熱鬧且以小吃見長的商業街。過去護國寺廟會亦頗具規模,據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護國寺廟會上「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蟲魚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不僅內容繁多,且有頗上檔次的東西,常常吸引城內有錢人家前來挑選。


白塔寺,又被稱為妙應寺,位於阜成門內大街北側,元朝忽必烈在此原遼代舍利塔遺址建「大聖壽萬安寺」,並在寺中心建一座白塔(現存)。明朝重建,改名為妙應寺。白塔寺廟會和護國寺廟會離得非常近,所售商品有同質性,但其有名的是碗和花草。白塔寺廟會一直延續到1960年。

土地廟,位於宣武門外下斜街,如今在宣武醫院範圍內。當年土地廟廟會的規模很大,每月逢三開市,農副產品、百貨、飲食等琳琅滿目,並以售賣雞毛撣子出名。


花市火神廟,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花市大街113號,是一個大型的人造花的專業市場,火神廟,大號「敕建火德真君廟」,現為文物保護單位。此廟始建於明代,因集市以售賣假花頭飾等聞名故稱「花市」,以閨閣女人為消費對象。清人震鈞所著《天咫偶聞》中載:花市「每逢四有市,其北四條胡同,則皆閨閣裝飾所需」。民國後這個市場已經衰落。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隆福寺廟會


而這五大廟會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隆福寺廟會,因為地處東城東四牌樓之西,距離外阜進京貨運的集散地——朝陽門很近,有些貨品可直接運來銷售,同時它也是城市中心位置,離皇城最近,權貴聚居,繁華自不必說,歷來都是與「西廟」護國寺齊名甚至更為出彩。民俗史學者歷來將隆福寺廟會列為京城五大廟會之首——「諸市之冠」。清嘉慶二十二年得碩亭所著《京都竹枝詞》(又名《草珠一串》)載:「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銷百萬錢,多少貴人閑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這樣的銷售額,是那個時代京城商業縮影。


廟大,信眾聚集,香火旺。首先,隆福寺作為佛教寺院就非比尋常,它始建於明景泰三年(1452),次年落成。景泰皇帝原本要到寺院看看,身邊有人上疏說是「不可事夷狄之鬼」,「不可臨非聖之地」,因為此寺院的特別之處是番(喇嘛)、禪(和尚)同住,景泰皇帝就沒有駕臨。後來發生了一起西域來的回人到寺里傷人的事件,衙府捉回人問訊,回人說:「輪臧殿里有三四個雕像是纏頭的,眉棱鼻樑是我國人,討厭被僧人譏誚,所以殺他們。」從這個事件的記錄可以了解此寺在明朝時便不是漢制寺院。(注1)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隆福寺藻井老照片


到清雍正元年重修,在清朝稱「大隆福寺」,雍正御制隆福寺碑文,乾隆御書二匾額,名「法鏡心宗」、「常樂我凈」。(注2)這時它已成為純粹的喇嘛寺,也是朝廷的香火院。寺院三世佛、三大士分別在大殿二層三層。第四層,則左殿藏經,右殿轉輪,中經毗盧殿,至第五層,乃大法堂。毗盧殿內穹窿上的藻井精美絕倫,顏色艷麗大膽,描繪的天龍八部及華藏界,頂部蟠龍呼之欲出,藝術造詣和價值嘆為觀止。萬幸的是這副藻井倒是拜唐山地震之賜,在1976年大殿成為危房之時,被當時的有識之士拆下來運走,一堆散件放在黃寺喇嘛廟廁所邊15年,直到1991年在先農壇太歲殿里將散件修復,成為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這副藻井是隆福寺唯一的存世遺產。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隆福寺藻井


因為地處京華繁榮的城市中心,廟裡的香火十分興旺,每旬初九、初十有廟會,遊人如鯽,附近王府居住的王爺們、東交民巷一帶的外國人、普通市民和近郊農民都來趕廟會,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後依舊捨不得撤攤,繼續營業一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延至下一旬的一、二,共4天了。而一個月三旬便是有12天有廟會,這是張中行先生在1936年《北平的廟會》文里記錄的。有些記載說是每月初一初二,初九初十開市,是錯誤的,不是每月四天,而是每旬四天。


