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慈明亮

徐志摩在中國算得上一位家喻戶曉、擁有非常多讀者的現代詩人。他與林徽因的前塵往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但倘若僅將他的故事作為談資,或居高臨下批評其「輕薄」,或沉溺其中尋找情感的替代,其實與自己的見識並無增益。而如果能在故事中找尋他做人的一貫之處,進而去偽存真;或將他的詩文與情感歷程結合起來,找尋思想和情感深處的東西,或可以豐富自己的內心。他自言,「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的線索」。而他把林徽因當作「我唯一靈魂之伴侶」,靈魂深處的激蕩都反映在了詩文上。


對林徽因的愛觸發詩人之覺醒

卞之琳在《徐志摩詩歌重讀志感》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在徐志摩這一路詩人,一個景仰早夭的拜倫、雪萊、濟慈的詩人,寫詩的起步應說是晚了,想起來不由人感到意外。」徐志摩屬於「熱情洋溢」的詩人,這路的詩人通常在十幾歲情感變得敏銳時就會寫詩,而現在能夠發現的徐志摩最早的詩作寫於1921年,那時徐已經24歲,難怪卞之琳認為他「起步晚」。

徐志摩對於自己如何開始寫詩,有一個神奇的說法:

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於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生命的把戲是不可思議的!??整十年前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於分行的抒寫。一份深刻的憂鬱占定了我;這憂鬱,我信,竟於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青年徐志摩

什麼事情讓他如此「憂鬱」,以至於讓他發生如此大的改變呢?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林徽因知道這份「憂鬱」的來由,也明白憂鬱的意義,她在1932年1月1日致胡適的信中寫道:「我覺得這樁事人事方面看來真不幸,精神方面看來這樁事或為造成志摩為詩人的原因。」這件不幸的事是徐志摩在英國時愛上林徽因卻沒有得到感情回報。林徽因在信中坦陳:「實說,我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為辱。??有過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歷史也沒有什麼可羞慚??」

1920年,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倫敦。徐志摩一定為林徽因的秀麗、聰慧而驚訝、歡喜並被深深吸引,後來短暫的交往中,他終於無法剋制內心的激情,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愛。但徐志摩漫長等待後收到的,卻是林長民替女兒回的拒絕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誤解了。」但兩個年輕人的聯繫並未中斷。徐志摩搬到劍橋附近的沙士頓,同住的妻子張幼儀奇怪他為什麼天天說出去理髮,後來才知道他去理髮店取林徽因寄來的信。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1920 年,林徽因在倫敦

「康橋」和「林徽因」彷彿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見到美麗的林徽因,他開啟了內心深處潛伏的愛的種子;而1921年10月林徽因隨父親回國,只留下徐志摩一個人孤獨地徘徊在康橋(張幼儀也去了德國),康橋美麗的風光為他的愛情的憂鬱療傷:「那年秋季我一個人回到康橋,整整有一學年,那時我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康橋生活,同時我也慢慢的『發見』了康橋。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

「睜眼」只是一個比喻,《雨後虹》里他使用了另一個比喻,他天生近視,13歲時第一次戴上近視鏡,看清了夜空中滿天繁星,彷彿睜開了眼。而劍橋生活在心靈上教他睜開了眼、開了竅,「我今天才再能大聲叫道,『好天,今日才知道使用我生命的權利!』」什麼是徐志摩的「生命的權利」?那是愛的權利——「『愛竅』不通??哪裡能懂生命?」

1922年春天,「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雖則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說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人間四月天》劇照,周迅飾演的林徽因在嘆息橋前

對林徽因的愛讓他的感情變得憂鬱但感受力變得極其敏銳;劍橋充滿自然風情的生活,又讓他的這種氣質得以深化。徐志摩稱這段康橋的日子是他的「心靈革命」。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轉折。

徐志摩十幾歲時就不情不願地被家人安排了包辦婚姻,而聚少離多的夫妻生活,無法讓他培養起傳統的「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感,反而讓夫妻「兩人的心就要愈分愈開了」。張幼儀去英國跟他團聚,本為增進夫妻感情。然而徐志摩已被突如其來的愛喚醒,這愛還深深影響他的一生。康橋邊的思索又給了他過一種「自然生活」的強大信念,使他勇敢不受制陳規、世俗偏見,追求靈魂的自由。這最終導致他和張幼儀的離婚。離婚通告說這一舉動是「逃靈魂的命」,靈魂一旦覺醒,就不願意再受到外在力量的束縛。


