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安帖》應是王羲之寄給女兒婆家的信

《平安帖》應是王羲之寄給女兒婆家的信

《平安帖》應是王羲之寄給女兒婆家的信



最近,王羲之草書絹本摹拓《平安帖》在嘉德拍賣拍出了3.08億元的高價,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媒體大量報道,專家們也紛紛撰文熱議,可謂轟動一時。關於此帖的詳情,專家們該說的基本都說到了,故本文僅就一些尚未涉及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平安帖》又名《告姜帖》、《十二月六日告姜帖》、《十二月六日帖》。除此摹拓本外,還被宋代以來的不少叢帖所收刻,如宋刻《絳帖》、《鼎帖》、《澄清堂帖》(孫承澤本、廉泉本、戲鴻堂本)以及明代的《停雲館帖》、《墨池堂選帖》、《玉煙堂帖》和清代的《筠清館帖》、《海山仙館摹古帖》、《耕霞溪館法帖》等,摹拓本與刻本的大致情況如圖1、圖2所示。


關於《平安帖》的內容及其相關問題


摹本《平安帖》(圖1)與最早收刻此帖的宋《絳帖》後卷六刻本(圖2)比較,只有前四行,刻帖後五行殘缺。為了方便做內容上的分析,現將帖文加以句讀如下:


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壽故不平復,懸心。頃異寒,各可不?壽以差也。吾近患耳痛,今漸差,獻之故諸患,勿勿。力不一一,二月告姜等平安,壽故……

其大意今譯如下:


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諸人,歲月如逝,轉眼又快要到年終了,深為感嘆。我很想念你們,但又不能前往見你們。收到你們去年十月的來信,知道、姜等人的近況尚好,只是壽的舊病尚未恢復,令我十分擔憂。最近天氣異常寒冷,你們都還好吧?壽的身體也有所好轉了嗎?我近來耳疾很疼痛,但現在稍微好點了。獻之患各種疾病,也疲頓睏乏。暫此,不一一詳述。二月,告姜等諸人,平安,壽也依就……


現在從幾個方面分析考查帖文的內容及其相關問題。


一、信中涉及的人物


此帖文體為晉人尺牘,即私書家信。其中涉及人物有「姜」、「道」、「壽」和「獻之」。

「姜」在王羲之尺牘中頻繁出現,如「二十七日告姜,汝母子佳不?力不一一。耶告。」「六日告姜,復雨始晴,快晴,汝母子平安。力諸不一一。耶告。」這兩帖末皆署名「耶告」,即「父字」之意,可知此二帖均為寄女兒之書信(詳後)。


「道」、「壽」雖然在王羲之尺牘中很少出現,但「道」排在「姜」名之後,也應該是王羲之兒女輩的字或小名。據書信內容可知,「壽」與「姜」、「道」也應是同等身份。


至於「獻之」則有疑問。因為在晉人尺牘中,對親近人物一般稱字或小名,罕見有直呼其名者。在王羲之尺牘中,除了此帖外尚未見稱「獻之」之例,倒是「官奴」頻出,一般認為即指王獻之。還有一雜帖稱「子敬」者,「子敬飛白大有意」,也應比較可信。另外,此帖後「獻之故諸患……」三行可能是從他帖竄入的帖文,其真偽尚有待於研究(詳後)。


二、尺牘的書式和習語


此帖是一通典型的晉人存問尺牘。其通常信文順序是,在問候季節時候後,一般先敘雙方收、複信情況,繼以詢問對方安否、報知自己近況等,然後以結尾用語結束全文。在當時士族生活圈中,他們主要以這種簡潔的問候方式相互聯繫,溝通和增進彼此間友情和關懷。此類尺牘的特點為敘「時令」道「寒溫」,即在敘季節四時之後往往頻發感嘆,情似訴哀。與《平安帖》的「歲忽終,感嘆情深……」語式相似者不少,如:

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頓首。便陟冬日,時速感嘆,兼哀傷切,不能自勝,奈何。


初月一日羲之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際,致嘆至深。


初月一日羲之報。忽然改年,感思兼傷,不能自勝,奈何奈何。


十二月二十四日羲之報。歲盡感嘆。

初月二日羲之頓首。忽然此年,感遠兼傷,情痛切心,奈何奈何。


書信有不少尺牘套語習語,如「告」是在尺牘中表明尊卑身份的語詞,此信為尊者寄卑者的書信,故使用此類語言。「汝」、「吾」亦然,在與卑者書中,稱謂使用的最大特點就是多用人稱代詞,如「吾」、「汝」,一般不使用「足下」等,也不自稱己名,如「羲之」。其他還有「平安」、「平復」(恢復)、「懸心」(擔憂)、「可」(很好)、「差」(稍好)、「勿勿」(疲頓睏乏)、「力」(身體情況、精力)、「不一一」(又作「不具」。意為禮節未周懇請諒解)等,都屬晉人尺牘套語習語。


