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太長不看:


1.宇宙在膨脹。而且,竟然是在加速膨脹


2.只有在一個宇宙學常數足夠小的宇宙中,星系等結構才得以形成,人類才可能出現,人類才有機會發現我們處於這樣的一個宇宙中。

3.宇宙的最終命運由暗能量的性質來決定。


4.暗能量性質主要由狀態方程參數w來刻畫,因此解決暗能量問題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精確測量這個w。


5.於是,人類有了【暗能量探測計劃】。


作者:張鑫

編輯:wuou


20世紀20年代,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宇宙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它的浩瀚的空間每分每秒都在擴張,星系之間彼此遠離而去。宇宙膨脹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直接引導出了大爆炸宇宙學的學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宇宙的膨脹必定是減速的,也就是說,膨脹越來越慢。這很容易理解,物質之間存在萬有引力,宇宙中所有物體都必定互相吸引,這必然導致宇宙的膨脹越來越慢。如果宇宙中總的物質密度超過某個臨界值(宇宙的臨界密度),那麼宇宙還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最終把所有物質壓縮到一個奇點(被稱為「大擠壓」奇點)。如果宇宙中的總物質密度小於或等於臨界密度,宇宙還是會永遠膨脹下去,儘管膨脹越來越慢。這是直至20世紀末人們對宇宙膨脹的理解。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在1998年,有兩個超新星觀測小組通過對遙遠的超新星爆發的測量分別獨立地發現,宇宙在當前竟然是加速膨脹的。也就是說,宇宙的膨脹在當前是越來越快,而不是越來越慢。這與萬有引力是吸引力的經驗事實明顯不符。


宇宙加速膨脹的發現震驚世界。人們需要弄清楚,到底是何種神秘力量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呢?


1998年,兩個超新星觀測小組通過測量Ia型超新星的距離-紅移關係,分別獨立地發現宇宙當前的膨脹正在加速。這一發現震驚世界。人們立刻意識到,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宇宙學常數Λ有可能就是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推手。這一發現在1998年被Science雜誌選為當年的年度科學突破,圖為Science雜誌1998年12月8日刊封面。圖片來源:Science。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提出暗能量假說


如何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很顯然,需要宇宙中存在一種能夠產生排斥力的東西,當它主導宇宙的演化時,即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聳人聽聞,有什麼東西產生的萬有引力竟然會是排斥力呢?其實,廣義相對論中是可以允許排斥性引力存在的。早在愛因斯坦剛寫下著名的引力場方程時就意識到這一點了,即場方程中確實允許一個常數項存在,這一項等效於空間本身具有的均勻的能量密度,它的引力即是排斥性的。這個常數就是著名的「宇宙學常數」。


也可以在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中考慮類似於宇宙學常數的引力源,只要這種場源產生的壓強是負的,其萬有引力就是排斥性的。人們把這種可以產生負壓強(或排斥性引力)的能量成分稱為「暗能量」。可以定義其壓強與能量密度之比為狀態方程參數w。只要暗能量在宇宙中佔據主導地位,且w

但暗能量假說引出了更多的問題。比如,暗能量到底是不是宇宙學常數?如果是宇宙學常數,如何解釋其理論值大小與測量值大小明顯不符(相差了120個數量級)?


宇宙學常數問題


宇宙學常數最初是愛因斯坦為了得到一個靜態宇宙的模型而提出的。但宇宙並非靜態的,而是膨脹的。愛因斯坦本可以利用廣義相對論場方程預言宇宙膨脹,但由於他相信宇宙是靜態的而錯失了做出這一重大預言的機會。愛因斯坦為此很懊惱,聲稱引入宇宙學常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並認為應該從場方程中拋棄這一常數項。


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 1879-1955)。愛因斯坦為了構造一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而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引入了宇宙學常數項,他也因此錯失了預言宇宙膨脹的重要機會。宇宙學常數引出了非常深刻的物理問題,至今仍困擾著理論物理學家。目前,宇宙學常數是暗能量的頭號候選者。圖片來源:Science。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但是,宇宙學常數是很難從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拋棄的,因為並沒有更深刻的物理學原理禁止宇宙學常數出現在場方程中。拋棄這一項需要深刻的道理。沒有在已知的物理學理論中找到這個道理。愛因斯坦之後,很多著名的物理學家都花了很大力氣研究如何從場方程中扔掉宇宙學常數,但這些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宇宙學常數的值顯然沒有靜態宇宙模型所要求的那麼大,但它也不一定非要等於零。