愛上愛情,促成精神的提升

等到1922年10月徐志摩也回到國內,卻發現林徽因已與老師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訂婚了。但這並未阻礙他繼續追求的步伐,梁啟超寫信勸他罷手,他的回答現已成為流行的愛的箴言: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然而他的追求毫無結果,1924年他又一次面對與林徽因的分離:林很快要和梁思成一同赴美留學讀書,而他要陪泰戈爾從北京去太原。此前兩人還在舞台上搭檔表演泰戈爾的戲劇《齊德拉》(Chitra),林徽因扮演公主齊德拉,徐志摩扮演愛神。這樣的美好時光轉瞬即逝,這次分離也將意味著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徹底的失敗,因為林將在留學期間與梁思成完婚。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1924年,泰戈爾在北京景山莊士敦家與眾人合影。前排左起:泰戈爾、內閣總理大臣顏惠慶;二排左起:婉容的教師任薩姆、林徽因;三排左起:徐志摩、印度學者那伽、英國學者恩厚之、印度明院院長沈摩漢、婉容弟弟潤麒、印度畫院院長難達婆藪;後排右,庄士敦

這次分別時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信保存下來了:

這兩日我的頭腦總是昏沉沉的,開著眼閉著眼卻只見大前晚模糊的月色,照著我們不願意的車輛,遲遲的向荒野里退縮,離別!怎麼的叫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瘋。這麼多的絲,誰能割的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這種矛盾心緒,像極了那首《為要尋一顆明星》:

我騎著一匹拐腿的瞎馬

向著黑夜裡加鞭——

向著黑夜裡加鞭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馬!

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著一隻牲口——

黑夜裡倒著一具屍首

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這首詩或可以說是徐志摩「愛的信仰」受到重大挫折的證明。

幸好,徐志摩最終從這段讓他「不自由的魂靈」的戀情中走了出來,在《你去》這首寫給林徽因的詩里,同樣是荒野、夜、分別、不舍,詩中卻滿滿溫情,沒有了黑暗和絕望,也沒有了象徵追求的馬。或許有人給出一個簡單答案,是因為徐志摩移情別戀陸小曼,但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

更何況永遠照徹我的心底;

有那顆不夜的明珠,我愛你!

他理性知道自己是愛她的,並能大膽地說出來,但感情上已接受了遠離這位靈魂伴侶。金庸在《笑傲江湖·後記》談到自由與愛情的關係,好像是說他這位表哥似的:「令狐沖當情意緊纏在岳靈珊身上之時,是不得自由的。只有到了青紗帳外的大路上,他??對岳靈珊的痴情終於消失了,他才得到心靈上的解脫。」

徐志摩不是一個知難而退的人,但他的「解脫」,或許是因為他認識了「人」又認識了「自己」的緣故。《月下聽琴》時,徐志摩所想像的分別時「心心相印」,其實就有不少「誤解」的成分。正如林徽因所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這句話可以與她1932年1月1日寫給胡適的信做對照:「實說,我也不會以詩人的美諛為榮??我永遠是『我』,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

林徽因對自己有準確的認知,而與徐志摩構想出來的她差別甚大。在徐志摩愛上陸小曼時,類似的情形又發生了,徐志摩相信陸小曼看他的眼神是「soulcommunication」(心有靈犀),李歐梵在《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中寫道,「徐志摩把陸小曼看作是愛的化身。他是在追求愛與美的幻影,就像他在追求一個真實的人一樣。他愛上了這愛本身。當他得到愛的實體後,理想和現實的差異便無可避免地變得明顯」。

1926年,就是李歐梵認為徐志摩理想被現實打破的第一年,徐志摩寫下了著名的詩《偶然》,林徽因說是寫給她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首詩彷彿有兩種聲音在競爭、衝撞。一種聲音是高高在上的「雲」的聲音,是勸誡、否定性的聲音,彷彿是沒有感情的造物或天地的聲音。另一種被壓抑的聲音,是「水」的聲音,在另一首雲投影到水的詩《雲遊》里,水的反應更為清晰: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

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艷

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

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林徽因的話對於理解「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很有幫助:「習慣上我說,每樁事都像是造物的意旨,歸根都是運命,但我明知道每樁事都有我們自己的影子在裡面烙印著!」

就是說,在命運的壓迫下,個人仍能堅守自己,甚至提升自己。「我覺得這樁事人事方面看來真不幸,精神方面看來,這樁事或為造成志摩為詩人的原因,而也給我不少人格知識上磨練修養的幫助,志摩in a way不悔他有這一段苦痛歷史,我覺得我的一生至少沒有太墮入凡俗的滿足也不算一樁壞事,志摩警醒了我,他變成一種stimulant在我生命中??」

