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一樣的削藩政策總是同一個結局

不一樣的削藩政策總是同一個結局

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大漢後,對族人和有功之臣大肆封諸侯王。這些諸侯王享有一定的封地,封地內的土地、人口、政治、稅收、軍事等都歸諸侯王管理。諸侯王的長期發展造成尾大不掉,威脅皇帝統治,後來的皇帝就得面臨削藩這項政治難題。然而從歷史看不管什麼樣的削藩政策,都會引起藩王造反這樣一個結局。雖然有的皇帝能平定叛亂,但大多數都因為削藩皇權旁落,國家生亂。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為了收回諸侯或地方割據勢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權力而實施的政策。由於利益衝突,削藩常常引發政治動蕩,甚至軍事對抗。

漢朝削藩

不一樣的削藩政策總是同一個結局

漢景帝納晁錯之言削藩,引發吳楚七國之亂。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後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即將諸侯封地在其死後分封各子,有效削弱了地方勢力。

晉朝削藩

不一樣的削藩政策總是同一個結局

西晉時削藩引發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明朝削藩

朱元璋在位時為防止功高震主而殺害老臣,致使朝中無可用之將才,而燕王方面均為能征善戰之宿將,故而朝廷軍隊節節敗退。最後燕軍入南京,明帝不知所終。朱棣以與宮俱焚為其發喪,即皇帝位,為明成祖,其後遷都北京。

清朝削藩

不一樣的削藩政策總是同一個結局

清初封明朝三降將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為三藩,屏衛西南、華南以及東南地區。至康熙朝,三藩勢力漸大,隱隱有割據之意。康熙帝決意削藩,三藩由此反,以吳三桂為首打出「復明」旗號。歷年乃定。

從歷史看分封藩王短期效應是幫助皇帝鎮守邊疆,長期看為帝國埋了一顆炸彈。一旦藩王兵力強大,必定會起來造反。並不是削藩惹的禍,都是分封的錯。

削藩是不是一個好的政策? (單選)
0
0%

0
0%

不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兮兮 的精彩文章:

被史書黑的最慘的五位皇帝
一位昏君的偉大工程竟然日後讓北京成為首都

TAG:歷史兮兮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兩個導演不一樣的結局
每一種選擇,都有不同的結局
兩個神童伴隨太子讀書,一個老實一個姦猾,結局完全不一樣
三國中誰與賈詡同樣的人生,卻不一樣的結局?
同樣的是交通夢,這兩家科技公司結局卻不一樣
兩個神童陪太子讀書,一個老實一個姦猾,結局完全不一樣
如果換一個時間相遇,是不是所有的結局都不一樣
所有壞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水滸傳》,同是娼妓,結局卻不一樣
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致家長
兩個世界最美女總理,結局也是這樣的相似
致家長: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兩姐妹同是光緒后妃,一美一丑,結局卻大不同
我一生從未亂交,但卻是這樣的結局
單身一切靠自己……不同的結局,同樣的心酸
一切都是最好的結局
「我一生從未亂交,但卻是這樣的結局」
同名同姓的兩個將軍,連結局都一樣,還被同一人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