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70歲的保羅·奧斯特以一部新長篇《4321》重回小說界

70歲的保羅·奧斯特以一部新長篇《4321》重回小說界

今年2月3日,作家保羅·奧斯特剛剛度過他的七十歲生日。


2012年,在即將邁入他所謂「生命的冬天」之際,65歲的奧斯特出版《冬日筆記》,名正言順地「為自己的身體寫一部回憶錄」,記錄每一個傷疤的來歷,時間流逝的每一道印跡,「現在說吧,趁還來得及,直到再也沒有更多可說的。畢竟,時間快用完了。」



70歲的保羅·奧斯特以一部新長篇《4321》重回小說界


作為當代美國文學獨樹一幟又炙手可熱的寫作者,奧斯特以結構精巧、懸念複雜而充滿思辨的故事著稱,從《紐約三部曲》到《神諭之夜》,那些帶有卡夫卡和加繆式荒誕色彩的存在主義寓言,在清晰的現實敘事中搭建出時空錯落的閱讀迷宮。在十多年的時間裡,他曾以平均每年一本的速度穩步推出新作,勞模程度不讓村上。


今年1月,在長達七年的沉默之後,70歲的奧斯特以一部長篇《4321》重回小說界。866頁的篇幅,是他以往任何一本書厚度的三四倍。作為歐美書界各大榜單「2017年最受期待的新書之一」,《4321》出版之後評論立即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洛杉磯時報》的米歇爾·迪恩(Michelle Dean)說它讀起來舉步維艱,像個「說砸了的笑話」。而《西雅圖時報》的大衛·高見(David Takami)則稱讚奧斯特完成的是「輝煌的構想」,一個「關於20世紀60年代的出色彙編」,其中點綴著許多「敘述的珍寶」。該書德國出版商Rowohlt首印10萬冊,宣傳語信心滿滿稱奧斯特「從來沒有如此的奧斯特」。


當一位作家開始密集地回顧往事,難免讓人猜想他是否已在清點庫存,預備收山。但在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過去和回憶一直是糾纏奧斯特的重要主題。在最近一部回憶錄《內部報告》中,努力回溯自己青年時代的意圖已經很明顯。新作《4321》索性回到一個年輕人的故事,講述有文學抱負的青年弗格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新澤西和紐約的成長經歷。奧斯特似乎在以另一種方式反思過去,同時創造性地從事他對形式與風格永不滿足的開拓。


70歲的保羅·奧斯特以一部新長篇《4321》重回小說界



《4321》是一部成長小說,或者說,四部成長小說。在四個平行世界中,主人公阿爾奇·弗格森的人生沿著四條不同的軌跡展開,從出生到青年時代,演化出彼此獨立的變奏。


四個故事源起相同,主人公阿爾奇·弗格森的祖父是一個明斯克的猶太人,從東歐來到美國謀生,成家,有了阿爾奇的父親斯坦利。阿爾奇在1947年3月3日出生——恰好是奧斯特本人的生日之後一個月——此後敘事路徑開始分叉。父親斯坦利經營一家家用電器店,店鋪在危機關頭的不同遭遇,導致了阿爾奇及家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在兩個故事版本中,父親的店鋪被燒毀,其中一個版本中的父親死了。母親羅斯是一位攝影師,在不同的故事中其攝影事業的投入和成就也有所不同。書中的關鍵女性角色艾米·施奈德曼,在有的故事中成了阿爾奇的女朋友,在其他的故事中則沒有。追隨四個版本的敘事弧線對讀者來說或許是個考驗,好在章節標題清晰地標記出我們正在跟進哪個阿爾奇的故事:1.1,1.2,1.3或1.4。


奧斯特一些最好的作品來自於他對回憶的創新,弗格森與他本人的經歷有著明顯的重合之處,都出身東歐猶太移民家庭,疏遠的實用主義的商人父親,有藝術氣質的母親,對法國文化的熱愛,等等。就連《4321》中寫到青年弗格森的創作心境,也像極了作者的夫子自道:「把奇特陌生的與熟悉的東西結合起來,這是弗格森所渴望的,像最忠實的現實主義者那樣密切地觀察世界,然後通過一種略微變形的鏡頭,創造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但《4321》並非簡單的自傳小說,作者藉由這個四重結構,對生命的可能性展開了多層次的審視。奧斯特在採訪中說,故事架構引發自他一直都在思考的平行人生概念;這種形式我們倒不陌生,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1982年的《機遇之歌》,主角威特克追上/追不上離站的火車,導向了三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以及《4321》中影響了弗格森的博爾赫斯,在《小徑分岔的花園》中建造的那座迷宮,「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將來」,人在岔路口選擇的不同方向,最終演化出無限的可能性。

