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簡史丨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都在這本書里

簡史丨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都在這本書里


歷史大學堂&中信出版社 合作發售





《哈佛中國史》

叢書


20世紀90年代初我到北京參加一次會議時,幸運地發現清史研究專家朱維錚教授也出席了同一會議。在朱老師這一代人中,他可謂極富才學,或許性情也最火爆。對我而言,他還是一位慷慨的良師益友,在我需要之時往往不吝提出明智的建議。我想通過回憶自己與朱老師在北京月壇公園的一次談話來為中國讀者介紹這一套書。當時我倆正散著步,我突然向他袒露心聲,說自己曾數度迷茫——90年代初的我正處於迷茫之中——既然我不是中國人,那當一名中國歷史學家到底有什麼意義。我雖然能夠像朱老師那樣閱讀第一手文獻,但還是極度渴求擁有他那般理解中文文獻的本能。到底怎樣我才能像理解自己的母文化那般,更真切地理解中國呢?



朱老師做了這樣一個比喻來回答我的問題:「你想像中國是一個僅有一扇窗戶的房間。我坐在房間裡面,屋裡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在房間外頭,只能透過窗戶看見屋裡的景象。我可以告訴你屋內的每一個細節,但無法告訴你房間所處的位置。這一點只有你才能告訴我。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歷史研究需要外國學者。」




朱老師或許對中國同事們的研究局限多有責備,但對那些願意付出真正的努力來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則往往慷慨相助。他相信,我們的確能夠帶來些什麼,而且我們擁有一種中國人無法依靠自身開闢出的觀察視角,因為我們對中國的觀察受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經驗影響,而這些經驗是中國人所沒有的。聽他說著,我不禁想起了明朝時的一句俗語:中國人用兩隻眼睛觀察世界,歐洲人只用一隻眼,其他地方的人則都是瞎子。我相信,朱老師是覺得他這一代的中國學者只睜開了一隻眼,而外國歷史學者正好為他們提供了第二隻眼睛。


——《哈佛中國史》主編卜正民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里說,但凡是自稱知識水平線以上的國民,必然對本國已往的歷史應略有所知,否則最多算一個有知識的人,而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但目前來說,《劍橋中國史》尚未完成,並且體量過大,不太適合一般讀者。呂思勉老師的《中國通史》在國內作家裡堪稱經典,但篇幅略嫌簡短,且略受整個意識形態環境影響,讀起來不甚爽利。




一部通貫上下而又分量適中的中國通史正缺位,

直到這部打磨十年的哈佛大學出版社鎮社之寶橫空出世!









本書上架沒幾天,預售已過萬冊,銷售排名輕鬆進入前列,也代表了讀者的認可度吧。本書質量好,顏值還高,喝的洋墨水,又熟稔中國歷史,著實難得。








  • 關鍵詞一:

    史觀既正



這套中國史讀物傾盡十年之功,

萃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新的中國史研究成果

,以全球史視野、多學科學識顛覆傳統中國史敘述模式,全面涉及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氣候學、環境史、醫療史、性別史、城市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

堪稱21世紀史學研究的新典範






絲路上的粟特人


比如在秦漢卷中,不僅展示

了秦漢女性

在宗族組織和社會生活中的狀況,而且討論了女性在政治權力角逐中的作用;

在宋卷中,運用考古、圖像與邊緣文獻講述有關

衛生、裝扮、保健與福利

的情況,比過去通史提供了更加立體和生動的宋代生活場景;

在元明卷中,「

小冰河時代

」這一因素貫串了整個13世紀至16世紀的中國歷史,令人大開眼界。



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 關鍵詞二:作者頂尖








《哈佛中國史》叢書的作者陣容可謂權威,

幾位頂尖漢學家各司其所長


領銜主編的卜正民教授(上圖左),是享譽全球漢學界的史學大家,擅長以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細節和極具感染力的敘事風格講述元明史;


陸威儀(上圖右)為斯坦福大學李國鼎中華文化講座教授,憑一己之力完成秦漢、南北朝和唐朝三卷;








迪特·庫恩(上圖左)專長於宋代物質文化史、科技史和藝術史,在世界漢學界享有盛名;


羅威廉(上圖右)所作「清卷」被譽為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必讀的通俗佳作。








  • 關鍵詞三:

    這套書為何能說是經典之作





01.《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

它把秦漢放在世界史、中國史的整體視野中觀察,較為全面系統地描述了秦漢歷史的概貌與演變。陸威儀教授把目光深入到了歷史的內部,用自己的體驗與理論,而非「早已建構出的歷史敘述」體系,在各個專題中表達了自己不少獨特的見解。




02.《分裂的帝國:南北朝》

講述漢朝崩潰到隋朝統一之間四百年的歷史,與中國和日本最常見的通史型著作不同的是,政治史所佔篇幅有限,而且這有限的篇幅也重在講述引起政治變動的結構性因素的發展,歷史解釋的思想性因素被放在優先位置。