三、帖文殘缺及文字釋讀


如上列釋文所示,摹本只有前四行,缺刻帖後五行,明顯有闕文。而刻本後半部分也有竄入其他帖文現象。如從文意來看,後三行「獻之故諸患勿勿力不一一二月告姜等平安壽故」與前帖內容不相關,字跡也大異其趣,可能是從他帖竄入的帖文。《澄清堂帖》以之作為別帖,附在《雨晴帖》之後,看來不無道理。


帖文「壽故不平復」之「壽」有釋作「眷」者,據文意和字形來看,當作「壽」。「吾近患耳痛」之「耳」有釋「有」者,據文意和字形來看,當作「耳」。「勿々」為「勿」的重複字。「不一一」同「不具」。「二月告姜」之「月」有釋「夕」者,但據文意和字形來看,似當作「月」。


四、帖文涉及的一些情況


因此帖又名《告姜帖》,故對收信人「姜」需要詳加考察。按,王帖中屢屢出現的「姜」,以前學者雖已推知其為王羲之兒孫輩,但不明具體所指。後據近些年發現的唐《臨川郡長公主李孟姜墓誌》(藏陝西省醴泉縣昭陵博物館)所引唐太宗語:「朕聞王羲之女字孟姜,頗工書藝,慕之為字,庶可齊蹤。因字曰孟姜……」,知王羲之尺牘中頻出的「姜」,實即王羲之《十七帖》、《兒女帖》所言「吾有七兒一女」之「一女」。關於此女,前引「六日告姜,復雨始晴,快晴,汝母子平安」中的「汝母子」,當指孟姜和她的兒子劉瑾。按,《世說新語》品藻篇劉孝標註引《劉瑾集敘》載:「(劉)瑾字仲璋,南陽人。祖遐,父暢。暢娶王羲之女,生瑾。瑾有才力,歷尚書、太常卿。」劉瑾也應是《兒女帖》中令王羲之「足慰目前」的「今內外孫有十六人」中之一位外孫。孟姜是王羲之的唯一女兒,當然受到王羲之的特別疼愛。有一王帖道出其中情節:


吾去日盡,欲留女過吾,去自當送之,想可垂許?一出未知還期,是以白意。夫人涉道康和。足下小大皆佳,度十五日必濟江,故二日知問,須信還知,定當近道迎足下也。可令時還,遲面以日為歲。


此帖應該是王羲之寄給女兒婆家(劉暢家)的,從信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已在晚年,非常盼望女兒的婆家允許她回娘家來住一段時間。信中還懇求對方經常讓女兒回娘家,說自己正度日如年翹首以盼與女兒見面的那天。


刻帖後半部分還有一處言及王羲之「吾近患耳痛」。關於王羲之身患各種疾病,從他的尺牘中多有反映,如「腳痛」、「腰痛」、「胛痛」、「頭痛」、「齒痛」、「腹痛」、「腫 痛」、「腫疾」、「瘧疾」、「嘔吐」、「下痢」、「脾風」等。通過此帖還可知他患有「耳痛」病。王羲之在《十七帖》的《天鼠膏帖》中曾詢問「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葯」。這也可以間接證明王羲之患有耳疾,故很關心天鼠膏治療耳聾是否有效果。


五、關於摹拓以及字跡風格問題


觀摹本(圖1)與刻本(圖2)的字跡特徵,應該出自同一底本,問題是各自所據底本孰先孰後、孰優孰劣。其實以兩者略加比較,明顯可以看出摹本書跡肥軟柔弱,氣韻不及刻本。此外摹本《平安帖》的「去十月書」四字作連綿草勢,而刻本則無,此亦刻本勝摹本之處。清王澍論此類「字相連屬如筆不停輟者」的書法雲,「既乏頓挫,兼帶俗韻」,並總結「右軍雖鳳翥龍翔,實則左規右矩,未有連綿不斷者」(《淳化秘閣法帖考正》卷六)。所以若摹本和刻本均出自同一底本,只能說前者摹刻精緻而後者摹拓粗率了,或者前者底本即是後者也未可知。


唐代摹拓法帖,一般使用紙張,如硬黃紙等,因為紙質較絹帛容易摹拓。雙鉤填墨其實並非簡單地在筆畫輪廓中如同蘸墨書寫那樣地「填墨」。據日本富田淳先生介紹,日本在對摹拓絕佳的《喪亂帖》進行修復過程中發現:「就雙鉤填墨之字面意味而言,即先勾出輪廓然後填上墨色。實際上仔細觀察實物,並非如此簡單。所謂填墨,是由許多細微如頭髮絲般的線條重合組成,技術相當精緻。」那麼絹質的材料能否進行如此精密的摹拓作業呢?我表示懷疑,或許絹本《平安帖》就是一件臨本也未可知,此尚有待驗證實物。


