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建文帝削藩集權 為何落得丟掉皇位不知所蹤?

明建文帝削藩集權 為何落得丟掉皇位不知所蹤?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這個剛登上壘位役幾個月的年輕壘上有著雄心壯志,他一心想削弱諸皇叔的權力,以此鞏固自己的政權。不料,這個政策付諸實施後,造成藩王叛亂,致使他的皇位被奪。那麼,建文帝削藩大計究竟是什麼樣的,最後為什麼會失敗呢?



明建文帝削藩集權 為何落得丟掉皇位不知所蹤?


明初建文帝所統治的朝廷被只據一隅之地的燕軍覆滅,這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圖不無關係。朱元璋深知功臣武將是朱明江山的不利因素,故而大肆翦除功臣,他急於建構一個以文臣為主體的政府,但他同時也封建藩王,希望通過「文官治理、藩王拱衛」的戰略來保護大明江山,然而他的這一做法恰恰造成了建文朝廷的覆亡。


說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我們先了解一下當時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剛當上皇帝時。就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朱標是馬皇后所生的長子,即建文帝的父親。為了培養皇儲。朱元璋花費了大量心血,而這位太子也不負重望,被後世的史書描述為仁孝、溫和以及有儒士風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位飽學的太子在三十七歲時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傷心,又立了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準備讓他將來繼承皇位。


朱允炆本性慈善,喜歡儒學,崇尚文冶,嚮往儒家的仁政,而亂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則是以強權、重典治國。建文帝對於祖父重典治國所造成的社會壓抑氣氛深有體會,所以登基後著手改革整頓,力圖創造出祥和的社會氛圍。然而,建文帝太年輕了,他不但書生氣十足,而且性格靦腆。


不像他的祖父輩們是從戰火中鍛鍊出來的,因此缺乏做皇帝必備的勇氣和果敢,再加上是匆忙之間被立為儲君,所以對於治國之道懂得不多。即位後雖然他很努力地進行改革,但朱元璋嚴刑暴政時所留下的負面影響並役有因此而緩和多少。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中,處置最不得當的就是建文帝削藩的問題。最終也招致覆亡。


明建文帝削藩集權 為何落得丟掉皇位不知所蹤?



公元1370年以後,明太祖陸續分封了他九個兒子(其中包括朱棣)為王,將他們分別分封在西北邊境和長江中部,王位世代承襲。這些王子們都享有巨額年棒和很大的特權,雖然對境內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管轄權,但每人都有三支輔助部隊,人數在三千至一萬五千之間。


朱元璋為了確保對分封諸王國的控制,在《祖訓錄》中定下了一系列約束諸藩王行為的規章條例。其中有一條這樣的規定:在新皇帝登基後的三年時間內藩王們不準來朝廷,只能留守在藩王國;不過,如果朝廷「奸臣」當道,諸王可以集結自己的兵力,以便隨時聽候新皇帝詔令,但在完成驅逐奸俊任務以後,仍要立即返回封地。


在這些條例中,最重要的也是後來燕王起兵的理由是明太祖對後人們下了嚴厲的警告。嚴禁他們對訓示有一絲一毫的改動;如果有任何違犯者,甚至皇帝本人,他們也可以群起而攻之。本來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兒子們前往各地為王,目的是讓他們作為皇室的屏障,抵禦外部侵略或是鎮壓內部叛亂。可是。這些藩王因為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手裡又握有重兵。很快就成了新皇帝朱允炆的心腹之患,這就有了建文帝削藩失敗的故事。

其實,建文帝削藩本役有錯,錯的是建文帝削藩方式不對,以致建文帝削藩失敗。就在建文帝登基的這一年,剛剛處理完朱元璋喪事的他,便派出一支軍隊奇襲了周王朱楠的封地開封,把朱楠逮捕起來,廢為平民發往雲南,藩王們被這種像對付叛逆一樣的嚴厲手段驚得惶恐不安。隨後,建文帝又找各種理由相繼處置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撤銷他們的封國。僅一年的時間。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就被收抬了。這種暴風驟雨般的處置方式,讓其他藩王人人自危。封地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也感到心驚膽戰,深知自己被處置的那一天就要來了。


