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鄭永華: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鄭永華: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鄭永華: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求邱祖同款浩然巾

PDF文檔轉換可能出現文字錯誤,敬請見諒


摘要:在長期的醞釀、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北京民俗與中國土生土長的制度化宗教——道教發生了互生互動的密切聯繫,在很多方面都體現出道教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道教民俗。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白雲觀「燕九節」,是京城非常重要的道教民俗之一。自元代中後期以來,「燕九節」歷經流變與傳衍,不僅在北京傳承悠久,在全國也不乏影響。


關鍵詞:道教民俗,燕九節,白雲觀


作者:鄭永華,北京社科院歷史所

《宗教學研究》,2010年03期

鄭永華: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


——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宗教民俗是傳統民眾教化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基層的和諧與穩定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宗教學、民俗學、歷史學諸學科都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在長期的醞釀、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北京民俗與中國土生土長的制度化宗教 ——道教發生了互生互動的密切聯繫,很多方面都體現出道教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道教民俗。它們不僅在北京傳承悠久,在全國範圍內也不乏影響,白雲觀「燕九節」道教民俗即其中之一。本文試對此略做剖析,以為拋磚引玉之舉。



「燕九節」,即每年正月十九日群游南城白雲觀,是北京一年中盛大的歲時民俗,更是北京最重要的道教民俗。白雲觀位於京城西便門外,是北京地區最著名的道觀。其前身為唐代開元年間所建天長觀,此後屢廢屢興,金大定年間重建,改稱「十方大天長觀」,泰和年間再建稱太極宮。自唐至遼、金,一直是華北地區的重要道觀之一,影響逐漸擴大,信眾不斷增加。但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燕九節」由一觀之慶典,衍變而成為全城民眾廣泛參與的道教民俗,則是元朝建立前後之事。此前,道教全真派領袖丘處機得到蒙古成吉思汗寵重,自雪山東返後入主燕京太極宮,後又經御賜改太極宮名為長春宮,並對其大加整修,使其在民眾間的影響日益擴大,全真教也因此得到迅速發展。丘處機死後,其門人尹志平等在長春宮東側修建白雲觀,在觀內營建處順堂以藏其師長春真人之遺蛻,「白雲觀」從此知名遐邇,並逐漸成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由於丘處機在全真道中的特殊地位,每逢正月十九丘處機誕辰紀念日,白雲觀都會按期舉辦大型齋醮儀式,附近信眾民人也多於此日前來燒香祈福。積久相沿,最終發展成為一項舉城參與的民俗活動,並成為北京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燕九節。


「燕九節」形成於何時,迄今未見明確的史料。晚清時有人提及,「都門正月十九,群游西頂白雲觀以謁長春真人丘處機,名曰燕九。自元迄今,習俗相沿」。將白雲觀視為北京的「西頂」,當屬傳聞不確,但將燕九節上溯到元代,並稱其歷經明、清而長盛不衰,卻是符合實際的。早在明代就有人說過,「(丘)真人生於金皇統八年戊辰正月十九日,自元以來曆數百禩,京畿黎庶每於是日致漿祠下,不啻歸市」。更有元代的地方志書為證:「至 (正月) 十九日,都城人謂之燕九節。傾城士女曳竹杖,俱往南城長春宮、白雲觀宮觀,蕆揚法事、燒香,縱情宴玩,以為盛節,猶有昔日風紀。」可見「燕九節」之名,在元代即已正式出現,並成為大都一項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據此或可大致推測,「燕九節」之道教民俗活動,在丘處機葬入白雲觀後不久即開始萌芽,此後隨著大都全真教的發展逐漸興起,至元中後期已頗具規模與影響。


