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眾生避苦求樂之心皆同,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希望每個人在為人處事時,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你想怎麼樣對待別人,就應先換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不願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論語言還是行為,都不要強加於人。


從前,子貢問孔子:「一生中若奉行一個法,該是什麼?」


孔子便傳授一個「恕」字,告訴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此推己及人,在佛教中也推崇備至,如《入行論》云:「自與他雙方,惡苦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護?」所以,自己不願接受的痛苦,千萬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因為別人也照樣不願意。

佛教中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鬼子母有一千個兒子,她最疼愛小兒子。


鬼子母愛吃小孩肉,常到人間抓小孩,活生生地當食物吃。人們受不了這種痛苦,紛紛向佛陀求救。佛陀於是通過神變,將鬼子母的小兒子捉來,扣在自己的缽里。


鬼子母回來發現小兒子失蹤了,特別著急,不吃、不喝、不睡,上天入地到處找,整整找了七天,也沒有找到。後來,她聽說佛陀無所不知,就到佛陀那裡去哭訴。


佛陀說:「你有一千個兒子,才丟了一個就這樣難過。別的百姓只有兩三個孩子,甚至是獨生子,卻被你吃掉了。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不是比你更痛苦?」


聽到這番話,鬼子母當下醒悟,在佛陀面前懺悔道:「我錯了,只要能讓我找到小兒子,我再也不吃別人的孩子了。」佛陀便把她的小兒子從缽里放出來,還給了她。

這種換位思考,在國際上也非常重視。以前國際上開了幾個會議,最終達成共識認為:不管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人與人之間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推己及人」的理念。


眾生避苦求樂之心皆同,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希望每個人在為人處事時,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州省梵凈山承恩寺 的精彩文章:

種下的惡因如何轉成善果
怎麼樣叫種善根?
梵凈山-彌勒道場知多少
梵凈山承恩寺法師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
寺院過堂為何要止語?

TAG:貴州省梵凈山承恩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以心換心,將心比心
做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做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寫得真好)
以心換心,才能心心相印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說的太透徹了!)
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心與心的距離,在於理解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說的太透徹了!!)
做人,我以心換心
做人,我以心換心
與人相伴,以心換心
做人,我以心換心。
做人,我以心換心!
?做人,我以心換心
以真對真,以心換心
以真換真,以心換心!
做人,既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
你以心交心,我拿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