建文帝削奪諸王的權力使得他與燕王朱棣發生了公開的衝突。在藩王看來,新皇帝想削奪分封諸王享有的特權的行為嚴重地違反了《祖訓錄》。可是。建文帝最終還是決定走完削藩的道路。這樣便給了燕王舉兵的借口。其實,燕王表面上是要恢復王朝原來的制度,實際上是要牢牢把持著自己的權力和影響。


燕王朱棣本來就懷有異心,建文帝削藩加速了朱棣的奪權進程。朱棣聽從了下屬的勸告,終於下定決心挺而走險。然而,起事是需要時間準備的,不可能立即起兵。這時,令人疑惑的事情出現了,建文帝在對燕王的處置上表現出了優柔寡斷的一面,以致坐失良機。他派人秘密監察燕王的行動,燕王得知後,就假裝精神失常,整日裝瘋賣傻、胡言亂語。在此之前他採用嚴厲手段處置的那些藩王,都是因為那些藩王確實有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使得他出師有名。



明建文帝削藩集權 為何落得丟掉皇位不知所蹤?


可是,他卻沒有抓住燕王的任何把柄.而燕王反而因為鎮守邊疆還立有大功。這時.他又得到這樣的彙報,更加猶豫不決,有些於心不忍了。因此,對燕王的處置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就在建文帝猶豫不決的時候,燕王己經開始在自己高牆深院的王府內訓練士兵、製造武器了。後來,經過燕王幾番苦苦請求,建文帝竟然放回了燕王留在南京做人質的幾個兒子。這個時候,燕王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興奮地喊道:「上天助我也!」


雙方的正式敵對行動爆發於1399年,那時有個效忠於建文帝的官員抓到了屬於燕王藩國的兩名下級官員,以煽動罪把他們送往南京處死。燕王聞知,當即利用這個機會,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以「清君側」為名,開始了他爭奪皇位的行動。


到了這時,建文帝才如夢初醒,然而為時己晚。朝廷和燕王之間一場持續三年的軍事對抗由此爆發,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削藩以失敗告終。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爾古雷 的精彩文章:

盤點古代那些神器驚天動地的神能!
秦統一六國後 百萬百戰雄獅為何消失不見?
明朝一代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 卻功虧一簣
同追甄妃:讓曹操父子三人幾欲反目

TAG:王爾古雷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文帝透露了底牌,落得身首異處
一心想中興明朝的崇禎皇帝,為何落得個上吊自殺的悲慘結局?
蘋果會落得離蘋果樹多遠?
他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之父,卻因何落得個恥辱結局?
年羹堯輔助雍正繼位卻為何落得慘死 權臣年羹堯不得不死的原因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明崇禎皇帝為何落得個上吊自殺的悲慘結局?
他是絕頂聰明人,書法冠絕一代,為貞觀名相,為何落得貶死下場?
這個滿清皇帝想盜朱棣的墓被嚇走,於是把嘉靖墓刨了,結果死後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
皇帝不顧一切想立奶娘為皇后,卻被奶娘陷害,落得後繼無人
此女靠一塊布上位,想合謀光緒帝除掉慈禧,最後卻落得兩空
明朝滅亡後,皇子皇孫都落得怎樣的下場?結局真是異常凄慘
宇文玥用生命來保護楚喬,卻落得如此下場真的值嗎?
漢武帝的太子不好當,他本可成一代明君,卻落得含冤殞命
富可敵國的蘇府小姐,一心輔佐王爺上位,最終卻落得被誅殺的結果
袁世凱並沒有看上張作霖,卻為何不將他免官去職落得清凈呢?
朝代滅亡後,其皇室子孫會落得怎樣的下場?不死也廢了
太平公主未能傳承母志,登上皇位卻落得被賜死的下場。
挺身而出保護女神卻落得埋怨,知道真相後都覺得他不怨?
她本是漢文帝的原配王后卻落得如此下場,真是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