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皇帝下旨,調劍南節度使張延賞入朝,出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這個詔令一發出,在朝野擁有極高威望,被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鳳翔節度使、西平郡王李晟就上疏反對,說張延賞並非宰相之才,而且早年曾經侮慢過李晟本人。

這個張延賞是什麼人?究竟又是怎麼得罪名將李晟的呢?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李晟

張延賞是個官二代,父親張嘉貞是玄宗開元時代的宰相。張延賞原名張寶符,延賞這個名字還是玄宗皇帝欽賜的。作為世家子弟,張延賞進入仕途不是科舉,更不是軍功,而是以祖蔭贈官。

雖然是靠門第進的官場,但是張延賞也真的很能幹。唐肅宗時代,張延賞升遷到太原少尹兼外軍司馬,北都副留守。

唐代宗大曆二年,張延賞出任河南尹、諸道營田副使。張延賞工作勤勉,辦事幹練,在地方有很好的政績,尤其是在戰亂時代,安置流民,屯墾荒地,做得非常不錯。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戰亂年代

後來,張延賞很能幹,後來干過淮南、荊南、劍南西川等地的節度使。德宗建中四年,張延賞正在劍南西川節度使、成都尹的任上,他手下的部將西山兵馬使張朏發動叛亂,佔據成都,張延賞逃往漢州鹿頭。後來,張延賞整頓兵馬,趁張朏沒有防備,突襲殺回成都,誅殺張朏,剿滅叛逆。

張延賞在四川治理有方,政策得當,為大唐中央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財力支持。建中四年,涇原兵變,朱泚稱帝,德宗倉皇逃往奉天。

德宗朝廷被圍困在奉天的時候,張延賞在劍南任上提供了充足的財力支持,「駕在山南,延賞貢奉供億,頗竭忠力焉。駕在梁州,倚劍南蜀川為根本。」

張延賞是亂世能臣啊!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德宗

張延賞與西平郡王李晟還是同歲,都生於開元十五年(727年)。他們的出身門第迥然不同,李晟是將門出身,少年英雄,一路走來,戰功赫赫。張延賞則是宦門子弟,宰相之子,但也政績卓著。在德宗時代的藩鎮之亂中,李晟與張延賞二人,一文一武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

如果這二人能精誠團結,文武協作,大唐王朝很可能迎來中興輝煌。又因為什麼,導致二人翻臉呢?

這要從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說起,根據《舊唐書·張延賞傳》記載,這一年「吐蕃寇劍南,李晟領神策軍戍之,及旋師,以成都官妓高氏歸」。

看來這名將李晟也挺好色,打仗回來還帶著個妓女走了。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張延賞聽聞之後,竟然派人將妓女追回。原來,這個妓女高氏早就被張延賞看中了。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吐蕃勢力不小

李晟把人還回去了,但是這二人的仇算是結下了!這件事就是唐史上的「營妓之爭」,妓女高氏在《資治通鑒》中被稱為「成都官妓高洪」。

名將與名臣竟然因為一個妓女反目,這多少有點匪夷所思。

德宗時代的李晟如日中天,德宗也很遷就他,看他反對,所以改變主意,改任張延賞為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副宰相。但是,德宗心裡還是想用張延賞的,於是授意曾經提拔過李晟的韓滉,讓他出面勸勸李晟。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大唐歌姬

李晟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於是上疏德宗,主動建議任命張延賞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來,德宗也多方調解,一次在內廷宴會上,皇帝拿出「瑞錦一端分系之」,以示和解。李晟似乎已經釋懷了,還主動為自己的兒子向張延賞家求親。但是,張延賞這個人心胸不是很開闊,對舊事仍然耿耿於懷,沒有答應李家求親。事後,李晟對人感慨:「吾武夫雖有舊惡,杯酒間可解,儒者難犯,外睦而內含怒,今不許婚,釁未忘也!」

原本,李晟和張延賞二人可以重演將相和,但是由於張某人氣量狹小,二人一直不和睦。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唐朝行政架構圖

