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2010年,《中國企業家》雜誌攜手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共同舉辦「中國企業家走進校園之創業故事匯」系列訪談報告活動。王健林受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國企業家》雜誌社邀請,主講「中國企業家走進校園活動」第一站。來自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等名校的700多名學子參加了此次活動。王健林從自己的創業故事講起,結合創業過程闡述了對企業家精神的四點體會:敢於創新、誠信為本、持之以恆、履行責任,並對年青一代寄予厚望。


感謝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國企業家》雜誌,給我這個榮幸,讓我來主講「中國企業家走進校園活動」的第一站。如果企業家的創業過程和經驗能激發前來聽課的同學們,促使日後出來一批企業家,意義就非常大,所以也祝賀這個活動能成功舉辦。今天我主要結合自己的創業過程,談一談對企業家精神的領會。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結果一樣,但過程和方法不一樣。所以不管聽哪一個企業家講課,也不管他有多麼好的過程和經驗,都只能作為參考,只能吸收他的某種精神,不能照搬,否則將無法成功。我曾在多次演講中說過,千萬不要迷信那些所謂的「創富百招」、「成功絕招」,這類東西是不好使的,成功要靠自己鑽研、琢磨。先簡單介紹一下萬達集團。萬達集團成立於1988年,我是這個企業的創業者。萬達集團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五大產業 :一是商業地產,目前規模亞洲第一,持有開業和在建商業物業1 200多萬平方米,如果按現在的速度發展,4年左右萬達商業地產的規模就可以做到全球行業第一;二是高級酒店,目前擁有開業和在建的五星級酒店近40家,是中國高端酒店投資規模最大的企業;三是文化產業,內容很多,電影院線、收藏、演藝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萬達電影院線,擁有72個電影城、600多塊銀幕,規模中國最大,今年占整個中國市場的16%,目標是2012年做到1 200塊銀幕、40億元的年收入,進入全球電影業的前列;四是連鎖百貨,雖然起步比較晚,只有三年時間,但是發展速度快,已經開業26家店,到2012年可以做到中國百貨行業第一;五是旅遊度假區,這是萬達新創的一個產業,我們聯合五家中國頂級民營企業一起做,包括聯想、泛海、億利等。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們已在中國做了四個旅遊度假區,這個行業是世界上最高端的、最綜合性的。整個萬達集團到今年資產達1 200多億元,銷售額750億元。我們感到比較驕傲的是萬達今年納稅將超過100億元,在中國所有企業中能排到前30名,不過前面的都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納稅是中國第一。


下面講一講我的創業過程,有四點體會。


敢於創新

萬達發展到今天,成功最核心的原因是勇於創新,可以說,萬達22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就是敢想別人不敢想、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今天你們學校的記者採訪我,問我對創業有什麼忠告,我說最大的忠告就是要敢於創業。不敢創業就不可能成功,創業可能100個人中有90個失敗,但是總有五個十個成功。現在的問題是大家不敢去創業,創業的人越來越少,創業的氛圍越來越差。我最近看到一個數字,說是清華北大64% 的畢業生選擇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如果有64% 的畢業生選擇創業,中國才有希望,因為不管經濟規模多大,如果科學界不出大師,經濟界不出世界級的企業家,就不能說真正強大,中華民族也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萬達的創新過程總結起來就是四步棋,叫作搞舊改、跨區域、創模式、做文化。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1. 搞舊改

萬達1988年成立的時候,國家對房地產行業是嚴格控制,審批非常嚴格,整個大連市只有三家國有企業可以做。萬達開始時還不完全是民營企業,是區政府與另外一家公司聯合成立的,開始連註冊資金都沒有。我找了家擔保單位,借了100萬元,除去利息,實際拿到的就50萬元。