入明以後,北京「燕九節」民俗很快重新走向繁盛。明初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下元大都後,命毀其宮室,改稱北平,而長春宮也在元末兵燹中損毀嚴重,「燕九節」短期內或曾受到影響,但其衰落的時間並不太長。洪武二十七年,當時分封北平的燕王朱棣,以長春宮東側殘存的白雲觀為中心,「命中官董工,重建前後二殿、廊廡廚庫,及道侶藏修之室」。整修擴建的白雲觀落成於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十九日,「適真人降誕之辰」,燕王朱棣親自駕臨,並降香瞻禮。次年正月十九日,時為燕世子的朱高熾「亦詣觀瞻禮」。於此可見,明初洪武年間每年正月十九日丘處機誕日,已明確作為白雲觀最重要的紀念日,並得到了新朝統治者的認可與扶持,因而遺風相傳的「燕九節」,也應當很快得到恢復,並有所發展。

由於明初長春宮已遂成廢墟,「燕九節」民俗活動便由元代以長春宮、白雲觀並重,轉而專以白雲觀為核心。「靖難之役」後,明朝都城北遷,白雲觀上升為「首善之區」的重要道觀,與明代中樞的關係更為密切。宣德、正統、景泰 、弘治、嘉靖諸朝,白雲觀累經朝廷及中貴、大僚等修葺、構建後,「壯麗宏傳(偉), 雖章華阿閣弗如也。矧左拱天府,右控西山,南帶蘆溝,北枕西湖,登臨瞻顧間,氣象萬千,閬風披拂,即蓬萊之真境,未必過之」。白雲觀在京師民眾中的影響隨之大大增加,」燕九節」更加繁榮。時人載稱,」自元迨今,曆數百禩,京畿黎庶,奠漿祠下,如歸市然,無非真人清風高致印於人心也」。又稱「至今都城人及期謁款轂擊肩摩頂,四方羽士亦來聚舍 (會 ?), 談葆煉之術者無慮以千數,俗謂宴邱雲。」 《長安客話》 則載「至於冶郎游女,紛紜雜沓,則又謔浪無忌,恬然不以為怪也。京師人謂之燕九節」,並錄潘之恆所作六言紀實詩,足見當日盛況:


燕市重逢燕九,春遊載選春朝。寒城旭日初麗,暖谷微陽欲嬌。公子高褰錦幛,侍中齊插金貂。書傳海外青鳥,箭落風前皁雕。翟茀煙塵驟合,馬蹏冰雪全消。張羅釋兔求雉,投博呼盧得梟。劍說荊卿匕首,舞憐蠻女纖腰。鬧蛾人勝爭貼,怖鴿天花亂飄。台上試聽簫史,峰頭方架王喬。寶幢星斗斜掛,仙樂雲璈碎敲。高輔少年任俠,倡樓大道相邀。寄言洛社豪舉,莫笑春光不饒。


明代「燕九節」已出現了多種稱謂。除多數記為「燕九」之外,又作「宴丘」:「今都人正月十九,致酹祠下,遊冶紛沓,走馬蒲博,謂之』燕九節』,又曰 ` 宴丘 「;又作「耍燕九」:「(正月)十九日集白雲觀,曰耍燕九,彈射走馬焉。」或作「煙九」、「耍煙九」,以及「淹九」,甚至附會為「閹邱」:「京師正月燈市,例以十八日收燈,城中遊冶頓寂。至次日,都中士女,傾國出城西郊所謂白雲觀者,聯袂嬉遊,席地布飲,都人名為耍煙九。意以為火樹星橋甫收聲采,而以煙火得名耳。既見之友人柬中稱為淹九,或雲燈事闌珊,未忍遽舍,取淹留之義,似亦近之。既得之都下耆舊則雲,全真道人邱元清,以是日就閹,故名閹九。……聞京都無賴,亦有趁此時腐其童稚者。則閹九之說,亦似不妄。」11凡此等等,基本上屬音同字不同。這種情況,大概是「燕九節」流傳過程中由於民間口耳相傳所致,乃是明代「燕九節」的影響在不同階層、不同地區間逐步擴大的結果。


