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女兒憶程潛晚年:紅衛兵抄家時都不願掛毛主席像

女兒憶程潛晚年:紅衛兵抄家時都不願掛毛主席像

「文革」中還有一段小小的插曲,是聽一個哥哥說的。由於那時紅衛兵到處抄家,父親的秘書就向父親建議在家裡掛一張毛主席的像,父親說,我是國民黨,為什麼要掛毛主席的像?要掛也是掛孫中山的像。搞得秘書十分為難,後來不知是誰想了一個主意,做了正反兩個鏡框,一邊是毛主席像,一邊是孫中山的像。掛在大客廳里,如有外人來就掛毛主席像,平時翻過來是孫中山像。



女兒憶程潛晚年:紅衛兵抄家時都不願掛毛主席像


父親——生我、養育我、給了我健全的人格和正直品行,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之一,但是當讓我認真的回憶他時,感覺卻是那樣的遙遠、模糊。可仔細審視又覺得在我60年的人生歷程中,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父親去世那年我只有16歲,按照父親的說法我還只是一個「細丫子」。在我的記憶中我和他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對話,雖然共處在一個兩進的四合院內,卻是生活在不同的空間里,接觸真的是少得可憐。儘管如此,那些留存在記憶中的一點一滴仍如滴水穿石般刻骨銘心。


威嚴與慈愛


父親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儘管他對於我們都是慈愛有加的,記得他為了吸引我到他身邊坐坐,常常會拿出一些非常好吃的糖來誘惑我,那是一種裡面有果仁外麵包了一層巧克力的糖,即使是今天也算是非常高級的了。可是我仍然很怕走近他,現在回憶起來他真的是具有一種很強的「場」,那是一種威嚴,一種無形的煞氣。使當時幼小而柔弱的我無法穿透那堵無形的牆,去接近他,了解他。儘管他對我們是那樣的慈祥,那樣的和善,我甚至不記得他對我板過臉。


有一段時期我被分配住在四合院的東廂房,東廂房的盡頭連著一道小的迴廊通向車庫。記得每當父親參加宴會回來,路過我的房間,有時會進來看我,這時他會笑著從他的中山裝口袋裡掏出一個餐巾紙的小包,打開紙包從中拿出一塊小點心放在我的手上。看見我高興的樣子他會表現得十分滿足。

父親喜歡京劇,有時他會帶我去看戲,那時我還小,看戲時最怕看見大花臉,一有大花臉出來我就會嚇得躲到椅子下面,父親為了安慰我,居然也會抱怨京劇真討嫌,為什麼要把人臉畫得這麼亂七八糟,嚇著了他的女兒。當然他是為了安慰我,不是真的認為京劇的臉譜不好。但他對我們的慈愛可見一斑了。可我還是怕他,不敢在他面前亂說亂動的。



女兒憶程潛晚年:紅衛兵抄家時都不願掛毛主席像



小時候父親最喜歡我


當然這只是「據說」,其實所有的孩子父親都喜歡的。我之所以比較特殊是因為我剛出生不久,母親就隨「婦聯」的幹部們到農村去參加土地改革了。聽說當時父親時常抱著我哄我,還常念念有詞地說著:「可憐的丫子啊,這麼小,娘就不在身邊。」在這之前父親很少這樣抱過他的孩子,我想一來是剛解放,當時他比較閑,二來也是母親不在身邊。但不管怎麼說我也許是小時候他抱得最多的孩子吧。

坐在父親身邊吃飯


我們吃飯通常是一家人圍坐在飯廳的一張大圓桌和父親一起進餐,太小的孩子就坐在旁邊的一張小的長方桌上由姨呀(阿姨)帶著吃飯。記得自從我有資格上大圓桌吃飯,通常是被安排在父親的旁邊。這一安排給我留下了兩個後遺症。一個好,一個不那麼好。好的是在後來的歲月里,我常被人誇吃飯很優雅、很有大家風範;不好的是,直到今天,我都不喜歡上桌和家人一起吃飯,只要允許我都會夾了菜跑到屋裡一邊看書或一邊聽收音機一邊吃飯。我也不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怪癖,或許和小時候經常坐在父親身邊用餐,比較拘束和緊張有關。當然這有時也會給我帶來些好處,由於我比較有規矩,比較有吃相,所以有一次在北戴河,毛澤東的家宴,父親就帶了我去。那時我還很小,大約也就六七歲吧。據說家宴後江青很喜歡我,提出要收我做她的乾女兒,這件事我好像還有些印象,當時我以為做乾女兒就是要留在她家,所以哭著拒絕了。主動放棄了做當時的第一夫人的乾女兒的機遇。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父親給我起外號


我在家裡有一個外號叫「十博士」。這是父親給我起的。其實父親雖然威嚴,但骨子裡也是很幽默的。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回憶錄,講抗日戰爭時期父親在洛陽第一戰區時的事,裡面描述了他的幽默與風趣。當時看的時候感覺有些奇怪,但是仔細想來,在他處的戰亂與壓抑的年代,實在是很難有機會表現幽默感的。所以他的幽默也只有藏到骨子裡去,在家裡調侃調侃女兒。「十博士」的由來是:第一,我在姊妹中排行第十;第二,我平素里興趣廣泛,每學一樣東西上手極快,一學就會,但又都淺嘗輒止沒有常性。平時我們與父親接觸很少,不知怎麼讓他發現的,父親給我的這個綽號既有褒貶又帶調侃,同時洞穿了我的人生特質。雖是玩笑但卻十分深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曾罕見地請哪位客人睡自己的硬板床?
毛澤東知毛岸英死訊前已想調他回國:沒進步還退步了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無條件投降72年,真的是心甘情願掛上白旗嗎?恐怕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