那個時候什麼都要票,買糧食,除了錢以外還要有糧票,所以搞建設,除了有錢之外,還要有計劃指標。計劃指標由誰下達呢?是國家計劃委員會,現在叫國家發改委。國家計劃委員會只對大連市三個企業下達指標。所以我們公司成立半年時間,什麼項目也沒有。要想辦法讓大家活下去,我就去找當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和規劃局長,我說不管在什麼地方批一點,叫我們有活干,能吃飯就行。他們說那好,有個地方你們可以干,市政府北側的一片棚戶區。這個棚戶區當年環境很差,連自來水都沒有入戶。一個大院就一個水龍頭、一個廁所,廁所掏一次大糞,整個一條街臭好幾天。因為就在市政府的門口,形象非常難看,政府多次想辦法,找了三家國企,國企進去一算賬,凈賠錢,誰都不幹。市長見我主動找上門,就把這個地方給了我們。當時公司人不多,40多個人,我回去和大夥商量,都覺得不行,本身自己沒多少錢,另外別人算了都賠錢,我們就能掙錢嗎?我當時請了幾個專家,大概算了一個賬,這個地方的開發成本是1 200元一平方米,而當時大連的房子最好的地方只能賣1 100元一平方米。


後來我就說,賣1 100元賠錢,咱們賣1 500元、1 600元不就掙錢了嗎?但那個時候憑什麼賣這麼貴,我說那咱們就去想辦法。當時我還說了一句名言,開發開發,不開怎麼能發呢!那時30歲左右,年輕,也有闖勁。所以我說敢闖是成功很重要的基礎。當然,膽子大不等於瞎干。我們接下這個項目後,就研究怎麼樣使房子多賣,搞了幾項小小的創新。一是做明廳,那個時候建房子是沒有廳的,進門就是一個走道,然後是幾個小房間,我們就設計了一個明廳。二是做洗手間,那時有規定,縣處級以上幹部才允許住帶洗手間的房子。所以我那個時候搞洗手間,計委還叫我提供購房者的名單,想知道是不是都是幹部,我也沒聽,反正我就搞了。三是上鋁合金窗,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都是木窗,鋁合金窗在那個時候很新鮮,最大的特點是沒那麼多框框。四是上了一個防盜門,那個年代是沒有防盜門的,都是小木門。整個做下來,每平方米成本增加大概就是六七十元錢。


然後我們又想了一個招,贊助了一部香港電視連續劇,那個時候港台劇火得不得了,我跟電視台談,我說能不能我來弄一部電視劇贊助贊助,播出前和一結束都給我們弄個廣告,結果這個事就成了。當時小小一點創新推出來,一個月時間,1 000多套房子全部銷光,價格賣到當時大連市最貴的1 600元一平方米,而那個時候房子才剛剛打地基。這第一單就賺了近千萬元凈利潤,公司一下子就好了,拿到了超額利潤,但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我嘗到了搞舊城改造的甜頭。而且萬達也創造了一個紀錄,成為在全國第一家搞舊城改造的企業。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2. 跨區域


萬達發展了一段時間以後,一年有20多億元的銷售額了,在當時已經很了不起了,但連續兩三年就在這個檔上,上不去。我就跟我的同事們講,要到外面去。那時有一句話,「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去廣東就去廣州市。那時北方人哪敢去廣東,話都聽不懂,去了以後,人家覺得土老帽來了。但是我覺得一定要走出去,只在家門口不叫漢子。於是我們就去了廣州,成立了一個公司,也是借別人的指標搞項目,儘管在廣州第一次開發沒有賺多少錢,但是鍛煉了我們的勇氣。一個北方的企業,可以到當時改革開放前沿,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搞項目,還能賺錢,說明這事可以做,不是很難的事情。這個項目的成功,極大地鼓勵了我們企業走出去的勇氣。到1998年,萬達開始全面地在全國擴張。因為這件事情,萬達也就成為中國第一家到異地開發的房地產企業。發展到今天,萬達也成為中國房地產企業當中跨區域城市最多、開發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我們現在在全國60多個城市,每年有2 500萬 ~3 000萬平方米的開發量。如果沒有當年跨區域這一步,也許萬達今天可以做到50億元,但也就是家區域公司,是個家門口的公司。


