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文 | 押沙龍


導讀


那為什麼網友們會一邊倒地說這些話 " 美翻了 " 呢?這就是我們對古詩詞的錯覺,或者說,是我們對語言本身的一種錯覺。

關於最近的詩詞大會,網上很有一些爭論。乍看起來,這種爭論好像有點莫名其妙。孩子們背一背詩詞,培養一點對文字的美感,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會有人對此不滿呢?


其實這些爭論的關鍵問題不在於背誦詩詞上,而在於有人給這種活動附加了太多的意義,而這種意義是它承載不了、也不應該承載的。現代人,尤其是現代的家長,對詩詞有許多幻覺,對傳統文化也有許多幻覺,這些幻覺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就有了超出背誦之外的意義。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新聞圖:國學班裡的孩子


而這種意義我覺得頗成問題。



這幾年,每隔一段網上都會爆出一篇現代人寫的 " 巨有才的文言文 "。那些文言文大多寫得極其生硬扭捏,有些讀起來甚至讓人覺得尷尬,但是網上還是一片叫好。我覺得這就是因為大家對古代文體有種誤會,莫名其妙地覺得它們必定高大上。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資料圖:網上流傳的文言版流行語


這種誤會有時會培養出一種搔首弄姿的文字惡趣味。就像我在網上看過一段話,它說 " 看看這個對比,就知道古文是多麼優美了 ",什麼對比呢?現代文的 " 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 ",怎麼比得上 " 天高地闊,欲往觀之 "?現代文的 " 主要看氣質 ",又怎麼比得上美不勝收的 " 請君莫羨解語花,腹有詩書氣自華 "?


其實這種比較完全是錯的。" 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 " 這句話雖然現在被用濫了,但它本身還算是不錯的文字,有打動人的力量。" 天高地闊,欲往觀之 " 相比之下則糟糕的多,透著一股矯飾的味道。至於 " 請君莫羨解語花,腹有詩書氣自華 " 就更爛了。這是一句湊出來的詩。蘇東坡的原詩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是很好的,但把它拆開了,硬和 " 解語花 " 按在一起,就像燕尾服下面套了個老棉褲,怎麼看怎麼彆扭。我想,現代專欄作者如果把這樣的話放在文章里,文章多半是會被編輯槍斃的吧。


楊早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少年人,背個詩詞算什麼本事?》,意思是這些少年只會背詩,不會寫詩,算個什麼本事?其實我的看法倒是相反的。我覺得現代人完全可以背背詩詞、讀讀古文,但卻沒有必要去寫什麼詩詞古文。


這麼說肯定會有人反對:我寫點詩詞礙著你什麼了?當然不礙我什麼。作為一個個人愛好,古詩詞和文言文當然可以寫。愛好只要不妨礙他人,就是私事,輪不著他人去指手畫腳。但如果把它當成一種值得推廣的活動,那我就會反對了。


文體有興廢,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像後來的律詩也是從四言詩、楚辭、五言詩等一步步演變而來,非要扭轉這種文體的演變,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成功過的。更何況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文字和語言有了一個天翻地覆式的變革呢。古詩詞的文體形式,已經沒有辦法描述現代人的生活,它只能處於一種失語的狀態。現代人寫古體詩,可以寫 " 軒窗 ",寫 " 雕鞍 ",寫 " 琵琶 ",大家看了都覺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寫 " 空調何泠泠 ",或者 " 燕女撫鋼琴 ",大家就會覺得彆扭,覺得像打油詩。為什麼琵琶可以入詩而大提琴很難呢?要知道,琵琶和大提琴一樣,都是外來的樂器啊。在我看來,這種差別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這種文體已經失去了吸納新事物的能力。即便是熱愛這種文體的人,也難以忍受它在新時代里可能呈現出的面貌。他們只能用古代的語言去描述古代的事物,然後力求吻合古人的情感。這樣的東西,做的再精美也只是一個假古董,沒有太大意義,何況大家還很難做得精美呢。


說到情感,當然有人可能會不同意:器物可能會有時代變化,但用那種文體抒發感情是沒問題的啊。古人與今人的情感確實有很多共通之處,但是古詩詞這種文體所能承載的情感模式,經過千百年的發掘之後,幾乎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它所涉及到的意像也形成了套路,很難再有自由發揮的餘地。