關於《平安帖》的字跡,有人說摹本與《十七帖》風格相近,這也許是因為他只看了摹本前四行的字跡所得出的結論吧?此說我不同意,現舉例說明。刻本第五行以後的字跡漸呈恣肆之態勢,如「以差也」、「痛今漸差」等字,縱放揮灑,與《十七帖》那種草法規範的專謹獨草書大異其趣。《十七帖》的風格是「無圓而不矩,無方而不規;從規矩入,從規矩出;一步不離,步步縱合。至於能縱合,斯謂從心不逾」(王澍《虛舟題跋》)。而《平安帖》字跡比較率意,與具有草書教材和字典性質的《十七帖》相差很遠。若問《平安帖》與哪種王帖字跡相近,我倒覺得其頗近《喪亂帖》意趣。比如第六行的「痛」字即與之非常相像,「痛」字在王帖中頻出,是極具特徵性的草字之一。此外,日本學者中田勇次郎先生認為《平安帖》不類王書,他疑其為後人臨習王尺牘之偽作(《王羲之を中心とする法帖の研究》p164)。這個意見我也不同意。之所以有此看法,或許是懷疑此乃南朝、南唐的「戲學」、「仿書」的緣故吧?的確在王書流傳史上,出現過不少所謂「抄右軍文」的王帖。南朝宋虞和《論書表》載:「孝武撰子敬學書戲習,十卷為帙,傅雲『戲學』而不題。或真、行、章草,雜在一紙,或重作數字,或學前輩名人能書者,或有聊爾戲書,既不留意,亦殊猥劣。」(《法書要錄》卷二)又宋代黃伯思云:「及備員秘館,因匯次秘閣圖書,見一書函中盡此一手帖,每卷題云:『仿書第若干』。此卷偽帖及他卷所有偽帖者皆在焉。其餘法帖中不載者尚多,並以澄心堂紙寫,蓋南唐人聊爾取古人詞語,自書之爾。文真而字非,故斯人者自目為『仿書』,蓋但錄其詞而已,非臨摹也。」「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書頗多,如偽作山濤、崔子玉、謝發、卞壺,皆是一手寫古人帖語耳,第三卷最多。今秘閣,數匣尚在,皆澄心堂紙書,分明題曰『仿書』,不作傳摹與真跡。而當時侍書王著編匯殊不曉,特取名以入錄,故與真跡混淆,卻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均《東觀餘論》卷上)儘管如此,觀《平安帖》字跡,猶存有一些王書特徵,如上舉「痛」字即其明證。所以,應該說《平安帖》的字跡還是有所本的,應屬在多樣的王草風格中的一類。


關於《平安帖》的名稱


《平安帖》名出於何時?之所以稱為《平安帖》,應該與前隔水上標題「晉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平安帖」相關。大約明代文徵明就是看了這個標籤,才稱為《平安帖》的,後人遂相沿此名。文徵明先說標籤是南宋高宗趙構所書,後又說是米芾,但均沒有證據。今雖不能詳標籤出於何時,但大致可以推測,應晚於宋代而略早於文徵明時代。根據宋叢帖如《絳帖》、《鼎帖》、《澄清堂帖》(孫承澤本、廉泉本、戲鴻堂本)等均題為《告姜帖》、《十二月六日告姜帖》或《十二月六日帖》,未見有題《平安帖》者,唯此摹本標籤作《平安帖》,故頗有些耐人尋味。


說到這裡,就必然要涉及宋《宣和書譜》所著錄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因為明代以來很多學者都認定此帖就是《宣和書譜》著錄的那一件,但《宣和書譜》只錄帖名而無帖文,故無法確定即是本帖,換言之,傳世王帖文中凡帶「平安」二字者均有可能是《宣和》本,不一定限於本帖。這是因為,從古帖命名習慣上看,本帖被稱為《平安帖》的可能性不大。按,古雜帖初無定稱,習慣上取其帖文啟首數字以代帖名,唐褚遂良《王羲之書目》正用此方法著錄帖名及行數。此命名法不知起於何時,或為梁代陶弘景首開此法之先河也未可知。如《梁武帝與陶隱居論書啟九首》(《法書要錄》卷三)中稱「臣濤言一紙」、「五月十五日一紙」、「尚想黃綺一紙」、「便復改月一紙」、「五月十五日繇白一紙」等,疑即命名之濫觴,而後為褚遂良《王羲之書目》所繼承。唐張彥遠所記《十七帖》命名方法云:「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號之。二王書,後人亦有取帖內一句語稍異者,標為帖名,大約多取卷首三兩字及帖首三兩字也。」(《法書要錄》卷十)。