3. 創模式

什麼叫創模式呢?就是我們發展到2000年後,企業也做到差不多80億元、100億元,在全國就已經很大了,全國也有知名度,再加上我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又贊助了一個足球隊,足球隊又所向披靡,企業很有影響力。但是我就始終有一個憂慮,因為民營企業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還有社會保障,不管什麼企業,只要按月交社保,退休可以有養老金。醫療也可以交錢,有醫療保險,大病可以得到救治。那個時候除了機關幹部,國有企業都沒有保險。當時弟兄們越來越多,2000年也有一兩千個弟兄跟著我干,因為我聲譽比較高,也有一些機關的官員,還有一些位置比較高的知識分子,到我這裡來了。我就老是憂慮,我說,大家跟著我干,有一天一旦這個項目停止了,或者全國出現大的經濟周期,這個錢不好賺了,怎麼辦呢?退休了大家到哪兒去領養老金哪?有了病,怎麼去報銷醫藥費呢?


當時尤其有一件事情給我一個警醒,我們公司有一個員工生重病,當時需要打一種針,一支2 000多元,葯也很貴,用不用?這人是創業元老,我說多少錢都花,那個時候醫藥費花了100多萬元,最後延續了一年多的生命,家屬很感謝,不打這個針可能馬上就完了。我就在想,一個人就花了100多萬元,這以後怎麼辦,就是想得壞一點,不能說大家今後都有病。我就想這個問題,當時還不是想得像現在這麼偉大、這麼理想,要做全球領先企業什麼的。那個時候就簡單地想,我要為弟兄們做一點保障。我們就要做一個有穩定收益的事,我當時就提出,萬達集團要追求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我們公司2000年年初開了三整天的會議,我說,你們就給我想,每個人提意見,保證長期、穩定,達到這兩個目的就行了。有的說做醫藥業,說什麼的都有。說來說去,大家最後思想趨於一致,做製造業。我那個時候已經有三個製造工廠了,有一個電梯廠,跟外國合資的,有一個超市公司,還有一個變電站設備廠,也是和外資合資的,這些企業效益還不錯,但是發現了問題,沒有技術,沒有研發力量,每一個新產品都要重新和外方談判。所以我覺得這不是路。在我們討論的過程中,大家的意見趨於一致,還是做一個收租物業,第一,蓋收租物業的房子我們會吧,起碼一半的功夫會了,至於商業物業招商或者設計,咱們慢慢再學。所以直到今天萬達的所有多元,叫相關多元化。要是搞收租物業,不能搞小的,要搞大的,向世界500強收租,這才成。所以我們討論三天以後,做了一個決定,做大型的商業物業,招世界500強和一流的國內企業來做租戶,保證我們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這個決定做出來以後,我們在2000年搞了第一批6家購物中心,叫單店,一棟樓。緊接著在2002年又做了第二批6個店,我們叫作組合店,就是幾棟樓組合在一起。那個時候已經做電影院、做超市、做百貨,但是相互沒有有機的聯繫,也沒有什麼商業設計。到2004年的時候,我們摸著訣竅了,然後成立自己的規劃院,進行很好的商業設計,設計完了以後,先去找商家談判,叫訂單商業地產,也是從訂單農業、訂單工業借鑒來的,先招商後設計、後建設,從此規避了浪費、無效,包括談判風險等。我先跟你談好,再來建,既規避了風險還安全。到2005年的時候,我們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叫城市綜合體,有商業中心,有五星級酒店,有寫字樓,有公寓,有住宅,所有東西綜合在一起,做城市綜合體。這個綜合體是萬達集團在全球的一個首創,這個模式的創造和創新,使萬達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個絕對優勢的地位。最近一兩年,才有企業在模仿,做得好不好、像不像咱不說,起碼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沒有人做這個東西。因此,我就獲得了市場上獨佔的一種優勢,叫議價權,還不說叫定價權,是叫議價權。哪個地方政府要請我去,你的地得給我便宜點,不便宜我不去,或者我看好這個地方我就能要,這種市場上的優勢確定了,使萬達今天發展速度極快,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而且現在發展的態勢還越來越迅猛,光今年開業15個萬達廣場、7家五星級酒店,明年會有18個萬達廣場、12家五星級酒店開業,以後可能每年20個廣場、14~15家五星級酒店開業的速度,創造了世界商業史上的奇蹟。這種速度讓老美、歐洲人瞠目結舌,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所有的創新當中,我自己覺得,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最重要的,比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等要更加重要。賣咖啡,大家都賣咖啡,但是我把它做成標準化,一個招牌,一個口味,就成了星巴克。那漢堡包多簡單哪,但是你把它標準化,然後再加上管理和組織模式,就成了麥當勞。所以同樣做一樣東西,你把商業模式的再造和組織模式的再造創新研究好了,競爭優勢就有了。