從量子理論的角度考慮,人們發現宇宙學常數等效於真空能密度。量子理論認為「真空不空」。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靜止的、平靜的,所有的東西都有「量子抖動」,空間本身也不例外。在越小的空間尺度下,這種「量子抖動」(量子漲落)越劇烈。有一種形象的說法,說真空是「沸騰」的,就是說,真空中充斥著大量的「虛」粒子對(各種粒子與它的反粒子),它們不斷地產生並迅速湮滅,這些轉瞬即逝的粒子也攜帶著能量,而且在越小的空間尺度下,這一過程越劇烈。將這些能量加起來,就得到了真空的能量。


按照量子場論,可以算出真空能密度,其結果表明:(1)真空能密度為常數,因此它與宇宙學常數完全等效。一個不隨宇宙膨脹而稀釋的常數能量密度,它的壓強是負的(按自然單位制,等於負的能量密度),因而產生排斥性的萬有引力。(2)由於在越小的尺度下量子漲落越劇烈,因此看起來真空能密度是發散的。經過長時間思考,物理學家一致認為空間存在一個最小的尺度,就是普朗克尺度(10^-33厘米),在這個尺度以下,空間沒有定義。也就是說,普朗克尺度是空間的不可再分的體像素或終極原子。將量子漲落的考慮截止在普朗克尺度,就可以得到一個有限大小的真空能密度的值。但是這個值非常巨大。而宇宙加速膨脹的觀測數據所要求的宇宙學常數的值卻非常小。二者相差了約120個數量級!這是科學史中沒有出現過的理論與實驗的巨大差異。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通常認為,空間中存在一個「裸」的宇宙學常數,真空能密度與其相互抵消,得到一個很小的、符合實際觀測結果的有效宇宙學常數。但這個想法也存在困難:兩個大數相消得到一個小數需要精細調節,在當前情況,需要二者在小數點後面120個位數上都精確相符,太難以思議。這個問題被稱為宇宙學常數的「精細調節問題」。


還有另一個疑難問題,被稱為「宇宙巧合問題」。宇宙中的輻射(相對論性粒子,主要是光子)和物質(非相對論性粒子,即冷暗物質、原子物質等)都隨著宇宙的膨脹而稀釋(輻射密度比物質密度稀釋更快),但是宇宙學常數(或真空能密度)不隨宇宙膨脹而改變。宇宙學常數在早期完全不重要,與輻射密度或者物質密度相比都相差至少幾十個數量級,但剛好在今天,即宇宙中已形成結構並出現智慧生命(觀測者)時,宇宙學常數(真空能密度)開始變得重要起來,與物質密度處於同一數量級(在今天,輻射密度已幾乎為零)。這看起來像是個巧合。如果宇宙學常數略大一點,它產生的斥力就會足以阻止宇宙結構的形成,因此也就不會產生人類觀測者。如果宇宙學常數略小一點,那麼今天它還是完全不重要,也不會推動宇宙加速膨脹。這就是所謂的「宇宙巧合問題」。


宇宙學常數問題非常困難,至今無解。它說明當前的物理學理論不能令人滿意,還是不完備的。這個問題也反映了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不相容,並昭示著二者必須統一起來才可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物理學。


眼下宇宙學常數問題之所以出現,可能是因為我們不懂量子引力理論。由於量子場論中不能考慮引力,利用該理論算出來的真空能密度就可能嚴重偏離現實。可以想像,如果有了一個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論,那麼從中得到的宇宙學常數的值就可能與觀測值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宇宙學常數問題折射出引力的量子理論的重要性。