就像我在網上看到過一種說法。有人說為什麼要學古詩詞呢?因為你要是不學的話,見到美景就只會說:" 我操真好看!我操真好看!" 而人家就可以說:"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可見詩詞歌賦還是要學習的。其實,看見落霞只會說 " 我操真好看 ",不是古文沒學好而是語文沒學好,而對著晚霞吟一句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也並沒有真的高明到哪裡去,無非是通過套路化的意像,表述一種套路化的意境。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我們吃牛肉不是為了學牛叫,我們學古詩詞也不是為了像古人一樣作文。如果我們不能古詩詞中的美感和意境,轉化為我們自己內在的感受,轉化為自己活潑的語言,那我們再怎麼背誦古詩詞,也無非是把它們當成一件僅供把玩摩挲的玩具而已。說到底,我們學習詩詞古文,還是要落實到活生生的現代語言里去。就像我們學習古代的文化,終究也是要落實到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現代人。



那麼,詩詞到底應不應該背,傳統文化到底應不應該學?


當然應該。孩子背幾首 " 離離原上草 ",或者翻一翻論語,我想再偏激的論者也不會反對的吧。問題只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學。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資料圖:小學課本里的古詩


讀古文背詩詞,對掌握現代語言有沒有幫助?應該還是有的。但是這種幫助是曲折的,甚至可以說是次要的。掌握好現代語言,畢竟要靠大量讀寫現代文來實現。如果我們硬要將古代詩詞嵌到現代人的文字里去,給自己弄個 " 請君莫羨解語花,腹有詩書氣自華 ",學的一身自憐的毛病,自以為雅得不得了,那麼真的還不如不學。我們不去邯鄲觀摩,最多學不會走邯鄲步,但走路還是會的,不至於爬著回家。


語言是這樣,思想也是這樣。古代很多聰明人面對他們那個時代的問題,想出了一些辦法,提出了一些理論。我們當然可以借鑒一下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但倘若以為我們現代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從他們那裡找到答案,那真是一廂情願了。至於有人夢想從古人的書里,找到培養現代理想人格的辦法,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我們可以去緬懷古人值得緬懷之處,我們可以學習古人值得學習之處,但是我們不可能借傳統之名把他們召喚出來。我記得小說《牛虻》里曾說過一句話:還魂的鬼是醜惡的。


仔細想來,異議者們對詩詞大會之類的風潮,也許是有點反應過敏。但是這種過敏的背後有種真實的憂慮,那就是我們不能把推重傳統文化當成貶低現代、否定未來的一種手段。


而要想毀掉一件文化品,最快捷的辦法也不是遺忘,而是捧殺。


( 原標題:《還魂的鬼是醜惡的》 )


【責任編輯:身中一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王勤伯:法國山農偷運難民,只為20年後不留遺憾
張石:日本和尚的新問題——找對象難
廠礦子弟,廢墟上的家園記憶
楊早:孝子魯迅為母借債買房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 大家
別傻了,人們喜歡的不是素顏,而是「素顏也好看」
喜歡你是真的,難過也是真的。
被不喜歡的人喜歡,是怎樣一種感覺?
誰也不想錯過自己喜歡的人,但是……
一個不喜歡你的人,對你不好,就是對你最大的好
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在想什麼
喜歡一個不喜歡你的人,是什麼感受?
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當這些極美的句子遇上古詩文,誰又更讓你心動?
這狀元才是和和珅斗的人,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書法!
「撩的都不是喜歡的,喜歡的都是小心翼翼的」
做被自己喜歡的人,而不是討人喜歡的姑娘!
他說喜歡成熟的女性,不過是想找個媽!
喜歡只是愛的一種感覺,但愛卻是喜歡的一種付出
要想走進一個女人的心裡,光有喜歡和愛是不夠的
不是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而是你非要喜歡不喜歡你的人
對於喜歡的人,不管他變的怎麼樣,還是忍不住對他好
張雪迎最想挑戰的角色「不是人」,不喜歡富二代因為他們丑,她喜歡的男生是……
這才是我想要的,喜歡著你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