4. 做文化


萬達成立之初,因為個人興趣原因,我就開始搞收藏,現在我在中國近現代字畫的收藏方面,應該說成了這個行業當中的老大哥。在收藏方面我們也給國家做了很多貢獻,代表國家先後出席幾次境外文化交流活動,在國內也舉辦了若干次畫展。2006年的時候,我們又決定做電影院線,其實我的初衷還是想做房東,和美國時代華納簽了合資協議,因為國家不批,沒成。又和上海廣電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但上廣電一換總裁,也不幹了。沒辦法,萬達只能被逼上梁山,自己開始搞院線。結果萬達搞院線的當年,2006年就實現了盈利,這幾年我們在這個行業做到了在世界上都非常令人吃驚的發展速度。剛才說了,今年我們已經做到了600多塊銀幕、70多家電影院,明年大概有兩三百塊銀幕,近30家影城開業。以後每年會更快。而且我們每一塊銀幕是中國行業平均收入的2倍,利潤是行業平均的3倍。


除了這個以外,我們在今年還做了一個更大膽的舉動,成立了一個演藝公司,是和全球這一領域最優秀的公司美國的弗蘭克公司合資成立,做什麼呢?做類似於拉斯維加斯的那種秀,拉斯維加斯做了一個O秀。今年9月16日,在澳門開了一個水舞秀,這個投資是非常巨大的,劇場要投資一二十億元,演員也是不可比擬的,必須是會雜技,會跳水,還會舞蹈的這種,大概2 000個座位。這一個秀的收入,按照我們保守預測在國內大概一年可以收到5億 ~6億元。我相信在2014年,在武漢和西雙版納這兩個秀開業以後,萬達對中國的文化事業,尤其是演出事業會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和創新。


來源:書問網


書名:萬達哲學


作者:王健林


出版:中信出版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閱讀 的精彩文章:

不是我教你詐:說說面試里的那些提問
科幻愛情:蒲公英女孩
這不是愛,是變態
這都不是愛,而是變態
做著讓人極度厭惡的工作,我是如何月入上萬的?

TAG:書問閱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在英國發展:工作、創業與企業家精神
用心學功夫建立企業家精神
榮氏家族「梅園」中的企業家精神
儒家思想:提升中國企業家精神文化內涵
長江學者王田苗傾情主持:專家、企業家和投資人眼中的機器人創業與投資
從企業家轉型慈善家:一個荷蘭社會企業家的故事
傳奇企業家、最勵志的終身創業老人褚時健的故事
馬化騰:不想成為科學家的投資人不是好企業家
中國葯企的企業家們缺什麼?缺科學家頭腦!
企業家精神決定企業發展高度
新時期的企業家精神:《國家人文歷史》&祥源茶沙龍活動圓滿舉行
企業家轉型成畫家,華人色彩大師的設計奧秘
英得爾史傑君:學霸型企業家如何領導企業成功轉型
新科技造福人類:企業家對人工智慧的思考「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之十四
劉婕:企業家性質、在線服務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爆笑:神筆馬良——為大齡青年「造福」的民營企業家
企業家獎勵科學家百萬美元,划算嗎?
濟群法師: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困惑與希望
做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排頭兵」,是互聯網一代企業家的天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