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也會耍酒瘋

皇帝也會耍酒瘋

皇帝也會耍酒瘋

明代黃錦繡花鞋

成敗一婦人

萬曆皇帝的一言九鼎,讓幾乎難以招架的張居正在奪情事件中順利勝出。皇帝發聲如此及時,其實與一個女人密切相關。

她就是皇帝他媽李氏。李氏與張居正的關係十分親密,絕非民間或野史的胡亂猜測。明代宮禁甚嚴,李氏與張居正即使有相互傾慕,也只是精神層面。李氏出生低下,但為人嚴謹,十分聰慧,特點就是源於自卑的超強虛榮。張居正則刻意滿足李氏的心理自尊,萬曆元年(1573)他奏請為李氏上尊號為慈聖皇太后,萬曆六年加尊號慈聖宣文皇太后,萬曆十年又加尊號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

張居正當政始終,李太后都給予其信任與支持。皇帝幼小,母親作主,李太后與張居正又關係密切,邏輯上的結果就等於張居正作主,所以張居正有一句口頭禪:「我非相,乃攝也!」

攝,就是攝政。這意思,張居正這個首輔,與任何一任首輔都不同,也不是宰相,而是攝政王,是代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現象在明代絕無僅有,但同樣是事實。

皇帝也會耍酒瘋

明代紅綢地綉鞦韆仕女膝襪

李太后在國事上對張居正絕對信任,家事上對兒子絕對苛嚴,這是她兩大鮮明特色。沒有這兩點,就沒有張居正的成功。有了這兩點,也就有了張居正的失敗。正是這兩點,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之間的日漸微妙,最終惡化而發生實質性逆轉。

李太后的家教風格,讓萬曆皇帝朱翊鈞長期處於壓抑氛圍。朱翊鈞從小就很聰明,也很玩皮,這都是「好小孩」的共同特徵。由於丈夫死得早,李太后的全部希望就在朱翊鈞身上,特別害怕兒子不能成才。朱翊鈞有時不願讀書,李太后知道後總是又氣又急,馬上將其召來長時間罰跪,嚴加訓斥。對兒子的家庭作業查得也緊,朱翊鈞每次聽課回來,李太后總是讓他複述內容。明代的早朝都是在日出之前,朱翊鈞只是一個兒童,起不了床那是正常的。李太后總是準時來到朱翊鈞的住處,大聲招呼,督促穿衣梳洗,直到小皇帝乘車離去。

李太后的態度與示範,讓侍奉朱翊鈞的宦官們都受到影響,只要朱翊鈞做出不妥的事,事無大小皆嚴加管束。當然,打小皇帝的事是不能幹,但他們會及時報告給李太后。

張居正對朱翊鈞的教育,是在進一步完善這種家庭教育的「嚴母」模式。有一次,張居正教朱翊鈞讀《論語》,朱翊鈞一不小心將「色勃如也」讀成了「色背如也」,張居正勃然大怒:這個字讀「勃」!

朱翊鈞嚇得發抖,趕緊糾正,並沒有耍小孩子的脾氣。張居正的教學方法的簡單粗暴,這在明朝的「帝師」中是找不到先例的,張居正的潛意識裡已很有些「太上皇」的色彩。

當然,張居正的本意還是好的,他想培養出一代明君,從而開創出千古帝業。內有李太后,外有張首輔,一對「嚴母」加「嚴父」的黃金搭檔下,朱翊鈞就是這麼度過了童年。

從依賴走向獨立,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朱翊鈞的青春期自然來臨了。在太后與首輔的兩大羽翼下,朱翊鈞工作上顯得輕鬆愉快,生活上開始豐富多彩。宮中的娛樂生活的多樣性,無非是比民間上檔次,所以朱翊鈞的日常娛樂活動主要是跟宦官斗蛐蛐、喝酒。

皇帝也會耍酒瘋

明代獅面紋金鐲

萬曆八年(1580),虛齡十八的朱翊鈞鬧出了「娛樂門」事件,張居正與朱翊鈞間關係開始變得敏感而微妙。

這天朱翊鈞酒後宮中閑逛,遇見了一個當班的宦官。朱翊鈞隨口說:過來,唱個曲給我聽聽!

遇上這種事,機靈點的都好應付:要麼隨便哼幾句,把這事打發過去,反正對方喝醉了酒,你著不著調他也分不清,唱的什麼詞他也聽不明白,就算罵他也不會有事;要麼好好地展示才藝,偶然的一次機會,說不準就是日後飛黃騰達的機遇。

但是,朱翊鈞遇上了一個厚道得不能再厚道的人:他既不會真唱,又不會假唱,站在那兒干發獃,聲音與動作一個都沒有。朱翊鈞見對方沒有反應,接著催促。厚道確實是無用的別名,皇上一催,這宦官連發抖都不會了,索性成了殭屍木雞。朱翊鈞的火騰地就上來了,狠狠地將其打了一頓,又命人將其按在地上——殺頭!不過,沒有真殺,朱翊鈞為的是出氣,最後仿效曹操「割發代首」。

