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 絳


現代社會,人們對什麼是好的夫妻,什麼是好的教育眾說紛紜。今天的夫妻觀和育兒觀,已經吸收了很多西方社會的理念,傳統中國社會的夫妻相處之道和教育觀念,大多都被認為不合時宜了。


不過,我們仍然能從一些著名人物的傳記或回憶錄中,窺見中國傳統社會夫妻觀和教育觀有價值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楊絳的父母是怎樣的一對夫妻?他們對於子女的教育,有怎樣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

楊絳是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女性,楊絳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家庭和睦,對女兒的教育也是十分成功。


那麼,楊絳自己出生於怎樣一個家庭?她的父母是怎樣的人?他們為她留下了哪些可貴的精神遺產,給予楊絳為人處世、工作生活方面的珍貴啟示?通過閱讀吳學昭的《聽楊絳談往事》,我們可以了解到楊絳父母的情況,這本書是唯一一部徵得楊絳同意而寫的傳記。


夫妻間彼此尊重愛護,平等相待


1911年7月17日(辛亥年陰曆六月二十二),楊絳出生在北京。父親楊蔭杭(字補塘,筆名老圃)當時在北京一所政法學校教書,並應宣統「輔政」的肅親王善耆之請,晚上到王府講授法律課。


楊絳出生時,上面已有壽康、同康、閏康三個姐姐,而楊絳是父親逃亡海外留學美國歸來後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初生就透著一股靈氣,招人喜歡。父親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回憶起自己的父母,楊絳這樣說:「父親對母親尊重愛護,母親對父親的特立獨行全都理解,全都支持,這種平等相待的夫妻關係,在夫權為主的舊社會是少有的,也是舊時夫婦間不多見的。」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父親楊蔭杭(年輕時)


楊絳的母親唐須塋,也是無錫人。據楊絳說,媽媽這個古里古董的名字,肯定是爸爸給改的。因為在北京任京師高等監察廳檢察長時,每年元旦,爸爸需穿西式禮服,戴大禮帽,到懷仁堂賀節;晚上改穿夜禮服,攜夫人前往。夫人需要有名片。楊先生外家是生意人家,媽媽小名細寶,不知大名叫什麼。爸爸改得古雅些,塋字是古字。

楊絳母親與老圃同年,二十歲結婚時,老圃還是學生。母親讀書識字(因唐家是富商,家裡延聘女先生教女兒們讀書認字),通情達理。曾在上海務本女校隨班聽課,愛看小說,新舊都讀。結婚兩年,父親由上海南洋公學官費派送日本留學,抵達日本不久,得知妻子臨產,特向官方請准事假回國探視,剛好在長女壽康出生前夕趕到家裡。雖然來去匆匆,在家逗留不過一周;母親心上快慰,為老圃的情誼深受感動,視為生平得意之事。


父親留日歸國後鼓吹革命,遭到清廷通緝,母親為父親特製一條假辮,釘在瓜皮帽上。父親一去四年多,母親在無錫老家與婆婆與妯娌及侄兒女一同生活,撫養三個女兒。1910年父親回國先在北京工作,辛亥革命後在上海當律師,旋被先後任命為江蘇、浙江高等審判廳長。他因杭州惡霸殺人案,堅持司法獨立,同浙江督軍、省長意見不合,被調任京師高等檢察長。


父親回國以來,不論南下北上,母親總歸攜兒帶女同行,與父親相伴,家務操持得有條不紊,以致孩子們都深信母親能幹,無所不能!


楊絳從記事起,從小到大,沒有聽父母吵過一次架。她回憶說:舊時夫婦不吵架的也常有,不過女方會有委屈悶在心裡,夫婦間的共同語言也不多。她的父母卻像老朋友,無話不談。他們談的話真多:有過去的,當前的;自家的,親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氣的……他們共同分析父親辦理的一些案件,也不時議論一些倫理道德問題。他們認為損人利己不好,於己無益而損人更壞。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有時自我反思,有時總結經驗。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母親抱著年幼的楊絳


楊絳形容父親和母親:「兩人一生長河一般的對話,聽來好像閱讀拉布呂耶爾《人性與世態》。」當問及她父親和母親那種敞開心扉、互通衷曲、相知默契的關係,對她們姊妹的影響時,楊絳答:「我們姐妹中,三個結了婚的,個個都算得賢妻;我們都自愧待丈夫不如母親對父親那麼和順,那麼體貼周到。」


