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墉為什麼被稱為「羅鍋」

劉墉為什麼被稱為「羅鍋」

1

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大陸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引起了全國關於反腐敗的大討論,轟動一時。

劇中主人公那剛正清廉、不畏權貴、幽默詼諧的「羅鍋」形象,更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成為平民百姓茶餘飯後的美談佳話。

劉墉為什麼被稱為「羅鍋」

電視劇的創作與演繹,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卻也掩蓋了歷史的真相。當我們撥開層層迷霧,便會發現,這位聲名顯赫、清譽卓著的「宰相劉羅鍋」,既非宰相,更非羅鍋!

2

既然有「宰相劉羅鍋」的說法,為何又說劉墉不是宰相呢?這就不得不提封建王朝的宰相制度了。

明朝以前,歷代王朝均有宰相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只是稱謂稍有不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由於疑心太重,為防止高官重臣奪權謀反,便下令廢除宰相一職。

其後,明朝設立了「內閣」,成員為「殿閣大學士」,由皇帝欽定,協助處理國家大事。到了清朝,「清承明制」。清雍正八年時取消「內閣」,建立軍機處。

3

而皇帝之下統管文武政事的最高行政官員,便是「大學士」。之後的「軍機大臣」和「總理大臣」,都是跟大學士一樣的權職。

雖說此時的大學士與前朝歷代的宰相相比,權力相差甚遠,但仍舊享有天子之下眾臣民之上的顯赫地位。所以在世人看來,大學士與宰相無異。

劉墉為什麼被稱為「羅鍋」

史籍中有記載,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被降為侍郎閣學,到嘉慶二年得授體仁閣大學士。於是,電視劇在需要突出主角的情況下,便以「宰相」稱之。

4

至於說劉墉是「羅鍋」,那更是笑談。電視劇里弓腰駝背的劉墉,因一句戲言而來,增添了幽默詼諧的影視效果。

然而,稍微留意一下清朝取士選官注重「身、言、書、判」的標準便可知,科甲出身的劉墉,不可能是「羅鍋」。

「身」為首,可見最重要的條件即形體,為官者必須五官端正,身無殘疾,以示官威。畢竟在封建社會,「有礙觀瞻」也是件避之則吉的大事。

5

雖說是笑談,然「劉羅鍋」的稱號並不是空穴來風。有史書記載,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但當時的劉墉已是八十老翁,弓腰駝背可能是衰老的徵兆,而非「羅鍋」的惡疾。

劉墉為什麼被稱為「羅鍋」

劉墉一生,雖無宰相之名,卻曾履宰相之職。清廉剛正之餘,不乏圓滑機變之態,盡顯封建王朝一代官家為人處世之道。而「羅鍋」之名,在後人看來,欽佩之美譽更多於敵對之嘲諷,笑而言之,未為不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還原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
光緒大婚為什麼不肯入洞房
古代的死刑複核
清宮選秀女和選宮女是兩回事
宋徽宗與李師師的驚世之戀

TAG:憶城千年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墉為什麼鬥不過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