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點擊播放 GIF/2046K



無事時心能靜,是一種修養。古人有句話說,「人生莫如閑,太閑反生惡業,人生莫如清,太清反類俗情」,人在有事的時候,一般都能有一個專一的目標,一心用在做事情上的時候,保持沉靜的心態並不是很難。反而是無事的時候,人就很容易在是是非非中變得浮躁不安,受到種種外界的誘惑。會怠惰、在消沉中無所事事,會放縱、在慾望中不能自拔,會胡思亂想、生出許多無謂的爭執。從而喪失了自己本心中的純粹與追求。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無事的時候,需要修養的正是這種靜的本事。靜能夠讓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紛雜的世事中看清一切事物的本源。《道德經》中有言,「靜為燥君,重為輕根,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利用無事的時間去靜靜的回味、思索、反省,知道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東西,才能戒除內心浮躁的氣息,才能修身養德,培養一種君子人格。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有事時心能定,是一種能力。清人翁同龢寫過一副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人無古賢」,《大學》里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有在無事時修養了靜的本事,才能培養出一種從容淡定的氣質,在有事時保持內心的安定。在面臨大事時能不能沉穩安定,是判斷一個人氣量胸襟的重要標準。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古人有言:「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能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所憑藉的就是內心的從容安定。在謝安在淝水之戰時「為君談笑靖胡沙」,諸葛亮一出空城計退了司馬懿十五萬精兵,都是這句話的佐證。儒家說「定、靜、安、慮、得」,佛家說,「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戒除了浮躁之氣,內心就能安定了,然後就能生髮出無盡的智慧。在動亂和壓力下臨危不亂,用高度的執行力去有效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只有一個在面臨大事時能夠安穩不亂的人,才有資格被委以重任。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生髮春陽和氣,潤澤萬物生靈,順應天地大道
官二代,你必須野蠻!
說好心中的話,干好手裡的活,走好人間的路
徽州:一個名字,一個地方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
無事時心能靜,有事時心能定!
無事時心能靜,有事時心能定
禪是無事於心,無心於事
有事心不亂,無事心不空!
有事心不亂,無事心不空
果能攝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你總是有事鍾無艷,無事逛淘寶
乾隆年間一無事處的他內心脆弱,好心辦壞事,最後總算死得有價值
心外無事是心學的重要法則
王湘蓉: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心外無事是心學的一條重要法則
心上無事,身上無病才是幸福
《小窗幽記》智慧:無事如有事,有事如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