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日軍為何能以一當十,1個大隊就能硬扛國軍1個師?原因簡單

二戰日軍為何能以一當十,1個大隊就能硬扛國軍1個師?原因簡單


二戰日軍為何能以一當十,1個大隊就能硬扛國軍1個師?原因簡單



抗戰初期,日軍裝備完整,訓練精良,常常以1個大隊(營)戰國軍1個師(3團)或1個旅(2團)。日軍第一軍在山西有過戰國軍30個軍的記錄。抗戰後期,國軍的戰鬥力更趨下降。據軍令部1944年統計,第一戰區敵我兵力之比是14∶100;第二戰區是13∶100;第三戰區是20∶100。平均起來,國軍要六七個人才能抵抗一個敵人。徐永昌(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的估計也大致相似:國軍共有320個師,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約40個師,比例是8∶1。徐永昌認為,這樣的敵我力量對比,在水田山地尚可應付幾日,一到平地,便多不能支持。何應欽在擬訂國軍減編方案時,其著眼點亦大致以國軍1個師對日軍1個聯隊的比例編製。不過考慮到抗戰後期國軍編製的缺額,國軍與日軍的戰鬥力未必有如此懸殊。戰時國軍1個師的編製約1萬人,每個師的缺額少則2000名,多則3000名。徐永昌亦認為戰時國軍各師的實際兵力平均要打7折。而日軍師團分甲、乙、丙三種,人數為1萬多人至2萬餘人不等。一個師團內轄3~4個聯隊。依此推之,1944年國軍與在華日軍兵力的實際比例約為3∶1。


二戰日軍為何能以一當十,1個大隊就能硬扛國軍1個師?原因簡單



具體到湖南會戰,據徐永昌當時的估計,國軍參戰步兵約為日軍之1.5~2倍。日軍炮兵約為國軍的3倍,但因道路補給關係,始終未得充分使用。「戰術上敵比我極為集中,戰鬥上我遠遜敵。」


就官兵素質言,國軍更遠不如日軍。史迪威對國軍各階層有一概括性的觀察:一般士兵溫順、有紀律、能吃苦耐勞、服從領導;低級軍官對於命令,每能迅速執行;營、團長個別差異極大,不過也不乏優秀之士;至於師長和軍長階層,則是個大問題。蔣介石亦有與此大致相似的看法。蔣曾多次公開指責國軍將領的知識、能力和精神,與其職務級別的高低成反比。1944年8月18日,蔣在軍委會召開的整軍會議上援引蘇俄顧問的話說:「中國軍隊現在營以下的動作,大體可以說是很注意了, 但團以上到軍師為止,各級司令部的業務極不健全。圖上作業與沙盤教育可以說完全沒有,指揮所與參謀業務的演習,更是完全忽略,所以中國軍隊一到作戰就莫名其妙。既沒有具體的作業計劃,也沒有完備的作戰命令……團以上司令部的人員,很多不是正式軍官,而多是主官的私人。往往很重要的職務,交給一些落伍的軍官或不習軍事的文人來擔任。參謀人員雖然有些是陸大畢業,但大多數都缺乏實際的經驗,在部隊裡面也沒有專門業務的訓練,所以人事參謀不知怎樣來管人事,補給參謀不知如何來辦理補給。至於軍需軍械人員,更多濫竽充數,甚至於管理物品檢查物品的常識都沒有。」蔣還聲稱:「無論自我自他任何方面之觀察,皆官不如兵」。蔣也許有痛責高級將領反省以及有「恨鐵不成鋼」之意,但仍可從中看出國軍軍官素質之不佳。

徐永昌在日記中亦稱:「人人言,我國兵好官不好。」可見「官不如兵」在當時幾乎成為一種共識。因士兵多為農家子弟,具有樸實、勇敢、服從、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等良好品性。戰時來華的外國人士,亦多有類似的觀察。如美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就曾說過,如果中國的士兵能被適當地領導、餵飽、訓練、裝備,他們的戰鬥力將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的士兵一樣。


但不幸的是,戰時國軍士兵因營養不良,體質嚴重惡化。缺乏食品,而不是武器,是導致戰時國軍戰鬥力下降的首要原因。1944年10月,魏德邁擔任蔣介石的總參謀長後,發現士兵無力行軍,不能有效作戰,而其主要原因是他們處於半飢餓狀態。由於後勤、補給工作不良,後方軍糧不能按期送達第一線,導致前線部隊常常斷糧。欠發、剋扣士兵糧餉,更是國軍部隊的普遍現象。加上軍糧、軍鹽摻雜摻假,士兵食不果腹。軍服不能按季節發下,士兵夏季尚有穿冬季軍服者。前方缺乏藥品,傷兵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因傷不及救治而致死者占死亡率之大部。


