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原標題: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青銅矛背面「公」字成都文保中心供圖

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戰國銅矛刻字「成都」見證秦、蜀文化交融?



青銅矛刻有「成都」二字


載魂之舟解碼巴蜀謎題 追蹤

穿越2000多年,蒲江戰國船棺的出土,將大量戰國巴蜀的生活物品、作戰工具帶入公眾視野。其中一柄覆蓋淤泥的青銅矛躍入考古人員視線,抹去沉淤,清洗矛尖,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矛尖上竟然刻著「成都」兩個金文。


考古專家推測,秦滅巴蜀後,秦國實行「羈縻政策」,利用巴蜀貴族統治當地,巴蜀貴族也掌握了秦國的文字,這也應該是巴蜀形制兵器上出現金文的原因。


成都首次發現


戰國銅矛有「成都」字樣


在船棺墓群中的m32墓中,一柄淤泥雜物裹身的青銅矛並不起眼。不過,在被送往成都文保中心「清洗」後,矛上卻出現了「成都」兩個字,在矛的另一面,還有一個類似「公」字的文字。

文保工作者立即聯想到了1985年,雅安滎經縣古城村發掘戰國晚期船棺葬墓群一號墓的時候發現過戰國巴蜀虎頭紋「成都」銘文青銅矛。據現場考古專家介紹,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云:「西控成都,沃野千里」,這是「成都」兩字在文獻中較早出現,而隨著滎經青銅矛出土,「成都」這一稱謂的出現時間或許可以向前推200多年。


「青銅矛是古蜀時期常用的兵器之一,以往在成都地區也出土了很多銅戈、漆木器,上面也曾刻有『成都』這兩個字的。」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介紹,「在成都發現類似青銅矛,還是頭一回。」


專家分析


或因巴蜀貴族掌握秦文字

據成都文保中心文保專家肖磷介紹,他們還邀請到了國內文保頂級專家楊昌軍教授的團隊一同來研究分析。


考古專家分析,船棺所處時期應該在戰國晚期。史料記載,公元前316年,秦伐蜀,開明王朝滅亡。秦王命張儀修築成都城,「周回十二里,高七丈」,成都成為秦國統治四川的政治、經濟中心。據考古專家介紹,秦國統治蜀地實行「羈縻政策」,依託原來的貴族統治,而巴蜀的貴族也掌握了秦國的文字,這也應該是巴蜀形制的兵器上出現金文的原因。據考古專家推測,刻上「成都」應該是說明兵器製造地。


據研究古文字的學者分析,矛上的「公」字有可能是器物主人的尊稱,可能是首領或者族長,當然也有可能是爵位。


戰國「皮帶扣」


繩子繫上就成「皮帶」


在文保中心的實驗室里,一些亟待保護的文物已經率先得到了「醫治」。其中一塊兒童拳頭大小的「泥巴」被小心翼翼地放在盒中,「這種文物就只有痕迹了,要取出來已經很難。」楊軍昌教授介紹,這是一塊戰國帶鉤,這個東西類似今天的皮帶扣,中間有一個類似「柱子」的部分,古人就用褲袋的繩子系在上面,形成今天皮帶的功能。文保專家建議將它進行加固,通過X光片輔助,加以展示。


實驗室考古就是運用科學實驗的手段,測定考古發掘所獲古代遺物的材料成分、各種元素組成及其含量值、遺址、遺物的絕對年代。根據這一要求,文保專家將青銅矛和劍等兵器周邊的泥土也一併帶了回來。文保專家表示,想了解這些兵器用途,就需要對劍體周圍的泥土進行檢測。


成都商報記者 宦小淮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報恩!別無他選
有愛說出來 香港要過川味年
杜詩書法石刻碑廊 明日亮相杜甫草堂
比肩盧浮宮 成西蜀地標?
廣元3個月大嬰兒顱內出血 疑因大人摟抱搖晃惹禍

TAG:成都商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南越王宮發現「印度神柱」 見證中西文化交流
栗原小卷:見證中日文化交流的藝術常青藤
穿越阿爾泰山,見證純粹的游牧文化
王俊凱這些年TO簽的變化,粉絲:暖心文字見證成長!
見證文明互鑒 敦煌藝術文獻展走進韓國
楊佴旻的色彩水墨:見證中國社會思潮之變遷
「『輝煌甲子、追夢百年』,我見證東航的國際化之路」
文明輝煌的見證《戰爭與文明》奇蹟建築盤點
王朝變遷歷史的見證中華民國開國雙旗幣十文
京都古寺文物在上海展出 見證中日文化交流
黃晨灝專欄:四川雅安茶馬古城見證中華茶文化起源
見證大清朝興衰成敗的活化石!
收藏見證歷史4-25古蜀國,包容多種文化,和諧交融,形成奇蹟
見證真正純潔的無國界語言——「吻」
古代木雕佛像,用手藝見證國人最虔誠的信仰!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的輝煌見證
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 蔡康永:見證歷史的一刻
英帝國盛衰的見證者——白金漢宮
見證青島戰役:《寫真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