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最殘忍的反盜墓法:殉殺修墓工匠

古代最殘忍的反盜墓法:殉殺修墓工匠

歷史上許多大型墓葬修建伊始便遭盜劫,其原因在於下葬時儀式隆重、場面宏大,令貪圖利益的人心懷不軌,所以造墓者會故弄玄虛,潛埋虛葬。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可能為盜墓者指引方向,即盜墓者本人就是修陵工匠。針對這種情況,最殘忍的防盜術應運而生,那就是殉殺工匠。

古代最殘忍的反盜墓法:殉殺修墓工匠

殷墟祭祀坑內被殉殺的奴隸

古老而殘忍的殉葬習俗

中國古代的殉葬習俗出現在距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時期。山東龍山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常有人殉現象,多者可達幾十人。進入商代,這種殘忍的喪葬制度空前發展,將貴族生前的奴隸、妻妾、近臣等殉葬墓主人。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是商代晚期商王朝的都城所在,這裡發現了商代的大型宮殿遺址和王陵,一般的大型墓葬中都有殉葬者,幾個到幾十個不等,有的大墓中人殉數量可達兩三百人。這些殉葬的人,有的是為墓主人服務的奴隸,他們的身邊放置著代表身份的工具;有的是被殺殉葬的戰俘,他們的骸骨有被捆綁過的跡象;還有些殉葬的人擁有考究的葬具及不菲的隨葬品,顯然身份很高,他們可能是墓主人生前親近的臣子,在墓主人死後也殉葬以求死後永遠服侍墓主人。

這種殘酷的殉葬制度在進入西周后便日趨衰落,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用俑來代替活人殉葬,但殉葬制度卻仍然保留,並貫穿了整個先秦時期。先秦文獻中就有關於周天子死後人殉的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其殉葬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絲毫不遜色於前代。秦始皇死後,即位的秦二世下令秦始皇后宮中凡是沒有生育的女子全部殉葬。秦始皇后宮人數之多難以估量,由此可見殉葬者之多。

漢代之後,統治者雖然明詔廢除人殉制度,但人殉現象卻始終存在,尤其是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時常發生殉葬現象,如後燕慕容熙的妻子符氏死後,慕容熙竟然要求其嫂子張氏殉葬。

明代從朱元璋開始,規定殘酷的後宮殉葬制度。據記載,朱元璋次子死後,朱元璋下令其王妃侍妾殉葬,被迫殉葬的竟有38人,明成祖朱棣死時也有30多個妃嬪殉葬。對於妃嬪殉葬,明代法令中有明文規定,貴妃以上封號、生子並被封為藩王以及功勛之女可以不必殉葬,其餘妃嬪無一可免。這種殘忍的制度一直持續到明成宗時期,直到明英宗才將其廢除。然而,繼明朝入主中原的滿清卻重新啟動人殉。直到封建社會滅亡,人殉制度才真正消亡。

在歷史悠久的殉葬史中,殉葬的人還有那些為貴族修建陵墓的工匠。他們之所以悲慘地淪為殉葬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墓葬的隱秘,防止被盜。

古代最殘忍的反盜墓法:殉殺修墓工匠

殺人滅口的防盜妙法

殉殺修墓工匠的目的就是殺人滅口。工匠無疑是對墓葬最了解的人,他們不僅熟知墓葬的所在之處,如果墓葬中有機關,甚至是虛冢、疑冢,工匠們也都熟知。一旦修墓的工匠居心不良,那麼墓葬一定難逃劫難。所以,很多殘忍的統治者在墓葬修成之後會將修陵的工匠全部殺死,美其名曰殉葬。

歷史上最成功的殉殺工匠以防盜的事件,應當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秘葬後殉殺工匠。1227年,征討西夏的成吉思汗病逝軍中。蒙古人有秘葬的習俗,其墓葬深深地埋在地下,不封不樹,不僅盜墓賊難尋墓葬蹤影,就連死者的子孫後代也不知道先祖的墳塋所在。成吉思汗的秘葬更是登峰造極。據記載,蒙古大汗死後,用駱駝送靈,如果有人不幸遇到送靈的隊伍,那麼就會被殺,為大汗殉葬。到達墓葬後,不僅將修陵的工匠全部殺死,還將送葬的人以及駱駝、馬殺死,因為蒙古人相信,這樣做,奴僕和駱駝、馬在陰間仍能為大汗服務。因為送葬的人和修陵的人全部被殺,成吉思汗陵墓何在也就成為千古之謎,多年以來學者們潛心研究,但最終莫衷一是。