多重宇宙與人擇原理


宇宙很大。宇宙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很有可能類似於我們這樣的可觀測宇宙還有很多很多。在這些各式各樣的「可觀測宇宙」中,物理的基本常數可能都是不同的。這裡,物理基本常數是指不是由物理學基本定律決定的量,比如,宇宙學常數就是基本常數之一。這些基本常數在這個巨大的宇宙系統中有一個分布,在不同的可觀測宇宙中有不同的值。這就是多重宇宙的繪景。


在多重宇宙中,每個宇宙中有不同的宇宙學常數。如果在一個宇宙中,宇宙學常數很大,那麼它的更大的排斥力會過早地導致宇宙加速膨脹,以至於星系、星系團等宇宙結構沒有足夠時間形成,當然就不會有像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出現。宇宙中沒有人類(智慧生命),就不會有人問宇宙學常數有多大這樣的問題。只有在一個宇宙學常數足夠小的宇宙中,星系等結構才得以形成,人類才可能出現,我們才有機會發現我們處於這樣的一個宇宙中。這就是人擇原理。


早在宇宙加速膨脹被發現之前,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Steven Weinberg就利用人擇原理進行推理,得到了宇宙學常數的一個合理的上限值,與目前的觀測值是一致的(人擇推理上限值是觀測值的約100倍,這已經比量子場論的計算結果好太多)。當然,很多人非常不贊同利用人擇原理進行推理的方式,認為這絕不能算是研究科學的方法。這種爭論一直在延續。


人擇原理得以應用的前提是多重宇宙繪景的存在。多重宇宙這一圖景在宇宙學中是非常迷人的,它可以在暴脹理論中以一種很自然的方式產生出來。暴脹描述的是宇宙剛誕生時發生的一個極短暫的過程,在不到10^-30秒的時間內,宇宙的尺寸被這一過程從極度微觀的尺度拉伸到宏觀尺度(約為厘米尺度)。在暴脹過程中,由於量子力學施加影響,在整個宇宙中產生了各種尺度的原始的密度擾動和引力波。這種原始的密度擾動就成為後來宇宙中各種結構形成的種子。目前為止,暴脹理論與宇宙學的各種觀測都是一致的(但如果想以確定的方式驗證該理論則需要探測到原初引力波)。在暴脹宇宙學中有一類模型叫做「永恆暴脹」,它是說宇宙的暴脹一直在持續中,某些區域暴脹停止了,形成類似於我們宇宙的「可觀測宇宙」,但大部分區域一直在持續暴脹,這個永恆持續的暴脹過程產生了無數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可觀測宇宙,它們中的物理學基本常數可能是不同的,這些宇宙組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宇宙系統,即多重宇宙(被稱為「暴脹多重宇宙」)。其實,在超弦理論中也可以得到多重宇宙的圖景。超弦理論的研究發現,存在數量巨大的不同的真空態(數量多達驚人的10^500之巨),每一個真空態對應於一個可觀測宇宙,也形成了一個多重宇宙系統。


永恆暴脹模型產生多重宇宙繪景。這類模型說宇宙的暴脹一直在持續中,某些區域暴脹停止了,形成類似於我們宇宙的「可觀測宇宙」,但大部分區域一直在持續暴脹,這個永恆持續的暴脹過程產生了無數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可觀測宇宙,它們中的物理學基本常數可能是不同的,這些宇宙組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宇宙系統,即多重宇宙(被稱為「暴脹多重宇宙」)。圖片來源:見圖片注釋。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但問題是,如何利用觀測來驗證這樣的多重宇宙圖景?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試圖尋找多重宇宙的觀測證據,認為它或許可以在宇宙微波背景或大尺度結構中留下某種特定的痕迹。這種努力一直在繼續,希望有一天觀測能夠證實或證偽多重宇宙。這將是人類對「天外有天」的深刻認識,是宇宙學的重大突破,也對人擇原理的宇宙學應用提供巨大支持。


暗能量與宇宙的最終命運


在有些人看來,宇宙學常數和暗能量是一個意思。原因主要有兩點:(1)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中允許包含宇宙學常數項,它可以自然地產生排斥性萬有引力,從而可以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現象。(2)從觀測的角度講,在目前的觀測精度下,看起來所有的觀測數據都與宇宙學常數假設是相符的。但是,更主流的觀點認為,宇宙學常數只是暗能量的可能候選者之一,當然它是頭號候選者。正如前面已經討論過的,人們至今無法從理論上理解宇宙學常數為什麼這麼小。這也正是人們試圖尋找宇宙學常數的替代方案的原因之一。