而《日下舊聞考》引用《大清一統志》記載著「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云:「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可見清朝隆福寺廟會還真是每月初九、初十開,到民國後才開廟更頻繁。


隆福寺廟會上不僅百貨日用齊全,也不乏珠寶玉器、文玩古董,證明北京城「東富西貴」的說法不虛,有破落戶出售家裡老底兒,自有實力買家接單。


隆福寺離明清兩朝的北京貢院(今建國門)不遠,全國趕考舉子願意住在附近,文人書墨香,這裡便自然形成幾十家書肆,珍本孤本也不稀奇,市井煙火與翰墨文存相映成趣。民國時期,位於沙灘的北京大學與此地更是近在咫尺,胡適就對大學生們說,沒事去隆福寺走走,那裡的書肆老闆可並不一定比大學生知道的少呢。


隆福寺廟會另一大特色就是小吃,這也是後來主要的傳承。小吃品種繁多,想吃什麼都能找到。到底都有些啥美食呢?文字的記述不免蒼白,我們可以聽聽相聲女藝人荷花女(吉文貞)1942年演唱的《餑餑陣》唱片,彷彿置身那熱氣騰騰的街檔食肆,爐火正旺,白氣瀰漫,約上好友圍爐而站,飽享口福。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太平歌詞《餑餑陣》表演者荷花女(吉文貞)


錄這段天平歌詞時吉文貞只有16歲,京津腔調的大貫口炒豆子一般,乾脆利落,音色成熟大方,兩年後她在妙齡花季的18歲香消玉殞,所幸留下這份資料,包羅了京津乃至華北地區麵食點心大全:燒麥,肉餅,鍋盔、發麵火燒、吊爐燒餅、蕎麵餅、核桃酥到口酥,薄鬆餅、厚鬆餅,雞油餅、棗花兒,耷拉餅、油糕、芙蓉糕、槽子糕、薩其馬,黃杠子餑餑、麻花、茶湯麵、螺絲轉、豆花糕、豌豆黃、煎餅裹大蔥、江米條、糖耳朵、蜜麻花、燙麵餃兒、奶捲兒、雞蛋捲兒、薄脆等等。


北方人稱呼這些麵食為「餑餑」,今天這個詞已生僻了,但它的市民氣息與繁複多樣的民間小吃令人著迷。


隆福寺小吃攤上賣的還有北京特有小吃,如灌腸、扒糕、涼粉、油麵茶、卷果、艾窩窩、芸豆卷、奶油炸糕、糖火燒、薑汁排叉、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門釘肉餅、雜碎湯、鹵煮、爆肚、炒疙瘩、炒肝、豆汁等各種,在今天京城依舊盛行。


據說當年有一種「喇嘛豆汁」非常出名,喇嘛是指隆福寺本廟的郗德拉喇嘛,據說他的豆汁漂得乾淨,發酵得正好,所配賣的焦圈、芝麻醬燒餅也是香酥焦脆,小鹹菜乾乾淨凈,拿玻璃罩罩著,衛生又好吃,搭上是喇嘛親做便有福澤,在廟會上總是大受歡迎。


不過,我很質疑「郗德拉」是不是喇嘛尊號?一是不太符合僧人法號制式,且喇嘛也不會保留俗家「郗」姓。二是難保有人吆喝:吃完乾的來點兒「稀的啦」,所以「郗德拉」是不是「稀的啦」訛傳而來?如果今後作為豆汁品牌倒是蠻有味道。


清末民國時期隆福寺已年久失修,大殿頹敗,破爛的寺廟房屋多數放出去收租,以養活出家人。今天隆福寺商業再復蕭條,近20年來靠隆福寺小吃店勉力支撐,但小吃盛景已移步至「西廟」的護國寺,北京人饞小吃了,還是去護國寺「錦芳」這等老店,那裡不分鐘點總是人頭攢動找不到座位。