警醒、激勵(stimulant)都是人與人交往中激發出的最可寶貴的「光芒」,促使精神的提升,而不是墮入凡俗。難怪切爾卡斯基將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愛戀,比作但丁和貝阿特里斯、彼得拉克和勞拉,「徐志摩的心靈,只好與這些人物相提並論」。

在硬幣的另一面,徐志摩與「康橋」再別時,兩者的關係更自然、融洽。在寫於1928年的名作《再別康橋》中,開篇時詩人揮手向雲彩作別,衣袖也被投上了雲彩;結尾處詩人再次揮手,要把這片「雲彩」留在康橋。這是另一種「相忘於江湖」,來的時候,親密無間;去的時候,心裡不存一絲遺憾。「投影」在《偶然》里有著不可彌合的距離感,但《再別康橋》里,「投影」卻成了心心相印的基礎;「影」未必都是幻,也能借其認識「真」。他認識了幻影,也就很大程度上能夠認清真實的自己。這些對自己生活的理性反思,節制了情感,或許是他詩歌風格變化的一個原因。


徐志摩的情詩為何廣為傳播

徐志摩「愛上愛情」,對當事人未必是好的,但卻給人們留下了風采各異的情詩。朱自清先生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里肯定徐志摩的成績:「中國缺少情詩,有的只是『憶內』『寄內』或曲喻隱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戀愛者絕少,為愛情而歌詠愛情的更是沒有。??他(徐志摩)的情詩,為愛情而詠愛情:不一定是實生活的表現,只是想像著自己保舉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詩家一樣。」

「愛上愛情」的徐志摩:理解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

徐志摩(左)與陸小曼(右)在西湖湖畔

近代以來,中國人情感的一大變化,便是介於公私之間的親密關係的出現,情動於中者公開追求自己的「愛人」。這種關係發展,可能走向更為私密的為夫妻或情人關係,也可能轉為不含性意識的異性朋友。「被人戀愛」的女生,常引起好事的人的各色猜想,林徽因也概莫能外。然而,傳統感情戲裡的「使君有婦」與「恨不相逢未嫁時」的俗濫情節怎能套到對愛情有了更高要求的現代人身上?現代人更為獨立,差異性更大,因而現代情感里的兩情相悅,較古代多了「兩心相知」的要求;相較之下,社會地位差異、家庭束縛及經濟困境的阻礙,作用減弱。由於傳統情感成見與現代教育所導致的情感問題,如被延遲的愛情,對異性不切實際的想像,缺少足夠智慧去認識所愛之人等,需要一些自助式的指引,這是否是徐志摩的詩文廣為傳播的原因?

徐志摩找尋「靈魂伴侶」,嚮往心心相印,而他所經歷的挫敗以及此後的自我認知,是只有一百年公開的愛情交往史的中國人的寶貴心靈財富。自然,徐志摩的一生不只如此,他的「情詩」也可以有其他讀解方法,以上不過是認識他的一個小小窗口。借徐志摩翻譯的泰戈爾《螢火集》中的詩句作結:「我認識他,因此我認識我自己。」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秘書,嚴復張騫是她男閨蜜,自己是「豪門」不放一人於眼裡
騰衝攻城:雲層上的戰鬥,只有中國人才能堅持下來的戰鬥
國民黨保密局遷台,破獲巨案重起爐灶,終究沒能翻起大風大浪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理解了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愛上愛情」的徐志摩
沉寂戀愛中的你如何才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愛上你?
情人節,怎麼才能知道他愛不愛你?
有勇氣夠自愛,才能自救。《歡樂頌2》:愛你才會麻煩你的樊勝美,王柏川為什麼不敢愛
愛自己,你才能在愛情里更自在!
如何談戀愛:分析男人深入的內在,才能讓他更愛你?
愛自己,才能真正愛孩子
朱茵談愛情: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老公發博回應
我最愛的五對萌寶,恩愛的夫妻才能造就如此和睦的家庭
戀愛中的你,需要知道這些才能更好
和珅遠不止是「親愛的翻譯官」,他的才能可以亮瞎你的眼!
怎樣才能擁有「你儂我儂」的愛情
我愛的是你愛我:付出才能讓愛地久天長
面對愛人的背叛,應該如何做才能挽回昔日的愛情
張愛玲是因為他,才能寫出那麼多愛恨情仇
怎樣才能在父母、愛人、同事以及朋友面前做自己?
姑娘你要更拚命,才能愛到最想愛的人。
日本心理學家說,有肌膚之親才能讓愛情走得更遠!
什麼樣的女生才能找到真愛?追愛的你不妨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