如果二人僅僅是個人恩怨,發點脾氣也就罷了,關鍵是兩人都位高權重,私仇難免影響國家政務。尤其是張延賞,因為記恨李晟,所以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和李晟為難,處處作梗。

李晟有天大的軍功,但這多少就有點功高震主,在張延賞的攛掇下,德宗逐步剝奪了李晟的兵權,給李晟不斷提高虛銜,用高官厚祿來換取李晟放棄實際權力。

張延賞執掌大權之後,針對李晟的政見,幾乎無一不反對。張延賞是文臣,對於邊關軍事其實並不懂,他的很多胡亂作為讓大唐吃了不少虧,其中有一件很嚴重。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吐蕃人

唐德宗貞元三年五月,大唐與吐蕃在平涼締結和平條約,也就是所謂的「會盟」。安史之亂以後,吐蕃一直都是大唐西南和西北邊疆的嚴重麻煩,李晟早年的軍事生涯就是與吐蕃作戰。

按理說,成熟精明的政治家對這種締結和約的事情就應該兩手準備,既要期待和平,更要準備打仗。

李晟一直主張對吐蕃動武,張延賞則反對。在締約之前,張延賞對皇帝說:「晟不欲盟好之成,故戒城以嚴備。我有疑彼之形,則彼亦疑我矣,盟何由成?」皇帝也說:「切戒以推誠待虜,勿為猜疑。」

等到締約臨近的時候,張延賞在朝堂上嘚瑟一番,說:「李太尉謂和好必不成,今盟日定矣!」

李晟比朝堂諸公更了解吐蕃,哭著說:「吾生長西陲,備諳虜情,所以論奏,但恥朝廷為犬戎所侮耳。」

一文一武,國家兩大柱石,卻為一個妓女反目成仇!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的唐和吐蕃會盟碑

最後,唐朝未作防備,吐蕃人發動突然襲擊,大唐喪師失地······


「君民足則國富,將相和則國安,反是道焉,非得人者。」這句話是《舊唐書·張延賞傳》中對張、李二人交惡的評價,很有道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有再造唐朝之功,位高爵顯,卻對一人記恨多年
哥哥遇刺身亡,弟弟或成最大贏家,幕後主謀究竟是誰?
一個和尚幫此人造了一個神器,差點滅了唐朝,無奈天時不好!
比魏忠賢權勢更大的太監,皇帝都得喊他乾爹,死得非常慘
朱姓開國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溫,差一點還有這個人!

TAG:朱言論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石峰,茶室,旱船柱石舫,墓冢 這就是小小五峰園的全部
他是晚清最後的柱石,死後百年家風不倒,子孫後代富甲一方!
晚清的「國之柱石」僧格林沁,為何會死在一個無名小卒手下
這位去世的伊朗大佬是誰?西方媒體竟稱他為「柱石」
明末最奇怪的名臣,曾经是大明朝镇守辽东的柱石,但却曾经阿谀巴结过权奸魏忠贤
張須陀,隋朝柱石,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歲
太平天國三大柱石,若非洪秀全昏庸或可直搗京師
他是太平天國三號人物,處決父母維護軍紀,天國柱石卻不幸早亡!
一代名臣、大清柱石李鴻章之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明末最奇怪的名臣,曾經是大明朝鎮守遼東的柱石,但卻曾經阿諛巴結過權奸魏忠賢
晚清柱石,最能打的王爺,卻窩囊地死於麥田之中
寧死荒外不降清!張獻忠的養子,竟成南明的柱石
你只知道祖母綠,你知道什麼是綠柱石嗎?
堅守蘇州的太平軍柱石——驍勇善戰,大敗常勝軍,最後被叛徒刺死
書家陶鈞,以筆法為柱石,書作古拙厚朴,而又不失浪漫自適
走向滅亡的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後人津津樂道的中流砥柱石達開
6399:DNF青色的藍柱石屬性詳解 DNF青色的藍柱石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