暗能量具有更廣泛的涵義。我們把宇宙中能夠產生負壓強並由此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成分稱為「暗能量」。觀測表明,當前暗能量占宇宙總能量的約70%左右,因此暗能量正在主導宇宙的演化。用w來表示暗能量壓強與密度之比,稱為暗能量狀態方程參數,它是一個負值(在自然單位制下,壓強與密度量綱相同,因此w是一個無量綱的量)。只有在暗能量主導宇宙的演化且w小於-1/3的情況下,宇宙的膨脹才可能發生加速。對於宇宙學常數來說,它的壓強等於能量密度的負值,因此有w=-1。這種能量成分在宇宙演化中始終保持為常數,而其他物質都隨宇宙膨脹而稀釋,因此在未來,在可觀測宇宙中物質會被稀釋殆盡,而宇宙學常數會完全主導宇宙的演化。當宇宙中空無一物,只剩下宇宙學常數(真空能)時,宇宙的演化會呈現指數膨脹的規律,這樣的時空被稱為德西特時空。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除了宇宙學常數之外,人們也在積極考慮暗能量的其他候選者。暗能量也可能源於某種空間分布均勻的能量場(通常認為是標量場,也就是在空間的每一點只有數值而沒有方向的場)。如果暗能量是一種瀰漫在整個宇宙中的均勻的場,那麼它就不可能始終保持為一個常數,而是隨著宇宙的膨脹非常緩慢地發生變化。通常來講,這種標量場的能量密度隨宇宙膨脹而稀釋,但是稀釋得異常緩慢,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模擬了宇宙學常數的效果。這種場被稱為「精質」,其w隨宇宙演化而變化,但始終保持w>-1。


如果w


在遙遠的未來,宇宙終將被暗能量完全統治。如果暗能量是宇宙學常數(w=-1),那麼宇宙的最終命運就是進入到德西特時空,並一直指數膨脹下去。如果暗能量的w大於-1,那麼宇宙還是會永遠膨脹下去,只是膨脹率會低於指數膨脹的情況。如果暗能量的w


總之,宇宙的最終命運完全由暗能量的性質來決定。


暗能量的性質決定了宇宙的最終命運。圖片來源:NASA。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修改愛因斯坦引力


宇宙加速膨脹已被多種觀測證實(超新星、大尺度結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重子聲學振蕩等),這一重大發現也已被授予201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為何會加速膨脹呢?主流的觀點認為是暗能量推動了宇宙加速膨脹。這種觀點隱含的前提條件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宇宙的各個尺度上都是正確的,因而需要在宇宙中考慮額外的暗能量這種神秘力量。還有一種更加激進的觀點,也非常有吸引力,就是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有可能在宇宙學尺度上變得不再正確,需要一定程度的修正才能符合真實情況。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可能是不完備的,不適用於宇宙學尺度。我們需要探索一個更加完備的、超越愛因斯坦的、能夠描述宇宙大尺度情況的新的引力理論。


在目前情況下,並沒有更加深刻的物理學原理來引導我們對愛因斯坦引力理論進行進一步推廣,只能依據宇宙加速膨脹相關的觀測數據構造一些具體的修改引力模型。已經構造出了很多這樣的模型,其中一些確實可以在不需要引入暗能量的情況下得到加速膨脹的宇宙。這些模型不僅需要滿足宇宙學觀測的限制,還要滿足太陽系觀測的限制,畢竟在小尺度下(比如太陽系)廣義相對論是精確成立的。