萬曆皇帝的鬧劇,馮保火速報告了李太后。兒子不成才,李太后又氣又恨,叫來朱翊鈞,令其跪下。一個大小夥子,跪得眼淚嘩嘩地流。

兒子耍酒瘋,老娘施家暴,原本跟張居正沒一點關係,論打「小報告」那也是馮保。但是,壞就壞在李太后屬於家庭婦女,沒文化又有文化,有文化又沒文化,她喜歡盡其所能,對兒子實施「精神療法」。

——李太后用來嚇唬兒子的人是霍光。就在朱翊鈞認識到自己錯誤,作深刻檢查時,李太后扔給他一本書,朱翊鈞接過一看,冷汗出來了:《漢書》「霍光傳」。

霍光,漢武帝託孤的那一位。霍光可不是光說不練的主,劉賀當了二十七天皇帝,霍光即以「淫亂無道」把皇帝給廢了。李太后拿《漢書》,無非是告訴兒子:別以為自己當了皇帝,就可以胡作非為,這後果……娘教育兒子,嚇唬為主,不可能是真要這麼做。她說的「霍光」,無非是吃小孩的「狼」或「老虎」,屬於恐怖符號,也不一定是實指。

但朱翊鈞已不是小學生,《漢書》引發了他的深思。真有廢皇帝的「霍光」,會是誰呢?

李太后的無意之舉,讓這個答案清晰起來。她覺得兒子的口頭檢查還不夠分量,必須白紙黑字,留下書證,今後兒子如果再出錯,把這張紙拿出來抖一抖就行了。為了使這份「檢討」認識到位、措施有力,她叫來了張居正。在她的印象里,也只有張居正能寫得比自己想像得好。

寫這種文章,張居正是立馬可待。但在這一刻,朱翊鈞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正是這個眼前人!

朱翊鈞對張居正的敵對情緒,開始滋生。

李太后無意間則不斷強化朱翊鈞的記憶,每當兒子表現欠佳,她總要強調這麼一句:使張先生聞,奈何?

這段話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並且著重點在恐嚇上:你這樣搞,要是讓張先生曉得了,怎麼得了?!

作為一個老太太,家教的科學手段並不多,哪個順手,她撿哪個。主觀上,李太后是始終支持張居正的,並不是想離間君相間的關係。事實上,她又是哪個刺激逮哪個用。

皇帝也會耍酒瘋

明代黃織金妝花龍欄綢裙

萬曆皇帝對自己態度的變化,張居正完全察覺到了。幾乎奮鬥了一生,如今功成名就,他不想重複「昨天的故事」,權衡利弊,決定辭職。

但是,報告前邊送上去,後邊就被退回來了。萬曆皇帝不同意,那是小夥子確實聰明。對張居正反感,是因為他管得太寬,簡直是多管閑事。徹底拉倒,正事都不幹,有點玩滑頭的味道。況且,真要回家,得找個合適的時機,不能讓全社會都覺得皇帝也干「過河拆橋」的事。

張居正要辭職,李太后根本就沒多想,堅實反對。

過了兩天,張居正再次上書。這次,他的話改得更委婉了:請假休息一段時間,皇上要是有事,我再回來吧!

這麼一說,雙方都有退路。

萬曆決定批准,結果李太后又摻和進來了。她不是責怪張居正不負責任,而是狠狠地訓了兒子一頓:待輔爾到三十歲,那時再做商量!

萬曆皇帝才十八歲,離三十歲還有十二年,太遙遠了吧?「等得我花兒都謝了」,這玩法一點都不快樂了。無論於公於私,李太后的態度都算不上錯。但是,她這種不計方法的火上澆油,則一步步將張居正逼上危險的境地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張居正為何遭人罵?
漢武帝曾經是個「文青」
張居正究竟狠在哪?
老子愛國,兒子害國!
真的,不一定比假的好

TAG:閑情偶記 |

您可能感興趣

駙馬醉酒怒扇公主,稱自己老爹隨時都能做皇帝,皇帝卻沒治罪
好賭的皇帝們
這位大臣敢當眾打罵皇帝,原因竟是皇帝不喝酒
清朝皇帝皇子大多會死於一種病,要是沒死竟然就有機會當皇帝
他打了皇帝兩耳光 罵皇帝兒子是狗 皇帝卻大笑並重賞他!
他打皇帝兩耳光罵皇帝兒子是狗 皇帝卻大笑並重賞他
中國歷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是會是誰?
皇帝也會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這個皇帝真會玩,宮殿被燒毀還大讚:好一棚煙火!
這位開國皇帝開掛了,被譽為:是古代皇帝中 最會做皇帝的帝王
溥儀前面曾有保慶皇帝,他當了皇帝,大清國又會怎樣
我就是喜歡給皇帝戴綠帽子
喝鹿血?會演戲?他不但是影帝,還是大清最倒霉的皇帝
皇帝也會怕老婆,說說皇帝們怕老婆的奇葩故事
古代皇帝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你生在古代會不會深得皇帝寵愛?
大臣喝醉酒上皇帝龍床,兩位妃子遭殃,怕被降罪起義當皇帝
漢武帝這個兒子瘋狂的想當皇帝,想靠祈禱鬼神就得到皇位
皇帝那麼喜歡她,她還給皇帝帶上一個大大的綠帽子
老皇帝去世,新皇帝會如何對待後宮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