奧斯特14歲的時候,一次野外露營遇到暴雨,閃電擊中並殺死了前面的同伴。他在多次採訪中提到這件事,說一旦經歷這樣的意外,那麼一切關於確定性的信念都會開始消解。在《紐約三部曲》第一部《玻璃之城》中,男主角喜歡推理小說,因為這種小說的世界「充滿了可能性……一切看到的或說出來的東西,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可能跟故事的結果發生關聯,因此沒有什麼能夠被忽視。一切都變成關鍵」。人生漂浮在偶然性之中,那些微小零碎、看似無關痛癢的東西,某個契機觸發之下就能改變一個人的結局;在奧斯特的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這個觀點的迴響。


在奧斯特早期的小說里,一個人物只是改用另一個名字,就有可能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4321》中,雖然人物的自我和經歷顯得更加流動易變,但在每個弗格森的命運演化的內部,似乎都存在一個不變的「身份內核」。《機遇之歌》里的威特克最後分別變成了三個立場完全不同的人;但《4321》中的弗格森無論周遭環境如何,情節怎麼分叉,把他推向何處,他的每一個化身總是決心成為一個寫作者,區別只在於他是在巴黎翻譯詩歌,還是在紐約做記者,寫小說。幾個弗格森故事之間的互相映襯,更凸顯了這一內核的共性。作者似乎在強調,所謂的可能性並非是不受限制的。


通過顯現四個弗格森的生命軌跡,探究四種生命的可能性,《4321》事實上處理了一個多數人或早或晚會為之糾結的問題:假如當初某個時刻走向了不同的路徑,不管事出偶然或是主動選擇,我的命運會如何改寫?想像What if的問題帶有天然的誘惑力。現實人生中你無法同時走向兩條岔路,而「自我」是由那些確切發生的事情構成的。古希臘人說「即便諸神也無法改變過去」,所幸在文學的演化中,時間可以迴旋,摺疊,交叉。


在《4321》並行推進的幾個故事版本中切換,時間感變得有了彈性和溫度。人可以不斷回到過去,探究它的可能性,自我的潛能與命運之間的關係。在這種文學想像中,時間本身被延展,創造出自由的空間。正如David L. Ulin在書評中所說,奧斯特「傳達出一種感覺:最重要的時間存在於我們內部,即記憶和想像的時間,人對自我的認同正是從中而來。像所有人一樣,弗格森和他的家人會在時間中生活,然後死去。但是像所有人一樣,他們存在的度量不必是他們身後留下的東西,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是誰」。


在接受Rowohlt出版社的訪談時奧斯特說,「當你前面已經沒有多少未來,你會比中年的時候更多地思考過去」,「我發現自己和幽靈有很多想像的對話,我跟他們說話,就像跟還活著的人說話一樣多。」《4321》回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紐約,美國政治和文化激蕩變革的中心,反戰、民權運動、政治暗殺,美國的社會歷史的大事件與幾個弗格森的成長經歷並行。那也是奧斯特的紐約,作家在古稀之年回顧一段青年小說家的養成史,捕捉那些還未跟隨他的記憶黑洞消失的東西,但在他雄心勃勃的企圖和精巧的架構之下,《4321》畢竟不是一本懷舊之書。這是一頭奔跑著的「大象」(an elephant of a book),曲折穿過四重人生的細節和碎片,彼此交疊出生活中無數可能性的陰影。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內監管趨嚴 日本超越中國成比特幣第一大交易市場
粵語到底有沒有文化?
拖延症什麼時候成了需要被克服的「疾病」
中國駐日本、朝鮮大使館人事調整 武官雙雙換人
為什麼媒體對大哲學家帕菲特去世反應冷淡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170101 張傑送新年祝福:2017一定要幸福
田英章楷書七千字 701-750圖,共1128 學習欣賞
對標驍龍835 華為麒麟970大曝光 小米Max 2宣布5月25發布
170423 普天同慶特大喜訊:迪麗熱巴2017年首條日常博誕生!
170401 後背「666」的海賊鹿時尚科普
170226《意林》2017.6期贈魏晨海報啦
170526 南柱赫·申世京《河伯的新娘2017》劇本初閱讀公開
福彩3D第2017039期推薦363,563
170329 克里斯馬時尚豆 孝淵現身2017首爾時裝周
170131 從畫報開啟2017新紀元 少女時代的魅力一月
新疆巴楚70歲老漢娶113歲新娘
170102 小師父送新年祝福,17做乖乖小孩
170410 馬克華菲每周新圖 百看不厭的宋仲基簡約時尚
長城,1700年修建8851千米究竟在抵禦什麼?
唐伯虎寫的三首詩賣了59,570,000元
科技早報 – 華為小米的PC之路、阿里巴巴股價創新高 – 20170608
170430 徐賢將出席城市森林音樂節 6月3日舉行
170126 2016亞洲最時尚面孔名單公布 陳學冬帥氣上榜
170412 延期一年上映!黃子韜主演電影《夏天19歲的肖像》定檔5.27!