對於修改引力模型,從某種角度上看,可以認為是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引力疊加上了某種額外的力。這種額外的神秘相互作用被稱為「第五種力」。回想一下,自然界的已知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為: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有沒有超出這四種相互作用的第五種基本相互作用呢?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問題,因此尋找「第五種力」也是人們感興趣的課題之一。按照流行的修改引力模型,物質之間除了正常的由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萬有引力之外,還存在由某種神秘的標量粒子所攜帶的額外的力。這就導致,在這些模型中,宇宙物質結構增長方式與廣義相對論的情況有所不同。這裡,所謂物質結構增長就是指宇宙中的物質匯聚在一起形成諸如星系團之類的大尺度結構。在廣義相對論中(其中包括暗能量),宇宙的不同尺度上的物質的匯聚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在修改引力理論中,在不同的尺度上,物質聚集成團的方式會出現一些差異。


探索廣義相對論的可能的修改方式,或者說,探索一個更加完備的引力理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宇宙加速膨脹為此提供了很好的線索。


測量暗能量


暗能量的性質主要由狀態方程參數w來刻畫,因此解決暗能量問題的一個關鍵步驟是精確測量w。但這非常困難,原因在於w不是直接的觀測量。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暗能量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影響宇宙的膨脹歷史,即宇宙不同時期的膨脹速度(即哈勃參數),但宇宙的膨脹速度也很難直接測量。光子在膨脹的宇宙中穿行,它們所通過的距離跟宇宙的膨脹歷史密切相關,而距離是可以想辦法測量的。我們所看到的星星都是它們很久以前的樣子,這是因為光子從被星星發射到抵達我們的眼睛(探測器)已經旅行了很長時間。由於宇宙一直在膨脹,光的波長被拉長了,其光譜向紅光一端移動。我們用紅移來描述光的波長相對來說被拉伸了多少,它顯示出光子在被發射時宇宙相對於今天的大小,紅移越大,代表光子被發射時所對應的時期越古老,那時的宇宙相對於今天來說也越小。所以,紅移可以用來標記宇宙膨脹的不同時期。如果能夠測量不同紅移的天體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建立起一個距離與紅移的對應關係,這個關係能夠反映出宇宙的膨脹歷史,因為不同的膨脹歷史給出不同的距離-紅移關係。也就是說,利用距離-紅移關係的測量,可以間接地確定暗能量的w。


怎麼測量宇宙學距離呢?典型的方法包括利用所謂的「標準燭光」和「標準尺」。Ia型超新星被認為是一種標準燭光,它們爆發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總量都差不多,因此它們的內稟亮度幾乎是相同的,我們所看到的視亮度只跟每個超新星距離我們的遠近相關(距離越遠,越暗一些,反之亦然),利用這種標準燭光就可以測量距離。重子聲波振蕩則提供了一種標準尺。在極早期的原始宇宙中產生的聲波會以近光速傳播,直至宇宙年齡為38萬年時,宇宙的溫度已足夠低,原子開始形成,這時光壓和引力的競爭終止,聲波也停止傳播。到這個時間點,聲波傳播的距離相當於當前宇宙中的4.8億光年,而這種聲波印記留存在了星系的空間分布中(其實也留存在了宇宙微波背景光子分布中),星系之間略微地傾向於以這個距離匯聚。因此,以某一星係為中心,在半徑為4.8億光年的球殼上分布著更多的星系。從我們的視線方向看過去,以這個尺度為半徑的圓周上可以觀察到更多的星系。這樣,這種星系分布中的聲波印記就為我們測量宇宙學距離提供了一把標準尺。利用標準燭光和標準尺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宇宙學的距離-紅移關係。


Ia型超新星被認為是一種標準燭光,它們的內稟亮度幾乎是相同的,因此測量其視亮度即可推斷出它們的相對距離,從而可有效建立起宇宙學的距離-紅移關係(這代表了宇宙的膨脹歷史)。通過測量宇宙的膨脹歷史可以推斷暗能量的性質。圖片來源:Nature。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暗能量不僅會影響宇宙的膨脹歷史,還會影響宇宙中物質聚集形成結構的歷史。暗能量提供的排斥力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物質聚集在一起,因此如果能夠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測量出物質的聚集度,就可以間接地了解暗能量施加影響的信息。一種方法是利用引力透鏡效應。從遙遠星系發出的光在其旅程中會被沿途所經過的大質量物體(例如星系團)的引力場所彎折,這使得該星系所成的像會有一些扭曲。通過測量許多星系的形狀,可以推測出星系成像扭曲的程度,進而可以推斷出宇宙中物質的聚集情況。還可以通過星系團計數的方法來追蹤物質聚集度的演化。比較距離我們較近(對應於宇宙近期)和距離我們較遠(對應於宇宙早期)的星系團的數量,可以得知物質聚集度如何演化。利用弱引力透鏡和星系團計數的方法,就可以從大尺度結構的角度推斷暗能量的性質。而且,物質聚集度的演化還對引力理論的修改非常敏感,因此這一類觀測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愛因斯坦引力理論是否在大尺度上被修改。