隆福寺今天很蕭條了,這源於1993年的隆福寺大火。歷史上給隆福寺打擊最大的就是火災,古代因避諱管失火叫「走水」,隆福寺「走水」就很傷元氣。有記錄的第一次「走水」是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坊間傳言是因廟內喇嘛用火不慎,一把火燒去了隆福寺的鐘鼓樓、塔院和韋馱殿。本來已經殿宇破舊年久失修,大清國早沒了還把它當香火院的心氣,民間也無大施主肯施財重建,僧人們為了維持便將地皮按塊租給攤商,收取地皮費,名為香火錢。西大殿相對完整,那些小吃攤便集中在西大殿,一些賣湯湯水水的如茶湯、油炒麵、豆汁、杏仁茶等流食的,還會擺個座位,桌上鋪著桌布,掛著招牌白布簾,透著乾淨。好多老北京不為買東西嘴饞了,就過來殿里吃點喝點,坐下來看著人來人往,你呼我叫,熱鬧,過癮。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今隆福寺小吃餛飩侯與豐年灌腸


1949年後,僧人大多還俗,宗教活動停止,「廟會」的說法就不能成立了。但這一帶依然是商業中心,僧人被趕走,大殿成了儲物倉庫,空地上搭起四個售貨大棚,除原有攤商,還從德勝門小市、東單市場招商千餘戶,被稱作「東四人民市場」。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50年代隆福寺改成東四人民市場


1956年公私合營,東四人民市場成為國營商場。經過了1964年、1972年和1975年三次翻建,建成4層樓的綜合性商場。商場職工1600餘人,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成為當時京城有名的四大商場之一。商場的基址就是隆福寺建築群,逐建逐拆。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這裡又迎來了10年左右的繁華景。改革開放伊始,個體經營的小店小攤鱗次櫛比,街道擁擠,人潮湧動,休閑購物吃小吃,周末尤其熱鬧。個體戶們去南方倒騰款式時尚的時裝,掛滿街道兩旁。因為服裝款式時髦新穎,在當時古舊沉悶的北京城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年輕的女孩子穿上倒兒爺們從南方躉來的花裙子,飄飄忽忽伴著銀鈴笑語。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今隆福寺一帶


1988年,政府決定拆除隆福寺殘餘廟堂,擴建改造原有商業大樓,升級業態,建一座高級的商業大廈——隆福大廈。這個在原來隆福寺廟堂原址上建造的商業大廈建築面積接近3萬平米,由新八層、舊四層樓宇及一些貫通建築組成,當時的年銷售額達到5億元。而550年明清大寺——隆福寺,便壽終正寢徹底消失。


但隆福寺的商業命運就是從寺廟被徹底拆除後發生轉折的。時隔幾年,到了1993年8月22日夜裡10點多,隆福大廈發生了一場大火災,大火整整燒了8個小時,直接經濟損失2100萬元。老樓四層大廈被燒掉三層,救火的消防員有一些受傷,幸虧沒有造成人員死亡。那天發現大火的不是大廈的安保護店人員,而是從三樓舞廳提前離場的一對青年男女。下樓時他們發現透過鐵皮門閘已經是火光乍起,這倆年輕人趕緊找到正在門房分獎金的護店員,復又跑回舞廳,喚出仍在熱舞的近百名年輕人趕緊逃生,否則還不知道災難幾何。


這次大火在北京坊間還是議論紛紛,被稱為「靈異大火」,甚至被列入京城不可解之謎中的一項:大火焚燒了整個大廈,吞噬財產數千萬,並沒有索人一條性命。便有議論說,界壁兒(北京土話:隔壁)500多年的大廟,佛祖也不忍心燒老街坊啊。而東四一帶胡同街巷人員居住之密匝,消防車很難進入,火燒連營輕而易舉,但大火併未去侵擾,只是專心致志火燒隆福大廈一家,燒啊燒,燒完8小時,隔壁鄰里毫髮無損。坊間百姓便有關於寺廟神靈意志的各種揣測。