楊絳說,從父母說話、看他們做事中,學到許多東西,父親的剛正不屈,母親的溫柔敦厚,對我性格的形成和日後的為人處世都有很大影響。


不能讓孩子將每件事每個要求都視為應得


可以說,楊絳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母親溫柔敦厚,父親剛正不屈,夫妻間親密無間互相愛護的感情,讓大家庭的每個成員受益,尤其是孩子們得以幸福成長。母親性格溫和,看似遲鈍,實則敦厚;父親早年就接受新思想,受過新教育,性格剛正不阿,富於理想主義,因此,對於子女的教育,父親一直十分重視。那麼,在對待子女教育上,到底楊絳的父母有哪些做得特別的地方?


據楊絳回憶,父親有點與眾不同,這固然源於他率真豁達的天性,更與他的學養有關。他為人處事剛正磊落;對家人平等,尊重;他不重男輕女,男孩女孩一概平等。他從不打罵孩子,也不寵他們。他認為,孩子不能寵,不能每個要求每件事都take for granted,他(從孩子的角度說)「視為應得」;只要寵,將來孩子一定自私。


阿季說父親「凝重有威」,孩子們都怕他;不過怕歸怕,卻和父親很親近。大家知道,他心底里是喜歡孩子的。錢鍾書先生初次見到老圃先生(楊絳父親筆名老圃),也有點怕,後來他對阿季說:「爸爸是『望之儼然,接之也溫』。」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1歲照片


父親用無錫話稱孩子們「老小」。當老小們放肆淘氣影響他工作時,他不動手也不訓斥,只是請母親把老小引到別處去調教。父親喜歡飯後孩子們圍繞著吃點甜食,常要母親買點好吃的東西「放放焰口」。「放焰口」這個從盂蘭盆會借來的詞兒,在楊家意思就是爸爸請客,被孩子們用來要求爸爸,吃的,用的,玩的,都行。「放焰火口」的時候,老小歡喜,爸爸高興,天倫之樂無窮。所以,許多年過去,老小們已長大成人,甚至有了自己的老小,還要求爸爸「放焰口」;吃什麼已不重要,大家看重的是那種親情交融的溫馨。


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的父親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實際上,在對子女學校的選擇,未來職業方向的把握,以及事業的支持上,楊蔭杭既審慎細緻,又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楊絳,他傾注了不少心血,這在當時是十分難得的。


有一段時間,楊蔭杭重病剛剛痊癒,他就開始考慮楊絳小學在哪上的問題。他堅定認為,應到上海啟明女校上。他一向認為,啟明教學好,能為學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礎,管理嚴,校風正;她家的二姑媽、堂姐、大姐、二姐都是爸爸送往啟明上學的。楊絳後來上的就是上海啟明女校。事實證明,楊絳通過在那裡學習,培養了紮實的英文和中文基本功。


而當楊絳家從上海搬到蘇州,楊蔭杭又仔細斟酌楊絳該轉學到哪裡就讀。由於擔心教會學校影響孩子的自由思想,楊蔭杭不讓楊絳和三姐繼續在啟明上學了。因為,楊絳的大姐因為在啟明就讀,最終虔信天主教,背著爸爸受了洗禮,又鬧著要當修女。二姐也虔信天主教,去世前,重病中要求受洗,徐家匯聖母院的勞神父為她施行了洗禮。


楊蔭杭曾請楊家的「大教育家」(三姑母楊蔭榆)為阿季和三姐在蘇州選學校,她選中了自己的母校——蘇州景海女校,一所很好的基督教會學校。可是幾天後,三姑母偶被振華女校校長王季玉先生請到學校去演講,她從此改變了主意,說振華比景海好,於是阿季和三姐就插班考入振華女中。


從蘇州振華女校提前畢業後,楊絳考取了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蘇州東吳大學。最終選擇了後者。他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在選擇專業時,楊絳曾經彷徨過。父親鼓勵她學習跟自己性情相近的學科,喜歡什麼學什麼。