清代北京再次成為大一統封建王朝的都城,輦彀之下的白雲觀也繼續得到最高統治者的青睞。其中以康熙、乾隆兩朝為最。據記載,「今我朝康熙四十五年,見其地基太狹,則易隙地以廣之,峻其周垣,樹植嘉木為蔭,規模闊大」12。又載,「本朝乾隆二十一年、五十二年,兩次敕修,有聖祖及今上御筆書額,並御制碑。又真人像前有木缽一,乃刳木癭為之,上廣下狹,可容五斗,內塗以金,恭刻皇上御制詩其中」13。在皇家內廷的扶持下,白雲觀香火繼續鼎盛,「燕九節」之俗亦不減明朝。清初康熙年間「燕九」民俗就已頗為盛行,時人稱:「京師以正月十九日為燕九之會。相傳元時丘長春於此日仙去,至今遠近道流皆於此日聚城西白雲觀。觀即長春修鍊處也。車騎如雲,遊人紛沓,上自王公貴戚,下至輿隸販夫,無不畢集,庶幾一遇仙真焉。」14 詞人騷客更多有句記之,其中一首即說到:「人間天上煙雲隔,何事香塵滿南陌。長春修鍊白雲多,長春去後年年客。」15

京都「燕九」民俗盛況,沿至清代中後期。乾隆帝曾特意提到:」都人以處機之生正月十九日,集賽祠下,謂之宴邱,亦曰燕九,都京浩穰,沿為節俗。」16 後人亦稱:白雲觀「祀元長春真人邱處機,正月十九都人游此,名燕九節」71。隨著其影響的日浸月侵,白雲觀廟會的時間逐漸加長,參與「燕九節」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史料記載,「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開廟十九日。遊人絡繹,車馬奔騰,至十九日為尤盛,謂之 `會神仙 「18。又稱「十八、九兩日為燕九節,遊人最多之期,廟西垣外有走馬場,半月之間,逐日比賽」19。甚至說白雲觀「其地清幽絕倫,世外桃源。歲首十九日,車塵馬跡,絡繹不絕,於是幽壑而成人海矣,厥名燕邱會,與元旦之廠甸、上元之觀燈,同稱上林盛舉」20。晚清光緒年間,有御史奏稱白雲觀「每年正月十五至二十等日興舉大會,男女雜沓,舉國若狂」,又有「會神仙」等,請求查禁21。清廷據此下令:「僧道造言惑眾,及婦女入廟燒香,均干例禁,嗣後著該管地方官司嚴行禁止。其餘京城內外各寺觀,如有燒香賽會與此相類者,亦著隨時查禁,以端風化而正人心。」22連清代最高統治者都不得不專門下令予以干涉,從另一側面反映出京城「燕九節」在晚清時之火暴。


迨至民國年間,北京屢受政治變遷之影響,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又發布「神祠存廢標準」,道教頗受打擊,白雲觀也受到影響,但北京「燕九節」之俗卻餘音未了,仍時有進行。特別是在相對平靜的年份,活動規模仍然可觀。成於清末民初的史料中提到,「按 `燕九 原是邱真人的生誕,是日在白雲觀開賀。……傳流至今,仍為各界所歡迎。……每年一到正月十九,遊人異常踴躍,高等者或放堂,或出善會,苦其碼子只好摸摸石猴兒,中等人稍有餘資,還可以打打金錢眼」23。1935年初版的 《舊都文物略》 也記載:「都人以處機真人生於正月十九日,是日,少長咸集,游騎雜沓,車馬駢闐,謂之宴邱,亦曰燕九節。」24 《北京市志稿》 則引《北京車酋軒錄》稱,「白雲觀,每屬舊曆元旦,輒開廟以招遊人,至二十日而畢,士女摩肩接轂,比之廠甸殆猶過之」25。故時人感嘆說:「夫都門之古廟多矣,如護國寺、白塔寺等皆頹敗不堪,神像殘剝,荊棘叢生,而此觀獨巍峨壯麗,未改舊觀。香煙裊裊,鐘磬鏗鏘,且每屆新正遊人絡繹。夫同為數百年之古廟,同在首都範圍之內,規模相埒,古迹俱全,豈亦有幸有不幸歟?」26