老北京有俗諺:「大火不燒旺地。」而隆福寺作為北京城傳統旺地,風水寶地,實在是經不住這一火劫。1998年政府啟動重建,多少有些嘀咕心生敬畏,於是在神路街上隆福大廈入口處架設了傳統牌坊,在大廈門口左右各請石獅子一尊守護。最驚人的是,建設者在新樓9層樓頂,仿古建法式營建了四座古大殿和四座古角樓,部分再現了原來的古寺面貌,只不過這是商業與觀光的結合,沒有寺院的實質內容!這副模樣很怪異,誰見過把廟堂頂在現代化商業大樓腦袋上的?早知如此,又何必拆掉真大殿呢?但是,商業大廈裝飾假廟堂,終將挽不回隆福寺失去的元氣。雖然重新復建的隆福寺大廈硬體檔次在當時京城屬於一流,有當時罕見的高層滾梯,裝修豪華氣派,但總感覺高、空、大,有種空蕩蕩的感覺。


2001年隆福大廈閉門謝客,此後又改造成類似秀水街的服裝市場,紡織品批發。2003年又變身為隆福大廈數碼廣場,但只一年,2004年6月再次關門停業,一直到今天。而且因為隆福大廈的緣故,周邊的街市門臉商鋪都被牽連,生意慘淡蕭條,漸漸地,人氣四散再難聚。


大火之後,不管誰來經營誰來投資大多鎩羽而歸不見起色,這10多年空留一對把門的石獅子,默默地注視著車輛往來而鮮有行人駐足徜徉的東四西大街,把昔日輝煌隆福寺封存在過去的歲月里。

陸波: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隆福寺廟會,永遠回不來了



冷清的隆福寺


只剩下一些生意溫吞的街邊小店,還有一個佔地露天早市,清晨熱鬧一陣,丟棄一地垃圾便四散而去。吃東西的地方就剩下白魁老號及小吃店,還有一家頗有名氣的「豐年灌腸」,算是給這凄冷的街市抹一點亮色,其他的就不值一提了,隆福寺的敗落成了老北京人心中的痛。


每一段歲月應該有專屬於每一段歲月的美好與光彩,不是但凡古老的、放任的破舊都能被標籤上光鮮的神聖,那無疑是一種脫離現實的臆想,古老歲月里也有那麼多的貧瘠苦痛,廟市也是乞丐成群。如果傳承的是令市民愉悅、熱鬧,而且舒服的氛圍與氣息,自然而輕鬆,便是真正傳承了傳統,讓最最普通的百姓在一個平凡而嘈雜的所謂市場中,找到隨便安放身心的愜意,即便是風中站立在街角吃著炸灌腸,嚼著焦圈配豆汁,耳邊掠過含京腔在內的各種大呼小叫,百姓的市場自由自在。


但是,縈繞於我心中的碎碎念還是那個:大隆福寺,永遠回不來了。


【注釋】


注1:《帝京景物略》,(明)劉侗、於奕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69頁。


注2:《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第710頁。


【作者簡介】


陸波|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律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動物園的麻醉槍去哪了
湯禎兆:日本紅燈區消失之後,性工作者哪裡去了
過年是傳統,過春節是西化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們心心念念的費城戰神,回來了!
《新木乃伊》再度重返銀幕 你們最心心念念的上譯回來啦
回到家鄉,心心念念的還是那些小吃——蚌埠
幻想的世界,讓人心心念念的渴望
你們心心念念的大紅斑特寫來啦!
一路向南,住了多肉客棧,也去了心心念念的寂照庵!
清明節回家掃墓,到路邊散步,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寶貝
跟著順豐找「網紅」,留言喊出你心心念念的「她」
緱婭蘭‖我心心念念的你
「後宮」你們心心念念的女人和她的球來了
王嘉爾終於和心心念念的鹿晗哥同框了 兩個耿直的人一起會是什麼畫風
在炎炎夏日,心心念念的是春茶那口鮮
心心念念,瓜帥今夏依舊有意引進姆巴佩
心心念念的詹韋連線要回來了!珍惜這最後一次吧
小二哈心心念念的新床終於到家,這興奮的樣子太惹人愛
原創新人#一路向南,那些平易近人讓我心心念念的湯湯水水
張傑今日已順利抵達米蘭,義大利歌迷心心念念終於等到你!
讓你心心念念的家鄉美味在這裡
讓人心心念念的葯博會終於來了,來現場找小御領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