根據傳世王帖命名習慣,不難發現有以下特徵:為了避免重名,盡量取重複率較低的帖首日期以命名,如陶弘景所言「五月十五日一紙」即可以稱之為《五月十五日帖》了,《王羲之書目》以及後代叢帖多用此法。再就是如張彥遠所言「取帖首三兩字」以命名。後者命名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多在「帖首」即首行中取字,二是需要避開重複率很高的語詞,如少用尺牘慣用的習語套語而尋找比較有特徵的名詞,比如人名地名等。現在回過頭來看《平安帖》的帖名。首先,檢傳世王帖,文中有「平安」二字者就有十幾帖,如唐摹本的「此粗平安」(《修載帖》)、《十七帖》的「余粗平安」(《省別帖》)、「足下小大悉平安」(《瞻近帖》)、「胡母從妹平安」、(《胡母從妹帖》)、「龍保等平安也」(《龍保帖》)、《淳化閣帖》的「數言疏平安」(《司州帖》)、「想彼人平安」(《得西問帖》)等。還有唐張彥遠《右軍書記》著錄的王帖釋文中,也有不少含「平安」字樣的無「名」雜帖,與此帖最相近者如:「六日告姜,復雨始晴,快晴,汝母子平安」、「得潁陽書,平安慰意」、「長風書,平安」、「遠近清和,士人平安」、「此諸賢平安」、「母子平安」以及「想彼人士平安帖」等,不勝枚舉,這些帖均具備了稱為「平安帖」的條件,也就是說,《宣和書譜》所錄「平安帖」是上列諸帖的任何一帖都不奇怪,未必非此《告姜帖》而莫屬。其次,循首行取字命名習慣,《告姜帖》中「平安」在第三行,明顯與此習慣不符,上舉諸帖中,甚至有「平安」在啟首或首行中之帖,也未被稱作《平安帖》。因為「平安」一語乃晉人尺牘慣用套語,使用率極高,以尺牘習語套語名帖,會製造出大量的重名之帖。


這裡的疑問是,標籤為何不題作宋代叢帖所題《十二月六日告姜帖》或《十二月六日帖》而偏取《平安帖》之名?為何從南宋至文徵明前未見《平安帖》名稱?這裡不妨大膽猜測,是不是有人對《宣和書譜》中「平安帖」三字有所意識?而為了拔高價值遂易「告姜」之名為「平安」以附會之?凡此種種,都給我們留下一片遐想的空間。


轉載自《新華網》


圖文來自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我們將及時處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活中國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等大咖是如何執筆的?
做菜好吃又營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雞蛋別這麼吃,營養都沒了
10句千年遺訓,受用千年!
文徵明這幅小楷,顏值爆表!

TAG:樂活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宋靄齡回太谷婆家認親 被孔祥熙爺爺小老婆的舉動嚇傻了!
父母越會愛女兒,女兒在婆家越被尊重
大姑姐,你為啥總把娘家當婆家呀?(無耐)
婆婆家的貓,是我跟兒子的最愛
楊冪遭遇家暴:生孩子要聽婆家,給父母買房加劉愷威家人名字
到婆婆家接女兒,看到女兒的樣子,我把婆婆家砸了
契丹人談戀愛,男青年將牛馬當聘禮送岳父家,女方有身孕才來婆家
剛結婚的新娘子應該在娘家過還是婆家?
宋慧喬閨密韓國第一美女獲婆家寵愛冠軍!傳授馭夫給喬妹管宋仲基
瓊瑤兒媳護婆婆家庭關係起風波,瓊瑤劇的言情都是拿來騙人的?
大姑姐,你為啥總把娘家當婆家呀?
兒媳帶領娘家人去婆家搶女兒,蠻橫公婆和兒子拚命堵門,孩子懵了
為報復婆家竟對親生兒子下手,婆婆回家見孫子的生殖器被媽媽剪掉
9歲女兒從婆婆家回來委屈的哭了,得知原委我怒懟婆婆
6 老婆家裡來電話,說死去的爺爺託夢讓她回家!
木頭人丈夫的話逗笑寶媽,雖然生女兒,依舊受到婆家寵愛!
老婆家人老喜歡來我們家,導致我們家庭不和
婆家困難我為了嫁給他家欺騙父母,婚禮上婆婆的話讓我想悔婚
娘家和婆家經常鬧矛盾怎麼辦 維護娘家婆家關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