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趣話古代賀年片

趣話古代賀年片

點擊上方「民俗學論壇」可訂閱哦!


摘要:古人交往,起初用竹木削成條刺,然後寫上自己的姓名、籍貫、身份,用於拜會他人時互通名姓。刺,即古代的名片,又稱「謁」,此後雖然改用了紙張,但習慣上的叫法卻沿襲了下來。過年時,在紅紙上書寫賀詞,便成了古代的賀年片。

趣話古代賀年片

趣話古代賀年片



古人拜年的名片——謁

趣話古代賀年片



紅紙做的賀年片


據考證,南宋學者曾慥在《類說》中就記錄過一個「陶谷易刺」的故事,可以說是迄今為止關於新年投刺的最早的文字記載了。說有一年春節,有友人差人前來投刺,陶谷以酒肴盛情款待。陶谷發現來人投刺的許多人家都與自己亦有往來,而他卻正為無人投刺而犯愁,於是他就悄悄地進行調換。來人酒足飯飽後便抱刺匆匆離去並一一投出,未覺有異,其所投多為陶谷之刺也。陶谷乃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學者,如此算來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


「投刺」在古代由人或步行、或乘車馬送達。貴者富者自然不必親自勞駕,當官的派公差,商賈望族差僕人,文人學士遣書童,就是普通老百姓中的戶主也將此事交與小輩後生去送。投刺的人到對方門外招呼,有主人出來接固然好,下人接也可以,一般交了刺就走。宋人周輝的《清波雜誌》有載「正至交賀,多不親往。有一士令人持馬行,每至一門喊數聲,而留刺字以表到。」周密的《癸辛雜識·送刺》亦作如是云:「節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簽名於上,使一仆遍投之,欲以為常。」

趣話古代賀年片



僕人來送拜年帖


在富貴人家,因為前來投刺的實在太多,迎來送往,應接不暇,為省事起見,就在門外掛個箱子接受各方投刺,圖吉利便稱之為 「接福」。也有的在家門口掛個紅紙袋接受投刺,名曰「門簿」。投刺人因為任務繁重、時間緊迫而往往在門口喊幾聲,將刺投入箱內就匆匆離去,待得主人應聲出門時,已不見了投刺人的蹤影,所以在民間有:「送帖的比兔子跑得還快」的說法,因此,賀年片還得了個別稱,名曰「飛帖」。


投刺人多是在門外把賀年片投入箱中,也被稱作「望門投刺」,對此,明人陸蓉在《菽園雜記》中記載道:「拜年……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刺,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投刺者。」由此可見,古時的投刺太濫,近乎是廣為散發,這也就難怪「吳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在 《元日書時》中叫苦感嘆說:「不求見面惟通謁,名刺朝來滿敞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古代賀年片,都是主人親筆書寫,一張賀年片,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書法作品。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當年泛濫成災的東西如今卻存世極少,真可謂一 「刺」難求。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年12月28日


圖片來源:網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雞年說雞:從「五德之禽」到「家常便肉」
《中華民俗通志·節日誌》之正月(一)
除夕夜交子時迎祭福、祿、壽、喜、財神
舊的春節需要新鮮的儀式感
回味中國年俗,一份《寶典》足矣!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高考」趣話
趣話神童詩|花紅日日新
古今春聯趣話
趣話中國古代轎子的歷史和發展
元宵趣話
蘇軾收藏趣話
藏頭詩趣話/王生東
茶趣話 解讀蜀王封邑名「葭萌」的故事
一個有趣話題:用一句古詩,向你喜歡的人告白吧
有趣話題:用一句古詩,向你喜歡的人告白吧
趣話耒陽曆代縣太爺:唐朝以前的那些耒陽縣令
隔夢清顏新近少,敲窗白雪晚來多:趣話懷夫詩
趣話「犀牛望月」
名人春聯趣話:王羲之巧對偷聯,朱元璋親自代寫,祝枝山惡搞好友
打油詩趣話:蘇軾是箇中高手,民間也有奇女子
趣話中秋節:真正的中秋是那一天?
趣話古代的學士、碩士和博士
有趣話題:那些年,我們沒有看懂的暗示
無由持一盅,寄與愛茶人:趣話詠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