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如何處置劫持人質案的
不敢枉言
案件發生於曹操征陶潛期間,當時曹操父親曹嵩退休後居住在泰山華縣,結果被陶潛所害,關於曹嵩被害有兩種說法:一是《世語》說,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將父親接回兗州,不曾想陶潛提前趕到,先殺了曹操的弟弟曹德,嚇得曹嵩趕緊攜妻妾跳窗逃跑,可是其妻太胖卡在窗口出不去,曹嵩逃到廁所,結果全家遇害。應劭一看大事不妙,老闆全家死於自己管轄的地盤,自己絕沒有好果子吃,所以應劭棄官投奔袁紹而去。二是《吳書》說,曹操派人迎娶父親回兗州,因輜重100餘輛,陶潛出於好心派都尉張闓領兵護送,結果張闓貪圖財物殺了曹嵩劫掠財物奔淮南而去。不論兩種說法誰是誰非,陶潛殺曹嵩確鑿無疑,所以曹操冒著被張邈、呂布夾擊的危險東征陶潛,殺的徐州、東海一帶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若不是呂布襲擊其後方陶潛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就在曹操東征陶潛的時候,陳宮與呂布、張邈合謀準備攻取曹操根據地濮陽,但考慮濮陽有夏侯惇據守強攻未必成功,於是陳宮使出調虎離山之計直奔曹操老小居住地鄄城,夏侯惇懼怕曹家再次遭殃,遂率領輕騎救援,呂布趁機襲取濮陽佔領了夏侯惇老窩,夏侯惇拚死於戰,呂布耍詐派了精壯武士偽降,劫持了夏侯惇,戰爭期間主帥遭人劫持這簡直是笑話,而且預示著戰爭必敗無疑,可是夏侯惇非但沒敗反而扭轉了被動局面打贏了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能夠有此作為的當然不是夏侯惇,是副將韓浩。當綁架案件發生時,韓浩領兵把守住夏侯惇的軍營,召集夏侯惇手下將官,命令他們不要驚慌不要妄動,軍心穩定後,他來到案發現場,怒目圓睜叱責綁架者的不法行為,他說,你們這些逆賊膽敢劫持大將軍,我看你們是活夠了。我奉命討賊,怎麼能因為將軍一人性命而放縱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然後命令軍隊攻擊綁架者,綁架者再次以夏侯惇要挾,韓浩眼中帶淚的對夏侯惇說,國法為重,將軍暫且忍耐。綁架者一看自己手中的夏侯惇已經失去人質作用,又不敢撕票,紛紛跪倒在地舉手投降,並說只是想索要一些財物並無其他意思。韓浩將綁架者一一過堂簽字畫押統統斬首,夏侯惇也安全獲救。曹操因後方吃緊迅速從徐州撤軍,得知韓浩如此果斷順利地化解了陳宮、呂布之流的陰謀詭計,並奪取了濮陽,心裡甚是歡喜,當著夏侯惇等文武官員的面對韓浩豎起拇指說:「卿此可為萬世法。」然後下達文件,凡以後再發生劫持人質案件,不要顧及人質,必須把綁架者斬盡殺絕。此令一出,層出不窮的劫持人質案迅速絕跡。
據史書記載,漢代是劫持人質案的高發期,《三國志·夏侯惇傳》引孫盛的說法,漢光武帝年間有盜賊劫持陰貴人的舅舅,因地方官抓不到盜賊導致人質被殺。《漢書·趙廣漢傳》記載了皇宮衛隊一個叫蘇回的人被歹徒劫持,當時的官員採取好言相勸好酒好肉的辦法,並對綁架者說,放棄人質繳械投降會得到寬大處理,說不定以後碰上特赦還能保住性命,結果綁架者被說動束手就擒。《後漢書·順帝紀》也有益州盜賊劫持地方長官殺死列侯的記錄,「陽嘉三年,益州盜賊劫質令長,殺列侯。」漢朝自安帝、順帝以來發生劫持人質案最為猖獗,歹徒以富人、官員、王公大臣甚至皇親國戚為質,主要目的是索取財物,也可以說是生計所迫,而官吏對待綁票案均沒有很好地遏制,韓浩之所以受到曹操嘉獎,一是嚴詞拒絕歹徒要求,指出其行為的嚴重性,二是擊賊不顧質,斷了歹徒去路,這是打擊綁架者極為有效的方法。另外韓浩不顧夏侯惇死活是否有取而代之之心,我們只能猜測了。其實,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何嘗不是另一種綁架。

TAG:唐朝歷史 |
※宋朝是如何處置「通姦罪」的
※真愛無敵!司馬相如如何處置與卓文君的感情
※孫權最討厭人是誰?怎麼處置他的?
※病人沒告狀,護士長這樣處置是不是在「挑事」?
※多爾袞唯一的孩子,在其死後順治帝是如何處置的?結果令人很意外
※多爾袞唯一的孩子,在其死後順治是如何處置她的?結果令人很意外
※兇險型前置胎盤植入原位保留:如何判斷和產後處置
※戰後俘虜何如處置? 這種方法最簡單也最兇險
※該如何處置出軌後回心轉意的男人
※孔聖人的後代殺了人,官府會如何處置?你絕對想不到
※戰爭後的女俘虜如何處置,結局讓人痛心
※皇帝會如何處置行刺自己的人,三種方案,其中一種很奇葩
※懷疑妻子懷了不是我的孩子如何處置?
※戰爭後的女俘虜是如何處置的,揭秘那些背後的故事,結局讓人痛心
※朱元璋如何殺貪官?他發明了哪些酷刑處置貪官
※妃子出軌皇帝該如何處置?最後一種方法太羞辱人
※古時達官顯貴被抄家後,成群妻妾、無數女眷如何處置?其下場如何
※在打仗的時候,如何防止士兵裝死當逃兵,被抓到會如何處置?
※貓多勢眾毫無辦法啊,只能任憑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