鄭永華: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北京「燕九節」含有多項道教民俗內容,並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增衍。「會神仙」是「燕九」民俗中影響最大的活動。《帝京景物略》記載:「相傳是日真人必來,或化冠紳,或化游士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結圜松下,冀幸一遇之。」27說明「燕九節神仙下界」之說,至遲在明代中後期已經初步形成並逐漸傳播開來。清代以後,其說在民眾中的影響又不斷擴大。清初孔尚任等人賦詩為紀,首篇即云:」春霄過了春燈滅,剩有燕京煙九節。才走星橋又步雲,真仙不遇心如結。」28嘉慶年間亦有「竹枝詞」謂:「才過元宵未數天,白雲觀里會神仙。沿途多少真人降,個個真人只要錢。」並註明「正月十九日,俗言神仙必降白雲觀」29。略可見傳說之不衰。有人還繪聲繪色地渲染說:「昔年實有真仙溷跡其中,而人莫之識,或施符水治人疾病,或人偶為不善而猶可勸化者,常現身說法,以儆愚蒙。」30關於白雲觀神仙降臨日期,原來多記為十九日,後來又說是在前一夕深夜。至民國年間,「十八日為會神仙之日,白雲觀內最有趣味最熱鬧的一天,俗傳是夕,必有神仙下降。神仙們,照集神仙大成的中國的人的說法,向來是不輕易現露本相的。他們下臨人世的時候,或化為縉紳,或化為乞丐,或變成老嫗,或變成童稚,唯有緣者能遇之。這晚,神仙們也不會例外。雖然到現在還沒有人知道到底變化成什麼人物,一般迷信男女,和不迷信男女,如富室妾姬、紈絝子弟、下等痞氓,率宿於觀中,徹夜不眠。有的在床上輾轉反側,有的在各偏僻地點藏躲,期與神仙一晤,謂之會神仙。有些老道們喜作狂態奇行,假冒神仙,以釣眾愚」31。十八日夜白雲觀「會神仙」之俗風行一時,規模甚至有超過十九日「燕九」正期之勢。


「窩風橋打金錢眼」,是「燕九節」又一項膾炙人口的民俗。觀志記載白雲觀「窩風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此後常有清修道士靜坐橋下,「京都人素有在此 ` 打金錢眼" 的習俗趣事」32。以此推之,「打金錢眼」之俗形成於康熙四十五年之後。但追溯其源,似在此之前已經出現。因康熙癸酉即三十二年已有詩記稱:」荷裳芰制道人身,趺坐蒲團不動唇。撒遍金錢叩丹訣,垂頭個個是長春」,可能即與其後相傳的「打金錢眼」之俗頗有關係33。而到康熙中後期之後,「打金錢眼」很快即發展成為白雲觀內一項頗具影響的民俗活動。清代「窩風橋」原本是由粗陋石塊砌成的,較為低矮,規模也小。民國年間經觀中道士募資擴建,新而大之,成為觀內一處有名的景緻,參與其俗的民眾也隨之增加 34。史料有記:「橋下懸一銅錢,其大愈盎。凡人祀神畢,皆於橋欄杆上擲錢,如中其孔,則大利市。中與不中,均無下拾之蹊級。十日閉會,而阿堵盈萬,則為道人終歲之儲。」35有人認為這不過是觀內道士斂聚金錢的手段,但有所祈求者如祈求財運的商人,以及爭強好勝者,是不會吝嗇幾文或十幾文銅錢的。有詩記云:」白雲觀里會神仙,綠女紅男席地眠。我不求仙占吉利,窩風橋下擲銅錢。」36又云:「王孫走馬著先鞭,富室施齋結善緣。更有美人占幸運,爭舒玉臂打金錢。」37略見其風之盛。