楊絳、錢鍾書夫婦及女兒錢瑗


不過,楊絳雖喜歡文學,但蘇州此時並無文學系。因此楊絳進大學一年之後,先由法預轉政治系,但對政治也沒興趣,課餘愛在圖書館書庫各書架邊亂翻書,偶讀到希臘悲劇等,大感興趣。楊絳當時常常夜讀,主要讀中外文學經典作品。讀書使她嘗到甜頭,興味盎然。在校時,她常在圖書館閱覽室和同學朋友討論傳看新書,談論各種新的思想,弗洛伊德心理哲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成為班上的「筆杆子」。從那時起,楊絳逐漸確立了對文學愛好的終身興趣。可以說,這和父親的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楊絳在蘇州東吳大學讀書期間,母校振華的季玉校長曾為她申請到美國著名女校衛斯理(Wellesley College)的獎學金,學費全免,只旅費和生活費需自籌。雖然機會難得,但楊絳考慮到不想增加父親的負擔,而且不想千里迢迢去美國學自己並不喜歡的政治學,不如在國內較好的大學研修文學,因此放棄了這個機會,一心考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究文學。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父親楊蔭杭


後來,錢鍾書楊絳夫婦留學歸國後,楊絳曾受到母校振華校長王季玉的邀請擔任振華分校校長。當時對於是否接任這個職位,楊絳的公公錢基博老夫子不以為然道:「謀什麼事?還是在家學學家務。便是做到俞慶棠的地位,也沒甚意思。」俞慶棠,是無錫國專校長唐文治先生的兒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曾任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教授兼院長,上海東吳、滬江、震旦等大學教授,上海市教育局社會教育處處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但楊絳父親聽說錢老夫子的話很不樂意,說:「錢家倒很奢侈,我花了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他積極支持女兒出去工作。


1940年,錢鍾書任教清華的事情無果之後,決定不再離開家庭,在上海定居。但一時沒有更好的工作,面臨失業的境地,此時,楊蔭杭將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每周兩小時的課讓給錢鍾書,解決了錢鍾書就業的燃眉之急。震旦的薪俸不足以維持生活,錢鍾書又兼做家庭教師,生活得以維持。父親在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女兒及家庭最有力的支持。


此時,楊絳的母親早已去世多年。楊絳的母親是在抗日戰爭期間,蘇州陷落全家逃難途中,因患惡性瘧疾無處求醫而去世的。1945年暮春,楊絳的父親也沒有等到日本戰敗投降就離開了人世。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楊絳和錢鍾書


楊絳在《回憶我的父親》中,寫她父親楊蔭杭清末由日本留學回國,因鼓吹革命,被清廷通緝,不得不再度出國,由日本赴美留學。入民國,他任職司法界,因秉公執法遭官官相護的當局壓抑,憤而辭職改業律師,直至退休。


《回憶我的父親》實際也是楊絳家家史的縮影。正如《楊絳談往事》一書作者吳學昭所說:開明的家長,和睦的家人,廉正的家風,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的家庭,在舊中國並不多見。楊絳的性格形成,與家庭環境和父母親的影響很有關係。


本文多數內容節選自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吳學昭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這些文人為何較常人的壽命要長?
陸小曼眼中的林徽因
唐浩明點評曾國藩的慎獨之道
清明上河圖中究竟有多少人?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都不願意要女兒,死後遺產也留給了外侄,親朋沒人說閑話
該地奇葩風俗,父親可不盡撫養義務,連遺產也不會傳給子女!
母親去世外婆養大我,她留的遺產被父親拿走,我還是他親閨女嗎?
故事:嫁出的親生女兒回來爭遺產:憑什麼把遺產都留給抱養的弟弟
張愛玲薄情寡義,把遺產給朋友,也不給生活拮据的弟弟!
我繼承養父母遺產後,生父母來借錢,看到他們的態度一分沒給
老爸死後,兒子要像繼承遺產一樣繼承他的母親們
保姆變繼母 子女拒分其遺產:我父母的錢憑啥給你
女兒照顧重病老母卻被要求不能和弟弟爭遺產,律師的大招讓人稱讚
倆兒為遺產吵翻天,看到母親留下的醫囑,讓他們魂不守舍
他是周杰倫的好友,拒絕父親留下的20億遺產,王思聰都不敢惹,父親背景太嚇人!
兒子去世,老婆和老媽誰才是遺產受益繼承人?
獨生子女是否當然繼承父母遺產?NO!
你所繼承的男朋友,都是前女友的遺產
童顏都是陳喬恩玩剩下的,骨子裡的少女感才是非物質遺產
養父無故去世,養女得到全部遺產,兒子卻在父親房間發現遺囑
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
非親生子女是否無權繼承遺產?
唯一的女兒遠嫁他鄉,老人遺產贈保姆,外孫女前來奪權竟不識姥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