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皇室殘忍的殉葬!

明代皇室殘忍的殉葬!

春秋以後,人殉的事情不多見,但秦始皇死時又有上萬名宮女和工匠被逼殉葬。強迫女性殉葬的制度萌芽于氏族社會末期。進入奴隸社會後,女奴隸和男奴隸一樣被大量殺殉或生殉。



明代皇室殘忍的殉葬!


明初殉葬制度死灰復燃


強迫女性殉葬的制度萌芽于氏族社會末期。進入奴隸社會後,女奴隸和男奴隸一樣被大量殺殉或生殉。殷墟卜辭中有殺殉女奴的記載。婦女殉葬者中也有墓主的妻妾。《西京雜記》卷六記載:「幽王(周幽王)冢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拔除丈余深,乃得雲母深尺余。見百餘屍縱橫相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春秋以後,人殉的事情不多見,但秦始皇死時又有上萬名宮女和工匠被逼殉葬。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但這種制度秦漢之後基本就消失了。《漢武故事》中曾記載皇帝死後嬪妃守陵之事:「常所幸御,葬畢悉居茂陵。上自婕妤以下二百餘人,幸之如平生,而旁人不得見也。光聞之,更出宮人,增為五百。」不過這是守陵而非殉葬。但在明朝初期,又都再次出現了嬪妃殉葬的制度。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時期,人殉是皇室公開的慣例,死於殉葬的嬪妃,總數達幾百人之多。


五個皇帝陪進去近百嬪妃

明太祖死後,共陪葬及殉葬40個嬪妃,除了兩個死在太祖之前,最後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餘38人都是殉葬而死。給成祖殉葬的嬪妃人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明會典》的16人,一種是朝鮮的《李朝實錄》的三十餘人。仁宗死後有五個妃子殉葬,分別為:貴妃郭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和充妃黃氏。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種說法認為殉葬人數是七個;不過從《明史·后妃傳一》最後的加謚名單來看,又可能是十人。至於景帝,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



明代皇室殘忍的殉葬!



五個皇帝加起來,殉葬嬪妃總數在一百人左右。這些殉葬的嬪妃,多數沒有子女或者地位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說中,只有一人生前為妃,其餘的生前不過是宮女罷了。不過也有例外。給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經是貴妃,並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標準」。所以《野獲編補遺》中感嘆說:「貴妃……例不當殉,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這種「自願」的現象還真是絕無僅有。


集體自殺朝鮮女子命喪他鄉

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縊、絕食,具體過程鮮見於正史。不過朝鮮《李朝實錄》中詳細記載了給成祖殉葬的嬪妃集體從殉過程。被挑選出來殉葬的宮女嬪妃共三十餘人。集體「自殺」那天,是明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戊午。先讓她們在殿外用餐,吃完後帶到殿內,彼時「哭聲震殿閣」。殿內放了三十多張「小木床」,這些即將赴死的妃嬪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們的頭頂上方是已經準備好的繩子,末端結圈,「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在這三十多個人中,有兩個是朝鮮進獻的女子,一為韓氏,身份大概是宮女;一為崔氏,封號「美人」。上殿之後,仁宗親自進來與她們「辭決」,韓氏突然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仁宗放她回國,因為家裡還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可是仁宗不為所動,最終這兩個朝鮮女子只能在異國他鄉命歸黃泉。韓氏臨死時,她的乳母就在一旁送別,韓氏回頭對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話還沒說完,腳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轉瞬之間,三十多個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弔死。


殉葬的「報酬」———朝天女戶


為了對這些殉葬人有所補償,下一任皇帝多半會給她們及她們的親戚一些好處。最常見的是追贈謚號,表彰其行。比如宣宗死後,「嬪何氏、趙氏、吳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諸氏、李氏、何氏皆從死。正統元年,皆追加贈謚。冊文曰:『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而且「歲時侑食於本陵之享殿,俱得標名沾祭」,也就是可以分得皇帝的一點「香火」。至於其親戚,有時也能得到優恤。有一首明宮詞這樣寫道:「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澤常憂雨露偏。


龍馭上賓初進爵,可憐女戶盡朝天。」這首詞中所提到的「朝天女戶」就是得到優恤的殉葬者家屬。《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這些人多為殉葬婦人的父親或兄弟,他們的「朝天女戶」的身份還是世襲的。不過這種優待究竟持續了多久,很難斷定。


明代皇室殘忍的殉葬!



明英宗為什麼要廢除殉葬


在明朝皇帝之中,英宗朱祁鎮是公認的沒有建樹的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九歲登基,短短38年的生命之中,經歷了被也先擄去的「土木之變」,兩次當皇帝,一次當太上皇,一生都受制於人。當景泰帝去世時,他還安排了給他殉葬的嬪妃,似乎也沒有要取消殉葬的意思。可到自己臨終時,卻作出這樣一個決定,這跟周憲王朱有燉有一定的關係。周憲王朱有燉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死於正統四年,死時沒有孩子。他死之前,通過某種途徑向英宗表達了死後喪事從儉、不需要殉葬的意思。

英宗對此事非常重視。朱有燉死後,英宗親自下旨給其弟朱有爝,說起這段往事,並囑咐他「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可惜的是,詔書下得遲了,朱有爝已經按照定製,命令哥哥的「妃鞏氏、夫人施氏、歐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皆殉死」了。英宗無奈,只能表彰她們的「貞烈」、「貞順」。大概是受了此事的影響,1464年2月22日,明英宗臨終時作出了一個決定:從他開始,廢除這種制度。他的繼任皇帝憲宗在臨終前也再一次強調不要殉葬,以表達對先帝決定的尊重。兩代皇帝的堅持執行,終於給明初以來的人殉制度畫上了句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爾古雷 的精彩文章:

相煎何太急!細數那些殺兄奪嫡的皇帝
出師未捷身先死:熱血忠魂的北伐名將
戰國馬陵之戰:龐涓兵敗自刎真相
大明救世宰相於謙:何以被冤死?
天子守國門:崇禎帝不肯遷都 弔死煤山

TAG:王爾古雷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皇帝為啥愛吃老鼠——明代皇室御膳趣聞
難以啟齒的皇室秘密,末代皇帝竟讓後宮妃子守活寡
滿清皇室羞於啟齒的黑歷史,同治皇帝死狀極慘!
古代人上完廁所怎麼擦?清朝皇帝很奢侈,法國皇室太噁心!
古代的皇室為什麼不直接用宮女來代替太監呢?
中国古代皇室血统的姓氏,有你吗?
皇姑寺與明清皇室是什麼關係?
從牢房中走出來的一代明君,漢朝皇室的孤兒皇帝
想做現代「王妃」?你得懂得並遵守這些基本的皇室禮儀!
古代皇家稱謂的出處,皇帝、陛下、太上皇等皇室稱謂的由來
西漢皇室發生的荒唐事:舅舅皇帝娶了親外甥女做皇后!
清朝奇葩侍寢制度,導致愛新覺羅氏皇室血脈凋零,皇帝溥儀絕後!
為什麼古代喜歡雇奶娘,不單為彰顯身份,清朝皇室的原因比較殘忍
清代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朱三太子究竟是不是明代皇室血脈?
明朝末代皇室,為什麼放棄儒家,改信天主教?
漢宣帝和結髮妻子許平君:皇室里難得的真情實感
清朝皇室後代的現代生活
新朝滅亡後,為什麼王莽的頭顱被歷代皇室收藏
奪弟媳、淫庶母、霸兒媳,史上最昌盛朝代,皇室荒亂卻空前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