「燕九節」中還有「摸猴」與「尋猴」、「騎毛驢逛白雲觀」等民俗,並由於口耳相傳而出現了混融的內容。民國年間有記載稱,「廟門的兩旁楣上雕上一對石猴,有人說摸了石猴身體的哪一部分,就可以醫好自己身體哪一部分的病」38。又說廟門左首的石猴也有送子的神奇功效,「若是缺乏子嗣的婦女們可以偷偷摸摸把那猴兒的生殖器摩一下,就可以得著早生貴子的靈效,所以那隻石猴都被遊人給摩亮了。這個媽媽經的威力真是不小」39。凡此等等。


除此之外,玉器會館「施饅首」也是白雲觀獨特的道教民俗。明清時期會館組織在北京逐漸興起,其中由同業商人主持建立的業緣商館開始在北京的民俗活動中嶄露頭角。玉器業商人因以全真道士丘處機為行業祖師,於是在每年的「燕九節」期間,都要將會員召集到白雲觀內舉行隆重的拜祭儀式,並舉辦「施放饅首」的大型活動 40。史料記載,「自乾隆五十四年玉行首事徐君國英等,約會同人,在本觀創立布施善會,嗣是例年正月十八日,舉行拖 (施)放饅首,並於翌日焚香獻祭,普結善緣,以答神佑,迨 (迄) 二百餘年不輟」41。可見此俗始於清乾隆末年,一直持續到民國年間,二百多年裡迄未間斷。


鄭永華:剩有燕京煙九節,白雲觀里會神仙——北京傳統道教民俗之一



自元代以來,「燕九節」就是北京「萬人空巷」的重要道教民俗,極大地影響了京城民眾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但到1949年之後,其因被新生的人民政權歸於「舊俗」而停止舉辦。1987年春節期間,白雲觀獲准重新舉辦傳統廟會,然其時間僅延續至正月初五、初六日,而初八日「順星」及十九日「燕九節」等與京城民俗密切相關的道教活動,「則由白雲觀獨自分別舉辦」42,故「燕九節」遺風並未完全恢復。但每年春節白雲觀廟會期間日趨旺盛的人群,似仍以其獨特的方式展示著北京這一重要道教民俗的頑強生命力。事實上,自元初丘處機葬入白雲觀處順堂,一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燕九」道教民俗在北京前後相沿七百多年,其影響絕非短期內即會完全消失。同時,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燕九節」不僅限於北京城區與近郊,其影響也逐步向四周浸潤。如京城東北的順義,即有在本地過「燕九節」的民俗。地方志記載,」(正月)十九日,戚里攜酒肴于山巔處相邀,謂之 `煙九 ,即踵都門白雲觀之意」43。這一習俗亦見於北京西南的良鄉即今房山等地。康熙年間有記載稱,「十九日 ` 燕九節 ,士民郊飲,有馬者馳騁為樂」44。於此尚不能明確其過節是在本地,還是前赴白雲觀。但此後又有史料稱,「燕九,正月初九日及十九日,士民爭往城西留台尖登高,謂之 `逛燕九 。四鄉登高之俗亦然」45。可見良鄉人,同樣已將燕九節「本地化」,其主要活動,也為郊飲與登高等地域民俗替代。


北京「燕九節」餘風所及,不僅浸及京城四周,還被都人帶到遙遠的他鄉。清代廣州人即於是日結夥遊覽城內道觀三元宮,並舉行各種活動,當地人有詩為記:「淺碧稠青拂不開,紅棉花里現樓台。胡麻一飯清涼界,為訪長春燕九來。」作者樊封還註明,「都門正月十九,群游西頂白雲觀以謁長春真人邱處機,名曰燕九。自元迄今,習俗相沿。兩藩將軍卒將北產,於是日共登三元宮以當燕九,香車寶馬,絡聯若雲」。可見廣州這一民俗,為清初南遷駐軍所帶來,雖「撤藩後,此風稍息」,但至清末猶賡續未斷46。此中緣由,與清代廣東道教全真派較正一派相對強勢,尤其是康熙末年自稱系邱長春十一代孫的曾一貫先後主持沖虛、黃龍、白鶴、九天、酥醪等五觀,又門徒相繼的狀況或有關係。自元代以來,尤其是經清代王常月的復興之後,全真龍門派有一枝獨秀之勢,主祀「丘祖」的宮觀遍及全國。或者正是如此,北京「燕九節」之民俗因而不僅僅限於京師左近。其分布之廣,影響之深,迄今似尚未引起關注,頗有待於學界繼續探討。