03.《世界性的帝國:唐朝》

通過對唐代政治、經濟、軍事、地理、城市、鄉村、宗族、宗教、文化以及外部世界等方面的具體描繪,以生動的事例向讀者展現了中國古代高峰期異彩紛呈的恢弘畫卷。




0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

可以說是中國讀者讀到的第一部較為全面反映西方學界對宋代歷史認識的著作。這部出自西方學人的書卻力圖回到傳統中國的認知上,亦即探究宋代歷史是如何在儒家思想統領、影響下踐行和發展的。單就域外學者努力解析中國文化密碼,儘力還原一個真實的宋朝而言。








05.《掙扎的帝國:元與明》

不僅有著精緻的結構,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啟發性,以及強烈的現實關懷。卜正民教授強調了一個時代掙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風雲際會、民族遷徙鬥爭殺戮的背後,全社會(不只是中原農業文明群體)統統屈服、受制於環境變遷,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討與努力。




06.《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

讀者閱讀此書時,既可以發現他個人對清史的獨特看法,也可以了解到海內外清史研究者的重要觀點。特別是如何以一種較小的篇幅,雅俗共賞、夾敘夾議地展現大清一代的歷史全貌,是我們中國的學者需要學習的。













  • 關鍵詞四:

    書寫通俗



《哈佛中國史》叢書是專為普通讀者撰寫,語言生動活潑,文風簡明精悍,結構精緻合理,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是一套寫給大眾讀者的權威、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

全書共六卷,分秦漢、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個時代分野,上迄秦朝統一,下至清朝終結,以一種新鮮、緊湊、好讀的方式涵蓋了公元前2世紀至20世紀初期中國古代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進程。通貫上下,分量適中,權威詳盡,獲贊「

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


不光如此,與煌煌十餘卷、內容專深、多位作者合力撰寫一卷的《劍橋中國史》不同,

《哈佛中國史》每個斷代均由一位學者一氣呵成,文風通貫,渾然一體

,顯然對普通讀者更友好。




哈佛中國史








  • 關鍵詞五:權威正典



4位國際頂尖漢學家傾10年之功寫就的《哈佛中國史》代表著50年來世界中國史研究的全新成果,被譽為「

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

《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美國歷史評論》《亞洲研究》等近百家媒體爭相報道。

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華盛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數十所著名學府,更是

將這套叢書指定為中國歷史課程的教科書或參考書


哈佛大學教授包弼德、史樂民,劍橋大學教授麥大維,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等

多位世界知名漢學家一致稱讚

。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張帆、趙世瑜,清華大學教授李伯重、張新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子今、夏明方在內的

20位一流中國歷史學家,也對這套叢書讚譽有加,葛兆光教授做序推薦









  • 關鍵詞六:裝幀精美




套盒工藝:

300克牛皮紙,四色印刷,包裹內函,可自然展開為一整張紙,設計獨特






函套工藝:

3毫米加厚荷蘭板,承重力強,外層為灰色連珠文裱糊,圖案燙金,典雅大方






書籍工藝:

精裝,燙金,潘通墨,內殼燙白,內文紙選用80克太陽純質,質感十足





《哈佛中國史》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代表世界中國史研究水準的21世紀全新中國通史,反映了50年來世界上中國史的全新研究成果。




如果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劍橋中國史》是由多位專家共同撰寫的、專業性很強的通史,那麼,《哈佛中國史》每個斷代均由一位學者獨立撰寫而成,文風通貫,定位和風格更接近日本講談社出版的10卷本《中國的歷史》。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學堂優品,

立即購買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人物 | 民國紅顏錄,最後看到趙四小姐的真容,我震驚了
探究 | 劉禪為什麼輕易地投降曹魏,逃亡不行嗎?
史上最早的特務機構,竟是由這位最會打仗皇帝所創立丨古代特務組織大揭秘系列
美文 | 從前的書信,連常用語都那麼美
人物 | 歷史上最能忍的國君,為了復國連屎都敢嘗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都在這本書里
精品丨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都在這本書里
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史秘,全都在這裡
精品 | 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史秘,全都在這裡
簡史丨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史秘,全被這幾個老外寫透了
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史秘,全被這幾個老外寫透了
明朝享國276年,有一位皇帝的年號使用了270多年,直到清朝滅亡
年僅67歲卻是清朝唯一歷經四朝的皇貴妃,去世94天後大清滅亡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清朝5大貴族姓氏都去哪了?
中東的一個窮國,6000年文明僅次華夏,幾近滅亡
中國第一奇書,預測了2000年的歷史,還預測到日本的滅亡!
1793年,此人第一次來中國見乾隆,結果預見清朝的滅亡!
滅亡300多年的大明朝,遺民居然還在
1793年,一個英國人朝見了一次乾隆,就預見了清朝的滅亡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兵都去哪了?有一支軍隊堅持到了1987年
元朝滅亡在南宋百姓,中國古代二百年政權的50年與70年一關
數萬明軍,佔據清朝腹地20座縣城,明朝滅亡20年還在堅持抗清
清朝都已經滅亡120年了,這個地方的人還在剃髮紀念大明朝
1908年至1909年大清滅亡前的濟南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