蒙古人的墓葬習俗在客觀上的確起到了很好的防盜作用,至今人們仍然沒有找到任何元代帝王的陵墓。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殉葬都能確保墓葬平安呢?實則不然,《資治通鑒》中記載的關於南朝時期齊國齊獻武王死後將修墓和參與下葬的工匠盡皆殺死的故事。「甲申,虛葬齊獻武王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齊獻武王下葬後殺死了全部工匠,卻不想工匠的兒子也知道墓葬所在。齊獻武王虛葬、殉殺工匠一系列防盜措施付諸東流,最終墓葬還是被盜一空。

古代最殘忍的反盜墓法:殉殺修墓工匠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殉葬事件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期間也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殉葬。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除了以未生育女子出宮不宜為由命令無數女子殉葬,還下令修建秦始皇陵的全部工匠殉葬,「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減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秦二世下令所有工匠殉葬的原因是擔心熟知秦始皇陵內部結構的工匠將有關秦始皇陵的機密外泄,所以索性將之全部殺害,不留活口。

文獻中記載的秦始皇陵內地宮規模宏大,機關重重,「穿三泉,深極不可入」,更有可以自動躲避災難的「游棺」。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在這廣闊的範圍內,何處才是秦始皇的藏身之處?這樣費盡心機的設計,即便是火燒咸陽數日的項羽也未能開啟秦始皇陵的地宮之門。可是,一旦熟悉陵園內部布局,甚至是地宮布局的工匠將有關陵園的秘密泄露,那麼,秦始皇陵還能歷經2000多年保持完好嗎?秦二世正是感受到修陵工匠的威脅,才下令將所有工匠殉葬。

傳說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派人秘密把秦始皇靈柩運入墓中,然後令修建的工匠到墓中領賞。那些工匠、征夫、刑徒剛一進入墓葬,秦二世便下令關閉中羨門和外羨門,將所有工匠困在墓中,無一倖免。

那麼,殉葬的工匠又有多少人呢?秦始皇嬴政從公元前246年即位伊始,便開始為自己修築陵寢,直到公元前210年,即入葬的前一年,這座號稱千古第一陵園的秦始皇陵才宣告竣工。在這期間,為了修建陵墓,秦始皇大肆徵發徭役,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所謂「天下苦其役而反之」,最後竟然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並最終將秦王朝推向覆滅的深淵。

古代最殘忍的反盜墓法:殉殺修墓工匠

西漢以來的學者大多認為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有70萬之多,詩仙李白的《古風》有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詩中明確說明修建秦始皇陵所用的工匠有70萬,但後世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沒有70萬那麼多,但也不會少於30萬。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當時秦二世殉殺的是秦始皇入葬時的工匠,先前多年參與修陵的工匠則免遭此劫。其實,秦始皇陵是一個結構複雜的建築群,而負責修建地宮的只是所有修陵工匠的一部分,修建陵園外部建築及陪葬坑的工匠並沒有泄露秦始皇梓宮所在處的危險。況且工匠修陵前赴後繼,持續了數十年,當然也不可能將所有參與的工匠趕盡殺絕。所以,秦始皇陵中殉殺的只是當時負責下葬以及修建地宮的工匠。

然而,天下苦秦,有秦一朝徭役沉重,為了修建秦始皇陵,全國上下動用了大量人力,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加之秦國刑罰嚴峻,在修建秦始皇陵的過程中有多少工匠因勞累疾病而死,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們同那些一朝幽閉在墓中的工匠一樣,也都為秦始皇殉葬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奇聞趣事談 的精彩文章:

「秀才軍閥」吳佩孚,亂世中他是如何崛起的
皇帝、皇后乘坐的御轎與皇杠需多少人抬?
揭秘:宋英宗趙曙母子猜疑因何起?
華夏民族的始祖母是中國婦女首丑
努爾哈赤三次遷都,歷史證明他是果斷和睿智的

TAG:古今奇聞趣事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