(責任編輯:無邑)


1綜合性研究,參見張橋貴:《宗教民俗學芻議》,《宗教學研究》 1992/ Z1、任麗新:《漢族社會的民俗宗教芻議》,《民俗研究》 2003年第3期、周星:《「民俗宗教」與國家的宗教政策》,《開放時代》 2006年第 4期等文。此處「宗教民俗」與「民俗宗教」、「俗信宗教」、「世俗宗教」等詞雖各有側重,其實質卻基本相近。至於探討道教與民俗具體關係的文章則頗多,不列舉。


2樊封:《南海百詠續編》 卷2,轉自吳曉蔓:《清代筆記小說中所見廣東道教》,載 《嶺南文史》 2006年第4期。


3蔣一葵:《長安客話》,白雲觀。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1 年2月第二次印刷,第65頁。


4熊夢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二次印刷,213頁。


5胡氵熒:《白雲觀重修記》,轉自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 1月版,第 696 頁。又燕王朱棣重修與臨幸白雲觀,與明初重要僧人姚廣孝或有關係,參見拙稿:《姚廣孝與白雲觀》,載 《 中國道教》 2008年第1期。


6趙士賢:《白雲觀重修碑》,轉自李養正:《新編北京白


雲觀志》,第700頁。


7張瓚:《長春邱真人道行碑》,轉自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702頁。


8劉郊祖:《白雲觀重修碑》,轉自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703頁。


9蔣一葵:《長安客話》,第65 -66頁。


10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 卷3 (白雲觀)、 卷2 (春場)。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年2 月第三次印刷,第 138


頁、第67頁。


11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 卷3,淹九,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901 -902頁。


12 王常月:《重修白雲觀碑記》,轉自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705頁。


13吳長元:《宸垣識略》,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 年4月版,第267頁。


14袁啟旭:《燕九竹枝詞序》,《清代北京竹枝詞》 (十三種),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版, 第3頁。


15 王位坤:《燕九竹枝詞》,《清代北京竹枝詞》 (十三種), 第10頁。


16 弘曆:《御制重修碑記》,轉自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706頁。


17巴哩克杏芬輯:《 京師地名對》,卷上,天地總類,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18富察敦崇: 《 燕京歲時記》,白雲觀,北京古籍出版社1961年5月版,第49頁。


19 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 1 月版,第87頁。


20 陳蓮痕:《京華春夢錄》,上海:廣益書局民國十四年(1925) 發行,第29頁。


21 御史張廷燎奏請旨飭下地方官嚴查白雲觀倡為神仙之說及夜間容納婦女事折,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錄副奏摺,檔號03 -5512 -064,縮微號416 -1688。原件無日期,檔案整理者斷為「光緒十一年」,參以 《清實錄》 及張廷燎「奏請飭查在籍大員責令銷假當差事折」之時間,似可斷為光緒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


22 《德宗景皇帝實錄》(三), 光緒十一年正月乙丑,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54冊,第874 -875頁。


23 逆旅過客:《都市叢談》,燕九。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5年5月版,第164 -165頁。原注有:」舊時富戶人家在寺廟中按人散施食物、錢財與僧眾,俗稱 ` 放堂 「、「舊時寺廟每值神、佛誕辰、祭日,殿宇建造、重修, 神像重塑、重裝等時,常向各方施主募化布施,屆時邀請施主至寺中參加慶祝祭祀等活動。施主至廟中參加活動,俗稱 ` 赴善會 或 ` 出善會 「、「苦其碼子」為「沒錢的人,窮困的人」。