宇宙學的理論模型中不僅僅只包含暗能量的w參數,還包含一些其他的參數,這些參數需要通過觀測數據同時確定。一種觀測方法只能提供某一種觀測量,很難同時精確確定所有參數的取值,而往往只能確定這些參數的某種組合的值。這種現象被稱為宇宙學限制中的參數簡併。要想打破這種參數簡併,確定所有參數的取值,就需要把不同的觀測方法聯合起來。例如,探索暗能量與宇宙加速膨脹的問題,最好把超新星、重子聲波振蕩、弱引力透鏡和星系團計數(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哈勃常數測量等)的觀測方法結合起來考慮。


到目前為止,多數觀測數據所得到的w都與-1是相符的,觀測誤差不超過10%,也就是說,當前的觀測是支持宇宙學常數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其他的暗能量理論方案都已被觀測排除了。事實上,尚有諸多暗能量理論模型在誤差範圍內仍與當前的觀測數據是一致的。而且,對於宇宙學常數模型來說,一些不同的觀測方法看起來似乎有一些矛盾之處,這有可能是觀測的系統誤差造成的,但也可能昭示著暗能量存在演化或者一些未知的因素在理論中被遺漏了。


宇宙學家們正在加倍努力工作,按照計劃,可望在未來十年間將暗能量的測量精度提高100倍。目前,暗能量巡天(DES)項目已經啟動,它已將四種暗能量觀測方法有效結合起來,有望大幅度改進當前的觀測精度。未來十年內將啟動的大型暗能量項目還包括地面望遠鏡項目——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以及空間項目——美國宇航局(NASA)的廣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和歐洲空間局(ESA)的歐幾里得空間計劃(Euclid)。這些暗能量探測計劃有望在宇宙加速膨脹的研究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我們徹底揭開暗能量的謎團,並揭示宇宙的最終命運。


Saul Perlmutter、Brian P. Schmidt和Adam G. Riess,他們因發現宇宙加速膨脹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圖片來源:見圖片注釋。

宇宙的最終命運,究竟是怎樣?這你要問暗能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走地雞和速成雞,究竟吃哪個比較好?
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會怎樣?
為什麼果殼有這樣一群喪心病狂的粉絲?
白板筆+水,讓火柴人動起來!
語言是怎麼影響我們的思維的?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宇宙的命運是什麼?可能被暗能量撕裂!
如果宇宙膨脹不是暗能量主導,那又會是什麼?
我們是怎麼死的?宇宙4種可能終極命運都將毀滅
宇宙未來的命運會是什麼樣?
宇宙命運是什麼?或被暗能量撕裂!
宇宙的終極命運究竟如何?暗能量的謎團究竟何解!
我們是怎麼死的?宇宙的4種終極命運
我們的宇宙或許並非唯一,你能想像多重宇宙是如何的存在嗎?
宇宙的終極命運究竟如何?先解開暗能量的謎團
難以想像!這就是我們的宇宙?
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的真相揭秘:不是你想的那樣
探索宇宙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我們只是細菌?
宇宙中的謎之能量,暗能量到底是什麼?
已知宇宙最終會毀滅,那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些證據能支持宇宙是被人造出來的嗎?我們都活在虛幻裡面嗎?
宇宙終將會毀滅,那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終極追求告訴你
如果宇宙不是現在這樣,人類還能存在嗎?
宇宙是不是一個生命體?仔細想想這些現象,真的細思恐極
暗能量真的是宇宙的黑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