兵役不良,是導致國軍士兵素質低劣的又一重要因素。抗戰中期,蔣夢麟以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的身份,對兵役狀況作過一次實地考察,考察結果令他觸目驚心。由於缺乏交通工具,被徵召的新兵常常要步行數百里,才能到達指定的部隊。新征壯丁因徒步遠行、飢餓、疾病而死於路途者十之八九。從韶關解來300壯丁,至貴陽只剩27人;從江西解來1800人,至貴陽只剩150餘人;從龍潭解來1000人,至貴陽僅餘100餘人。死亡壯丁與存活壯丁的比例高達11∶1。蔣介石看了蔣夢麟的報告後,亦深感震驚,聲稱「覺得無面目作人,覺得對不起我們民眾」,並承認「兵役辦理的不良,實在是我們軍隊紀律敗壞,作戰力量衰退的最大的原因」。


據一般的觀察,戰時國軍士兵90%以上是文盲,無科學常識者幾佔百分之百。抗戰中期,黃仁宇正在國軍中任排長。據他的親身體驗,士兵「不僅體格孱弱,而且狀似白痴,不堪教練。師部的辦法,即是抽調各營連可堪訓練的士兵,組織突擊隊,集中訓練,其他的則歸各部隊看管,也談不上訓練,只希望來日作戰時在山上表現人多」。


國軍各部隊由於後勤、補給工作不良,遂增加士兵不少雜務。據估計,一般部隊因領糧、領草、搬運、打柴、磨麥等,每星期竟難得三天的訓練。一個連往往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力,經常在打雜。新兵入伍後半年,還不知如何瞄準,如何使用表尺與目測距離。國軍士兵的射擊技能遠不如日軍。大多數士兵打仗時只是胡亂扳放。

國軍士兵不但技能差,且不沉著,往往過早發射,甚至一發現敵人,即到處放槍,無疑暴露自己的位置,給敵炮以良好的射擊目標。投擲手榴彈,大多失之過早,常被敵人擲回。由於缺乏沉著應戰的功夫,日軍在攻擊國軍高地時,常在遠處大聲呼叫,誘使國軍過早投彈或射擊,以消耗國軍的彈藥。


戰鬥情緒的熱烈高漲,以及勇於犧牲,本為國軍士兵最大的長處。衝鋒和白刃戰,也是國軍制勝最有把握的方法。據稱在抗戰初期,日軍最怕國軍的白刃戰。但到了抗戰後期,國軍士兵的劈刺技術比不上敵人,有時兩、三個士兵尚不能活捉一個日兵,其原因固然是由於國軍士兵營養不良,體力太差,而劈刺技術訓練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衝鋒與陣內戰的戰鬥技能,平日未注意演習,每遇近距離與敵交鋒,只知一味喊「沖」、喊「殺」,如同兒戲。


國軍戰鬥力的薄弱,除裝備不如日軍,亦由於戰鬥技術教育不足,以致不能達成戰略、戰術的目標。長沙會戰失敗的原因之一,即是各級主官平時忙於應酬和經商,對部隊訓練敷衍塞責,部隊教育無暇顧及,戰鬥動作生疏;忽略實彈射擊演習,以致士兵射擊技術普遍不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的義大利軍隊真的就不堪一擊?真實歷史是怎樣的?
二戰期間的納粹女兵,你見過嗎?
日本二戰唯一量產的衝鋒槍 為何卻有沒有大量裝備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二戰德軍三大名將,誰更強?

TAG:二戰 |

您可能感興趣

侵華戰爭日軍何以敢以一挑五?中國軍隊一個師只能打日軍一個團?
抗戰時為什麼日軍1個大隊就能對打國軍1個師?
一個日軍能對付八個國軍,但在德軍面前就只能呵呵了
日軍為什麼1個大隊就能對打國軍1個師
這個國家6天擊敗3國軍隊 一個士兵能看管一群軍人戰俘!
抗日戰爭時兇殘的日軍一個大隊真的能打得過國軍一個師嗎 是假的
第四次「反圍剿」:一個紅軍伙夫憑一把鍋鏟,俘虜國軍一個連隊
日軍為什麼1個大隊就能對打國軍1個師?直相讓國人感到無耐!
他是抗日戰爭國軍第一名將,卻因一句話被關33年!
三國軍師眾多,誰才是第一軍師,諸葛亮只能算老二,第一名副其實
大決戰的那些段子:為啥三天抓不了五萬頭豬,卻能抓五萬國軍?
二戰日本高級軍官總結中國軍人三個特點,最後一個至今不能理解
美國軍紀多狠?死刑十五種,連長能關士兵一星期餓三天
日本軍隊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強?為什麼連美國軍隊也需要以五抵一?
津浦線抗戰,國軍一個集團軍對日軍一個師團,戰果如何
二戰侵華日軍每天吃什麼?和國軍簡直不能比
二戰時,國軍擊斃的第一個日軍大將,屍體至今沒有找到
戰神也會打敗仗,第一大敗仗,4個縱隊竟敗給國軍1個師
揭秘:志願軍能擊敗17國聯軍而國軍卻連個日本人都搞不定?原因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