24 湯用彬等編著:《舊都文物略》,名跡略,白雲觀,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7月版,第177頁。


25 《北京市志稿》」禮俗志」卷 6,廟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7冊,第382 -383頁。


26 汪劍森:《白雲觀會神仙》,《 新輪》 1940 年4月,轉自《北京廟會史料通考》,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10 月版,第70頁。


27 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 卷3,第138頁。


28 孔尚任等:《燕九竹枝詞》,《清代北京竹枝詞》 (十三種), 第4頁。


29 得碩亭:《草珠一串》,名勝。《清代北京竹枝詞》 (十三種), 第57頁。


30 俞蛟:《夢廠雜著》,白雲觀遇仙記。《 清代筆記小說》,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8冊,第303 頁。


31 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 引 《 白雲觀廟市記》,見民國叢書第五編第22冊,上海書店據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影印,第37 -38頁。


32 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583頁。


33 王位坤:《燕九竹枝詞》 ,《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第10頁。


34 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583頁。


35 湯用彬等編著:《舊都文物略》,第270頁。


36 東余:《白雲觀》,載 《首都雜詠》,雷夢水輯:《北京風俗雜詠續篇》,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4月版,第 176 頁。


37 湯陶:《白雲觀》,載 《京市舊曆新年竹枝詞》,雷夢水


輯:《北京風俗雜詠續篇》,第177頁。


38 老蘭:《白雲觀》,《 國訊》 1937 年第157 期,轉自 《 北京廟會史料通考》 第70頁。


39汪劍森:《白雲觀會神仙》,《 新輪》 1940 年4月,轉自《北京廟會史料通考》,第69 頁。前引老蘭之 《 白雲觀》也稱:」又有人說摸了 (石猴) 就可以生兒子。」


40 胡春煥、白鶴群:《 北京的會館》,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301頁。


41 趙公謹:《白雲觀玉器業公會善緣碑》,見 [ 日] 仁井田陞等輯:《 北京工商 キ ルド資料集》 (一), [ 日本東京]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 セン ター刊行委員會1975年版,第33頁。


42 李養正:《新編北京白雲觀志》,第593頁。


43 黃成章修纂:《 (康熙) 順義縣誌》 卷2,田賦附風俗土產,民國四年鉛印本,財政部印刷局印,第36頁。


44 楊嗣奇修,見聖等補修: 《良鄉縣誌》,輿地誌,風俗,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轉自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北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7月第二次印刷, 第37頁。


45 廖飛鵬、高書官纂修:《房山縣誌》,民國十七年鉛印本,轉自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 華北卷,第36頁。


46 樊封:《南海百詠續編》 卷2,轉自前引吳曉蔓 《清代筆記小說中所見廣東道教》。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學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任宗權:道教文化與元宵節
庄林續道藏目錄
柏夷:姚伯多造像碑:早期靈寶經中「道-佛主義」的證據
「道教祖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最新考古成果公布
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專業2017年考研真題

TAG:道教學術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人民日報今天報道 正一道華北第一大叢林北京東嶽廟
北京之夏
北京電影節閉幕:林志玲華麗禮服驚艷 張子楓仙氣十足
燕雲十六州,燕是北京,雲是哪裡?
田邊華的詩意北京
王者榮耀引爆妖股:華夏幸福 北京科銳 天山股份 中國神華
老北京城的王者之風
北京簡稱「京」,那麼南京呢?
信步丹楹刻桷處覓得旖旎風光里 京華煙雲夢北京遊記
北京之夜
北京白雲觀「白雲講堂」《八大神咒日用與修持》
北京海淀大慧寺,明代彩塑天神
老北京的「五鎮」
北京故宮靈異事件之西六宮的陰陽道
老北京——「四九城」掠影
北京歷史:「景山坐像」之謎
北京華辰春拍:揭秘乾隆帝的御用打火神器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燕京八絕,民間九珍」
老舍:北京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