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陳立夫:為學立業皆以修身為本

陳立夫:為學立業皆以修身為本

陳立夫:為學立業皆以修身為本


陳立夫:為學立業皆以修身為本


陳立夫


人文教育就是人的建設,是重視修身的。從前學校里教導學生,都有修身科,後來改為公民科,亦以修身為主。事實上,近百年來,國人受了西方物質文明的影響,對於修身工夫已逐漸疏忽。所以國父(注1)在講民族主義時,曾感慨國人不注意修身,他認為孔子從前說席不正不坐,由此便可見他平時修身,雖一坐立之微,亦很講究的。


大學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是一種最精微開展的修身理論。修身在這八目程序中,是成己成物的樞紐,格物致知是為學,誠意正心是成德,有了學問和道德,乃可成為人格健全的人,這就是修身。

因此,國父說:「我們現在要能夠齊家治國,不受外國的壓迫,根本上便要從修身起,把中國固有的知識一貫的道理恢復起來,然後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恢復。」


我們現在的教育宗旨,就是在於養成完全的人格,教育部所頒的訓育綱要,說明訓育在教育上的功能,在使德智體三育能相互為用,以完成健全品格的基礎。否則,雖有精深的智識、健全的體格,而無高尚的道德以正其用,於個人則為自私自利,以趨向於自殘,於國家則未獲其益,而先受其害。


訓育的功能重視道德的修養,正與孔孟學說的中心思想相符,論語里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都是以德行為本,孟子亦說:「壯者以其暇日修其孝弟忠信。」亦重視修身。如果不能做到,就引為憂慮,所以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問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所以我們青年的為學立業,都要知道以修身為要。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最重要的還是教育,還是以人文教育來指導他做一個現在時代的國民。中華民族有最悠久的光榮歷史,在世界上稱有高尚的倫理道德,自古以來就有至大至剛的精神和獨立自強的人格;如果失掉了這些精神道德,便不成其中國人了。


蔣公(注2)曾說:「從前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有許多儘管名義上是中國人,而一考其思想和精神,就沒有中國人的氣質。很痛心的說一句,簡直不知是那一國人,這些人既不明了本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地位的重要,也不尊重本國固有的德性,和立國精神的特點,更不知道做一個國民對於本國負有如何的責任。他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和文化應當如何愛重,只是盲目的接受外國的一切,凡是本國的都可以隨便唾棄,毫不顧惜;凡是外來的似乎都可以隨便模仿,不加別擇。而且祗講表面,徒襲皮毛,浮動淺薄,隨人俯仰,完全喪失了獨立國家的國民精神。這種人既然根本不知道有國家,敵國外患如此嚴重,也激不起他們真正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的良知,這樣的人還配做中國人嗎?要知道,我們中國人是有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固有的德性,是有我們中國人確乎不拔、獨立不懼的特性和品格,我們中華民族有中國整個一貫的民族精神,所以中國國民必須要有中國人所固有的品格、德性和精神,才可以算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我們現在的人文教育就是要人人具有中國固有道德和精神,尤其要使人人都是有表徵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獨立自尊心,和天賦優美的民族性,再加上現代進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術,這樣的青年學生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才能忠勇熱心地擔當中國的事業,建設真正獨立自由的「中華民國」。


簡而言之,生在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要知道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是不可分離的,必須接受國家教育的訓練,修養健全的人格。而學校教育的努力,已甚顯著,惟人文教育與自然科學必須兼籌並顧,不可只注重自然科學而忽視人文教育。


(本文作者陳立夫先生,名祖燕。民國黨政大員。曾於抗戰時期擔任教育部長。晚年曾擔任孔孟學會理事長。)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一條家訓,僅100字,卻讓一個家族興旺了800年!
袁世凱將「元宵」改名為「湯圓」?
年年此夜,華燈盛照,人月圓時
胡適:中國人,有一樁極可恥事情——「媚外」
《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TAG:曾國藩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